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 贇,鈕 月
(1.江蘇省連云港市新浦社區(qū)衛(wèi)生服務中心,江蘇 連云港 222000;2.南京中醫(yī)藥大學附屬連云港市中醫(yī)院,江蘇 連云港 222000)
認知功能障礙是指學習記憶和思維判斷能力出現(xiàn)異常,屬中醫(yī)“癡呆”范疇,《靈樞·天年》描述“六十歲,心氣始衰,苦憂悲……八十歲,肺氣衰,魄離,故言善誤”。認為認知功能障礙可由心脾兩虛引起[1]。本研究用益氣聰明湯加味聯(lián)合針刺治療認知功能障礙心脾兩虛型療效較好,報道如下。
共56例,均為2018年10月至2020年10月我院門診收治的認知功能減退患者,隨機分為對照組和觀察組各28例。觀察組男18例,女10例;年齡60~80歲,平均(68.46±4.63)歲。對照組男17例,女11例;年齡60~80歲,平均(68.53±4.27)歲。兩組一般資料比較差異無統(tǒng)計學意義(P>0.05),具有可比性。
診斷標準:根據(jù)國際公認的診斷標準。①有記憶下降主訴,或有旁人確證;②客觀記憶損害,簡易精神狀態(tài)量表(MMSE)檢測分值24~27/文盲22~25;③總體認知功能正常;④日常生活能力正常;⑤無精神障礙[2]。
辨證標準:參考《基于流行學方法的阿爾茨海默病中醫(yī)證候診斷標準規(guī)范化研究》辨證為心脾兩虛型[3]。臨床表現(xiàn)為表情淡漠或呆滯,面露憂慮或面色?白,乏力氣短,神情倦怠,食欲不振,健忘,脈弱,舌淡苔白。
納入標準:①年齡大于60歲;②輕度認知功能障礙;③患者家屬知情,自愿參與研究并簽署知情同意書;④院醫(yī)學倫理委員會批準。
排除標準:①合并肺心腎肝等臟器功能障礙;②有精神疾病史、酗酒史、藥物濫用史;③存在交流、理解或者溝通障礙;④對針刺或研究所用藥物有禁忌癥或過敏反應。
兩組均用益氣聰明湯加味。藥用黃芪12g,黨參15g,升麻8g,葛根30g,白芍10g,炙甘草6g,蔓荊子15g,石菖蒲12g,遠志10g,紅景天10g。每日1劑,加水煎2次,共取汁300mL,分早晚2次服用,每次150mL。持續(xù)用藥3個月。
觀察組聯(lián)合針刺治療。取印堂、四神聰、百會、大椎、合谷、足三里,陰陵泉等穴位?;颊呷∽唬瑢x定的穴位進行常規(guī)消毒后,用1.0寸毫針刺印堂穴,提捏穴位局部皮膚,采用與皮膚成15°角的平刺法,向下平刺0.5~0.8寸;用1.0寸毫針平刺百會穴、大椎穴大約0.5~0.8寸,1.0寸毫針刺四神聰,針尖向四周平刺0.5~0.8寸;其他穴位進行常規(guī)針刺,每日1次,每次留針30min。
根據(jù)臨床癥狀健忘、思維遲鈍、表情淡漠、憂慮及神疲乏力等癥狀出現(xiàn)頻次等評估治療前后中醫(yī)證候積分,評估內(nèi)容包括憂慮、健忘、表情淡漠、神疲乏力及思維遲鈍等,未出現(xiàn)為0分,偶爾出現(xiàn)為1分,經(jīng)常出現(xiàn)為2分。若同時出現(xiàn)便溏、腹脹、納差、脈弱舌淡及面色萎黃等表現(xiàn)則每項計1分,積分越高則病情越嚴重。
采用簡易狀態(tài)檢查量表(MMSE)對患者智力缺損情況進行評估,內(nèi)容包括語言、定向力、注意力、視空間、即刻記憶力與延遲記憶力,共計包括題目30個。若患者能夠在規(guī)定時間內(nèi)完成題目且回答無誤計1分;回答錯誤或者不能按時作答則計0分。智力正常為評分大于等于27分,輕度智力障礙為評分21~26分,中度智力障礙為評分10~20分,重度智力障礙為評分小于9分。
用SPSS22.0統(tǒng)計學軟件分析,計數(shù)資料以(%)表示、用χ2檢驗,計量資料以(±s)表示、用t檢驗,P<0.05為差異有統(tǒng)計學意義。
