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晗彪,陳 嶺
(華中師范大學 音樂學院,湖北 武漢 430077)
近來讀《謝紹曾紀念文集》一書,偶爾竟淚眼婆娑、感概萬千。讀完此書,思索良久,不禁讓我聯(lián)想到了解放前上海國立音樂??茖W校的蔡元培、蕭友梅、黃自、周淑安、應尚能等一代宗師,想到了他(她)們那種為開創(chuàng)近代中國音樂教育的宏偉基業(yè),篳路藍縷、以啟山林,想到了他(她)們?yōu)橹腥A民族的振興而不計個人得失操勞過度以致于英年早逝(如蕭友梅、黃自),想到了他(她)們?yōu)榱酥袊魳肥聵I(yè)后繼有人,十年樹木、百年樹人,對待學生循循善誘、悉心栽培、愛生如子,想到了民國時期國立音專的老傳統(tǒng)以及中國傳統(tǒng)文人的高潔和涵養(yǎng)……薪火相傳、世代延續(xù),似乎看到了偉岸挺拔的謝紹曾教授的光輝形象,我為謝紹曾教授偉大的人格魅力所折服,亦為他一生矢志不渝地忠誠于國家的音樂教育事業(yè)所震撼。他不就是國立音專蕭友梅、黃自等人的化身嗎?在高校門門課程有思政、課課有特色,師德師風、立德樹人需要大力提倡的當下,我們做到了像謝紹曾教授那樣愛學生、愛音樂教育事業(yè)嗎?躬身自問,至少我慚愧不已。高山仰止,景行景止,雖不能至,然心向往之,看一看,謝紹曾教授到底是怎樣的一個人吧。
謝教授的一生,真正做到了為人正直、淡泊名利,從不參與任何形式的名利之爭。他不僅自己如此,還希望學生也能把名利看得淡些,對學生更是關(guān)懷備至、視如己出。1932年,謝先生考入上海美術(shù)專科學校,主修音樂美術(shù),1943年2月,謝紹曾先生開始任教于重慶國立音樂院分院,當時學校在青木關(guān)松林崗。在青木關(guān)時代,謝老師就是一個受人尊敬的老師,修養(yǎng)好,思想開明,愛生如子,口碑極佳,“青木關(guān)松林崗第一學期聲樂期未考正碰上天空飄雪,對我這個生長在南方的人真是感到十分新鮮與興奮。我急不可待的,沒等到考完主科我便跑到操場去堆雪人,打雪戰(zhàn)??纪曛骺?,謝先生便把我們這一群窮學生請去‘打牙祭’。這真是雪中送炭!給大家飽餐一頓,增加一些營養(yǎng)。但倒霉的我,因為在戶外受寒而病倒在宿舍里……我只有跑下山找謝先生……謝先生總算幫我撿回這條命,否則就沒有今天的我,所以救命之恩是我一生難忘的!”謝紹曾先生胸懷大度、胸襟開闊、清清淡淡、清清白白、全力付出、不求回報,處處為著學生的前途著想而不是把學生視為自己的私有財產(chǎn)?!?941年我考進重慶中訓團音樂干部訓練班第二期,當時有一百多名學員,我被分配到謝先生班上,在這半年余學習期間三次聲樂考試,我均成績優(yōu)秀……第二期音干班結(jié)業(yè)后我當即留在高級組繼續(xù)深造……這時他對我說:‘你到高級組可以換另一位聲樂教師,我可能離開這里了?!敃r我信以為真。就換另一位教高級組的老師班上,果然又有較大的進步,還參加不少次獨唱演出,而謝紹曾并沒離開,由此我深深感到他是愛護我而謙讓。這在音樂院校老師競選高材生來教,是多么罕見的謙讓精神?!鳖愃评舆€有,1949年,上海解放后,賀綠汀同志擔任上海音樂學院的院長,執(zhí)掌上海音樂學院教務(wù)長的謝紹曾先生聘請了由法國留學回來的周小燕老師擔任聲樂系主任?!爸x老師認為我的聲音更適合周先生教我,因此他主動的將我送到周先生班上學習,這在當時是令我感到十分驚訝的事。同時也看出謝先生博大的胸懷……這樣由主科老師送換學生的事在如今是很少見的,相反如果學生換了老師會引起一系列的矛盾,造成彼此的不愉快。從他身上也使我學到這可貴的品質(zhì)。在我的教學中也經(jīng)常讓學生向其他老師學習優(yōu)點,提高聲樂水平”。這兩個主動讓自己的優(yōu)秀學生更換到其他老師門下的事例,在今天,我們能有幾人做到呢?
