寧赫
《千與千尋》是一部由日本著名動畫導(dǎo)演宮崎駿編劇、執(zhí)導(dǎo),吉卜力工作室制作的動畫電影,榮獲2003年奧斯卡金像獎最佳長篇動畫,同時也是歷史上第一部至今也是唯一一部以電影身份獲得歐洲三大電影節(jié)“柏林金熊”的動畫作品。影片講述了少女荻野千尋意外來到神靈異世界后發(fā)生的故事。
角度一:在逆境中成長。
影片《千與千尋》主線是荻野千尋的成長。電影的名字“千”與“千尋”都是指主人公荻野千尋,而前者比后者,心理上變得更加成熟,生活上變得更加自立,這從側(cè)面體現(xiàn)了人在經(jīng)歷了社會上方方面面的接觸后,能夠提高自身能力,變得更加成熟的道理。影片讓人們懂得了,挫折其實是人生的墊腳石,人有時也需要逆境中成長。
適用主題:成長;成熟;歷練;逆境;挫折……
運用示例
挫折與磨難,其實是人生的墊腳石。幾年前,以707分考上北大的河北棗強女孩王心儀的那篇關(guān)于樂觀和不屈、貧困與感恩的文章《感謝貧窮》,看哭了很多人。今年,中國科學(xué)院自動化所工學(xué)博士黃國平在畢業(yè)論文的致謝部分回顧了自己如何一路走出小山坳,和命運抗爭的故事,打動了大批網(wǎng)友。如果看過日本動畫片《千與千尋》的話,你了解過那個年僅10歲的女孩千尋的成長故事,相信你對挫折與磨難對于人的成長的意義,就會有更形象而深刻的認識。
角度二:學(xué)會與外界溝通。
影片《千與千尋》講述了荻野千尋這個原本驕寵的女孩,因為陰差陽錯,突然闖入到不知名的世界,為了生存而不得已和各種形形色色的人物互動,因而提升自己待人處事能力的故事。影片傳達出創(chuàng)作者對于社會生活和關(guān)系的這樣一種認知:生命力的發(fā)掘來源于與社會的溝通,互助和關(guān)愛是打破孤獨、尋回自我的鑰匙。
適用主題:溝通;互助;關(guān)愛;打破孤獨……
運用示例
溝通是人生的一門必修課。英國詩人約翰·多恩曾經(jīng)說過:“每個人都不是一座孤島?!蔽覀儗W(xué)生時代學(xué)的內(nèi)容是作為人最基礎(chǔ)的常識,想要用它們來應(yīng)對我們生活和工作的各個場景,是遠遠不夠的,許多能力需要我們自己后期去補足。溝通能力就是其中最外顯和最重要的能力。如果沒有主動去學(xué)習(xí),那么你在這個問題上偷的懶,將來都會加倍地顯現(xiàn)出來。日本動畫影片《千與千尋》就讓人們見識了溝通的重要。試想,如果僅憑千尋一人,是無論如何也不能擺脫困境,救出父母,重回家園的。由此看來,讓大家學(xué)會與外界溝通,絕不是一個無聊建議。
角度三:不忘初心,方得始終。
荻野千尋從一個依靠父母的小女孩變成一個獨立自主的女孩,其實也是指人在社會上的經(jīng)歷。試想,如果她內(nèi)心不堅定,迷失了自我——影片中湯婆婆把荻野千尋的名字改為“千”——假設(shè)荻野千尋忘記了自己的本名,就會被湯屋里的各種污穢所染。一個人在社會上要是內(nèi)心不堅定,失去了本心,就會為了“宮室之美”“妻妾之奉”“所識窮乏者得我”這些誘惑迷失了前進的方向。影片創(chuàng)作者將深刻的道理隱含在了影片中,這讓《千與千尋》成為了一部有深度的電影。
適用主題:堅定;不失本心;迷失自我;面對誘惑……
運用示例
“不忘初心,方得始終?!比欢?,在物欲橫流的世界里,人們眼里只有利益。怎樣才能守住自己的一片天地,而不忘初心呢?不知道你是否看過日本動畫片《千與千尋》,影片中的湯婆婆控制人的一個辦法,就是讓人忘記自己的本名,這樣,他就永遠找不到回家的路了。這雖然只是個虛構(gòu)出來的藝術(shù)作品,但是卻能發(fā)人深省。影片提醒人們,一定要堅守住自己心中最初的那份信念,守住自己心中的那份天地,才不至于在生活的洪流中迷失了方向。
角度四:教育是智慧的藝術(shù)。
這部影片講述了一個沒有武器和超能力的魔幻故事,它描述的不是正義和邪惡的斗爭,而是在善惡交錯的社會里如何生存。學(xué)習(xí)人類的友愛,發(fā)揮人本身的智慧,最終,荻野千尋回到了人類社會,但這并非因為她徹底打敗了惡勢力,而是由于她挖掘出了自身蘊涵的生命力。用動畫世界里的人物來講述現(xiàn)實,這才是影片所要表現(xiàn)的初衷。通過影片,相信我們的一些家長,也該思考一下自己的教育理念,補充一下自己的教育智慧與藝術(shù)了。
適用主題:教育;寓教于樂;教育的藝術(shù);教育的智慧……
運用示例
教育是一門藝術(shù),也是一種智慧。對于教育,不是任何人都無師自通的。比如動畫片,看似是給孩子們看的,其實有時大人看了也會受益匪淺。宮崎駿的動畫電影《千與千尋》就是如此。在這部影片中,唯一的反派就是在最后被千尋所感化的湯婆婆。說到湯婆婆這個人物,人們的第一印象應(yīng)該就是“殘忍”了。但是,在湯婆婆看到坊寶寶會站著走路時高興的樣子,就像是母親看到子女的成長感到欣慰。可見,湯婆婆也并非完全是一個反派,她是湯屋的老板,同時也是坊寶寶的媽媽。透過這個角色,人們不就悟出了子女教育的一些真諦了嗎?
(編輯:于智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