陸花燕
摘要:美育教育在語文教學中起著舉足輕重的作用,語文教師是美育教育的組織者和實施者。在語文教學中,筆者從自然美、情感美、理趣美、人性美四個方面進行探索和實踐,從而使學生形成正確的審美觀和人生觀。
關(guān)鍵詞:中學語文 ?美育教學
《語文新課程標準》中提出,語文課程應(yīng)當通過優(yōu)美文化熏陶感染,促進學生和諧發(fā)展,使他們提高思想道德修養(yǎng)和審美情趣,逐步形成良好的個性和健全的人格。所以,語文教師要通過再現(xiàn)真、善、美的藝術(shù)情景對學生進行審美教育,培養(yǎng)學生鑒賞美的能力,從而使他們在學習中形成正確的審美觀、人生觀,達到語文教育的最高境界。
語文教材本身就是琳瑯滿目的無比瑰麗的美的世界,其中蘊涵著自然美、情感美、理趣美、人格美等等。教師如果多角度引導學生觀察這些美、欣賞這些美,讓他們受到美的熏陶,潛移默化地樹立追求完美的人生理想。
一、引導學生體會自然美
中學語文課本中有大量自然風光、錦繡山河,蘊涵這豐富的自然美:爭奇斗艷、春意盎然
的春天;千里鶯啼、綠樹紅花的江南;野芳幽香,佳木繁陰的醉翁亭;筆直挺拔,參天聳立的白楊樹;水清境幽的小石潭、積水空明的承天寺、神奇秀麗的西雙版納、別具魅力的威尼斯……
一支花蕊、一聲鳥鳴、一片落葉,都是能引起學生遐思和感情的波瀾的。因此教師在教學過程中可借助多媒體,營造美的氛圍,調(diào)動學生的感官,領(lǐng)略意境之美。教師引導學生展開想象的翅膀去勾勒那一幅幅清幽、自然、平和的美景,可讓學生采用擴寫、繪畫、朗誦等形式再現(xiàn)課文中的美景,學生在欣賞美的過程中產(chǎn)生熱愛自然的美好感情,他們的身心在美妙的大自然中得以和悅成長。
二、引導學生體會情感之美
情感美教育是語文教育的重要內(nèi)容。語文教材中,豐富多彩的文學作品蘊涵著大量的情感
因素:《我愛這土地》表現(xiàn)詩人對祖國刻骨銘心、至死不渝的愛;《蒹葭》表現(xiàn)一位戀人對愛人魂不守舍的思戀之情;《出師表》表現(xiàn)諸葛亮對先帝的知遇之恩和對陛下的赤膽忠誠;《我的母親》展示了母親對兒子的愛及母親善良、寬容、堅強的性格,表達作者對母親的感激和懷念之情……教師可創(chuàng)設(shè)富有感染力的教學情景,讓學生通過反復(fù)誦讀優(yōu)美片段,聯(lián)系生活實際來挖掘課文中的情感資源,使學生產(chǎn)生情感上的共鳴。
三、引導學生體會理趣美
“文以載道”,語文課本有不少富于理趣的文章。有的文章借景生理,《紫藤蘿瀑布》一文中
作者見一樹盛開的紫藤羅花,睹物釋懷,由花兒自衰到盛,發(fā)出了“花和人都會遇到各種各樣的不幸,但是生命的長河卻無止境的”感嘆,感悟到人生的美好和生命的永恒。有的文章因物生理,如《石灰吟》中“粉身碎骨渾不怕,要留清白在人間”作者把石灰自比,表達自己為國忠心,不怕犧牲的意愿和堅守高潔的決心。有的文章緣事生理,如《走一步,再走一步》,文章寫了小亨特在童年時期,在小伙伴的慫恿下,爬上了懸崖,結(jié)果卻被困在了半山腰,最后在父親的鼓勵下,他成功爬下了懸崖。從這個故事中告訴我們,無論遇到怎樣的艱難險阻,只要把它分解成一個個小困難,一步一個腳印,循序漸進,堅持到底,就一定能化小勝為大勝,贏得最后的勝利。
