羅琴 巢仙亮
【摘 要】目的:以乙型肝炎肝硬化患者為研究對象,給予其恩替卡韋治療,觀察該治療方案對患者肝功能水平的影響。方法:選擇我院2018年1月至2020年12月期間收治的60例乙型肝炎肝硬化患者為研究對象均分兩組各30例,研究組應用恩替卡韋,對照組應用拉米夫定,對比兩組不同階段肝功能各項指標和血清炎性因子水平。結果:治療后,研究組透明質酸酶、Ⅳ型膠原、Ⅲ型前膠原和層粘連蛋白水平低于對照組,P<0.05。同時,在炎癥因子水平方面,研究組白細胞介素-6、白細胞介素-2、白細胞介素-10和腫瘤壞死因子-a更低(P<0.05)。結論:相比于拉米夫定而言,恩替卡韋應用于乙型肝炎肝硬化患者中效果更好,可優(yōu)化患者肝功能,改善患者血清炎性因子水平,效果理想,值得推薦。
【關鍵詞】肝功能;乙型肝炎;恩替卡韋;拉夫米定;肝硬化
在醫(yī)學臨床領域,乙型肝炎后肝硬化疾病較為多見,分析乙型肝炎肝硬化疾病的形成機理可知,乙型肝炎在長期存在人體體內(nèi)的前提下,會逐漸進入到人體的肝臟細胞內(nèi),進而導致肝細胞核內(nèi)完成病毒核酸復制[1]。相關研究活動證實,在乙型肝炎后肝硬化患者中,應用恩替卡韋藥物,可顯著優(yōu)化患者肝功能,基于此,文章對恩替卡韋應用于乙型肝炎肝硬化患者中的作用加以研究,詳細報道內(nèi)容如下。
1.1 一般資料
選擇我院2018年1月至2020年12月期間收治的60例乙型肝炎肝硬化患者為研究對象,基于患者間治療方案差異平均分組,各30例。研究組,男20例,女10例,年齡55歲~65歲,平均年齡(59.87±5.43)歲,病程5年10年,平均病程(7.65±2.56)年。對照組,男19例,女11例,年齡55歲~65歲,平均年齡(59.34±5.21)歲,病程5年10年,平均病程(7.45±2.55)年,兩組資料可對比(P>0.05)。
1.2 研究方法
無論是研究組,還是對照組,皆接受保肝和對癥支持治療,在此基礎上,對照組應用拉米夫定(安徽貝克生物制藥有限公司,國藥準字:H20103618),每次100毫克,每日一次,持續(xù)用藥12個月,研究組應用恩替卡韋(正大天晴藥業(yè)集團,國藥準字:H20100019),每日一次,每次0.5毫克,持續(xù)用藥12個月[3]。
1.3 觀察指標
對比兩組不同階段肝功能各項指標和血清炎性因子水平。
1.4 統(tǒng)計學方法
采用SPSS 26.0統(tǒng)計學軟件進行數(shù)據(jù)分析。計數(shù)資料采用(%)表示,進行χ2檢驗,計量資料采用(χ±s)表示,進行t檢驗,P<0.05為差異具有統(tǒng)計學意義。
2.1 兩組不同階段肝功能各項指標水平對比
結果顯示,治療后,兩組各項指標水平有所降低,且研究組下降效果更理想(P<0.05),見表1。
2.2 兩組不同階段血清炎性因子水平對比
結果顯示,治療后,兩組TNF-a、IL-6和IL-10血清炎性因子水平顯著降低,且研究組下降情況更為理想,治療后,兩組IL-2水平顯著提升,研究組效果更好(P<0.05),見表2。
隨著醫(yī)學領域的發(fā)展,恩替卡韋逐漸在乙型肝炎后肝硬化患者中深入應用。本項研究結果顯示,治療后,研究組透明質酸酶、Ⅳ型膠原、Ⅲ型前膠原和層粘連蛋白水平低于對照組(P<0.05),。作為介導體內(nèi)炎癥反應重要介質,白細胞介素-6、白細胞介素-2、白細胞介素-10和腫瘤壞死因子-a是宿主免疫紊亂引起慢性乙肝的關鍵誘因,而通過給予患者恩替卡韋,可從根本上對疾病加以控制。本項研究結果顯示,治療后,兩組TNF-a、IL-6和IL-10血清炎性因子水平顯著降低,且研究組下降情況更為理想,治療后,兩組IL-2水平顯著提升,研究組效果更好(P<0.05),說明恩替卡韋可降低患者炎癥因子水平,指導臨床治療活動。
綜上所述,恩替卡韋應用于乙型肝炎肝硬化患者中效果更好,可優(yōu)化患者肝功能,改善患者血清炎性因子水平,價值優(yōu)越,可以推廣。
參考文獻
[1] 陳娟娟,張瑞,陳保站,等.恩替卡韋治療對乙肝肝硬化患者肝功能及肝硬化指標的影響[J].中國醫(yī)院藥學雜志,2018,38(14):1526-152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