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NSE版《英語一年級起點》教材歌謠種類多樣,光盤動畫圖文并茂,歌詞內(nèi)容緊扣本模塊話題,是一種常見但不常用的非連續(xù)性文本資源。教師在教學中應(yīng)充分利用歌謠這種多模態(tài)形式的語篇,輔助學生學習英語,提升課堂教學實效,為學生英語學科核心素養(yǎng)的發(fā)展奠定基礎(chǔ)。
【關(guān)鍵詞】歌謠;非連續(xù)性文本;多模態(tài)語篇;核心素養(yǎng)
【作者簡介】余芳艷(1985.04-),女,漢族,湖南懷化人,廈門外國語學校海滄附屬學校,一級教師,碩士研究生,研究方向:課程與教學。
【基金項目】本文系廈門市第五批基礎(chǔ)教育課程改革課題“核心素養(yǎng)下小學英語單元整體語境創(chuàng)設(shè)研究”(課題批準號:X551)的研究成果。
《義務(wù)教育英語課程標準(2011年版)》(以下簡稱《課標2011》)指出,說唱歌謠是學生具備一定的語感和良好的語音語調(diào)的一個重要手段。語言技能一級標準要求學生能學唱英語兒童歌曲和歌謠15首左右,并能表演英文歌曲及簡單的童話劇。二級標準要求學生能演唱簡單的英語歌曲和歌謠30首左右(含一級要求)。《普通高中英語課程標準(2017年版2020年修訂)》(以下簡稱《課標2020》)指出,語言教學中的語篇是指不同類型的文體,以及口頭、書面等多模態(tài)形式的語篇,如文字、圖示、歌曲、音頻、視頻等。語篇承載著語言知識和文化知識,傳遞文化內(nèi)涵、價值取向和思維方式。本文所提到的歌謠主要包括songs和chants這兩種。NSE版英語(一年級起點)(以下簡稱NSE《英語》)教材中的歌謠種類多樣。與本教材配套的 CD-ROM中,歌謠的動畫圖文并茂,部分動畫還具有一定的故事情境及情節(jié),歌詞內(nèi)容緊扣本模塊話題,是一種常見但不常用、常用卻不盡用的多模態(tài)語篇形式。在課堂教學實踐中,教師應(yīng)重視歌謠的價值和功能,引導(dǎo)學生最大化地從歌謠中獲得信息,發(fā)揮歌謠的學科育人價值,提升課堂實效,培養(yǎng)學生的英語學科核心素養(yǎng)。
本文教學案例均以自己所教班級的真實課堂為素材,探討歌謠在潛移默化中發(fā)展學生英語學科核心素養(yǎng)的實施策略。
一、歌謠熱身,激發(fā)學習意愿,鍛煉學生的語言能力
語言能力是英語學科核心素養(yǎng)的基礎(chǔ)要素,指在情境中理解和表達意義的能力。 歌謠能讓學生在輕松的歌唱氛圍中進入學習,他們的學習意愿在無意中被激發(fā),在人際交往的角色中學會理解和表達。
[案例1] 一年級上冊Module1 Unit2 “How are you?” Activity4歌謠“Hello, Hello”。
以下為Module2 Unit1新課的熱身和導(dǎo)入環(huán)節(jié)的課堂實錄片段:
T: Hello, boys and girls!
Ss: Hello, Ms Yu!
T: How are you?
Ss: I'm fine. Thank you. How are you?
T: Very well. Thanks! Let's sing a song“Hello, Hello”together!
T: You did a good job! You are friends now. Do you want to know the name of your friend?
Ss: Yes!
T: Great! Today we will learn how to ask your friend's name. Are you ready?
Ss: Go!
