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慧
摘要:一條條繽紛絢麗的彩紙,一種種別樣的“卷”,構成了一幅幅靚麗的風景畫,這就是指尖藝術——衍紙。衍紙又叫做卷紙,是通過卷曲、彎曲、捏壓而形成原始設計形象的一門古老藝術,常用于賀卡、書簽、掛飾、3D作品等制作應用上。衍紙藝術的魅力就在于它自身有無限的表達能力,通過衍紙藝術制作,我們可以幫助特殊兒童更好地進行治療和教育,提高他們的自我發(fā)展能力。
關鍵詞:特殊兒童;衍紙藝術;教育;發(fā)展
引言
由于特殊兒童自身的因素,相對于普通孩子,他們的繪畫想象力、創(chuàng)造力以及動手能力都有所欠缺。將獨具特色的衍紙藝術帶進特教美術課堂,能激發(fā)學生的好奇心和學習興趣。衍紙藝術的制作簡單易學,模式固定,是適合特殊孩子的一種手工制作。主要是掌握基礎的“卷”法,再進行色彩搭配及構圖擺放,呈現(xiàn)創(chuàng)意的作品。通過這種衍紙手工制作的方式,了解特殊兒童的美術發(fā)展狀況,訓練他們的手指靈活力,在提高學生動手能力的同時也能培養(yǎng)他們的審美能力。因此,衍紙藝術的制作對特殊兒童各方面的發(fā)展具有積極作用。
一、衍紙藝術對特教美術教育的重要性
(一)豐富特殊兒童的生活經(jīng)驗
美術課程非常注重教學內容與學生的生活經(jīng)驗之間的密切聯(lián)系,生活經(jīng)驗的積累是每一位學生進行藝術創(chuàng)作的起點。特殊兒童的世界更應該由特殊兒童自己去探討、去發(fā)現(xiàn),與大自然的接觸中,獲取真實、豐富的的學習環(huán)境。如果學生沒有現(xiàn)實生活的體驗,沒有觀察問題、發(fā)現(xiàn)問題的機會,要創(chuàng)作就只能從記憶中搜索進行不切實際的空想,創(chuàng)造思維也就受到了局限。因此,在動手制作之前,美術教師應當創(chuàng)建與特殊兒童生活息息相關的教學情境,通過多媒體展示教學內容主體的圖片或出示實物,帶領學生觀察、觸摸,了解它們的特征,再進行制作。
(二)提高特殊兒童的審美能力
“萬丈高樓平地起,百幅衍紙從卷起”,小小的衍紙有大大的學問。衍紙是一種頗具生命力的藝術,用立起的彩色紙條玩一場無限可能的點線面游戲。在衍紙藝術制作中,利用“卷”法制作各種各樣的點和線,最后將其拼擺組合成面,形成獨具特色的作品。美術教師應多向學生提供感悟作品的機會,引導學生通過觀察、體驗、比較、分析等方法,從中發(fā)現(xiàn)衍紙作品的色彩美、造型美、韻律美,從而提高特殊兒童的審美品位和審美能力。
(三)激發(fā)特殊兒童的求知欲望
善于提出有利于激發(fā)特殊兒童發(fā)散性思維的關鍵問題。例如《衍紙書簽——小雛菊》這一課,我提出這樣幾個問題:“小雛菊是由哪幾部分組成的?有幾瓣花?分析一下這張小雛菊書簽用到哪些卷法呢?通過觀看微視頻,老師分別從哪幾個步驟進行制作?”我們以往的教學模式是老師先講解示范,學生模仿做,這樣往往會局限孩子們的思維。而先提出問題,給孩子們留下思考的空間,不僅激發(fā)了特殊孩子主動探索的創(chuàng)新精神,更是極大的提高了特殊孩子的實踐欲望,他們躍躍欲試,渴望用新穎的衍紙材料動手嘗試,驗證自己的思考結果。在一定程度上也讓孩子們養(yǎng)成了思考,以尋求方法的好習慣。
二、衍紙藝術對特殊兒童發(fā)展的積極影響
(一)促進特殊兒童精細動作的發(fā)展
培智學校中大部分特殊兒童精細動作能力不強,手眼協(xié)調能力較差。通過衍紙手工的制作,一方面,可以鍛煉特殊兒童的手部肌肉力量,左右手配合;另一方面,培養(yǎng)學生欣賞、感知能力,學會自主構圖拼擺、粘貼。在學習《衍紙賀卡——愛的信息》的過程中,學生需要完成水滴卷、眼睛卷、緊卷等造型元素,并進行粘貼、組合、定型等一系列動作。在畫面色彩的搭配上,需要學生充分融入自身的審美能力,呈現(xiàn)完整的作品。美術教師在課堂上適當引導特殊兒童在鞏固的基礎上主動探索基本卷的變化,這樣既鍛煉了學生的手眼協(xié)調能力,又增強了學生的耐心和細心,從而有利于學生精細動作的發(fā)展。
