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 婷,崔雪峰,張亞艷
(北京市昌平區(qū)中醫(yī)醫(yī)院,北京 102200)
尿酸是嘌呤代謝的終末產(chǎn)物,機體產(chǎn)生的尿酸約2/3經(jīng)腎臟排泄,當血尿酸濃度過高,尿酸鹽結晶可沉積于腎間質(zhì)部位,引起腎間質(zhì)的炎癥和血管損傷,進一步會影響腎功能,甚至導致腎衰竭。5%~12%的患者會發(fā)展為痛風。Lottmann等[1]的研究表明,高尿酸血癥是全因死亡和心血管死亡的獨立危險因素。楊喆等[2]研究結果提示,尿酸水平越高,冠脈病變支數(shù)越多,且高尿酸血癥患者冠脈狹窄程度與尿酸水平呈正相關性,而且高水平血尿酸是冠脈再灌注不佳的危險因素。另有研究表明,高尿酸是代謝性疾?。ㄌ悄虿?、代謝綜合征和高脂血癥)及慢性腎病的獨立危險因素[3]。
共45例,均為2018至2019年1月至12月門診體檢發(fā)現(xiàn)血尿酸增高,辨證為濕熱內(nèi)蘊的患者。男35例、女10例,平均年齡(52.09±10.66)歲。
診斷標準:①高尿酸血癥診斷標準為男性血尿酸>420μmol/L,女性>360μmol/L[4],排除高血壓、糖耐量異?;蛱悄虿?、冠心病、腦卒中,心力衰竭及腎功能異常患者。②中醫(yī)證候參考《中藥新藥臨床研究指導原則》(2002年版)的濕熱內(nèi)蘊證的診斷標準[5]。主癥為脘腹脹悶、口渴少飲、食少納呆、大便溏而不爽,舌質(zhì)紅舌苔黃膩,次癥為肢體困重、身熱不揚或汗出不解、腹脹滿、惡心欲嘔、身目發(fā)黃色鮮明,脈濡數(shù)。主癥3項(舌象必備)或主癥2項(舌象必備),加次證2項即可診斷。
控制飲食,并用四妙散加味(中藥配方顆粒)治療。炒蒼術15g,鹽黃柏6g,川牛膝30g,生薏苡仁30g,土茯苓15g,萆薢12g,威靈仙12g,赤小豆30g。日1劑,開水混均勻后分2次服用,早晚各1次。療程為2周(平均用藥天數(shù)為12.14±1.19天)。
血UA下降20%以上為顯效,下降10%~20%為有效,下降10%以下無效。
復查血尿酸、血脂及血糖。
臨床療效見表1。
表1 臨床療效 例(%)
雖然有8例血尿酸未達到有效標準,但數(shù)值均下降,考慮可能因為療程尚短,未達到顯著治療效果。
治療前后血尿酸及血糖血脂見表2。
表2 治療前后血尿酸及血糖血脂比較 (±s)
表2 治療前后血尿酸及血糖血脂比較 (±s)
甘油三酯(mmol/L)治療前 527±11.81 5.71±0.80 4.79±0.87 2.20±1.24治療后 459±11.54 5.66±0.98 4.63±0.74 2.10±0.75 P 0.000 0.560 0.399 0.357時間 UA(μmol/L)血糖(mmol/L)膽固醇(mmol/L)
高尿酸血癥的診斷依據(jù)是現(xiàn)代醫(yī)學血液檢測的結果,所以在無癥狀之前并沒相應的中醫(yī)病名,若出現(xiàn)關節(jié)紅腫熱痛則屬于中醫(yī)“痹證”“歷節(jié)風”等范疇。臨證中發(fā)現(xiàn),高尿酸血癥的出現(xiàn)多因后天過食肥甘厚味傷及脾胃,致水濕運化失常,釀濕生濁,日久生熱,彌散于營血而致。治療當以清熱利濕為主。
四妙散見于清代醫(yī)家張秉承所著的《成方便讀》一書,由蒼術、黃柏、牛膝、薏苡仁四味藥組成,與《丹溪心法》之二妙丸、《醫(yī)學正傳》之三妙丸乃一脈相承之劑。原方主治濕熱下注之痿證。方中蒼術燥濕健脾、黃柏走下焦除肝腎之濕熱,薏苡仁入陽明胃經(jīng)、祛濕熱而利筋絡,牛膝補肝腎而引諸藥之力下行。研究證實,黃柏、萆薢、土茯苓具有降尿酸的作用[6],故在辨證的基礎上加入降指標的藥物。又病久致瘀,故加入活血通脈之品。
中藥防治高尿酸血癥及其并發(fā)癥療效好,不良反應少,且停藥后不反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