[評析] 這首“Hello, Hello”的歌詞緊扣本模塊的主題,旋律優(yōu)美易學,非常適合初學英語者學唱。本節(jié)課用這首歌謠作為新課前的熱身。首先,教師用已學的問候語“Hello”跟孩子們打招呼,建構(gòu)人際交往的角色,并自然過渡到歌謠的演唱。有趣又關(guān)聯(lián)與學習者相關(guān)的輸入,能讓學生在無意狀態(tài)下輕松自然地理解語言、學習語言。學生在演唱過程中理解歌謠這種多模態(tài)形式的語篇所傳遞的問候他人的信息。其次,學生在演唱歌曲的過程中建構(gòu)了人際交往的角色,學會了用英語語言表達問候。最后,教師以這首歌謠中包含friend的信息,引出friend's name這一關(guān)鍵詞,并提問學生Do you want to know the name of your friend? 來激發(fā)學生的好奇心,順利過渡到本課新知“What's your name?”的學習。學生的學習意愿被激發(fā),語言理解能力和語言表達能力在歌謠中得到了鍛煉和培養(yǎng),為后續(xù)的語言學習打下了良好的基礎(chǔ)。
二、歌謠學練,體會語言之美,培養(yǎng)學生的跨文化意識
文化意識體現(xiàn)英語學科核心素養(yǎng)的價值取向,包括對中外文化的理解、認同,是跨文化認識、態(tài)度和行為取向的外在表現(xiàn)。
[案例2] 二年級下冊Module10 Unit1 “Happy New Year!” Activity 1 Listen and enjoy—Happy New Year! Unit2 “We have Christmas.”Activity 1 Listen and enjoy—We wish you a happy Christmas.
以下為教授第二單元時,教師過渡語及熱身環(huán)節(jié)的課堂實錄:
T:Last class, we've learnt the Chinese New Year. Let's sing the song——“Happy New Year”together! (播放Unit1 Activity1的歌謠)
Ss: Happy New Year…
T: Great! This class we'll learn about the “Christmas”. First, let's sing a song—We wish you a happy Christmas. OK? (播放Unit2 Activity1的歌謠)
Ss: OK. We wish you…
[評析] 這兩首歌謠緊扣單元主題Festivals,溫馨歡快的旋律和歌詞傳遞著中外兩個傳統(tǒng)節(jié)日Spring Festival和Christmas的快樂氣氛。動畫視頻圖文并茂,節(jié)奏明朗,包含著兩大節(jié)日的習俗差異。文化意識不是靠單純地講授就能培養(yǎng)的,而是需要為學生創(chuàng)造更多的體驗機會。學生對節(jié)日有著與生俱來的興趣,教師無需過多地講解。通過歌謠,學生從能多模態(tài)形式的語篇中體會到語言之美和意蘊之美,理解中外節(jié)日文化的差異,并對Christmas節(jié)日中所呈現(xiàn)的全家團圓文化表示認同,形成初步的跨文化認知和態(tài)度取向。
三、歌謠演唱,調(diào)動感官體驗,發(fā)展學生的學習能力
學習能力是英語學科核心素養(yǎng)的發(fā)展條件,包括對英語學習的興趣和動力,有計劃、方法和策略,有決心和意志,虛心求教,拓展資源渠道,有較強的合作精神并積極參與英語學習活動。
[案例3] 二年級下冊Module1 Unit2 “I like swimming”中的Activity4 Listen and say. Then chant.
以下為在歌謠中學生調(diào)動自身感官體驗的課堂實錄片段:
T: Dear children, let's relax and chant! Now, look at this picture. What's the weather like?
Ss: It's hot/cold/raining/sunny/windy.
T:What will you do if it is hot?
Ss: 扇風、開風扇、開空調(diào)……(學生很自然地用雙手開始扇風)
(教師順勢也跟著學生用雙手邊扇風邊教:It's hot. 學生跟著做動作說英語。)
T: What will you do if it is cold?
Ss: 多穿衣服、縮著脖子、抱著自己……(學生做各種動作)
(教師此時引導(dǎo)學生做雙手抱自己的動作,讓學生跟著學唱It's cold。同理教唱It's raining. It's sunny. It's windy.等歌詞。)
T: Let's chant together! OK?
Ss: OK!