(二)增強特殊兒童注意的穩(wěn)定性
特殊兒童存在注意力難以長時間集中的特征,因此,美術教師在教學活動中需要采取多種教學形式吸引學生的注意。衍紙作品最終的呈現(xiàn)是由一個個小的造型元素粘貼組合而成的,美術教師可以根據(jù)這一要點來設計教學活動,采用分段式教學,增強學生在衍紙制作過程中注意的穩(wěn)定性。例如,在《可愛立體龍貓》一課中,引導學生先用緊卷制作龍貓的身體,完成這個造型元素的制作后稍作休息。然后再用眼睛卷制作龍貓的耳朵、眼睛等,最后剪出葉子及身體的裝飾物,組合成整體的形象。學生分段完成制作,這樣能在短時間內集中注意力,降低疲勞感,保持興趣的濃厚度。
(三)提升特殊兒童的自信心
馬斯洛需要層次理論中提到,高層次的尊重需要如果得到滿足,能夠激發(fā)人們的自我期待,充滿激情和信心,體驗到自己對于社會的存在價值。雖然教師在美術教學中面對的是特殊兒童,但是他們同樣有獲得自我尊重和他人尊重的需要。班級中部分學生對繪畫、手工有畏難心理,不敢動手嘗試,邁出第一步。而衍紙藝術恰好降低了繪畫難度,增強作品的趣味性,在一定程度上可以緩解這種不自信的心理因素,有利于特殊兒童積極地參與到美術教學活動中。對于動手能力本就不錯的學生,他們在衍紙制作的過程中,學會觀察、思考、創(chuàng)意表現(xiàn),逐步掌握各種卷法。在自我發(fā)展的過程中獲得教師及同伴的肯定,從而獲得自信心、自豪感。
三、衍紙藝術在特教美術中的實施情況
(一)夯實衍紙藝術制作技法
中國有句古話叫“授之以魚,不如授之以漁”。美術教師通過教授學生基礎的卷法,如緊卷、松卷、眼睛卷、淚滴卷等,引導學生舉一反三,探索出更多的卷法,綜合靈活運用進行創(chuàng)作。由于特殊兒童的靈活性、發(fā)散性較差,每一種技法的掌握都必須一步一步穩(wěn)扎穩(wěn)打,重復練習,以達到非常熟練的程度。所以,在衍紙教學的前面幾節(jié)課應以基礎技法的學習和鞏固為主,結合視頻教學、分步驟練習。最后,能利用幾種基本卷法,演變出不同的卷。
(二)探索學與教的方法
在教學過程中發(fā)現(xiàn),有些學生僅僅兩節(jié)課就能夠掌握基礎的幾種卷法,并且在引導下主動探索愛心卷、柳葉卷、半圓卷等制作技法;而有些學生只能初步掌握緊卷、松卷,對于淚滴卷的制作非常粗糙,掌握不到位;個別學生手眼協(xié)調能力極弱,不能很好的掌控衍紙筆,總是將衍紙卷的松散、掉落。在這種情況下,需要進行及時調整。實行分組教學,對不同能力的學生給予不同的作業(yè)要求,同時,進行生生結對,引導A生幫扶C生,兩兩合作,各負其責,真正做到人人參與。
(三)注重多種評價方式
以鼓勵教學為主,側面教育為輔。慎重評價學生的每一次練習、創(chuàng)作,既要充分肯定其進步和發(fā)展,增強特殊兒童的自信心和積極性;也要明確指出學生的不足,在技法掌握、色彩搭配、構圖等方面是否需要局部加強訓練,這樣才能不斷地進步和發(fā)展。還可以通過學生作品之間互相欣賞、評價,相互指出優(yōu)點,鼓勵表揚,強化積極行為,激發(fā)特殊兒童對衍紙藝術制作的積極性。
綜上所述,衍紙藝術制作提升特殊兒童的自信心和動手能力,幫助他們搭建了通往世界的橋梁。利用衍紙藝術,幫助他們理解世界,培養(yǎng)獨特的美術認識,有效地提高自我發(fā)展能力。對于特殊兒童來說,這是平穩(wěn)且容易進步的治療方法。對于美術治療和美術教育來說,這也是一個不斷強化、探索和發(fā)展的過程。一條條,一卷卷,卷出了特殊孩子們濃厚的興趣,也卷出了特殊孩子們的夢想。
參考文獻:
[1]劉靜靜.特殊兒童精細動作能力藝術康復個案研究.綏化學院學報,2020(04).
[2]惠曦.論衍紙藝術對小學低年段學生創(chuàng)意表現(xiàn)的積極影響.美術教育研究,2021(14).
[3]姜雪.探究多元智能理論在培智學校美術教學中的運用.赤子,2015(2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