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川輕化工大學 音樂學院,四川 自貢 643000)
“四言八句”顧名思義,指每句四字,共八句的詩體,是漢族地區(qū)一項富有地方特色的文化遺產(chǎn)。最初指舊時婚禮,新人交拜后,并坐床沿,婦女以金錢彩果散擲時所講的吉利套語,后來發(fā)展為逢年過節(jié)、婚喪嫁娶、喬遷入宅、日常生活中都會說的即興祝詞。清代著名小說《儒林外史》第二十七回就寫道:“進房撒帳,說四言八句,拜花燭,吃交杯盞,不必細說”。
我國早期詩歌多為四言詩體,如中國最早的古詩詞——《擊壤歌》(日出而作,日入而息。鑿井而飲,耕田而食。帝力于我何有哉)。我國最早的一部詩歌總集——《詩經(jīng)》亦是以四言為主。及至東漢,文人詩受漢樂府影響,五言詩趨于成熟,漢末魏初,五言詩在文壇已處于主流地位。七言詩雖起源于楚辭和漢代的民間歌謠,但在南北朝以前發(fā)展滯后,直到盛唐才開始盛行起來?,F(xiàn)實生活中,自貢地區(qū)民間文人在說“四言八句”時,常因“四言”文繁意少,便不再拘囿于四言,五言、七言也很常見。
自貢是川南區(qū)域中心城市,成渝經(jīng)濟圈南部中心城市,享“千年鹽都”、“恐龍之鄉(xiāng)”、“南國燈城”、“美食之府”之美譽,有著深厚的歷史文化背景。轄自流井、貢井、大安、沿灘四區(qū)和榮縣、富順兩縣,為四川省地級市。自貢人口主要由漢族人構成,漢族的“四言八句”在這一地區(qū)十分盛行,且保存較為完整;同時又融合了當?shù)氐姆窖皂嵚?、風土人情,非常具有特色。筆者兒時生活的鄉(xiāng)村,一到逢年過節(jié)、婚喪嫁娶,家里都會請擅長“四言八句”的人來說幾句,興致起來時,當?shù)乩厦耖g藝人還會“對四言八句”,以對得快、說得好者為勝。
據(jù)筆者調(diào)查,“四言八句”僅留存在為數(shù)極少的老民間藝人當中。以自貢市自流井區(qū)漆樹鄉(xiāng)為例,為數(shù)不多的幾名老藝人在當?shù)乩夏陞f(xié)會組織的活動中,還時常互相對上幾句,但他們平均年齡已在七十歲左右,“四言八句”正面臨著湮滅消失的危險。
隨著現(xiàn)代社會的快速發(fā)展,“四言八句”這一獨具特色的文化遺產(chǎn)正遭到巨大沖擊,對其進行有效的保護和搶救,是一個迫在眉睫的工作;使其在保留原生態(tài)的同時煥發(fā)出新的生命力,是一個至關重要的工作。
筆者通過文獻檢索發(fā)現(xiàn),與本課題研究相關的研究不多,挖掘較深的專著和系列論文亦不多。較為有影響力的研究成果有:李秀卿教授于2014 年發(fā)表在湖北函授大學學報上的一篇文章——《論“四言八句”的保護與傳承》,該文章很全面的總結了“四言八句”蘊含的豐富傳統(tǒng)文化內(nèi)涵,并提出對其保護與傳承的途徑,對后續(xù)研究提供了很高的學術起點,非常具有參考價值。但該文章立足于涼山文化場域內(nèi),而自貢地區(qū)的風土人情、方言特征與涼山地區(qū)大有不同,所以本課題在整個漢族“四言八句”研究體系中具有一定的意義。
“四言八句”就像一面鏡子,折射出自貢人的生產(chǎn)生活、社會民情、民間信仰等。
“四言八句”記錄并反映了民眾的生活情狀,描述著區(qū)域民俗特征。例如,從春節(jié)到元宵燈節(jié),自貢地區(qū)有著耍龍燈的習俗。中國古代,人們認為“龍”是吉祥的化身,龍燈承載著神龍的護佑,以求風調(diào)雨順、四季豐收。耍龍燈正式開始前,領隊的長者定會講“四言八句”,如:龍燈頭上五色青,龍燈來到貴府門,承蒙主家多愛好,火炮連天迎龍神,龍王到此無別事,來給主家賀新年,一賀你家添福壽,二賀你家四方財。
自貢民間流傳著這樣一個故事:相傳一老丈人有三個女婿。大女婿、二女婿是秀才,家庭富裕地位高,三女婿為農(nóng)民,家庭貧困,時常遭遇冷待。一日老丈人大壽,三個女婿前來拜壽,就餐入席后,老丈人當眾說:“我出個四言八句,其中要有上出頭,下出頭,兩頭出,與不出頭,說對了就有好酒”。大女婿說:“由”字上出頭,“甲”字下出頭,“申”字兩頭出,“田”字不出頭。丈人聽后很高興,親自酌酒給大女婿。二女婿說:“上”字上出頭,“下”字下出頭,“中”字兩出頭,“回”字不出頭。丈人高興,又斟酒給二女婿。輪到三女婿了,三女婿說:每次岳父大人給我睡覺安排的床鋪,被子又小又破,蓋到上頭下出頭,蓋到下頭上出頭,蓋到中間兩頭出,蜷到里頭不出頭。眾人聽后大笑,丈人不得不以美酒相斟。
