黃思涵,包春雨,汪肖杰,馬麗云
(上海市奉賢區(qū)奉城醫(yī)院,上海 201411)
腦梗死臨床較為常見,常發(fā)生于中老年人群,據調查顯示,該病已經成為人類三大危急重癥之一[1]。腦梗死患者急性期經治療能挽救其生命,并且患者了穩(wěn)定的度過危險期,但是存在一部分患者會在治療后出現(xiàn)肢體運動障礙等后遺癥。腦梗死為心腦血管疾病,是由多種原因造成的腦組織缺血缺氧性病變與壞死,患者主要表現(xiàn)為神經功能缺失[2]。該病致死率較高,并且患者留有的后遺癥會嚴重影響其正常生活,尤其是運動功能障礙,會限制患者活動,影響肢體功能。對于腦梗死運動功能障礙患者而言,其康復是一個漫長且需長時間堅持的過程,需在其康復期間配合有效的護理措施,促進其肢體功能的恢復,改善整個身心狀態(tài)[3]。本研究選取我院腦梗死運動功能障礙患者50 例,觀察綜合護理干預效果。
2019年1月-2020年12月,選取我院腦梗死運動功能障礙患者50 例,隨機分為2 組,各25 例。對照組男14 例,女11 例,年齡52 至78(65.29±4.81)歲,病程1-6(3.51±1.43)個月,觀察組男13 例,女12 例,年齡51-77(65.47±4.37)歲,病程1 至6(3.45±1.52)個月。一般資料對比,P>0.05。納入標準:首發(fā)腦血管疾??;病情穩(wěn)定;意識清晰。排除標準:精神障礙;其他原因造成的中風;病情急劇惡化;發(fā)病前存在嚴重殘疾。
對照組:提供良好的住院環(huán)境,觀察患者生命體征,給予用藥指導等。觀察組:①患者常由于運動功能障礙而出現(xiàn)各種心理問題,如激動、煩躁等,因此,在其身體康復期間應加強護患交流,耐心與其交流,說明運動障礙恢復的方法,并且向患者講解具體的康復良好的病例,增強其康復信心,促進肢體工鞥的恢復。②在患者臥床休息期間,應指導其在平臥及側臥時,應該將床頭抬高15 至30°,上肢、上臂保持在半屈曲的狀態(tài),下肢膝蓋骨稍彎曲,并且保證小腿肚與足保持垂直。做好患者翻身工作,保證床單位干凈整潔,針對其骨骼突出的部位,需做好護理性措施,可在相應的部位墊軟枕或海綿墊。③制定詳細的飲食計劃,飲食以清淡為主,多進食蔬菜、水果,能對膽固醇起到調節(jié)作用,進而避免出現(xiàn)動脈硬化發(fā)展的情況。日常飲食應做到少食多餐,防止過量進食導致患者血管壁增厚,進而升高其血壓水平。少進食動物肝臟,可適當進食海產品,降低膽固醇。④患者病情穩(wěn)定后進行康復訓練,進行癱瘓肢體各個肌肉及關節(jié)鍛煉,指導患者進行體位鍛煉,1 天2 次,每次30min。進行雙手交叉上舉訓練、健患側翻身以及踝、腕關節(jié)背伸的牽張練習等,患者村聯(lián)期間應先大關節(jié)后小關節(jié),并且從簡單的動作的開始,然后根據恢復情況逐漸增加難度,保證患者能夠承受相關訓練強度,且整個訓練過程給予患者鼓勵。坐位期時進行平衡練習,并且?guī)椭颊叽龠M肌力恢復?;謴土己谜呒纯稍黾尤粘I钅芰τ柧?,指導其做一些力所能及的事情,如穿衣、如廁等。患者下床后進行站位平衡練習,效果顯著的情況下進行步行、上下樓梯等。⑤借助理療方法,通過功能性電刺激的使用避免患者出現(xiàn)肌肉萎縮的情況,而且使其肢關節(jié)活動得以維持,并且促使其恢復正常。⑥患者保持仰臥位,取上肢患側天府、區(qū)則、手三里等穴位進行按摩,在此期間,應保持合適的力度,保證患者能耐受。下肢患側取外膝眼穴、承山穴、昆侖穴等進行按摩,在此期間可被動活動關節(jié)。
