候 杰
(河南省漯河市中心醫(yī)院消化內(nèi)科,河南 漯河 462000)
非酒精性脂肪肝(NAFLD)屬于代謝應激性肝臟損傷,臨床病理表現(xiàn)為肝細胞脂肪變性和脂肪貯積,該病目前在全世界呈高發(fā)趨勢,研究發(fā)現(xiàn)其發(fā)病與肥胖、高血壓、高脂血癥等密切相關,對患者生命健康安全產(chǎn)生嚴重的威脅[1]。NAFLD屬中醫(yī)“積聚”、“癥瘕”、“肥氣”范疇,病機為肝氣郁滯、痰濕瘀血膠結?!夺t(yī)方集解》有論“治痰通用二陳”,是以二陳湯成為治療痰濕癥的基礎方[2]。本研究用二陳四物湯加減方輔治NAFCD取得一定效果,現(xiàn)報道如下。
共120例,均為2018年11月至2019年11月我院治療NAFLD患者,隨機分為試驗組和對照組各60例。試驗組男39例,女21例;年齡23~67歲,平均(45.2±6.8)歲;病程1~34年,平均(16.2±5.4)年;辨證分型為肝郁氣滯型16例,脾虛濕盛型19例,濕熱內(nèi)蘊型12例,痰瘀互結型13例。對照組男41例,女19例;年齡21~70歲,平均年齡(46.5±6.7)歲;病程1~35年,平均(16.8±5.7)年;辨證分型為肝郁氣滯型17例,脾虛濕盛型20例,濕熱內(nèi)蘊型11例,痰瘀互結型12例。兩組一般資料比較差異無統(tǒng)計學意義(P>0.05),具有可比性。
納入標準:①符合NAFLAD西醫(yī)診斷標準[3];②符合NAFLD中醫(yī)證候診斷標準[4],包括脘悶不舒、腹脹、矢氣和倦怠乏力等癥;③年齡20~70歲。
排除標準:①臨床表現(xiàn)為非特異性;②合并心、肝、腎等嚴重臟器功能障礙;③入院前有酗酒嗜好,或男性飲酒量1周大于等于140g,女性飲酒量1周大于等于70g。
兩組均給予常規(guī)基礎藥物治療,包括維生素E(大連天宇奧森制藥有限公司,國藥準字H21022382)10mg,日3次,口服;口服復方蛋氨酸膽堿片(通化東寶藥業(yè)股份有限公司,國藥準字H22024764)3片,日3次。
試驗組加用二陳四物湯治療。藥用赤芍、白芍各20g,生地黃、當歸尾、茯苓、郁金各15g,法半夏、橘核、澤瀉各12g,廣陳皮、烏梅、川芎各9g,炙甘草6g。水煎服,日1次。1個月為一療程。
兩組均治療3個療程。
中醫(yī)癥狀積分評估參照《中藥新藥臨床研究指導原則》中評分標準[5]。對脘悶不舒、腹脹矢氣和倦怠乏力3類癥狀進行評價,0分提示無癥狀,1分提示輕度癥狀,2分提示中度癥狀,3分提示重度癥狀。
取隔夜空腹靜脈血,離心分離血清,采用酶聯(lián)免疫吸附法(ELISA)測得血清趨化素(chemerin)水平,采用全自動生化儀檢測谷丙轉(zhuǎn)氨酶(ALT)、谷草轉(zhuǎn)氨酶(AST)、總膽固醇(TC)、甘油三酯(TG)、高密度脂蛋白(HDL-C)和低密度脂蛋白(LDL-C)水平,保證患者空腹8h以上后檢查血流動力學,取左側臥位60°,并于平靜呼吸末屏息5s,采用多普勒超聲儀調(diào)節(jié)取樣角度以獲得清晰頻譜,測得門靜脈最大血流速度(PPVV)、門靜脈平均速度(MPVV)和肝動脈阻力指數(shù)(HARI)。
觀察中醫(yī)癥狀積分、血清趨化素、肝功能指標(ALT、AST)、血流動力學指標(PPVV、MPVV、HARI)和脂代謝指標(TC、TG、HDL-C、LDL-C)水平變化,療程中藥物不良反應發(fā)生情況差異。
用SPSS19.0統(tǒng)計學軟件分析表中數(shù)據(jù),計數(shù)資料以(%)表示、用χ2檢驗,計量資料以(±s)表示、用t檢驗,P<0.05為差異有統(tǒng)計學意義。
兩組治療前后中醫(yī)癥狀積分比較見表1。
表1 兩組治療前后中醫(yī)癥狀積分比較 (分,±s)
表1 兩組治療前后中醫(yī)癥狀積分比較 (分,±s)
注:與本組治療前比較,*P<0.05。
組別 例 時間 脘悶不舒 腹脹矢氣 倦怠乏力試驗組 60 治療前 2.24±0.32 2.0±0.6 1.9±0.6治療3個月后 1.24±0.25* 1.0±0.4* 0.9±0.5*t 19.075 10.742 9.918 P <0.001 <0.001 <0.001對照組 60 治療前 2.25±0.35 2.1±0.5 2.0±0.6治療3個月后 1.63±0.29 1.4±0.3 1.4±0.5 t 10.566 9.299 5.951 P <0.001 <0.001 <0.001 t治療3個月后組間 7.890 6.197 5.477 P治療3個月后組間 <0.001 <0.001 <0.001
兩組治療前后血清趨化素及肝功能指標比較見表2。
表2 兩組治療前后血清趨化素及肝功能指標比較 (±s)
表2 兩組治療前后血清趨化素及肝功能指標比較 (±s)
注:與本組治療前比較,*P<0.05。
組別 例 時間 趨化素(ng/mL)ALT(U/L)AST(U/L)
兩組治療前后血流動力學指標比較見表3。
表3 兩組治療前后血流動力學指標比較 (±s)
表3 兩組治療前后血流動力學指標比較 (±s)
注:與本組治療前比較,*P<0.05。
?