古人云:書讀百遍其義自見。所以,教師要讓學生反復(fù)閱讀,在閱讀中理解,在理解中感悟。教師也可以根據(jù)文中的內(nèi)容和學過的知識進行全面、多維度地去挖掘文中所蘊涵的現(xiàn)實意義。如在教授陸游《冬夜讀書示子聿》中“紙上得來終覺淺,絕知此事要躬行”時,我補充了一個事例我國著名的天文學及竺可楨,數(shù)十年如一日,每天親自到室外觀測氣候,進行記錄。直到臨終的前一天,還用顫抖的手在病榻上記下當天的氣溫。畢生積累了40多本氣象日記,為探索我國氣象規(guī)律保存了第一手資料。在這些事例的佐證下,學生結(jié)合詩句就能深刻體會到這兩句詩蘊涵著“實踐出真知”的理趣。
四、引導學生體會人性之美
人性美是人類特有的道德情感,它能陶冶人的情操,凈化人的心靈。語文教師要善于挖掘和充分展示語文教材中的美好人性,指導學生在欣賞人物的人格魅力中吸其精華,內(nèi)化素養(yǎng),使人在效法榜樣中潛移默化、潤物無聲接受道德教育。
如《散步》此文通過一次全家四口人散步的事件,抒發(fā)了作者交織在母子、父子、祖孫三代人之間的濃濃的親情,使同學們的心靈隨著作者優(yōu)美的文字在親情、人性、生命這三點構(gòu)成的軌跡上的一次愉悅而高尚的美的旅行?!扼A路梨花》敘述了“我” 與同行者老余在哀牢山南段的深山中一間小屋借宿一天的經(jīng)歷。充分體現(xiàn)了小茅屋里的人物“人人為我,我為人人”的精神品質(zhì),很好地闡釋了雷鋒精神,表現(xiàn)人物的心靈美。又如 “人生自古誰無死,留取丹心照汗青” 展現(xiàn)文天祥視死如歸的高尚情操和中華民族威武不屈的英雄氣概。“安得廣廈千萬間,大庇天下寒士俱歡顏” 抒發(fā)了杜甫推己及人憂國憂民的博大胸襟 。上述課文的人性美顯而易見。學生通過閱讀就能體會出來。
有的課文所蘊涵的人性美比較含蓄,這就要求老師適當引導、點撥。例如《湖心亭看雪》,此文記敘了作者去湖心亭看雪的經(jīng)過,描繪了幽靜深遠,潔白廣闊的雪景,體現(xiàn)作者孤傲自賞,不與世俗同流合污,又體現(xiàn)了他的故國之思。這里的感情就比較含蓄,學生一時體會不出來。教師可以適當點撥一下,如張岱為什么要晚上,大雪三日后獨自去看雪?可以看出他性格孤傲,不同常人的特點。文中“崇禎”是明朝的年號,開篇就敷上一層懷舊的色彩;“金陵”是故國之都,引發(fā)了他對故國的思念。
我們還可以結(jié)合語文開展豐富多彩的課內(nèi)外活動,比如:課外閱讀、影視欣賞、寫人物傳記、開展辯論賽等活動,在活動中讓學生受到人性美的熏陶。在學習名著《水滸傳》時,我開展了一場“如何看待李逵俠義精神”的辯論賽。有同學認為李逵是真豪杰。他為人善良,孝順母親,對宋江忠心耿耿,是真英雄。有同學認為李逵稱不上真豪杰。他濫殺無辜,做事沖動,好賭,喜歡鬧事,是個假英雄。從辯論中同學們學會了用批判性思維看待《水滸傳》中的俠義精神,既看到其精華,又看出它的糟粕,也就能明辨是非,擇善而從了。
總之,語文學科具有積淀豐富的美學魅力,這就要求語文老師在教學過程中能充分挖掘教科書的美學元素,以此來貼近學生的心靈世界與情感世界。我們應(yīng)在教學中引導學生去發(fā)現(xiàn)美、欣賞美、創(chuàng)造美,為學生塑造健全的人格貢獻一份力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