滿向溢
赤峰學院
《關于加強和改進新形勢下高校思想政治工作的意見》文件的提出將“三全育人”,即全員育人、全程育人、全方位育人的思想觀點明確提出給各個高校。通過這種方式,教育現代化才能夠得到更快速的實現,我國的新一代才能夠在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的指導不斷努力成為德智體美勞全面發(fā)展的社會主義建設者和接班人。
現階段,部分非藝術類高校學生對音樂課程的興趣不是特別濃厚,覺得課程枯燥無味,無法從中獲得對他們自身有益的東西,這也使得學生產生了厭學心理。在“三全育人”視域下,高校音樂課程能夠讓學生有更充足的動力,也能夠更有興趣學習其他相關課程。
作為綜合改革的總體目標的一項重大措施,“三全育人”緊跟習近平總書記的觀點,讓中國的新一代能夠真正地全面發(fā)展。當今社會的藝術類院校的學生更是普遍缺乏良好的政治意識形態(tài),“三全育人”的教學模式能對他們的價值觀產生積極的影響,以后也能更加積極地回報社會。
“三全育人”視域下高校音樂課程育人不僅對我國的藝術類課程的發(fā)展有益,還為其他種類的基礎類型課程或者是專業(yè)類性課程建立了榜樣。通過這種方式,學校的整體教育體系便會有極大的進步,學生的良好的意識形態(tài)也會變得更加牢固。
老師之所以被喻為培養(yǎng)祖國花朵的園丁,不只是因為他們傳授給學生們知識,更是因為園丁會修剪花朵的枝丫,將影響他們思想、政治形態(tài)的東西及時去除。要實現“三全育人”,需要巧妙地結合思政教育與音樂教育,這不僅僅只是意味著簡單地在原有的音樂課程上添加關于思想教育的內容,而是需要在課堂中深入挖掘相關案例,分析得出相應的關于思政的道理,讓學生明白擁有良好的思想品質是極其重要的,也是做人的首要的目標。
在現在的傳統(tǒng)課堂中,學生一般都只為了提升自己的知識與能力,老師也把學生獲得這兩點的效率當作為評判自己課堂的兩個主要標準。而在“三全育人”的背景下,學生還需要提高自己的價值觀,這無疑對教師的專業(yè)能力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教師想要有相應的專業(yè)能力,需要進行相應的培訓,有次目標的學校便需要及時對全體老師進行一定的指導,使他們能夠適應新的教育體制。這些老師也可以互相探討教學模式,并向學校定時匯報比較不同時期的教學成果以及自己的教學感受。
教師在提升了相關專業(yè)能力之后,就需要利用所學習到的教學方法來更好地尋找、利用并分配課堂的資源,課堂上的時間是很有限的,特別由于音樂課堂的教學離不開讓學生通過一定時間的音樂來取得教育成果,如何利用好有限的課堂時間便顯得格外重要。如果引導學生不斷向德智體美勞全面發(fā)展前進,讓學生能夠利用課堂上學習到的東西正確地看待身邊的事物,靈活運用在生活當中。
為了檢驗此教育體系的成果,建立并不斷完善考核方式是至關重要的,一個恰當的考核方式能夠整體衡量出所有學生從課堂中得到的進步。
比如在比較探究中外樂器風格的課程中,學生不僅能夠從中建立更加良好的審美觀,知曉中外的歷史,了解到中外樂器不同的文化底蘊,還會通過對中國傳統(tǒng)樂器的背景知識的學習,培養(yǎng)愛國精神,明白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的意義。對于具體的考核方法,舉個例子,課程可以采取讓學生進行小組匯報演講的方式,對不同的中國傳統(tǒng)樂器比如二胡、箏、笛子、琵琶、鑼鼓等或者古典八音的分類進行具體地分析,也可以將一些包含《高山流水》、《十面埋伏》、《梅花三弄》、《陽春白雪》等在內的著名的中國傳統(tǒng)音樂作品作為載體進行賞析,以此對這些中國傳統(tǒng)音樂進行深層次地學習,并潛移默化地從中獲得思想意識形態(tài)的提升。
“三全育人”視域下利用音樂課程實現育人是當今高校所需要完成的目標之一,學校需要鍥而不舍地通過提升教師的專業(yè)能力,使課堂能夠有更充足的資源,利用合適的考核方式檢驗教育成果來實現此目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