夕遙
農家女進了航天領域:“誰說女子不如男,我就是要干出個樣子來!”
1968年10月,張玉花出生在浙江湖州長興。她是家中長女,學習非常刻苦,從小學到初中,成績一直冒尖兒。因為會讀書,家人聽取了老師和長輩的建議,決定讓這個女兒去讀高中。于是,村子里走出了第一位女大學生。事實上,以張玉花當時的高考分數(shù),完全可以進北大、清華,但為了減輕父母的負擔,她選擇了有獎學金的國防科技大學。拿到錄取通知書那天,她還在一家礦上挑泥干活。
1990年,張玉花大學畢業(yè),來到上海航天技術研究院805所工作。當時的航天系統(tǒng)還不怎么要女性,張玉花就想著爭口氣。她清晰地記得去上海航天技術研究院報到的情形:“先是在外灘報到,我第一次看到了大上海的繁華,然后坐車前往805所。車子往閔行郊區(qū)開,周圍的風景也越來越荒涼寂靜。”20世紀90年代,我國經濟已快速發(fā)展,可社會上還存在著“造原子彈的不如賣茶葉蛋的”這樣的說法。的確,所里待遇不如外面企業(yè),不少年輕人干了沒多久就選擇跳槽。張玉花留了下來,她笑言:“可能是因為我太忙了,沒有那么多時間考慮這些?!?/p>
張玉花回憶,1990年,中國航天載人工程開始進行技術論證。她所在的805所承擔了載人航天工程測控通信分系統(tǒng)論證工作。作為所里唯一的女性,張玉花主動請纓,勇挑重擔。經過不懈努力,她帶領論證組設計的地基、海基測控網方案技術繼承性強、可實現(xiàn)性高,受到了專家的一致好評。
“誰說女子不如男,我就是要干出個樣子來!”1999年至2007年,已出任805所載人航天行政負責人的張玉花,順利完成了神舟一號至神舟七號飛船靶場試驗與發(fā)射任務。試驗飛船發(fā)射成功后,張玉花作為電源分系統(tǒng)主要設計人員,獲得了國防科技進步二等獎。
2008年,我國探月工程二期正式立項,上海航天技術研究院在探月工程二期嫦娥三號任務中爭取到了五個半分系統(tǒng)的研制任務。就在這個時候,張玉花接到一紙調令,從載人航天領域轉向陌生的探月工程,擔任副總設計師、副總指揮,開啟了上海嫦娥團隊的探月之旅。
玉兔一號在第二個月晝周期行進時被石塊碰傷,張玉花急得滿嘴生泡,嗓子都啞了,把自己關在房間里大哭了一場:“我當時想,如果現(xiàn)在就能載人登月,馬上把我送上月球,把磨破的地方包扎一下,玉兔一號還能走?!?/p>
從嫦娥三號、四號再到嫦娥五號,張玉花都全程參與。
就像載人航天一樣,探月對上海航天而言,又是一個從零開始的征程。剛開頭只有幾名兼職設計人員,關鍵技術儲備不足,困難重重。當時我國對月球環(huán)境包括月球形貌、溫度等知之甚少,底子非常薄弱。“花總當時沒有一絲猶豫和退卻,帶著我們幾個人埋頭就干。從玉兔一號到二號月球車的五個半分系統(tǒng),都是花總帶領大伙一步步摸索出來的?!辨隙鹞逄栜壍榔餍姓笨傌撠熑硕⊥耪f起張玉花,發(fā)出這樣的感慨。
2013年,在張玉花等人的努力下,嫦娥三號成功發(fā)射并釋放了玉兔一號月球車。然而,2014年初,玉兔一號月球車在第二個月晝周期行進時被石塊碰傷,行程終止在了114.8米。當時,張玉花急得滿嘴生泡,嗓子都啞了。她把自己關在房間里大哭了一場:“我當時想,如果現(xiàn)在就能載人登月,馬上把我送上月球,把碰傷的地方包扎一下,玉兔一號還能走?!贝撕?,玉兔一號雖然不能動了,但依然頑強地“存活”了兩年多,這證明當時的電源、測控功能依然良好。
那是中國航天第一次觸及月面,工程目標圓滿完成。盡管如此,張玉花仍憋著一口氣,要讓玉兔二號月球車彌補這個遺憾。很快,打翻身仗的機會來了。2015年,嫦娥四號立項并確定著陸月球背面。張玉花帶領團隊優(yōu)化設計,盡可能避免電纜裸露在外,并進行室內月壤模擬場行駛與高低溫擺動試驗,以驗證改進方案的正確性。科研人員從吉林運來火山灰模擬月壤。當月球車走在火山灰上,整個試驗場都彌漫著灰塵,這些灰塵被人吸入體內或者粘在皮膚上,就會造成刺激。張玉花與團隊人員在40多攝氏度的試驗場內戴著口罩,穿著雨衣、雨鞋,大汗淋漓地做試驗,她連續(xù)一周都沒有睡覺。當看到玉兔二號登上月球的照片時,張玉花終于累倒了,但臉上掛滿了笑容。
2009年,探月工程三期展開立項論證。論證過程中,返回器、著陸器、上升器均有載人航天和探月工程一期、二期的研制基礎,而嫦娥五號軌道器可謂白手起家。2011年,嫦娥五號立項,作為副總指揮兼副總設計師的張玉花率團隊對軌道器展開了攻堅研制。張玉花組建隊伍,勇闖深空探測無人區(qū),在世界上首次實現(xiàn)月球軌道無人對接和樣品轉移。
2020年12月6日,嫦娥五號上升器成功與軌道器和返回器組合體交會對接,并將樣品容器安全轉移至返回器中。設計師團隊激動地說:“為保證任務順利完成,花總帶領我們做了35項故障預案,最終一項都沒有用上,這是最好的結果?!?/p>
2020年12月17日凌晨,嫦娥五號探月歸來,我國首次月球“挖土”任務圓滿完成,震驚世界。嫦娥五號的副總指揮張玉花,成了航天人心中的偶像。一時間,張玉花收獲榮譽無數(shù):“全國最美科技工作者”“全國三八紅旗手”和“全國五一勞動獎章”獲得者……
天問一號總設計師張榮橋贊嘆:“張玉花是天問一號的‘扛鼎者!”
