崔元軍
山東省泰安市寧陽縣東莊鎮(zhèn)鐘莊小學
在小學階段,是培養(yǎng)學生良好習慣的黃金時期,教師應注意觀察學生的需要,將學生感興趣的事情引入課堂教學,拓寬學生在課堂教學中的視野。興趣能夠使學生學習目標更加明確,培養(yǎng)學生積極主動學習的優(yōu)良習慣,提升學生的文化素養(yǎng)。
教師要克服傳統(tǒng)呆板僵化說教式的教學模式,利用師生間的雙向互動游戲,激發(fā)學生學習語文的興趣,培養(yǎng)自主學習的習慣。教師在設計課堂游戲活動中,要考慮到學生已有的知識水平,注意新舊知識的聯(lián)系。游戲規(guī)則即讓學生聽懂,又有新意,要可以滿足學生的需要,有利于培養(yǎng)學生良好的學習興趣。[1]
例如,在教學《拍手歌》時,教師可以帶著學生朗讀一遍課文,讓學生倆人為一組合作,一邊拍手,一邊順著拍手節(jié)奏朗讀課文,同時教師可以在講臺上模仿出課文中的“孔雀、錦雞、雄獅、群雁、猛虎、黃鸝、熊貓”,教師通過形象生動的表情及肢體語言向學生展示了課文中動物的特點,這時,教師不用一味地口頭說教,十分直觀地讓學生了解了課本上的動物的特征,也可以讓學生試著邊拍手邊結合課本內(nèi)容模仿動物,這樣學生可能會在游戲過程中對小動物感興趣,學生下課也可以遇見許多不同的動物,自主地去了解動物的特征和習性。又例如,在學習《魯濱遜漂流記》時,教師可以在課堂上與學生一起交流課本的內(nèi)容簡要,然后和學生共同參與一場課堂互動教學的角色扮演游戲,以一個新穎的方式,讓全班學生一起交流互動,促進學生的自主學習。
對于小學階段的學生,注意力無法長時間的集中,一直處于波動狀態(tài),此時,教師注意營造良好的課堂教學氛圍,使得學生在教學過程中始終目標明確。幫助學生樹立課堂目標,課堂中帶著問題認真聽老師朗讀或者是學生一起朗讀,讓學生更加仔細地朗讀課文,自發(fā)自主地在課文里尋找答案。[2]
比如,學生在學習《我是什么》時,學生可能覺得課本中的幾個“我”有點復雜,不太能夠徹底理解。如果這時教師讓學生直接閱讀課文,就會容易導致學生產(chǎn)生厭倦和疲勞,從而使得學生注意不集中的現(xiàn)象,造成學生課堂聽課效率不佳。因此,讓學生閱讀課文之前,教師給學生提出如下問題:課本中的“我”有幾個名字呢?是通過什么途徑變化狀態(tài)的?“我”平時又是在哪里睡覺、散步、奔跑、唱歌、跳舞、開大會的呢?最后一個名字同學知道是什么嗎?讓學生帶著問題去思考,去課文中尋找答案。教師通過給學生提出明確的目標要求,讓學生自主進行全面細致地觀察課文,調(diào)動以往的學習經(jīng)驗,主動去發(fā)現(xiàn)答案。教師在平時的課堂教學中可以有計劃地培養(yǎng)學生主動地給自己提出問題,樹立要解決問題的目標,增強對學習探究過程的興趣,從而使學生的自主學習能力得以提升。
在以往的課堂教學中常常要求學生認真聽教師講課,而往往忽略掉教師更應該注意學生在課堂上的學習情況。事實上教師在教學過程中應當注重學生的學習狀態(tài),才能了解學生的實時需要,隨機應變,保證教學質(zhì)量,提升學生的自主學習能力。讓學生從課堂教學中愛上語文,在生活中自主學習身邊的語文知識,提高學生學習的自主性。
例如,學生在學習《北京的春節(jié)》時,如果只是通過課本上的黑白文字,學生可能看到“春節(jié)”倆字時,就已經(jīng)在回想以前的春節(jié)是什么樣子的,學生很難回神注意到教師的教學。很難想象如果一個“目中無人”的教師教學時,教師無法注意學生學習狀態(tài),豈不是白白浪費時間?;诖耍處熞獣r刻關注學生動態(tài),發(fā)現(xiàn)學生因“春節(jié)”而走神,教師在這時不應該讓學生自主閱讀,要及時調(diào)整教學的路線,請學生回想以往過春節(jié)的場景并討論一下春節(jié)是兒童和大人分別在忙一些什么事情。這樣,既可以讓學生回歸到課堂上,又滿足了學生當下的需要,有助于保證教師的教學質(zhì)量,提升學生的自主討論學習能力,教師可以結合課文中北京的春節(jié)和學生口中的春節(jié),讓學生了解到“十里不同風,百里不同俗”。還可以,讓學生展開想象的翅膀,書寫出“學生眼中的春節(jié)”,這樣可以鍛煉學生的文筆,促進學生放飛自我,自主想象,讓學生對感興趣的東西進行細致地描寫,激發(fā)學生的創(chuàng)造性思維,在學生自主學習過程中,教師要多途徑的夸獎學生,讓學生更加自信學好語文知識。
在課堂教學中,教師要有意識地注意培養(yǎng)并不斷完善學生的自主學習能力,有利于多途徑地激發(fā)學生學習動機,消除學習的疲倦,充分發(fā)揮學生的積極性和創(chuàng)造性,促進學生順應時代全面發(fā)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