吳事宗,王春霞,任明康(河南省虞城縣第二人民醫(yī)院,河南 商丘 476300)
由于受到日常飲食、營養(yǎng)攝取情況、生活環(huán)境、遺傳等因素的影響,在成長過程中一些兒童的身高增長較慢,出現這種情況應考慮期患上了矮小癥[1]。從當前兒童矮小癥的發(fā)病率來看,其已經成為兒科臨床高發(fā)類型疾病之一[2]。由于缺乏對矮小癥發(fā)病機制的了解,所以很多家長不知道如何預防、治療該病癥,延誤了患兒病情,在醫(yī)院治療過程中,傳統(tǒng)的營養(yǎng)補給治療效果不夠明顯,無法保證患兒的正常成長[3]。在現有研究中有相關人士認為將重組人生長激素應用于矮小癥的臨床治療中能取得良好效果。據此,本文以2019年1月-2020年1月來我院就診的158例矮小癥患兒為研究對象,分析重組人生長激素對矮小癥進行治療的臨床療效及其安全性。現報道如下。
1.1 一般資料 以2019年1月-2020年1月來我院就診的158例矮小癥患兒為研究對象,應用隨機數字表法分為對照組與觀察組,每組各79例患兒。納入標準:①符合臨床對矮小癥的診斷標準;②與相同年齡、性別兒童相比,身高較低;③每年身高生長速度低于4cm。排除標準:①遺傳性矮小癥;②中途退出者;③合并糖尿病家族史、心肝腎肺等臟器功能不全等重大疾病者。本研究經過我院倫理委員會審核批準。
對照組共有男性患兒42例,女性37例,年齡在4-11歲之間,平均年齡(8.42±2.17)歲;觀察組共有男性患兒45例,女性34例,年齡在4-11歲之間,平均年齡(8.26±2.32)歲。兩組一般資料無差異,具備可比性。
1.2 方法 對照組:對照組患兒給予常規(guī)營養(yǎng)支持及治療,根據患兒實際情況給予科學的飲食方案,同時給予營養(yǎng)素補充,包括維生素B12、葡萄糖酸鈣溶液等,治療時長為1年。觀察組:觀察組患兒給予重組人生長激素注射液,在患兒睡前60min通過皮下注射方式進行治療,用法用量為1次/d,每次0.2U/kg,治療時長為一年[4]。
1.3 觀察指標 本次研究涉及到的觀察指標包括治療前后患兒身高、生長速度、骨齡、血清胰島素樣生長因子1(IGF-1)、胰島素樣生長因子結合蛋白3(IGFBP-3)水平等,同時對比兩組患兒治療期間的不良反應發(fā)生情況。指標具體情況如下:①對兩組患兒治療前后的身高、生長速度、骨齡等進行比較[5]。②血清胰島素樣生長因子1(IGF-1)、胰島素樣生長因子結合蛋白3(IGFBP-3)兩組血清學指標主要采用酶聯(lián)免疫吸附法進行檢測。在治療前、治療后抽取對照組患兒、觀察組患兒空腹臂靜脈血3ml,將其置入無菌試管內,3000r/min離心10min,離心半徑8.5cm,在分離血清獲得上清液后應用酶聯(lián)免疫吸附法檢測[6]。③不良反應主要為對照組患兒、觀察組患兒在治療過程中發(fā)生的甲狀腺功能異常、膝部疼痛、空腹血糖升高等情況,共三個分支指標。
1.4 統(tǒng)計學方法 采用SPSS22.0統(tǒng)計軟件包對統(tǒng)計數據進行處理,正態(tài)分布且方差齊的計量資料采用均數±標準差(±s)表示,組間采用獨立樣本t檢驗。計數資料用頻數和百分比(%)表示,組間比較采用χ2檢驗。以P<0.05為具有統(tǒng)計學意義。
2.1 兩組患兒治療前后的身高、生長速度、骨齡的比較 治療前兩組患兒身高、生長速度、骨齡皆不存在顯著差異,治療后觀察組患兒身高、生長速度、骨齡優(yōu)于對照組患兒,差異明顯,具備統(tǒng)計學價值,見表1。
表1 兩組患兒治療前后的身高、生長速度、骨齡的比較(±s)
表1 兩組患兒治療前后的身高、生長速度、骨齡的比較(±s)