[評析] 人類對音樂的感知能力是與生俱來的,就像人類對語言的感知也是天生的一樣。加德納提出的多元智能理論包括人際、語言、音樂、空間、邏輯、運動、自然和內(nèi)省這8種智能,其中音樂直接影響著人類的愿望、情感和大腦。在教學這個chant的過程,首先,教師認為應(yīng)該讓學生的內(nèi)在感覺與外在天氣發(fā)生連接才有意義。因此,教學時讓學生去想What will you do if it is hot/cold?,學生的內(nèi)省智能與自然智能得到和諧的互動。其次,由于這個chant的節(jié)奏比較快,學生在演唱中配上自己感覺出來的動作,邊唱邊表演,有時跟不上快節(jié)奏而不時地與周圍同學樂成一團。歌謠調(diào)動了學生自身的音樂、運動、語言和人際智能等多種感官,在一定程度上發(fā)展了學生的學習能力。
四、歌謠改編,推斷語言邏輯,提升學生的思維品質(zhì)
《課標2011》中曾提道:“語言既是交流的工具,也是思維的工具?!彼季S品質(zhì)體現(xiàn)英語學科核心素養(yǎng)的心智特征,特指思維在邏輯性、批判性和創(chuàng)新性等方面的能力和水平。
[案例4] 二年級下冊Module3 Unit2“Are you doing your homework?”中的Activity4 Listen and say. Then chant.
以下為幫助學生總結(jié)現(xiàn)在進行時的動詞詞組環(huán)節(jié)的課堂實錄片段:
T: Now, let' s chant together! OK?
Ss: OK!
T: What activities can you hear in this chant?
Ss: doing your homework/tidying your room/drawing a picture/listening to music/reading a book/watching TV.
T: Great! What other activities do you know?
Ss: Singing a song/talking to you/writing a letter/playing football/playing basketball/playing ping-pong/dancing/going swimming....
T: Do you want to make a new chant?(教師先示范a new chant)
Ss: Yes!
[評析] 現(xiàn)在進行時是本學期的一個重難點,學生在前3個學期已經(jīng)學習了很多動詞詞組。教師在設(shè)計教學時,考慮到這些動詞變化成V+ing形式后,詞組的音形義是一個難點,并且動詞詞組數(shù)量多,應(yīng)該要適時地總結(jié)一下。如果運用簡單的思維導(dǎo)圖進行總結(jié),也能幫助學生進行梳理并達到一定的效果,但學生似乎是在被動地接受思維導(dǎo)圖,而不是自主地運用思維去總結(jié),學生的思維品質(zhì)得不到培養(yǎng)和提升?;叵雽W生在Module2中所學的一首歌謠“I'm listening to music”中也出現(xiàn)過6個動詞詞組,雖然與Module3中歌謠的旋律和歌詞不一樣,但學生都能演唱得很好,何不嘗試讓學生自己填詞改編歌謠呢?于是,筆者讓學生4人一組討論,用英語的思維來思考,并編寫英文歌詞。在歌謠的演唱與改編中,學生觀察V+ing的語言現(xiàn)象,通過比較和識別信息異同,推斷簡單的語法邏輯關(guān)系,根據(jù)所獲得的信息,提取出現(xiàn)在進行時的共同特征,創(chuàng)造出新的句子,形成新概念。在這個改編歌謠的過程中,學生的分析、推斷邏輯關(guān)系的能力和創(chuàng)新思維能力均得到了培養(yǎng)和提升。
綜上所述,歌謠運用于小學英語課堂教學,對學生有潛移默化的作用。教師可靈活地將歌謠運用于課堂的各個環(huán)節(jié),并根據(jù)歌謠的內(nèi)容有目的地選擇使用,最大限度地發(fā)揮歌謠輔助教學的功能和價值,使學生的語言能力、文化意識、學習能力和思維品質(zhì)在潛移默化的熏陶中得到一定程度的發(fā)展和提升。
參考文獻:
[1]教育部.義務(wù)教育英語課程標準(2011年版)[S].北京:北京師范大學出版社,2012.
[2]教育部.普通高中英語課程標準(2017年版2020年修訂)[S].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202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