謝先生不僅在學生的專業(yè)學習上慷慨無私、虛懷若谷,更是對學生的生活疼愛有加?!跋壬浅O矚g我的嗓音,每個禮拜都給我‘開小灶’,一周上課三次。他得知我早晨從不吃早飯,就狠狠地批評了我。從此以后……每次期中考試,期末考試前,先生上午授完課后,中午都會帶我去西餐館吃西餐。他經(jīng)常說:‘中餐好吃,但中國人吃牛羊肉太少,所以營養(yǎng)價值不如西餐。唱歌是件很費體力的活,歌唱家必須多吃牛羊肉,多攝些營養(yǎng),這樣體力才跟得上?!??!敝x先生在生活方面對學生關(guān)懷備至,簡直是習以為常,“聲樂系有一位同學得了一種慢性病,需要不斷治療,還需要大量的營養(yǎng),但該同學當時家庭經(jīng)濟比較困難,謝老師得知后,經(jīng)常在課后請她到家中吃飯,還不斷的送她需要的營養(yǎng)品,幾年如一日?!薄霸谥x先生逝世的追悼會上,記得陳小群是哭得最傷心的學生,她離開上海樂團赴國外深造,第一次參加比賽就得獎,為此謝老師非常興奮地騎著自行車到我家來報喜,他熱誠對待學生們就像他對待自己的子女?!北蛔u為中國的復調(diào)大師、上海音樂學院作曲系的資深教授陳銘志先生出生貧寒,求學之路異常艱辛,在談到他一生中所取得的學術(shù)成就時,不禁回憶到:“六七十年前,我只身從河南信陽師范畢業(yè),考入上海音樂學院前身國立上海音專時,他已經(jīng)是學院的聲樂教師兼教務(wù)長了。然而,他對我這樣來自中原大地的窮學生卻傾注了極大的熱情和關(guān)注,經(jīng)常問寒問暖,關(guān)心我的學習和起居生活……今天我所有的成就,與謝老當年的關(guān)懷分不開,想起當年謝老對我的那份照顧,我仍感激涕零?!?/p>
眾所周知,現(xiàn)在的音樂大學生一般都要在高考前進行專業(yè)受訓,基本都是學生交一次費教師上一次課。謝先生對經(jīng)濟條件不好的學生尤其關(guān)懷。“因為經(jīng)濟原因,此時我已準備放棄學習聲樂了,我想如此好的老教授,學費一定很昂貴吧?!……上了幾次課,先生卻總也不提,直到有一天我戰(zhàn)戰(zhàn)兢兢不好意思地問先生:‘學費是多少啊?’我想,我雖然困難,但學費是不能不付的?!灰獙W費,不要那么俗氣,把歌學好就行了。’……,整整三年里風雨無阻,從不間斷的教學,先生沒收一分學費,辛勤的耕耘,教一個素不相識,非親非故的學生?!币陨鲜吕憧梢钥闯?,謝先生完全把學生視如己出,對學生的那種關(guān)愛,尤其對貧困學生的慷慨解囊,那種舔犢之情簡直令人難以置信。
謝紹曾是尊重知識,尊重知識分子的典范,他知道怎樣尊重教師、團結(jié)教師,從不任人唯親,并發(fā)揮每位教師的特長來辦好學院。他為人正派,講真話。他生活樸素,從不追求名利。他待人熱情,誠懇,對老一輩教師敬重,對年輕一輩教師鼓勵、支持。他談吐幽默,滿腹經(jīng)綸,對中國傳統(tǒng)文化有極高修養(yǎng)。他對聲樂藝術(shù)鉆研孜孜不倦?!斑@里充滿著團結(jié)真情、無私、歡樂、互相尊重、互相鼓勵、互相支持的氣氛。這是老音專的精神,也是老上音的精神。我們大家都喜歡他,尊敬他。都有決心辦好上海音樂學院。”謝先生不追求名利、不貪圖享受。負起教務(wù)主任的重任,將一生全心全意地貢獻給了聲樂事業(yè),實實在在地忘我地工作著,他為人正直,心地坦蕩,熱愛學校?!八谖覀冃闹械男蜗笫歉叽蟮?,令人崇敬的,我們將永遠地懷念他,他是我們學習的好榜樣。”正是這樣一位行政、教學雙肩挑的教授,也許更能體會到一線教師的艱辛和不易,所以他尊重知識、廣攬人才,更是做到人盡其才、才盡其用,執(zhí)掌上音教務(wù)職務(wù)達三十多年而贏得了如此美譽,足可見其非一般的領(lǐng)導才華。
