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軍寧 張春穎
【摘 要】目的:對于剖宮產麻醉穿刺期間不同體位對于產婦仰臥位綜合征出現(xiàn)所起到的影響效果進行討論。方法:選擇2020年1月至2021年1月期間接受剖宮產手術治療的產婦60例作為本次課題觀察對象,根據(jù)所選產婦的入院順序對其進行分組,其中30例產婦接受左側臥位,納入成為研究組,剩余30例產婦接受右側臥位,納入成為對照組,兩組產婦全部接受硬膜外麻醉,穿刺成功之后注射羅派卡因,之后向頭端放置硬膜外導管,將導管進行固定之后告知產婦保持平臥,對比兩組產婦手術期間血壓以及心率水平。結果:對照組剖宮產產婦仰臥位綜合征各類臨床表現(xiàn)的出現(xiàn)情況明顯高于研究組,兩者對比差異明顯。結論:剖宮產手術期間產婦接受左側臥位產生仰臥位綜合征各類臨床表現(xiàn)的概率顯著低于右側臥位,左側臥位能夠有效預防仰臥位綜合征的出現(xiàn),操作方法簡單,應該給予大力的推廣與應用。
【關鍵詞】剖宮產;麻醉穿刺;不同體位;仰臥位綜合征;應用價值
剖宮產期間麻醉屬于保證手術能夠順利完成的關鍵措施,現(xiàn)在臨床中普遍選擇腰硬聯(lián)合麻醉,麻醉面廣麻醉,時間比較長,鎮(zhèn)痛效果理想,起效速度快,但是產婦手術期間非常容易產生仰臥位低血壓現(xiàn)象,主要是因為麻醉作用導致產婦機體肌肉松弛,子宮壓迫到下腔靜脈,造成血液循環(huán)受阻,回心血量下降,從而產生低血壓、暈厥、心動過速以及全身無力等現(xiàn)象,也就是仰臥位綜合征,與此同時麻醉作用能夠對產婦交感神經造成阻礙,使血容量下降,也會提高仰臥位綜合征的出現(xiàn)風險[1]。為了良好的預防、減少仰臥位綜合征的產生,臨床中需要選擇合理并且科學的麻醉穿刺體位,本文選擇2020年1月至2021年1月期間接受剖宮產手術治療的產婦60例作為本次課題觀察對象,對于剖宮產麻醉穿刺期間不同體位對于產婦仰臥位綜合征出現(xiàn)所起到的影響效果進行討論。
1.1 一般資料
選擇2020年1月至2021年1月期間接受剖宮產手術治療的產婦60例作為本次課題觀察對象,根據(jù)所選產婦的入院順序對其進行分組,其中30例產婦接受左側臥位,納入成為研究組,剩余30例產婦接受右側臥位,納入成為對照組。對照組,產婦年齡22歲~33歲,平均年齡(26.2±4.2)歲,孕周37周~39周,平均孕周(38.0±1.5)周,屬于初產婦19例,經產婦11例;研究組,產婦年齡23歲~35歲,平均年齡(26.0±4.4)歲,孕周37周~39周,平均孕周(38.1±1.6)周,屬于初產婦20例,經產婦10例。
1.2 方法
產婦進入到手術室之后,為其提供收縮壓、舒張壓以及脈搏監(jiān)測,幫助產婦開放靜脈通路,對照組產婦接受右側臥位,研究組產婦接受左側臥位,兩組產婦全部選取L2-3間隙開展硬膜外穿刺,穿刺完成之后放置硬膜外導管,注射利多卡因,劑量為4ml,5分鐘~10分鐘之后明確麻醉起效之后,注射羅哌卡因,劑量為7ml~10ml,將導管固定良好,幫助產婦保持平臥位[2]。對照組產婦將手術床向右側傾斜15度~20度,或是選擇軟墊將產婦左側臀部墊高,傾斜15度~20度,研究組產婦將手術床向左側傾斜15度~20度,或者選擇軟墊將產婦右側臀部墊高,傾斜15度~20度[3]。
1.3 評價標準
對于兩組產婦的血壓以及心率水平進行監(jiān)測。統(tǒng)計兩組產婦出現(xiàn)頭暈、氣短、惡心、胸悶以及欲吐等情況。
1.4 統(tǒng)計學計算
采用SPSS 22.0統(tǒng)計學軟件進行數(shù)據(jù)分析。計數(shù)資料采用(%)表示,進行χ2檢驗,計量資料采用(χ±s)表示,進行t檢驗,P<0.05為差異具有統(tǒng)計學意義。
兩組產婦麻醉之后的舒張壓、收縮壓以及心率水平對比差異明顯(P<0.05),見表1。
研究組產婦中出現(xiàn)血壓下降6例,心率加快7例,胸悶氣急1例,惡心嘔吐1例,對照組產婦中出現(xiàn)血壓下降18例,心率加快20例,胸悶氣急16例,惡心嘔吐6例,兩者對比差異明顯(P<0.05)。
仰臥位綜合征指的是因為孕婦在妊娠晚期平臥位期間巨大子宮壓迫到下腔靜脈和腹主動脈,導致盆腔靜脈回流以及下肢回流受阻,回心血量減少,引發(fā)嚴重心臟低排血量,關于病人的臨床表現(xiàn)癥狀包含面色蒼白、頭暈、惡心、冷汗、血壓降低以及心率加快等[4]。仰臥位綜合征出現(xiàn)和產婦的體位密切相關,大量研究資料顯示,左側臥位開展剖宮產麻醉穿刺期間能夠有效減少仰臥位綜合征的出現(xiàn)明顯低于右側臥位[5]。
綜上所述,在剖宮產麻醉穿刺期間產婦保持左側臥位,能夠有效減少仰臥位綜合征的出現(xiàn),具有推行空間與價值。
參考文獻
[1] 陳果,胡豐登,陳曉麗,等.變換體位平均動脈壓差對剖宮產腰硬聯(lián)合麻醉術中仰臥位低血壓綜合征的預測價值[J].中國婦幼保健,2021,36(7):1694-1696.
[2] 郭敏,雷波,趙華巍,等.變換體位引起的下腔靜脈直徑改變對腰麻剖宮產仰臥位低血壓綜合征的預測作用[J].北京醫(yī)學,2019,41(8):683-686.
[3] 金鑫,金超,周艷瑾.剖宮產產婦基于不同體位下行腰硬聯(lián)合麻醉對其手術期間麻醉質量血流動力學及妊娠結局的影響[J].中國婦幼保健,2021,36(2):294-296.
[4] 張傳蕾.肥胖產婦行剖宮產手術不同體位麻醉對其血壓水平及新生兒Apgar評分影響的護理觀察[J].臨床醫(yī)藥文獻電子雜志,2019,6(A1):14-16.
[5] 邱莉,尹志勤.體位變化所致脈壓波動為指導的干預措施對剖宮產腰硬聯(lián)合麻醉產婦母嬰狀態(tài)的影響[J].中國婦幼保健,2019,34(24):5599-56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