范嫦娥
【摘要】在信息化大時代背景下,學生們的學習方式發(fā)生了翻天覆地的變化。在古典名著的閱讀中,融合多種信息技術,如,“釘釘”布置作業(yè)、批閱作業(yè),希沃白板5制作導讀課、推進課、分享課課件,問卷星檢測知識,班級優(yōu)化大師小程序進行評價,思維導圖進行主題閱讀等,以達到深度閱讀的目的。
【關鍵詞】多種信息技術;融合;深度閱讀;古典名著
隨著社會的發(fā)展,學生的學習方式發(fā)生了巨大的變化。大多學生和成年人一樣,更習慣快餐化、碎片化、可視化的閱讀,對經(jīng)典名著閱讀提不起興趣,更不用說沉下來、鉆進去深度閱讀。為改變這種現(xiàn)狀,筆者嘗試借助多種信息技術,激發(fā)學生閱讀古典名著的興趣,探索閱讀方法,以達到深度閱讀的目的。下面,筆者以《三國演義》原著導讀為例,闡述筆者在這一方面的心得體會。
一、借助網(wǎng)絡平臺,激發(fā)學生的閱讀興趣
學生的認知過程總是由感性認識到理性認識。對古典名著,由于其人物眾多,文白夾雜等特點,學生會產生畏難的心理,從而抗拒閱讀。如何排除學生們的畏難心理呢?筆者在上《三國演義》導讀課的時候,首先播放從網(wǎng)上下載的《三國演義》片頭曲《臨江仙·滾滾長江東逝水》的影視片段,恢弘壯觀的戰(zhàn)爭場面,雄渾嘹亮的歌聲一下子讓學生穿越到三國古戰(zhàn)場。接著插入精彩片段《溫酒斬華雄》,讓學生感受生動的人物形象。然后出示原著中《溫酒斬華雄》的片段描寫,引導學生欣賞原著。欣賞作者側面烘托,思考文段中的留白——關羽斬華雄的過程,讓學生去想象、感受原著精湛的寫作技巧。學生初步領悟到看原著的樂趣。
二、手機播放評書,降低閱讀難度,進一步激發(fā)學生往下讀的欲望
小學生的注意力難以保持長久。對于大部頭的古典名著,要學生始終保持興趣往下讀是有一定難度的。況且“十個手指有長短”,學生的閱讀水平不同,閱讀能力弱的學生很難持續(xù)閱讀。為解決這一問題,筆者利用學生午睡前的時間,用手機酷我K歌里的評書軟件,播放名家袁闊成的評書。通過連接藍牙音箱,讓學生睡前安靜地聽一段評書,然后再布置學生回家讀原著。這樣,不同層次的學生就容易讀懂了。對于優(yōu)生,筆者則鼓勵他們通讀全文,然后比較原著和評書有什么不同,感受名家對原著的解讀。學生們讀懂后,筆者再鼓勵學生學著袁闊成評書家那樣,把故事講給家里人聽。這樣不但降低了閱讀的難度,還實現(xiàn)了知識的輸入和輸出。
三、利用“釘釘”軟件,進行名著閱讀打卡和線上“名著閱讀分享”教學
學生的自覺性培養(yǎng)需要有一定的監(jiān)督手段。以往,我們布置學生回家閱讀,基本上流于形式,學生回家沒有落到實處。在寒假期間,我們統(tǒng)一購買了四大名著“青少版無障礙閱讀”,讓學生在寒假期間閱讀,為開學后教學原著作鋪墊。筆者利用“釘釘”軟件,規(guī)劃好讀書計劃,設計好導讀單,發(fā)布讀書打卡活動,并要求學生提交作業(yè)。作業(yè)的形式多樣:摘抄朗讀精彩片段,講精彩故事,通過上傳照片、音頻、視頻進行監(jiān)督。同時,筆者在批閱的時候予以鼓勵,評價優(yōu)秀作業(yè),分享到“釘釘”學習群。學生們很有成就感,有效地培養(yǎng)了學生的自信。