他執(zhí)著于祖國的音樂教育事業(yè),秉承上海國立老音專的優(yōu)良傳統(tǒng),有蕭友梅、黃自當年的遺風,視音樂教育事業(yè)如生命,他熱愛教壇,喜歡教書育人,也非常熱衷于業(yè)余教育,在上海音樂學院繁忙的教學、管理工作中,他擠出時間操勞開辦了業(yè)余音樂專修班。他不但自己上講臺講課,還組織了不少有名的教授前往教學,培養(yǎng)了大批中小學音樂師資,為提高我國音樂師資的水平,他孜孜不倦、任勞任怨。其中還培養(yǎng)了不少優(yōu)秀學員,這些學員成為了我國著名的音樂家,王酩就是其中的一個。他不僅在校內(nèi)開創(chuàng)業(yè)余教育,還身體力行,親自到各區(qū)縣進行輔導授課,還不辭辛勞地到過不少省市去辦班傳授經(jīng)驗,多少個寒暑假他都是在外地度過。謝先生晚年,仍不顧體弱多病,不安在家怡養(yǎng)天年,積極參加上海音樂學院的教學活動,不圖名、不圖利,為培養(yǎng)教師和學生耗費心血,為聲樂教育事業(yè)可謂不遺余力,他被大家公認為:培養(yǎng)聲樂人才的一代宗師?!薄跋壬吷?,以藝待人、以禮待人、以德服人、言傳身教、循循善學不居功、不言老。雖年逾九旬,仍奮力執(zhí)教,誨人不倦,并以此為樂。這正如孔子、孟子曾說的那樣:‘得天下之英才而育之,一樂也’”。
謝先生教學熱誠,諄諄教誨,循循善誘,不斷追求卓越,積累了豐富的教學經(jīng)驗,治學嚴謹。授課一絲不茍,并能堅持既教書又育人,聲樂理念和歌唱技術(shù)更是非常超前。他熱愛祖國,熱愛黨。一生奮斗,開拓進取,為我國聲樂事業(yè)的發(fā)展作出了卓越的貢獻。他為人正直,胸懷坦蕩,嚴于律已,樂于助人,體現(xiàn)了中國知識分子的優(yōu)秀品質(zhì)和人格。“打好基礎(chǔ)功,應循序漸進”,這是謝老師常說的一句話。他的教學非常有邏輯,初、中、高三個級別的練聲習題,曲目因?qū)W生水平進度合理選擇有條不素,偶爾跨越是為了突破,因此跟先生上課的學生很少有鬧嗓音疾病的,基本功都比較扎實。謝老師不僅讓學生知其一還要知其二三。他一生鉆研、好學,懂得聲樂物理生理醫(yī)學,近代聲樂流派的資料收集和研究,……關(guān)于演唱中的聲區(qū)統(tǒng)一,喉頸位置穩(wěn)定,橫膈膜作用,氣息支持點,咽壁力量訓練,頭腔共鳴,聲音的連貫,聲音的強弱控制,語音的統(tǒng)一,謝老師不只是講,而且用模型,實驗錄像,器官解剖標本、唱片,錄像展示給學生要讓學生搞明白,在當時音響還沒有模擬,數(shù)字化設(shè)備的情況下,能這樣做是十分難能可貴的。謝老師教過的學生數(shù)百名之多,其中有很多已是有影響的專家,學者,藝術(shù)家,大家對老師的嚴謹治學,學識淵博贊口不絕,在近九十歲時音協(xié)給他頒發(fā)了金鐘獎,此乃當之無愧。著名男高音歌唱家廈門大學藝術(shù)學院院長吳培文回憶起他大學時代師從謝老師的學習經(jīng)歷時,更是對其贊不絕口,“謝老師對學生就如嚴父一般,一個音一個音都不輕易放過,到了極致的地步。我學得很高興、很興奮,以至于大冬天我一件件脫衣服,只剩下背心。