唐桂美
作文由文字、素材和想象組成。小學階段,學生的思維基本上天馬行空,教師教學時需要多加引導,鼓勵小學生根據(jù)不同的主題,盡情發(fā)散思維。為了讓小學生掌握更多的寫作素材,本文針對小學語文作文指導的教學實踐,提出舉辦活動、倡導閱讀等方法。
一、舉辦活動
作文屬于一種體驗及自我抒發(fā)方式。作文包含的內(nèi)容,既有想象也有實際。教師在教學時,要以實際為主。生活是人們最好的老師,寫作的學習同樣如此,生活就是學生最好的老師。教師可以每個星期舉辦一場貼近生活的活動,如包餃子、野炊、燒烤等,讓學生寫下體驗感受。用這樣的活動一次次引導學生,將生活感受一遍遍浸入學生的內(nèi)心,讓學生們從心里逐漸喜歡,讓學生慢慢認識到寫作不難。
在教學小學語文部編版一年級上冊《升國旗》這篇文章時,教師可以選擇在星期一學習這篇課文。星期一早上,學校都應(yīng)舉行升國旗儀式,之后再上課。教師可以提前告訴學生,好好感受升國旗儀式。在課堂上,教師要讓學生講述升國旗時的感受,讓他們把這些感受寫下來。有的學生可能只寫一句話,有的可能寫一段話,在這個時候,教師可以慢慢引導學生,怎樣寫才能把句子擴成段落,把段落擴成文章。通過指引學生發(fā)散思維,引導學生把注意力全部集中到寫作中。在課后,教師也可以多組織學生開展活動,比如種樹種花等,讓學生寫下感受。教師在批改的時候?qū)懴乱庖?,培養(yǎng)學生寫隨筆的習慣。同時,教師可以要求學生每天記日記,力促學生養(yǎng)成寫日記的習慣。通過隨筆、日記等形式記錄生活中的酸甜苦辣,既可以讓學生積累日后寫作的素材,也在無形中提高學生的寫作能力。
二、倡議閱讀
閱讀可以使學生的語言功底變得扎實,讓學生積累更多優(yōu)美的語句,提高學生的學習積極性。閱讀可以促進學生發(fā)散思維,讓學生了解與眾不同的知識。教師在指導語文作文時,可以讓學生先閱讀一些與主題相似的文章,再讓學生進行仿寫。仿寫有助于學生記住那些美詞美句,并合理運用。仿寫之后,再安排學生自由寫作,這樣能使學生不排斥寫作,甚至愛上寫作。
例:在教導小學語文部編版五年級上冊習作《我的心愛之物》時,教師可以在教學前給學生找一些類似文章,讓學生們先欣賞,要求學生把精美的句子和詞語摘抄下來。在習作課上,教師要發(fā)揮引導作用,不必直接說該怎么寫,應(yīng)該教學生如何思考,再讓學生進行寫作。最后用一節(jié)語文課當作作文點評課,教師在點評時需指出學生在寫作上的優(yōu)缺點,講解范文,學習范文。同時,教師在課后或自習課時,需要多鼓勵學生閱讀課文,讓學生養(yǎng)成每天閱讀的習慣。在閱讀的時候,養(yǎng)成好詞好句的摘抄習慣,不斷豐富學生的辭藻。所以,要留給學生一定的時間和空間,讓學生們自主閱讀,感受作者的情感世界,感受作者筆下的文章思路和字詞句的運用,讓學生沉浸在書的海洋中,不斷地汲取知識營養(yǎng)。
寫作不是可以一蹴而就的事情,平時積累很重要。生活中有很多好素材,教師需要引導學生每天紀錄的習慣,讓學生主動去做。教師需要多督促學生開展課外閱讀,激勵學生多積累經(jīng)典句詞和美文美句,提高學生的文字運用能力。教師還要創(chuàng)新教學模式,充分利用新型教學方式,提高課堂效率,創(chuàng)造良好的學習氛圍,讓寫作課變得越來越有趣,讓學生愛上寫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