在學生閱讀完整本書后,筆者及時利用“釘釘”進行線上《三國演義》閱讀分享教學。每次線上教學,筆者都會拋出一個發(fā)散性思維問題。例如,你如何看待呂布因為顧及家而錯失良機?筆者鼓勵家長參與進來,一來可以起到監(jiān)督的作用,二來可以和學生一起分享閱讀的喜悅,見證學生的成長。很多家長喜歡和孩子一起線上上課 ,一起討論問題,他們站在家長的角度來思考問題,讓學生的思維得到了發(fā)散性培養(yǎng)。
四、利用思維導圖進行主題式閱讀,直指深度閱讀靶心
對于一些知識點,學生總是記不住或者記得快也忘得快,邏輯混亂。學生沒有深度閱讀,沒有形成自己的知識結構體系,閱讀力低下。思維導圖的出現(xiàn),很好地解決了這個問題。思維導圖由心理學家、教育學家東尼·博贊創(chuàng)建,是表達發(fā)射性思維的有效圖形思維工具。在美國課堂上,教師廣泛地運用思維導圖幫助學生們思考,培養(yǎng)學生的邏輯推理能力、寫作能力,開啟學生大腦的無限潛力。
在古典名著閱讀中,筆者先教學生認識思維導圖,給學生們介紹思維導圖的模板軟件,然后設計多個不同角度、不同層次的主題讓學生去探究學習,并要求學生用思維導圖來呈現(xiàn)學習成果。
比較淺層次的主題,厘清脈絡?!度龂萘x》的內容分成五大部分:黃巾之亂——董卓之亂——群雄逐鹿——三國鼎立——三國歸晉,學生以每個部分中的大事為一個主題,對故事的起因經(jīng)過結果進行梳理。例如,梳理“赤壁之戰(zhàn)”的前因后果。
深層次的主題如下:
1.對人物形象進行探究。小說的主要特點是人物形象鮮明。因此,可借助思維導圖,對人物形象進行探究。《三國演義》里的人物形象比較鮮明的有劉備、張飛、諸葛亮、關羽、曹操、周瑜、趙云等。學生自由選擇自己感興趣的一個人物,進行探究學習。
2.分析“官渡之戰(zhàn)”“赤壁之戰(zhàn)”,以少勝多、以弱勝強的原因。了解天時、地利、人和對戰(zhàn)役結果的決定性影響。
3.研究“擁劉反曹”。從作者角度去探究學習。筆者引導學生借助思維導圖探究作者生活的時代背景、探索“擁劉反曹”的原因;從作品回目中對曹操稱呼的變化以及曹操關于疑冢的遺囑,去探索“擁劉反曹”在小說中的具體表現(xiàn)。
4.探究“家國”情懷。筆者引導學生探究“家國”這一主題。學生借助思維導圖探究劉備、曹操、袁紹、呂布這幾位英雄人物在對待家與國問題上的不同表現(xiàn),進而了解一個個鮮活的英雄人物形象。學生明白,要實現(xiàn)人生的終極目標,必須要學會正確地取舍,有舍小家顧大家的博大胸懷。
5.探究“人與“神”?!度龂萘x》諸葛亮是智慧的化身,可是,他也有用人失察的時候,他愚忠于扶不起的“阿斗”。曹操奸絕,為達目的不擇手段,但是曹操愛才、惜才。借助思維導圖讓學生去探究諸葛亮和曹操人性的另一面。
6.探究歷史上的曹操和小說中的曹操,理解作者的時代局限性,幫助學生樹立正確的人生觀和價值觀。
除了以上的信息技術手段,筆者還利用希沃白板5軟件,高效地進行名著閱讀指導的備課和做課件;利用問卷星小程序,對名著閱讀效果進行檢測;快速高效地了解學生的閱讀效果;利用班級優(yōu)化大師,對名著閱讀的個人和小組進行評價。通過以上多種信息技術的融合,達到指導學生深度閱讀的目的。
責任編輯? 林百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