自貢自然條件優(yōu)越,冬暖、夏熱、春早、秋短,雨量充沛,農(nóng)業(yè)耕作歷史已久。自貢“四言八句”通俗活潑、簡潔精練的總結出農(nóng)業(yè)生產(chǎn)經(jīng)驗,讓農(nóng)耕知識在古時不識字的群眾間亦能口口相傳。如:毛星毛月,沖破田趺;月亮生毛,大雨滔滔。人哄地皮,地哄肚皮;蓄水防早,積谷防饑。人靠地養(yǎng),禾靠肥長;金筐銀筐,不如糞筐。十年樹木,百年樹人;前人栽樹,后人乘涼。人怕傷心,樹怕剝皮;千棕萬桐,永世不窮。
人生儀禮是指在一生中幾個重要環(huán)節(jié)需經(jīng)過的具有一定儀式的行為過程,包括出生禮、成人禮、婚禮、喬遷、壽禮、喪禮等。人們把對人生的期盼、對生命的敬畏通過儀式表達出來,儀式中常遍請賓客,既增強人際交往,又使人們在過程中獲得教益。賓朋相至時,“四言八句”中的吉利套語便不可少了:
1.婚禮:我來鋪床,說個名堂:郎才女貌,配成鴛鴦。鋪床鋪床,滿屋輝煌;新人新事,新被新床。豐奩錦具,排列成行;金杯玉盞,件件發(fā)光。才子佳人,湊成一雙;人人夸獎,個個表揚。
2.喬遷:良禽擇木,喬木鶯聲,鶯遷吐吉,新居落成。我上一步,一定大發(fā);我上二步,雙喜臨門;我上三步,三羊開泰;我上四步,四季發(fā)財;我上五步,五子登科;我上六步,六六大順;我上七步,七子團圓;我上八步,八方來財;我上九步,長長久久;我上十步,十全十美。
3.建房:天圓地方,律令九章,今日動土,萬事吉昌。此咒一念,瑞納廳堂。
4.開張:日吉時良,天地開張,魯班在此,大吉大昌,柏鶴先人測就今年今月今日今時利,天地無忌,年月無忌,日時無忌,陰陽無忌,江太公在此,諸神回避,百無禁忌,上上大吉,大吉大利。
5.祝壽:福如東海,壽比南山;松鶴長壽,春秋不老;花甲重開,古稀雙慶;萬事勝意,歡樂永長。
6.喪禮:頭枕山,腳登庫,后世兒孫代代富;上蓋金,下鋪銀,兒孫能抱聚寶盆;身左身右裝籽花,后世兒孫能發(fā)家。
民間信仰指民眾自發(fā)的對具有超自然力的精神體的信奉與尊重。自貢地區(qū)于每年四月初八佛祖生辰之時,有著特色的“嫁毛蟲”風俗,民間流傳如若家中點起“毛蟲出嫁彩燈”,則當年毛毛蟲就不會進入自家房內(nèi)了。燈分上下兩部分,上為毛蟲架(諧“嫁”音),下吊毛蟲燈。其架用薄木片或竹片裱褙紅紙為之,交叉捆釘成架,每片兩頭對出四言八句。燈為長形花籃狀,飾以彩穗錦絲,形如毛蟲,內(nèi)燃火燭。余輝上照,架上詩文,入夜可見,吟賞觀燈,雅趣無窮。不做燈之家,亦可用紅紙條寫上四言八句,交叉貼于墻上,據(jù)說也同樣應驗。各家四言八句不一而足,茲舉幾例:“毛蟲毛蟲,一拱一拱,嫁出嫁出,絕種絕種?!薄胺鹕脑?,毛蟲出嫁,嫁出青山外,永世不歸家?!薄懊x乖乖,快些走開,敵人來了,嗚呼哀哉?!薄胺鹱嫔?,毛蟲遠行,嫁入深山,永世不回?!薄懊x毛蟲,黑聳黑聳,嫁到青山,絕種絕種?!薄懊x真討厭,屋頭到處竄,遇到大公雞,送你去西天。”
“四言八句”作為中國傳統(tǒng)文化在民間傳承的重要載體,寄托著民眾對美好生活的向往,蘊含著豐富的傳統(tǒng)文化內(nèi)容,如:孝親思想、重情思想、家和思想、恩愛思想、讀書思想、勤勞方能致富思想等等。它在學校教育尚未完全普及的鄉(xiāng)紳年代,發(fā)揮著重要的教化作用。在構建和諧社會和建設社會主義新農(nóng)村中,它仍可發(fā)揮獨特的作用。
現(xiàn)代化是部分傳統(tǒng)文化的傳承阻礙,但不能為了保護傳統(tǒng)而犧牲社會進步。因此,自貢“四言八句”面臨著一個很大的問題——如何適應社會的迅速發(fā)展。只有與社會相適應,傳統(tǒng)文化才能得以更好的保存與發(fā)展。
“四言八句”具有地方性、民俗性、歷史性等特點,具有豐富地方人民業(yè)余文化生活的社會價值,以及推動文化產(chǎn)業(yè)創(chuàng)收的經(jīng)濟價值。近年來,地方旅游項目得到了很好的發(fā)展,地方旅游部門正積極搭建平臺,提供表演舞臺。只要“四言八句”這一集若干代民間藝人集體智慧的文藝瑰寶,能得以傳承登上舞臺,其必然能為豐富人民文化生活,為帶動地方旅游經(jīng)濟發(fā)展作出貢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