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鳳嬌
如何做好幼小銜接工作是大班教師和家長們共同關注的熱點問題。大班幼兒即將進入小學,要適應小學階段各方面的變化,必須養(yǎng)成良好的學習習慣。筆者從繪本閱讀入手,挖掘其教育價值,為開展大班幼兒閱讀活動提供一些建議,以幫助教師、家長們做好幼小銜接工作。
大班幼兒的閱讀目標分為四點:一是做到專心閱讀,理解畫面內(nèi)容,用簡單的語言講述畫面內(nèi)容,用多種形式表達對作品的理解;二是做到不干擾他人,愛護圖書;三是做到利用圖書、電腦、口語交流等途徑,嘗試收集和使用信息;四是做到按從上到下、從左到右的順序閱讀。
筆者通過對幼兒實際閱讀情況的觀察,發(fā)現(xiàn)了一些幼兒閱讀過程中普遍存在的問題:有的幼兒不能按順序翻看圖書,閱讀缺乏連續(xù)性;有的幼兒會一邊看圖一邊敘事,按照書中的畫面進行講述,但對教師的依賴性較強,缺乏自主性;還有極少數(shù)幼兒只能指著文字講述繪本內(nèi)容。
教師在教學中要明確大班幼兒的閱讀目標,了解幼兒在實際閱讀過程中的困難,幫助他們逐步提高閱讀能力,做好幼小銜接。
《3~6歲兒童學習與發(fā)展指南》建議家長們?yōu)橛變禾峁┴S富、適宜的低幼讀物,經(jīng)常和幼兒一起看圖書、講故事,培養(yǎng)其閱讀興趣、閱讀習慣。家長們要認識到與幼兒一起閱讀繪本的過程既是幼兒學習新知識、提高學習興趣、提升學習專注力的過程,也是自己學習教育方法的過程,還是促進親子情感交流的過程。
筆者在班上開展了圖書“漂流”活動。在材料準備階段,家長們積極配合,僅用一個周末的時間就完成了每個幼兒準備兩本書的任務。在第一次的“漂流”結束后,不少家長都在幼兒周末的反饋表里提到了本次活動的亮點及幼兒在活動中的積極表現(xiàn):“昊睿,回到家能夠認真地把借閱的圖書跟媽媽一起讀完?!薄昂浆|,能積極、認真地對待借閱的圖書,小心翻閱,細致保管?!薄败?,借到自己帶去的圖書格外開心,讀了好幾遍還是很感興趣,謝謝老師開展此活動?!薄把笱?,晚上睡覺前都會讓媽媽講借閱的書?!钡窃诤罄m(xù)的借閱活動中,筆者也發(fā)現(xiàn)了一些問題,有的家長一次反饋都沒有寫過,有的寶貝沒有按時還書,有的家長沒有陪伴幼兒閱讀,等等。
針對以上情況,筆者通過家長會向家長們進行了教育理念的普及和活動意義的宣傳,為家長們提供了閱讀方法的指導,也為家長們提供了互相學習的平臺,逐步改變了家長們的一些片面思想,為后續(xù)活動的開展做了鋪墊。在家長會上,筆者圍繞“閱讀活動應該如何開展、如何評價”與家長們進行了交流,使家長們積極參與到對幼兒閱讀的討論中,共同分享幼兒的成長過程。同時,筆者也聽取了家長們的建議,修改了閱讀反饋表,制作了《21天好習慣養(yǎng)成》表格,讓家長們每天在指定平臺簽到打卡,展示親子閱讀的成果。
在閱讀過程中,家長要幫助幼兒合理地安排閱讀時間,這有助于提高幼兒的學習效率、學習能力。大班幼兒年齡較小,自控能力較差,家長們要適當?shù)丶s束幼兒,要求幼兒在閱讀的時候集中注意力,杜絕浪費時間的現(xiàn)象。在此過程中,家長們更要學會以身作則,與幼兒共同享受閱讀的沉靜氛圍,讓幼兒在耳濡目染中慢慢增強閱讀的興趣。
