侯明山
摘要:有人說書籍是通往智慧寶庫的橋梁,蘇東坡也有“腹有詩書氣自華”的論斷。大量事實證明,閱讀書籍對人的成長、尤其是對青少年的成長具有非凡的作用和意義,原因如下。
關鍵詞:認識 人生方向 動力
中外文學作品浩如煙海,璀璨的作品正如夜空星斗熠熠發(fā)光。如果你只做局外人,就只能望洋生嘆;如果你走進這些作品,用心去感受,就會發(fā)現(xiàn)許多作品,句句是真言,字字有能量,會將平庸的你升華為他人的偶像。這就是閱讀優(yōu)秀作品的作用,主要有四個方面。
一、能幫助青少年提高對社會、對生活、對人生的認識。
有人斷言“作家往往是拿著望遠鏡和顯微鏡看世界,所以一是看得遠,二是看得真切”。古人說“作者曰圣、述者曰明”。這些都說明流芳百世的作品不是任何人都可以寫的,更不是誰想寫就寫的。就認識社會生活而言,許多優(yōu)秀作品確實能夠入木三分,不僅能夠反映現(xiàn)象、看到本質(zhì),而且能夠揭示滋生本質(zhì)的土壤。
在認識社會方面,比如透過《水滸傳》,我們不僅看到那種是非顛倒、黑白混淆、豺狼當?shù)?、暗無天日的鬼魅世界和官逼民反的黑暗現(xiàn)實,更能看到支撐這個黑暗現(xiàn)實的封建社會制度,把批判的矛頭直接指向統(tǒng)治階級。再如夏衍的反映解放前上海租借買辦資本家罪惡的《包身工》,讀這部作品,我們會清楚的看到中國社會的黑暗與腐朽、資本家的罪惡,工人的悲慘生活都已到了無以復加的地步,在閱讀的同時令人滿腔怒火,產(chǎn)生震撼人心的力量。
在認識人性方面,比如《三國演義》對曹操為了怕自己的丑惡罪行暴怒而殺伯父呂伯奢,為了 “懲治貪腐”而 “正法”倉管王垕,因為喜歡“夢中殺人”而殺了上前為自己關心自己的侍從。其實,真是這樣嗎?楊修給出了標準答案“丞相非在夢中,君才在夢中耳”,對于其之所以如此,曹操自己也給出了答案“寧叫我負天下人,不叫天下人負我!”另外,他的聞過則喜和哭典韋,都是真的嗎?是經(jīng)不起推敲的,因為輕信聞過則喜,使劉馥葬身長江。再如《雷雨》中的周樸園,不論走到哪里,都要按自己的前任太太梅侍萍在身邊的情景布置客廳,要放置照片、衣物,甚至于保留不開窗戶的習俗,表現(xiàn)出濃郁的懷念之情,但是真的如此嗎?當梅侍萍站在眼前是,人們才看到這些是演戲用的,不僅不真實,而且非常冷酷??傊?,人之言行,逢場作戲多,真情實感少!當然、真情實感是有,但是丑惡的一面更多。
而然,有一個不爭的事實,就是一些大智慧者不容易受蒙蔽,關鍵原因就在于他們多才博學,小的伎倆他們是司空見慣的,因此免疫力極高,這一點,也正是閱讀的原因之一。
二、能幫助青少年確立正確的人生方向。
人生的意義是每一個活得有檔次的人不得不考慮的事,也是人生有無質(zhì)量的標志。其實在中國古代,有人就已經(jīng)提出了“修身、齊家、治國、平天下“的模式,也有人提出” 貧則獨善其身,達則兼濟天下 “的理想。在這些思想的熏陶下,如諸葛亮處則彈琴抱膝儼然隱士風流、承顧命則六出祁山極盡人臣之事,鞠躬盡瘁死而后已;范仲淹則” 先天下之憂而憂、后天下之樂而樂“;文天祥、張世杰不以時勢的成敗而灰心,直到為國捐軀。
這些光輝的形象,在《紅旗普》、《青春之歌》、《紅巖》、《刑場上的婚禮》等作品中,發(fā)揮到了極致,這些革命先烈,為了國家和民族的獨立自由,為了解救受苦受難的中國人民,他們拋頭顱灑熱血在所不惜。其中有許多人,從青年學生中奮起投身革命,沒有一分錢的工資報酬,還面臨生命危險,他們不畏懼;直到身陷囹圄,受盡折磨依然堅如磐石,非但不思悔改,還怒斥反動派和強大的敵人。如《青春之歌》中的盧嘉川在雨花臺就義時全身的骨頭都已經(jīng)很少有完整的,還預言反動派的末日;楊靖宇靠柴根樹皮為生抗擊日寇,直到彈盡糧絕壯烈犧牲;江竹筠烈士被捕后,備受摧殘,就是在十指遭受下竹簽的酷刑下仍不屈服,還領導獄中的難友繼續(xù)反抗,難怪反動派要將其殘殺后還要用鏹水毀尸……然而他們往往生前無家可歸,死后無兒無女,甚至于沒有墓碑。正如魯迅所言作千秋鬼雄,死不還家。實在是太偉大了!
這些為國為民的情懷,都有一種震撼人心的力量,青少年在閱讀這些作品的同時,往往被他們同化,為國為民的情懷會暗暗萌發(fā),自然就會樹立雄心壯志。
三、能夠給青少年前進的動力。
還有許多作品,散發(fā)著一種非常感人的頑強毅力,往往能激起人們的奮斗激情。比如《鋼鐵是怎樣煉成的》,透過主人公的曲折歷程和奮斗不息的故事,我們可以看到人因該怎樣活才有意義,怎樣才能走向成功。通過比較,就會發(fā)現(xiàn)有的人為什么能兼濟天下,而有的人卻無法養(yǎng)活自己!
要是對人生百態(tài)略加研究,就會發(fā)現(xiàn)絕大多數(shù)人的生活檔次不高的主要原因在于奮斗不夠、目標不高。就如目前許多大學生畢業(yè)后非常平庸,關鍵原因在于他們目標就是大學畢業(yè)找一個工作,成家買房而已。在這一方面,還是古人說的 “心有多遠,路就有多長“有道理。
四、能夠給青少年補充各種知識。
還有,優(yōu)秀作品,尤其是名著。往往都是語言藝術,不管是在謀篇構思、還是主題的表現(xiàn),以及語言文字的運用,都是精品,如果能夠長期閱讀,自然會因潛移默化作用而造就語言文字功夫,為以后的發(fā)展奠定基礎。至于受思想熏陶,更是自然之理。
其實,廣泛閱讀的作用,不僅僅止于此,它還在改善人的氣質(zhì)、心態(tài)、世界觀、方法論方面,都有很好的指導意義。當然還有一個前提,就是閱讀要有所選擇,揀有意義、有價值的讀,因為書籍太多、也太繁雜,甚至于還有污染人精神的垃圾。簡單的方法就是先看名著,在看對青少年的推薦書目。在讀法上提倡深度閱讀,對好的章節(jié)、事件要反復品味,不能走馬觀花。
參考文獻:
(1)《現(xiàn)代教育論》,黃濟、王策三主編,人民教育出版社,2012年03月出版。
(2)《心理學入門》, [德]格爾德米策爾,中央編譯出版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