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淑蘭 潘劍榕
子宮內膜炎是由于細菌入侵宮腔而導致的子宮內膜持續(xù)性炎癥病變,主要致病菌是大腸桿菌、鏈球菌等革蘭陰性菌[1],臨床表現通常無癥狀或者月經失調、白帶增多和性質異常、下腹部墜痛等,但病情嚴重者可在生殖方面引起不孕癥[2]。臨床治療子宮內膜炎常用口服抗生素的方法,但細菌易產生耐藥性,治療效果不佳。丹白顆粒是一種中成藥,具有清熱化瘀,祛濕止痛的功效,常用于慢性盆腔炎。脂多糖(lipopolysaccharide,LPS)是大腸桿菌細胞壁上的主要毒性因子,可誘導子宮內膜炎的發(fā)生[3]。上皮間質轉化(eputhelial-mesenchymal transition,EMT)是指在某些因素作用下上皮細胞轉化為間質細胞的一種生物現象[4]。通常情況下,發(fā)生EMT后,上皮組織不再具有保護和吸收的作用,上皮標記因子如鈣黏蛋白(E-cadherin)表達量減少,同時間質標記因子如波形蛋白(vimentin)表達量升高[5]。轉化生長因子-β(transforming growth factor-β,TGF-β)在誘發(fā)MET過程中起重要作用,而Smads蛋白是TGF-β下游的信號蛋白,其中Smad2和Smad3是參與TGF-β1信號從細胞外傳導至細胞核內的關鍵因子[6]。本研究采用細胞體外實驗,旨在探究丹白顆粒含藥血清對LPS誘導的子宮內膜上皮細胞TGF-β/Smad通路及EMT的影響。
1.1 材料
1.1.1 實驗細胞與動物:人子宮內膜上皮細胞(貨號:CP-H058)購自武漢普諾賽生命科技有限公司。120只SPF級健康小鼠(雄性,6周齡,體重23~27 g)購自重慶醫(yī)科大學動物實驗中心,符合國家實驗動物倫理保護標準及相關法律規(guī)定。實驗期間小鼠自由攝食和飲水。
1.1.2 實驗藥物:丹白顆粒(8 g×10袋)生產廠家山東新時代藥業(yè)有限公司,小鼠等效劑量根據人和動物之間按體表面積折算的等效劑量比計算,按生藥量計質量濃度為2、1、0.5 g/ml分別設為高、中、低劑量[7]。
1.1.3 主要試劑與儀器:LPS、含10%胎牛血清(fetal bovine serum,FBS)的DMEM/F12培養(yǎng)基購自美國Giboc公司;四甲基亞砜(Dimethyl sulfoxide,DMSO)和四甲基偶氮唑藍(methyl thiazolyl tetrazolium,MTT)均購自美國Sigma公司;IL-1β、TNF-α、IL-6和TGF-β1 ELISA試劑盒購自上海碧云天生物科技有限公司;十二烷基硫酸鈉(Sodium dodecyl sulfate,SDS)和β-actin鼠抗均購自美國Sigma公司;蛋白提取試劑盒、ECL顯色試劑盒和DAB蛋白定量試劑盒購自北京中山金橋生物科技有限公司;碘化丙啶(propidium lodode,PI)和96孔培養(yǎng)板購自上海生工生物工程有限公司;Smad2、Smad3、p-Smad2、p-Smad3、E-cadherin和vimentin鼠抗、辣根過氧化物酶標記羊抗鼠IgG二抗均購自美國Abcam公司。酶標儀Fax-20100購自美國INStat公司;尼康SMZ745光學顯微鏡購自于上海普赫生物科技有限公司;蛋白凝膠成像儀購自美國Bio-Red公司。
1.2 方法
1.2.1 細胞培養(yǎng):子宮上皮內膜細胞用含10% FBS的DMEM/F12培養(yǎng)基于37℃、5% CO2恒溫培養(yǎng)箱中,待細胞生長至80%融合時,2~3 d傳代1次。