康復情況日常生活能力量表(ADL)、Fuel-Meyer 評分法(FMA),評分越高越好;滿意度5 個方面,各25 分,評分越高越好;生活質量簡明健康量表(SF-36),評分越高越好;心理狀態(tài)焦慮評分量表(SAS)、抑郁評分量表(SDS),評分越低越好。
干預后,觀察組FMA、ADL 評分高于對照組,P<0.05,見表1。
表1 康復情況對比(分)
觀察組各評分高于對照組,P<0.05,見表2。
表2 滿意度對比(分)
觀察組高于對照組,P<0.05,見表3。
表3 生活質量對比(分)
干預后,觀察組各評分低于對照組,P<0.05,見表4。
表4 心理狀態(tài)對比(分)
腦梗死為神經系統(tǒng)疾病,患者發(fā)病后最為常見的并發(fā)癥就是運動功能障礙,常導致患者生活無法自理,對其身心影響較大[4]。當前,我國老年人口不斷增多,進而導致腦梗死發(fā)病率越來越高,成為了嚴重威脅人們健康的一類疾病。醫(yī)療條件的改善使該病發(fā)病后救治率及存活率均有了提升,但是會出現(xiàn)神經系統(tǒng)損傷,進而對神經支配能力造成影響,出現(xiàn)運動功能障礙,加大患者身心壓力的同時增加家庭經濟負擔[5]。對于腦梗死運動功能患者而言,必須采取有效的護理干預措施促進運動功能的恢復。
本研究結果中,與對照組相比,觀察組FMA 評分高,ADL 評分高,滿意度評分高,生活質量評分高,P<0.05?,F(xiàn)階段,醫(yī)學模式有了較大轉變,重視以人為本,對于護理人員及患者而言,護理質量是聯(lián)系兩者的重要橋梁。近年來,人們對臨床護理有了更高的重視,隨著各種護理模式的不斷的出現(xiàn),臨床也更加重視整體護理質量的提升[6]。綜合護理是優(yōu)質護理的具體表現(xiàn),具體護理期間能較好的落實護理內容,提高護理主動性及精細性。將其應用于腦梗死運動功能障礙患者護理中,對患者積極進行心理指導,能使其消除由于肢體功能障礙而導致的消極情緒,盡快適應自身身體的變化,轉變心態(tài),積極參與到康復訓練中[7]。中樞神經系統(tǒng)損傷后功能恢復是非常重要的,但是這一過程會涉及腦功能重組,對于腦梗死患者而言,其自然發(fā)生的腦功能重組是有限的,必須采取有效的康復訓練措施強化外周刺激及感覺反饋,經不斷訓練,促進其腦功能重組。臨床認為,腦梗死功能恢復重要階段就是發(fā)病后24 周內,尤其是在發(fā)病前12 周,必須盡早開展康復訓練[8]。功能維持及訓練主要為上肢屈曲、下肢伸展等動作,通過以上方式,能維持患者手足原有功能。患者康復訓練內容還會涉及洗臉、穿衣等日常生活能力,并且通過行走、上下樓梯訓練等,能提高患者各項能力,較好的提升患者整體功能,減輕其運動功能性障礙?;颊呋疾『蟪EP床休息,容易出現(xiàn)各類并發(fā)癥,因此,對其肢體進行肢體按摩,能改善局部血液循環(huán),而且能減輕肢體腫脹的情況[9]。對患者積極進行銀康指導,合理飲食,對病情改善也具有積極作用,而且能使患者缺失的營養(yǎng)得以補充,增強體質。
所以,在腦梗死運動功能障礙患者康復中應用綜合護理,能提高患者肢體功能,促進日常生活生活能力的恢復,患者生活質量好,滿意度高,具有應用及推廣價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