兩組治療前后中醫(yī)證候積分比較見表1。
表1 兩組治療前后中醫(yī)證候積分比較 (分,±s)
表1 兩組治療前后中醫(yī)證候積分比較 (分,±s)
注:與本組治療前比較,*P<0.05;與對照組治療后比較,△P<0.05。
7.64±1.16*5.43±1.26*△組別 例 治療前 治療后對照組觀察組28 28 12.07±1.07 12.00±1.15
兩組治療前后MMSE評分比較見表2。
表2 兩組治療前后MMSE評分比較 (分,±s)
表2 兩組治療前后MMSE評分比較 (分,±s)
注:與本組治療前比較,*P<0.05;與對照組治療后比較,△P<0.05。
24.64±1.13*27.04±0.74*△組別 例 治療前 治療后對照組觀察組28 28 21.79±1.37 21.96±1.37
人對知識進行認識和獲取的智能加工過程即為認知,涉及記憶、情感、精神、思維、學習以及語言等社會行為以及心理行為。認知障礙即為認識、學習、記憶以及思維判斷過程中出現(xiàn)異常表現(xiàn),患者多伴有失行、失認、失用、失語等病理反應,對其正常生活、學習以及工作均會造成負面影響。介于癡呆以及正常老化過渡階段的認知障礙即為輕度認知障礙,此階段為預防性干預最佳階段,及早采取干預措施有助于認知功能改善。
認知障礙屬中醫(yī)“呆證”“健忘”等范疇。根據(jù)病因病機可分為氣滯血瘀型、心脾兩虛型、痰濁阻竅型以及肝腎虧虛型等,其中以心脾兩虛型較為常見?!捌⒅鬟\化”“心主神明”,脾失健運,則心失所養(yǎng),心氣不足,氣不生神,則認知功能下降。癥見精神呆滯、憂慮少歡、體倦少食等,宜用補養(yǎng)心脾之法治療。
益氣聰明湯由黃芪、黨參、升麻、葛根、白芍、炙甘草、蔓荊子組成,加用石菖蒲、遠志,紅景天。黨參,黃芪甘溫以補脾胃。研究表明,小鼠用黨參多糖灌胃,能夠提高其在水迷宮中到達終點的速度,可使其機體耐力以及抗缺氧耐受力得到顯著增強,有助于改善認知功能[4]。行為學測試研究結(jié)果表明,人參皂苷能夠使大鼠的平均游泳速度獲得加快,可縮短其潛伏期并有助于增加海馬內(nèi)SS陽性神經(jīng)元數(shù)量,增強SS表達[5]。甘草甘緩以和脾胃,甘草酸能改善腦缺血性癡呆大鼠的學習記憶功能[6]。葛根、升麻、蔓荊輕揚升發(fā),能入陽明,鼓舞胃氣,上行頭目,中氣既足,清陽上升,則九竅通利。白芍斂陰和血。石菖蒲豁痰開竅,研究表明,石菖蒲有效成分能使改善小鼠的認知能力,改善氧化應激反應[7]。遠志安神益智,其主要成分遠志皂苷可以抑制tau蛋白的表達從而改善認知功能障礙[8]。紅景天活血化瘀、健脾益氣,主要成分是紅景天苷,紅景天苷可改善小鼠的學習記憶能力受損[9]。
認知功能障礙的治療屬于中醫(yī)治未病范疇,運用中醫(yī)外治法干預療效顯著,針刺治療是傳統(tǒng)的中醫(yī)治療方法,溫陽升清是干預認知障礙的首要治法[10]。印堂位于人體額部,在兩眉頭的中間,可明目通鼻、寧心安神的作用;四神聰清利頭目,可調(diào)節(jié)大腦皮層功能;百會可鼓舞陽氣,交通腎經(jīng),是腎經(jīng)退行性變常用穴位[11];大椎是手足三里交匯處,總領全身之陽氣;合谷可推動頭部的氣血運動,向上部輸送水濕云氣;足三里屬胃經(jīng),是強壯脾胃之要穴;陰陵泉為足太陰脾經(jīng)穴位,助脾升清。中藥湯劑配合針刺,內(nèi)服外用相結(jié)合,可達到更好的療效。
綜上所述,益氣聰明湯加味聯(lián)合針刺治療認知功能減退心脾兩虛型可改善中醫(yī)證候和智力,提高生活質(zhì)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