“她1990年來上海航天,我是1994年來的,我們一起經歷了從載人航天到探月工程的研制歷程。她做了很多開創(chuàng)性的工作,帶領團隊突破了多項技術難點。盡管困難重重,花姐堅韌的品性和對航天事業(yè)的摯愛,別人很難比?!睆堄窕ǖ睦洗顧n、嫦娥五號探測器系統(tǒng)副總設計師查學雷用“堅韌”“樂觀”“好學”來定義他心目中的花姐。
在為嫦娥五號探月成功感到歡欣鼓舞的同時,還有另一個探測器正在茫茫太空中前進,這個探測器就是天問一號。張玉花同時作為我國首次火星探測任務天問一號探測器副總指揮兼軌道器總指揮,時刻關注著天問一號的最新進展。
2021年2月10日晚,執(zhí)行我國首次火星探測任務的天問一號探測器到達火星附近,成功被火星捕獲。張玉花和團隊激動得流出了淚水。為了這一瞬間,他們整整等待了10個年頭。
2010年,我國深空探測重大專項論證拉開帷幕。此后,根據(jù)中國航天科技集團對火星探測的任務分工,上海航天技術研究院組織研制團隊投入火星環(huán)繞器的總體論證,張玉花再一次成為項目領頭人。
我國是世界深空探測領域的后來者,技術積累非常有限,國外又對此進行封鎖,因此我國每走一步都非常艱難。為完成深空探測工程的目標任務,我們亟須攻克一系列技術難關。
2015年,我國首次自主火星探測任務正式啟動立項。此后幾年,張玉花與團隊成員接連攻克了火星制動捕獲、超遠距離通信、長時間在軌自主管理、深空光學自主導航等多項關鍵技術,為天問一號“繞、著、巡”立下汗馬功勞。2020年7月23日,天問一號探測器在文昌航天發(fā)射場點火升空。天問一號探測器踏上前往火星的飛行旅程,跨越4.75億公里后成功進行“太空剎車”,進而環(huán)繞火星飛行。幾個關鍵環(huán)節(jié)的成功讓中國的火星探測任務有了更加堅實的基礎,天問一號總設計師張榮橋贊嘆:“張玉花是天問一號的‘扛鼎者!”
同為女性設計師的趙晨說,航天發(fā)射基地遇到天氣不好時,很多人都喜歡待在屋里?!懊康竭@時候,花總就一間屋一間屋地敲門,讓我們出去運動,組織走路比賽。”天問一號火星環(huán)繞器試驗隊成員孫大強說:“海南文昌基地4到6月非常熱,花總便讓大家每天早起走路,我這個身高1.86米、31歲的大小伙子,都趕不上花總的步伐。花總是健身達人,每天走六七公里都是輕輕松松的,一邊走還一邊考我們古詩詞?!壁w晨對張玉花心服口服:“我們這個團隊,每個人有了想法就要及時溝通,可新人往往對上不會宣講方案,對下不會溝通。這時,花總就會手把手地教我們,讓我們學到很多東西?!?/p>
2021年2月22日,張玉花作為嫦娥五號探測器系統(tǒng)副總指揮受到了習近平總書記的親切接見……3月8日晚,2020“微博之夜”盛典在上海隆重舉行,張玉花與另兩位中國航天人獲得了“微博年度影響力事件”航天榜樣稱號,成為名副其實的“航天女神”。
從距地球300公里的載人航天近地軌道到38萬公里外的環(huán)月軌道,再到4億公里外的環(huán)火軌道,張玉花的航天事業(yè)雖然始終處于“變軌”狀態(tài),但她對星辰大海的追求從未停止……
【編輯:潘金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