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 天,陳 桃,蔡 琪,陳艷轉
(廣東省中山市小欖人民醫(yī)院風濕免疫科,廣東 中山 528415)
我國高尿酸血癥(hyperuricemia,HUA)發(fā)病率為13.3%,男性患病率約為女性的2倍[1]。HUA發(fā)病機制復雜,與炎性反應、免疫、代謝等有關。研究表明[2],IL-1β、Cys-C水平對HUA病情監(jiān)測及腎功能損害評估具有重要的價值。目前,非布司他是治療高尿酸血癥常用藥物,可抑制尿酸合成,并能改善機體微炎癥狀態(tài),保護腎功能[3]。HUA屬中醫(yī)“濁瘀痹”“痹證”等范疇[4]。五苓散源自《傷寒論》[5],具有溫陽利濕化濁的功效,是治療水濕內停的要方。本研究用五苓散聯合非布司他治療高尿酸血癥療效較好,報道如下。
共84例,均為2019年6月至2020年10月中山市小欖人民醫(yī)院治療患者,隨機分成對照組和研究組各42例。對照組男29例,女13例;年齡26~68歲,平均(53.19±7.20)歲;病程4~10年,平均(6.38±1.29)年;體質量指數(BMI)20.5~30.2kg/m2,平均(25.76±2.13)kg/m2;有痛風史24例,糖尿病15例,高血壓10例。研究組男30例,女12例;年齡25~68歲,平均(53.20±7.13)歲;病程4~13年,平均(6.42±1.30)年;BMI20.3~30.0kg/m2,平均(25.62±2.20)kg/m2;其中有痛風史25例,糖尿病16例,高血壓11例。兩組一般資料比較差異無統(tǒng)計學意義(P>0.05),具有可比性。
西醫(yī)診斷符合《中國高尿酸血癥相關疾病診療多學科專家共識》[6]中診斷標準,中醫(yī)診斷參照《中醫(yī)診斷學》屬痰濁阻滯證。排除痛風急性發(fā)作期或其他原因引起繼發(fā)性痛風,合并泌尿系尿酸性結石、泌尿系 統(tǒng)感染,合并嚴重糖尿病、肝腎功能障礙,酗酒史、精神性疾病、妊娠期及哺乳期。
兩組均行基礎治療,低嘌呤低脂飲食,戒煙酒及適度運動。非布司他片(江蘇恒瑞醫(yī)藥股份有限公司,國藥準字H20130081)40mg,1日1次,口服。持續(xù)兩周后,血尿酸水平仍大于等于6mg/dL者劑量增加至80mg。連續(xù)治療3個月。
研究組加用五苓散。豬苓20g,茯苓20g,澤瀉12g,萆薢12g,白術15g,桂枝12g,車前子12g,丹參12g,大黃8g。熱盛加知母10g,黃柏10g;疼痛嚴重加羌活10g,獨活10g;血瘀加當歸10g。每日1劑,水煎500mL分早晚服用,4周為一療程,連續(xù)治療3個療程。
測定IL-1β、Cys-C,采用酶聯免疫法測定,試劑盒均購自美國Bioscienoe公司。
顯效:血尿酸小于360μmol/L,或血尿酸下降幅度大于35%,停藥后無回升。有效:血尿酸360μmol/L~420μmol/L,血尿酸下降幅度為20%~35%,停藥后無回升。無效:治療后血尿酸≥420μmol/L,或血尿酸下降幅度不足20%,停藥后回升。
兩組血尿酸及達標比較見表1。
表1 兩組血尿酸及達標比較
兩組臨床療效比較見表2。
表2 兩組臨床療效比較 例(%)
兩組治療前后血清IL-1β、Cys-C比較見表3。
表3 兩組治療前后血清IL-1β、Cys-C比較 (±s)
表3 兩組治療前后血清IL-1β、Cys-C比較 (±s)
注:與本組治療前比較,*P<0.05。
對照組 42 23.73±5.12 17.29±3.16*2.10±0.64 1.89±0.31*研究組 42 24.05±5.07 14.03±2.87*2.14±0.62 1.51±0.17*t 0.916 4.308 0.534 4.813 P 0.427 0.039 0.245 0.026
不良反應對照組10例(23.81%)痛風急性發(fā)作5例、肝酶升高3例、惡心1例、皮疹1例,研究組8例(19.05%),痛風急性發(fā)作4例、肝酶升高2例、胃腸道反應1例、皮疹1例。所有不良反應癥狀輕微,給予常規(guī)治療后消失,兩組不良反應發(fā)生率比較差異無統(tǒng)計學意義(χ2=0.283,P=0.595)。
我國HUA患病人數已達1.2 億人,已成為我國第二大代謝性疾病,僅次于糖尿?。?]。研究發(fā)現[8],HUA是動脈粥樣硬化、高血壓及慢性腎病等疾病的獨立危險因素,HUA發(fā)病會增加患者心腦腎重大疾病患病風險。目前,通過藥物促進尿酸排泄和抑制尿酸生成是治療HUA的主要手段,其中非布司他作為抑制尿酸生成的常用藥,可高選擇性結合黃嘌呤氧化酶而抑制其生物活性,減少尿酸合成,從而快速降尿酸,控制病情進展[9]。近年來較多循證研究證實,中西結合治療HUA具有安全性高、無藥物依賴、經濟等優(yōu)勢[10]。
HUA屬中醫(yī)“濁毒”“痹證”等范疇。為本虛標實之證,以脾虛為本,兼有氣虛、腎虛及肝腎不足;標實可見濕熱、濁毒、濕濁,并兼有瘀血阻滯、痰濕凝結等[11]。宜以化濕利濁,健脾祛瘀之治。五苓散方中豬苓、茯苓淡滲,利水,澤瀉泄?jié)駸帷⒒瘽犰铕?,白術、萆薢健脾去濕,桂枝辛熱,大黃通腑瀉濁,諸藥合用,共奏健脾利濕、活血化瘀之效。動物模型研究證實[12],五苓散加味能促進HUA模型小鼠腎臟有機離子轉運體表達,促進尿酸排泄,改善腎功能?,F代藥理學表明,茯苓抗尿酸效果優(yōu)良,其可促進近曲小管中尿酸分泌至尿液的量,減少尿酸的重吸收。同時還能抑制黃嘌呤氧化酶mRNA表達,抑制尿酸生成[13-14]。豬苓、澤瀉可降低腎臟損害,增加尿液量,促進尿酸排泄[15-16]。
五苓散與非布司他聯合應用能加強對尿酸生成的抑制,同時還能促進尿酸的排泄,從而減輕尿酸引發(fā)的炎癥反應,進而減小炎癥介質對腎功能的損害,改善腎功能。此外,五苓散與非布司他同時具有的腎功能保護作用對促進Cys-C降低也具有積極的作用。
五苓散聯合非布司他可快速降低尿酸水平,提高尿酸達標率,提高臨床治療效果,并能減輕炎癥反應,改善腎功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