詹越
摘要:近年來關于我國語文課程方面的改革創(chuàng)新進一步加深,小學生的語文習作評價成為了一個備受關注的話題?!墩Z文課程標準》指出:“語文課程評價的根本目的是為了促進學生學習,改善教師教學?!比绾巫屧u價成為語文教學的“助力石”?這就需要教師在評價過程中,不僅要著眼于學生成文的習作,更要思考學生如何能通過評價與得到助益,學會修改并提升作文水平。
關鍵詞:六年級,語文習作,評價,研究
引言
為了順應社會主義現(xiàn)代化建設的發(fā)展要求,家長和學校都在孩子的教育問題上投入了更多的精力。關于小學六年級語文習作的評價體系,總體上說是已經(jīng)比較完備的,但是在具體的實際操作過程中卻發(fā)現(xiàn)了有很多弊端。本文將根據(jù)現(xiàn)實生活中語文習作評價體系存在的問題為出發(fā)點,對于如何改善評價系統(tǒng),提高小學六年級學生語文習作能力,做出相應的淺析。
一、小學六年級語文習作評價現(xiàn)狀
曾有學者對于小學語文習作評價現(xiàn)狀做過問卷調(diào)查,通過問卷調(diào)查的結果,發(fā)現(xiàn)小學語文寫作的評價目前存在的最大問題就是,評價模式單一并且評價主體偏重于應試結果?,F(xiàn)存的關于小學語文習作評價的模式,主要是老師通過對于學生的習作成果進行打分式評價,而缺少關注于學生在寫作過程中,情感態(tài)度以及知識點連貫程度的把握情況。并且在評價主體方面,以教師評價為主,學生自評為少部分,偶爾會加入家長評價。
就目前現(xiàn)存的語文習作評價現(xiàn)狀來看,對于小學六年級學生在語文習作方面的評價體系還有很大的進步空間。
二、構建“多元化”小學六年級語文習作評價體系
“傳統(tǒng)的評估以教師為主體,學生只是被評估的對象?,F(xiàn)代教學強調(diào)學生的自主建構。在評估領域,要求教師、學生、家長等一起參與,相互合作?!保ā洞龠M學習的閱讀評估》)在不斷的課程改革、大閱讀背景下,學生亟需通過提升自身的語言表達能力以及寫作能力來加強學習的自信心,因此筆者認為,要構建“多元化”的評價體系,提高評價效率,使得評價更好的為教學服務,更好的激發(fā)學生。
(一)評價方式“多元化”
在常規(guī)的教學當中,教師是評價的主體,而學生往往是評價的客體。這樣的評價方式,往往會導致學生對于評價的內(nèi)容不夠關心,也無法激發(fā)學生修改作文的熱情。為了激發(fā)學生自我評價、自我反思的能力,教師通常會采取小組合作批改作文的形式,但是學生自評是需要學生有一定的自主意識才能實現(xiàn)的,很多學生在面對作文評價的時候往往會從錯別字、病句評價,而缺少對文章謀篇布局、情感表達的欣賞。針對以上問題,筆者認為在評價方式上應該更加貼近學生生活,可以采取評選“班級好作文”的形式,讓學生通過“投票”的形式,選出自己心儀的作文,然后給自己選出的作文寫一篇“頒獎詞”,獲獎的作者可以獲得“特邀作家”稱號并且獲得“稿費”。而“頒獎詞”寫得到位的同學,則可以獲得“特邀編輯”的稱號,負責優(yōu)秀作文的選編工作?!犊枴ね氐慕逃氛J為一個孩子之所以能堅持快樂的做一件事,完全是成就感給他們的力量。當學生在這種充滿儀式感的評價或者成就感和樂趣時,習作就不再是痛苦、折磨而是抒發(fā)情感的真正渠道。
(二)評價內(nèi)容“多元化”
《語文課程標準》指出:“評價結果的呈現(xiàn)方式除了等級或分數(shù)以外,還可用代表性的事實客觀描述學生語文學習的進步,并提出建議?!毙W語文習作的評價可以說是一種綜合性的評價,因此教師不應該只關注于學生寫成的文章,還應該用多元化的形式去分析孩子在寫作過程中的投入。因此,習作評價的內(nèi)容應該不僅僅是習作本身是否文從字順,更包括書寫是否工整,主題是否明確,角度是否新穎。在下筆前是否有寫提綱,作文的時間安排是否合理,標題是否恰當且激發(fā)閱讀興趣。另外,對于得到評價后,是否及時準確的進行二次修改。在日常評價體系構建過程中,教師可以嘗試將學生之前的習作成果與之后的寫作成果作對比,這一橫向發(fā)展的對比式評價體系,有助于激發(fā)學生修改習作的興趣,也正是發(fā)展性評價的具體體現(xiàn)。
(三)評價時間“多元化”
對于部分學生來講,習作的開頭是最難的,因為拿到作文題后,部分基礎薄弱的學生會感覺無從下手。因此教師的評價不應該僅僅局限在習作后。習作前,教師就可以引導學生書寫提綱,幫助學生確立主題,尋找事例,重點評價學生在解讀題目,謀篇布局的精妙之處。而對于無話可說的學生,可以通過符合大部分學生經(jīng)歷的典型提綱,激發(fā)學生共鳴,讓學生通過“說說”類似事情,學會如何選擇素材。學生在現(xiàn)場習作的過程中,部分學生會出現(xiàn)詳略不當,層次不清等問題,或者出現(xiàn)因為缺乏觀察生活,導致詞語貧乏的問題。教師在巡視過程中,對這樣情況的學生要及時的有針對性的進行評價,激發(fā)學生對生活細節(jié)的回憶和想象,讓學生有話可說。在習作后,教師不僅僅要通過書面的形式對習作進行評價,更要抓住“課前三分鐘”“早讀”等時間,讓學生對較好的作文進行朗讀,即激發(fā)了學生的成就感,也讓學生在潛移默化中積累詞句、習得方法。
結語
在教學實踐當中,多元化的評價讓學生看到自己前進的足跡,進而享受成功的喜悅,增強學習的信心;同時,通過多元化的評價使得學生成為評價的主體,充分發(fā)揮了學生的主觀能動性,使語文課堂評價能有效地促進學生全面、持續(xù)、健康地發(fā)展。只要我們不斷在習作評價領域“摸著石頭過河”,一定能最大限度地讓孩子展開想象羽翼,更加自在的書寫自己的內(nèi)心。
參考文獻
[1]朱潔.關于小學學習困難生教育對策研究綜述[J].小學科學(教師版),2
[2]王瑋,淺談小學語文教學中學生寫作能力的培養(yǎng)策略,新課程(小學),2018(1).
[3]張玉萍.淺談小學語文作文教學[J].南北橋,2017(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