兩組治療前后脂代謝指標比較見表4。
表4 兩組治療前后血脂代謝指標比較 (mmol/L,±s)
表4 兩組治療前后血脂代謝指標比較 (mmol/L,±s)
注:與本組治療前比較,*P<0.05。
試驗組 60 治療前 5.4±1.2 3.1±0.6 1.19±0.44 3.1±1.2治療3個月后4.3±1.0*2.3±0.5*0.94±0.28*2.2±0.8*t 5.475 7.934 3.713 4.834 P <0.001<0.001 <0.001 <0.001對照組 60 治療前 5.3±1.3 3.2±0.5 1.20±0.46 3.1±1.1治療3個月后4.8±1.2*2.7±0.4*1.05±0.31*2.6±0.9*t 2.189 6.048 2.095 2.725 P 0.030 <0.001 0.038 0.007 t治療3個月后組間 2.479 4.839 2.040 2.573 P治療3個月后組間 0.014 <0.001 0.044 0.011
兩組藥物不良反應發(fā)生情況比較,試驗組出現(xiàn)腹瀉1例(1.7%)、上火2例(3.3%),對照組出現(xiàn)頭暈1例(1.7%),兩組藥物不良反應發(fā)生率比較差異無統(tǒng)計學意義(χ2=0.259,P=0.611)。
中醫(yī)認為,NAFLD主要病機為氣滯血瘀,痰濕內(nèi)阻,瘀濁之氣內(nèi)停于肝,因而出現(xiàn)痰濕、瘀血、氣滯等癥狀[6]。有文獻指出,二陳湯、桃紅四物湯等活血化痰基礎方能有效地降低大鼠NAFLD模型肝細胞色素酶2E1(CYP2E1)活性,并可改善高脂血癥,對NAFLD有良好治療效果[7]。用二陳四物湯加減方輔治NAFLD,中醫(yī)癥狀積分較治療前下降幅度更顯著,表明加減二陳四物湯輔助治療有利于改善癥狀。方中生地黃可養(yǎng)陰生津,法半夏可緩解頭痛頭暈,赤芍、白芍有疏通經(jīng)脈之用,川芎具有活血、祛風止痛之效,當歸尾可活血化瘀,橘核、茯苓司理氣止痛之功,澤瀉可利水、滲濕,郁金可行氣解郁,炙甘草配合廣陳皮、烏梅可健脾養(yǎng)胃。全方有滋養(yǎng)肝脾、活血止痛之功,從而有效改善癥狀。馬明劍等[8-9]研究發(fā)現(xiàn),NAFLD患者血脂水平可作為中醫(yī)辨證分型的輔助指標,其肝細胞中趨化素呈高表達狀態(tài),且隨脂肪肝程度加重,ALT和AST水平呈上升趨勢。研究中,試驗組肝功能、血脂水平及趨化素水平均得到明顯改善,說明加減二陳四物湯可在一定程度上延緩NAFLD病情進展,促使肝功能恢復。目前,NAFLD發(fā)病機制尚未明確,多認可“二次打擊”學說,認為一次打擊引起脂肪在肝細胞內(nèi)沉積,二次打擊使脂肪變性的肝細胞產(chǎn)生炎癥、纖維化等,肝臟表達的趨化素可結合受體參與機體炎癥反應[10]。試驗組肝血流速度上升明顯,可能與其炎癥反應得到有效控制有關。兩組不良反應均較少且差異不大,表明中藥輔助療法安全性良好。
綜上所述,加減二陳四物湯輔治NAFLD療效更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