1.2.2 含藥血清的制備:將120只小鼠隨機分為4組:丹白顆粒低(5 g/kg)、中(10 g/kg)、高(20 g/kg)含藥血清組和空白血清組,每組30只,每天按照相應劑量分別對4組小鼠灌胃給藥,給藥體積10 ml/kg,空白血清組給予等體積蒸餾水,2次/d,連續(xù)3 d,于最后一次給藥1 h后,股動脈取血。
1.2.3 實驗分組及藥物干預:子宮內膜上皮細胞隨機分為5組:對照組(DMEM/F12培養(yǎng)基加入5%空白血清和10 μg/ml PBS);模型組(DMEM/F12培養(yǎng)基加入5%空白血清和10 μg/ml LPS[8]);低、中、高劑量丹白顆粒組(DMEM/F12培養(yǎng)基加入5%含低、中、高劑量丹白顆粒血清和10 μg/ml LPS)。
1.2.4 5組子宮內膜上皮細胞存活率的測定:收集上述1.2.3分組并培養(yǎng)24 h后的細胞,每組設置6個復孔,每孔加入10 μl的MTT繼續(xù)孵育4 h,吸取上清,加入150 μl的DMSO,充分震蕩混勻15 min后用酶標儀檢測各孔570 nm處OD值。細胞存活率(%)=(試驗組OD5 70 nm-空白組OD 570 nm)/(對照組OD 570 nm-空白組OD 570 nm)×100%。
1.2.5 ELISA法檢測5組細胞上清液TGF-β1的表達:收集上述1.2.3分組并培養(yǎng)24 h后的細胞,按照試劑盒操作說明測定5組細胞上清中IL-1β、TNF-α、IL-6、TGF-β1含量,每組設置3個重復。
1.2.6 蛋白免疫印跡法檢測Smad2、Smad3的磷酸化和E-cadherin、vimentin表達水平:收集上述1.2.3分組并培養(yǎng)24 h后的細胞,使用蛋白提取試劑盒提取各組細胞的總蛋白。使用BAC蛋白定量試劑盒對蛋白進行定量,然后進行SDS-聚丙烯酰胺凝膠電泳(PAGE)、轉膜、抗體封閉、1∶2 000濃度稀釋后的Smad2、Smad3、p-Smad2、p-Smad3、E-cadherin、vimentin鼠抗4℃過夜孵育、含辣根過氧化物酶綴合的二抗(1∶5 000)中室溫孵育2 h,用ECL顯色試劑盒顯色,凝膠成像儀拍照,分析灰度值,以β-actin為參照,每組設置3個重復。
2.1 丹白顆粒含藥血清對LPS誘導的子宮內膜上皮細胞存活率的影響 與對照組相比,模型組子宮內膜上皮細胞存活率顯著降低(P<0.05);與模型組相比,丹白顆粒低、中、高劑量組子宮內膜上皮細胞存活率依次升高(均P<0.05)。見表1。
表1 5組子宮內膜上皮存活率比較
2.2 丹白顆粒含藥血清對LPS誘導的子宮內膜上皮細胞炎性因子和TGF-β1產生的影響 與對照組相比,模型組子宮內膜上皮細胞上清液中IL-1β、TNF-α、IL-6、TGF-β1含量顯著增高(P<0.05);與模型組相比,丹白顆粒低、中、高劑量組子宮內膜上皮細胞上清液中IL-1β、TNF-α、IL-6、TGF-β1含量依次降低(P<0.05)。見表2。
表2 5組細胞上清液中炎性因子和TGF-β1含量比較
2.3 丹白顆粒含藥血清對LPS誘導的子宮內膜上皮細胞中Smad2、Smad3磷酸化水平的影響 與對照組相比,模型組子宮內膜上皮細胞中Smad2、Smad3磷酸化水平顯著升高,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與模型組相比,丹白顆粒低、中、高劑量組子宮內膜上皮細胞中Smad2、Smad3磷酸化水平依次降低(P<0.05)。見表3,圖1。
表3 5組細胞中Smad2、Smad3磷酸化水平比較
圖1 5組細胞中Smad2、Smad3磷酸化水平比較
