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 夢
華北水利水電大學
《格林童話》由格林兄弟搜集、整理德國民間的故事和傳說而編成。它以豐富的想象、質(zhì)譜優(yōu)美的語言為孩子們塑造了眾多鮮明的人物形象,呈現(xiàn)出一個絢麗而精彩的世界。它歌頌勤勞、善良、機智、成熟、勇敢、不懼困難等優(yōu)秀品質(zhì),鼓勵人們追求真善美。由于格林童話的主要受眾是以兒童為主,因此譯者在翻譯過程中不僅要保留原意,而且要特別注意語言形式的使用以更易被兒童理解和接受,本文將從語言特點、韻律、修辭角度來探討兒童文學的翻譯特點。
兒童文學以簡單句為主要特征,句式簡單且淺顯易懂,圖文并茂且富有趣味性,極大地激發(fā)了兒童的閱讀興趣。
例1:《格林童話》中《小紅帽》中的一段:
原文:Little Redcape looked up,and when she saw the sunbeams dancing to and fro between the trees and all the lovely flowers growing everywhere.
譯文:小紅帽抬起頭來,看見太陽光穿過樹林,一去一來地跳舞,到處都開著美麗的花。
如果不考慮讀者主要是以兒童為主,那么譯者也可以把這句話翻譯成:“小紅帽抬起頭來,看見了樹林中一去一來跳著舞的太陽光和到處開著的美麗的花”,但是相比譯者的翻譯,此句結(jié)構(gòu)相對復雜。兒童文學使用較多的簡單句、陳述句,更容易達到直截了當、主旨大意突出的效果。
押韻且朗朗上口的音節(jié)往往會更容易吸引小讀者的眼球,因此在翻譯時譯者要把握好對兒童文學韻律層面的處理。
例2:
《格林童話》中《一只眼、兩只眼和三只眼》中的一段:
原文:
“Little goat,bleat,
Lay me a table,
With lots to eat.”
譯文:
“小山羊,咩咩叫,
小桌子,快快鋪上。”
這一段是文中“兩只眼”受到母親和姐妹們的欺負,因此被派到野外去放羊,在途中她遇到了一個神秘女人,這個女人告訴“兩只眼”說:對她的山羊說這幾句話后就可以不再挨餓。翻譯后的譯文讀起來猶如小詩,朗朗上口,運用疊詞“快快”,更符合小讀者的閱讀需求,能夠吸引小讀者的關(guān)注。兒童在初期閱讀時由于受到文字閱讀困難等障礙,會具有畏難情緒。因此,譯者在翻譯過程中,要選擇貼切兒童心理特點的詞語和句子,更能吸引小讀者的喜愛。
1.比喻。比喻修辭手法會增添文章或段落的語言色彩,更加貼切生動、形象具體。
例1:
原 文:And she ...... always gave her bed a mighty great shake,making the feathers fly around like snowflakes.
譯文:她...總是使勁兒的搖晃那種床。羽毛飛舞起來,像雪花一樣。
此處運用比喻的修辭手法,把“羽毛”比作“雪花”,譯者在翻譯過程中盡量選取一些日常生活中兒童比較熟悉的事物作為依托,可以激發(fā)小讀者的閱讀興趣,兒童可以大膽聯(lián)想,自由發(fā)揮。
2.排比。排比是一種表現(xiàn)力強、使用頻率高的修辭方式將結(jié)構(gòu)類似、內(nèi)容相關(guān)、語氣一致的語句和段落排列在一起。
例1:
原 文:The princess came out ......looking so beautiful and dainty and neat.
譯文:公主便走出來...真是又美麗,又溫柔,又文雅啊。
“又美麗”、“又溫柔”、“又文雅”把童真、自由爛漫的孩童世界中公主形象展示到小讀者眼前,內(nèi)心充滿喜悅和幸福。三個形容詞把公主形象淋漓盡致地展現(xiàn)了出來,增強公主出場時的氣勢。結(jié)構(gòu)類似、內(nèi)容相關(guān)、語氣一致的言辭會為文章添彩不少。
從原文和譯文來看,兒童文學會在語言結(jié)構(gòu)層面偏于使用簡單易懂的文字、在韻律層面上也會考慮多次使用押韻以讓文章讀起來朗朗上口,修辭角度則較多揣度兒童閱讀時的心理,靈活地使用修辭手法。因此在兒童文學的翻譯過程中,需要譯者在跨文化背景下既要保證兒童文學的翻譯質(zhì)量,又要考慮文章能夠促進兒童心理健康發(fā)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