另外,家長們要盡可能為幼兒提供故事、童謠、詩歌等不同類型的讀物,當幼兒遇到感興趣的問題時,和幼兒一起查閱相關資料,讓幼兒感受閱讀的好處,體會到通過閱讀解決問題的成就感。
好的教育不是說教,而是支持和影響,是通過幼兒和教師的相互支持、相互影響、相互滋養(yǎng)來實現(xiàn)師幼的共同成長。在這個活動中,教師不僅是活動的組織者和引領者,也是活動的參與者。
幼兒進餐的速度有快有慢,為了利用用餐后的空閑時間,筆者在餐廳投放了流動書箱來增加幼兒的閱讀機會,使幼兒能隨意地挑選并閱讀自己喜歡的圖書,以幫助幼兒建立時間觀念,提升學習興趣,促進知識吸收。
一開始,幼兒對流動書箱興趣不大。有的拿著書翻來翻去,不能按順序翻看圖書,缺乏閱讀的連續(xù)性;有的對書籍視若無睹,只顧著與同伴聊天、打鬧。于是,筆者采取以下措施,讓閱讀滲透進大班幼兒生活的方方面面。
(一)教師和幼兒共讀繪本
日本著名繪本閱讀推廣者松居直認為,閱讀過程中教師要先為兒童讀故事。繪本是通過優(yōu)美的語言和豐富的圖畫來表現(xiàn)內(nèi)容的,教師運用充滿感情的語調(diào)講述繪本的內(nèi)容能幫助幼兒更深入體會繪本的美感。
閱讀前,教師要展示書本的封面給幼兒看,鼓勵幼兒猜測書本的內(nèi)容,激發(fā)幼兒的閱讀欲望。比如,在繪本《猜猜我有多愛你》的閱讀過程中,筆者引導幼兒觀察封面,猜測封面人物對話的內(nèi)容,從而引出故事的名稱——猜猜我有多愛你;閱讀中,教師要鼓勵幼兒認真傾聽,并及時提問以了解幼兒對故事的理解程度,也可以在恰當?shù)臅r候讓幼兒預測后續(xù)的情節(jié)并講述理由。這種方式有助于幼兒理解故事內(nèi)容,提升理解能力、表達能力。
(二)鼓勵幼兒合作看書
有時幼兒會因爭搶一本喜歡的書而發(fā)生矛盾,筆者鼓勵幼兒與同伴共看一本書,在閱讀過程中進行“你講我聽”或“你問我答”式的互動。通過這樣的方式能有效促進幼兒讀、說、聽能力的提高。
(三)利用網(wǎng)絡平臺調(diào)動家長們的積極性
筆者在閱讀活動后布置了一些小任務,比如要求家長們和幼兒進行故事后續(xù)情節(jié)的創(chuàng)編,或者讓家長們幫助幼兒準備一個故事,在飯后閱讀的活動中進行展示。筆者還通過網(wǎng)絡平臺向家長們展示任務活動圖片,及時與家長們溝通,反映幼兒的活動情況,調(diào)動了家長們的參與積極性,使他們能更好地進行家園配合。
(四)鼓勵幼兒用多種方式表達情感
對于大班幼兒,教師可以鼓勵他們采用多種方式呈現(xiàn)自己的作品,如圖畫、簡單的文字、符號等。教師需要給幼兒充分的時間講出自己的想法與創(chuàng)意,幫助他們將口語表達慢慢轉化為書面表達。如,幼兒畫完一幅畫后,教師可啟發(fā)他們講述畫面中的故事。教師還可以讓幼兒把散步、游玩時的風景和有趣事件拍攝下來,每天利用幾分鐘的時間開展“想到什么就說”“看到什么就講”的游戲。
幼小銜接是一項長期而復雜的任務,需要教師和家長們進行長期的探索。在實踐過程中,教師要堅持科學的方法,為幼兒提供寬松的環(huán)境,支持、鼓勵幼兒大膽探索,主動學習,使幼兒成為學習的主人。
(作者單位:淄博高新區(qū)實驗幼兒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