2.4 丹白顆粒含藥血清對LPS誘導的子宮內膜上皮細胞中E-cadherin和Vimentin表達的影響 與對照組相比,模型組子宮內膜上皮細胞中Vimentin表達水平顯著升高,E-cadherin的表達水平顯著降低(P<0.05);與模型組相比,丹白顆粒低、中、高劑量組子宮內膜上皮細胞中Vimentin表達水平依次降低,E-cadherin的表達水平依次升高(P<0.05)。見表4,圖2。
表4 5組細胞中E-cadherin和Vimentin表達水平比較
圖2 5組細胞中E-cadherin和Vimentin表達水平比較
子宮內膜炎患者排卵期和黃體期的子宮內膜有異常收縮,不利于胚胎著床,子宮內膜炎與不孕癥和復發(fā)性流產相關[9]??股厥桥R床上用于治療子宮內膜炎的常用藥物,但由于抗生素的濫用,引起子宮內膜炎的大腸桿菌等細菌產生了耐藥性,療效不佳。中醫(yī)藥的優(yōu)點在近年來的疾病治療中逐漸凸顯,因此探討中藥對子宮內膜炎的作用機制是當下研究的熱點。
LPS是大腸桿菌等革蘭陰性菌細胞壁的主要成分,能夠誘導子宮內膜炎、子宮內膜異位等疾病[10]。同時,Sun等[11]研究發(fā)現LPS能夠增強TGF-β1信號通路,而TGF-β1能夠誘導細胞分泌IL-1β、TNF-α和IL-6[12]。研究表明當機體處于正常狀態(tài)時,IL-1β、TNF-α和IL-6的分泌水平較低,當處于病理狀態(tài)時,分泌量提高,從而導致炎癥的發(fā)生和組織細胞的損傷[13]。Wang等[14]研究表明,在LPS誘導下,細胞炎性因子IL-1β、TNF-α、IL-6的分泌水平顯著升高,阻止此類炎性因子的過量產生,能夠有效防止機體損傷的產生。丹白顆粒是由牡丹皮、大血藤、紫花地丁、三棱、莪術、敗醬草、川芎、白芍、土茯苓、白英、白花蛇舌草、墓頭回、椿皮、當歸組成,具有清熱化瘀,祛濕止痛的功效。本研究表明,LPS誘導的子宮內膜上皮細胞存活率顯著降低,細胞上清液中IL-1β、TNF-α、IL-6和TGF-β1含量顯著升高,經不同劑量丹白顆粒含藥血清干預后,細胞存活率依次上升,上清液中IL-1β、TNF-α、IL-6和TGF-β1含量依次降低,提示丹白顆粒能提高細胞存活率,降低IL-1β、TNF-α、IL-6和TGF-β1含量,可能與TGF-β相關通路有關。
Smads是TGF-β信號通路的關鍵轉導分子,其中Smad2和Smad3蛋白參與TGF-β1在細胞膜上的的轉運,調控相關基因的轉錄,導致ECM發(fā)生,TGF-β/Smad信號通路是細胞上皮間質轉化的關鍵通路。研究發(fā)現TGF-β1能夠誘導EMT的發(fā)生[15,16]。Zhang等[17]研究表明激活TGF-β/Smad信號通路,能夠誘導EMT,促進胃癌細胞轉移。Chen等[18]研究發(fā)現TGF-β能夠通過TGF-β1/Smad信號通路誘導牛乳腺上皮細胞-間質轉化。EMT發(fā)生后致使E-cadherin表達量減少,vimentin表達量升高。本研究發(fā)現,LPS誘導的子宮內膜上皮細胞中Smad2、Smad3磷酸化水平和Vimentin表達水平顯著升高,E-cadherin表達水平顯著降低,經不同劑量的含丹白顆粒血清干預后,子宮內膜上皮細胞中Smad2、Smad3磷酸化水平和Vimentin表達水平依次降低,E-cadherin表達水平依次升高,提示丹白顆??赡芡ㄟ^阻滯TGF-β/Smad信號通路,抑制EMT發(fā)生。
綜上所述,丹白顆粒能夠提高LPS誘導下子宮內膜上皮細胞存活率,抑制上皮間質轉化,緩解子宮內膜炎,可能與阻滯TGF-β/Smad信號通路有關。丹白顆??勺鳛闈撛诘闹委熥訉m內膜炎的藥物。然而,LPS誘導子宮內膜炎等疾病的作用機制十分復雜,尚需深入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