組別(n=79) 身高(cm) 生長速度(cm,年) 骨齡(歲)治療前 治療后 治療前 治療后 治療前 治療后對照組 105.64±16.13 114.75±13.26 3.35±0.23 8.59±1.63 9.14±1.43 9.22±1.24觀察組 105.59±16.11 123.52±12.14 3.34±0.19 13.71±1.58 9.15±1.32 9.95±1.19 t 0.133 6.450 0.650 15.433 0.255 3.277 P 0.412 <0.05 0.239 <0.05 0.312 <0.05
2.2 兩組患兒IGF-1、IGFBP-3水平的比較 治療前觀察組患兒IGF-1、IGFBP-3水平不存在顯著差異,治療后觀察組患兒IGF-1、IGFBP-3水平優(yōu)于對照組患兒,差異顯著,見表2。
表2 兩組患兒IGF-1、IGFBP-3水平的比較(±s)
表2 兩組患兒IGF-1、IGFBP-3水平的比較(±s)
組別(n=79) IGF-1(ng/mL)IGFBP-3(μg/mL)治療前 治療后 治療前 治療后對照組 134.32±12.31 137.13±13.63 3.24±0.21 4.06±0.33觀察組 134.15±12.28 141.55±13.47 3.28±0.25 5.69±0.27 t 0.022 1.732 0.971 32.538 P 0.458 <0.05 0.159 <0.05
2.3 兩組患兒不良反應發(fā)生情況的比較 對照組患兒治療中不良反應發(fā)生率13.92%高于觀察組患兒的2.53%,差異顯著,見表3。
表3 兩組患兒不良反應發(fā)生情況的比較[n(%)]
矮小癥是兒科臨床高發(fā)病癥之一,會對患兒的身心健康產生不良影響,大多數矮小癥患兒都存在嚴重的自卑心理,抗拒與正常兒童的交流、玩耍,長此以往會出現閉塞心理,進而影響患兒的生長發(fā)育,不斷降低患兒自信心,這對于患兒未來的發(fā)展極為不利[7]。目前臨床上對矮小癥的致病因素還沒有完全明確,其中生長激素作為促進人體成長的關鍵因素之一,其缺乏情況多見于男性,與矮小癥的性別傾向存在一定相關性[8]。
目前臨床對矮小癥患兒主要采取營養(yǎng)支持方式并補充鈣劑和維生素B12等,從而促進患兒生長,但是其治療效果較為一般,對于部分矮小癥患兒來說完全無效,所以探索其他高效的治療方法具備必要性[9]。重組人生長激素是隨著世界醫(yī)學水平不斷提升而產生的治療矮小癥的藥物,具有促進蛋白質合成、促進骨骼生長、提升營養(yǎng)物質轉換率等作用,在人體中能對核酸代謝產生直接作用,從而對生長激素分泌功能進行調節(jié)[10]。此外,重組人生長激素可對生長激素受體進行刺激,對患兒生長發(fā)揮促進作用,為正常生長發(fā)育提供所需的營養(yǎng)物質[11]。本研究結果顯示,治療前兩組患兒身高、生長速度、骨齡皆不存在顯著差異,治療后觀察組患兒身高、生長速度、骨齡優(yōu)于對照組患兒,差異明顯,具備統(tǒng)計學價值;治療前觀察組患兒IGF-1、IGFBP-3水平不存在顯著差異,治療后觀察組患兒IGF-1、IGFBP-3水平優(yōu)于對照組患兒,差異顯著;對照組患兒治療中不良反應發(fā)生率高于觀察組患兒,差異顯著。研究結果可證明重組人生長激素對矮小癥進行治療的臨床療效及其安全性皆優(yōu)于常規(guī)營養(yǎng)支持的治療方式[12]。
綜上所述,重組人生長激素對矮小癥進行治療的臨床療效較為明顯,同時不良反應發(fā)生率相比常規(guī)治療方式更低,具備較好的安全性,因此應在臨床實踐中予以普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