他還常給我們做示范,老師的假聲比我們這些三十出頭的學生還好,我心里佩服極了?;仡欉^去,老師關(guān)于歌唱發(fā)聲的技術(shù)水平確實極高,堪稱世界水準。我驚異地感受到他關(guān)于音色、頭腔喉部力量、氣息管道的論述,完全符合當今世界聲樂的先進潮流。他在二十年前就是這樣要求的,但當時我們無法全部理解?,F(xiàn)在能理解一些,但老師已遠去他方?!敝x先生就是這樣為學生盡心盡力付出心血,在65年的音樂教學生涯中,培養(yǎng)的學生遍布海內(nèi)外,培養(yǎng)出許多蜚聲歌壇的歌唱家。如鄭興麗、魏鳴泉、金有功、朱國易、晁浩建、吳培文等,其中葛毅、錢護壯、陳小群等曾先后在國際聲樂大賽中獲獎;有的學生成長為國內(nèi)各藝術(shù)院校文藝團體的領(lǐng)導干部:如原中央樂團副團長謝明、原東方歌舞團團長高志平、廣州星海音樂學院副院長葉素、內(nèi)蒙古師范大學音樂學院院長肖黎聲等。
我們紀念謝紹曾,除了藝術(shù)思想和追求外,更重要的是弘揚他及許許多多老一輩聲樂家的高尚品德和師德。因此,在文章最后,筆者思考到,我們的出版社尤其是音樂出版社要多出版這樣的紀念文集,讓大家知曉更多老一輩的已故音樂家那種高尚的師德師風,自覺以這些前輩音樂家為榜樣,為中國音樂事業(yè)的更加蓬勃發(fā)展而不懈努力。
注釋:
①關(guān)慧棠:《忘不了——恩師謝紹曾教授》,《謝紹曾紀念文集》,上海音樂學院出版社,2007,第69頁。
②晁浩建:《伴隨一生的良師益友》,《謝紹曾紀念文集》,上海音樂學院出版社,2007,第94頁。
③胡婧舫:《深切的懷念與回憶》,《謝紹曾紀念文集》,上海音樂學院出版社,2007,第191頁。
④張利娟:《他用愛譜寫了人生》,《謝紹曾紀念文集》,上海音樂學院出版社,2007,第76頁。
⑤王維倩:《紀念恩師》,《謝紹曾紀念文集》,上海音樂學院出版社,2007,第115頁。
⑥陸穗子:《回憶謝紹曾教授對音樂普及者的關(guān)懷》,《謝紹曾紀念文集》,上海音樂學院出版社,2007,第166頁。
⑦周碧珍:《深深懷念謝紹曾老師》,《謝紹曾紀念文集》,上海音樂學院出版社,2007,第45頁。
⑧陳銘志:《精神永存 事業(yè)永存——追憶謝紹曾先生》,《謝紹曾紀念文集》,上海音樂學院出版社,2007,第25頁。
⑨陳一鳴:《敬愛的恩師永遠活在我們心中》,《謝紹曾紀念文集》,上海音樂學院出版社,2007,第174頁。
⑩溫可錚:《懷念敬愛的謝紹曾教授》,《謝紹曾紀念文集》,上海音樂學院出版社,2007,第26頁。
?張仁清:《謝先生是我們學習的好榜樣》,《謝紹曾紀念文集》,上海音樂學院出版社,2007,第44頁。
?常受宗:《懷念我們的老師和摯友》,《謝紹曾紀念文集》,上海音樂學院出版社,2007,第32頁。
?陳銘志:《精神永存 事業(yè)永存——追憶謝紹曾先生》,《謝紹曾紀念文集》,上海音樂學院出版社,2007,第26頁。
?朱少坤:《今世師表,風范常在》,《謝紹曾紀念文集》,上海音樂學院出版社,2007,第57頁。
?常留柱:《謝先生是我們敬重的良師益友》,《謝紹曾紀念文集》,上海音樂學院出版社,2007,第47頁。
?高志平:《永遠的緬懷》,《謝紹曾紀念文集》,上海音樂學院出版社,2007,第84頁。
?吳培文:《永遠的思念》,《謝紹曾紀念文集》,上海音樂學院出版社,2007,第26頁。
?《謝紹曾紀念文集》,上海音樂學院出版社,2007,第3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