郭真禮
你家是否有“要求得不到滿足就亂發(fā)脾氣、哭鬧” “怕困難,遇到一點問題就退縮” “做錯了事,家長一說就哭”的孩子?這些看似是情緒問題的背后隱藏著缺乏應對挫折的能力。
我們常說:“在挫折中成長。”孩子在成長過程中,不可避免地會遇到挫折。有些孩子能很快從挫折中調(diào)整過來,而有些孩子卻不能。比如同樣是不小心摔倒,有的孩子很快自己爬了起來,而有的孩子卻等著大人扶;同樣是輸了比賽,有的孩子會調(diào)整狀態(tài)重新迎接挑戰(zhàn),而有的孩子卻只會哭鼻子發(fā)脾氣。其實,這就是孩子抗挫折能力的差異。
什么是抗挫力
抗挫折能力就是我們常說的“抗挫力”,指孩子面對逆境時的處理能力。現(xiàn)在的孩子抗挫力普遍較差。近年來,挫折教育更是時常被提及,這在一定程度上說明家長意識到這個問題的重要性。但很多家長過猶不及,沒有把握好挫折教育的尺度,反而適得其反。
挫折教育的“度”
挫折教育是指讓孩子經(jīng)歷適當?shù)拇煺?,從而激發(fā)他們的潛能和增強他們的心理彈性,提高孩子應對挫折的能力。我們經(jīng)常會看到這樣的情形,孩子跌倒了,媽媽在旁邊說“不許哭,要堅強”“跌倒了站起來就是了”,家長以為這是培養(yǎng)孩子的抗挫折能力。有這樣想法的家長是因為他們認為挫折教育就是讓孩子多經(jīng)歷磨難,多吃苦,孩子害怕失敗是因為挫折體驗太少,因此才一遇到事情就哭,非常脆弱。
但真的是這樣嗎?很遺憾,在這些“語言激勵”下長大的孩子,并沒有變成家長希望的那樣更堅強、更能應對挫折,反而更害怕失敗,害怕挫折。因為他們?yōu)榱俗尯⒆印皥詮姟?,很少去表揚孩子,還經(jīng)常在孩子犯錯或者有負面情緒時,以打擊、否定的方式來責備孩子,甚至人為地去制造一些挫折來讓孩子經(jīng)歷。
事實上,這樣的挫折教育一旦沒把握好度,很容易讓孩子產(chǎn)生“我做什么都不行” “我不如別人”的認知。一旦遇到真正的挫折將無法承擔。我們沒有必要讓孩子去接受一些人為的無意義挫折。因為孩子的成長本來就有無數(shù)的小挑戰(zhàn)。第一次出門、第一次做飯、第一次洗衣服,這些都是孩子成長的機會,重要的是父母舍得放手讓孩子去嘗試,放手讓孩子自己做選擇。
抗挫力確實能夠通過不斷練習得到提高,那作為家長,該如何幫助孩子提高應對挫折的能力呢?
正確認識挫折
家長要告訴孩子,挫折和失敗是人生中的一部分,在學習、生活中如果遇到挫折,要相信這是正常的。在這個過程中孩子可能會有一些畏難情緒,但只要我們勇敢地去面對,最終都會戰(zhàn)勝挫折,在挫折中不斷成長。
接納孩子的情緒
遇到挫折,孩子難免會產(chǎn)生消極的情緒,當孩子陷入自己的情緒時,我們不要急著苛責孩子的“失敗”和“不堅強”。孩子的世界很小,在大人看來很小的一件事,對孩子而言,已經(jīng)是天大的事情了。因此,作為父母,應認可孩子的付出和努力,幫助孩子疏導情緒,讓孩子感受到父母無條件的愛和陪伴。在無條件的支持和愛的滋養(yǎng)下長大的孩子,能夠更好地應對生活中的挫折。
引導孩子提高情緒能力
在遇到困難、解決問題之前,情緒的處理是第一要做的。面對挫敗,孩子和家長自然會產(chǎn)生沮喪、生氣、委屈、憤怒、羞愧等各種情緒,這時家長首先要做的就是處理好自己的情緒,共情孩子的情緒,千萬不能把自己的情緒發(fā)泄到孩子身上,這樣不僅不利于孩子走出挫敗的困境,還會加重他們的心理創(chuàng)傷。
不同年齡階段的孩子情緒表達和情緒管理能力是有差異的。這與他們的神經(jīng)發(fā)育、認知發(fā)展、語言表達、思維都有很大關(guān)系。
比如較小的孩子,他們表達情緒最直接的辦法就是哭鬧和動作,逐漸會通過語言來表達,會在他人的安撫下平靜下來,并開始掌握自我調(diào)節(jié)的方法。如果家長早期就幫助孩子在情緒處理方面奠定良好的基礎(chǔ),積累大量的成功經(jīng)驗,那么到了青春期,當他在學習更多的新知識、新技能,在更廣泛的社交過程中遭遇更多的挑戰(zhàn)、危機或挫折時,也能做好自我調(diào)整,不至于出現(xiàn)過于激烈的情緒沖突。
引導孩子換個角度看待挫折
挫折和成功一樣,并不會一成不變,我們總能從挫折中學習到東西,引導孩子學會用成長型思維的角度去看待挫折??梢愿嬖V孩子,我們的能力是在不斷成長的,也許現(xiàn)在還做不到,但只要繼續(xù)保持努力,有一天我們可以從容應對類似的問題。那些我們沒有辦法改變的外部因素,例如環(huán)境、客觀的時間,學會去適應它;而我們可以控制的內(nèi)部因素,例如能力、經(jīng)驗、知識,則可以通過努力練習、學習更多相關(guān)知識、向有經(jīng)驗的人請教等,去改善我們應對挫折的狀態(tài)。相信自己可以,甚至還可以做得更好。
給孩子樹立好榜樣
用好榜樣的力量,父母永遠是孩子最好的老師、最優(yōu)秀的榜樣。我們可以通過改變自己對生活中事件的歸因方式,培養(yǎng)自己積極樂觀的生活狀態(tài),從而影響孩子面對挫折和困難的態(tài)度。例如,很多父母在遇到工作不順心的時候,回到家就會不停地抱怨,這樣對孩子會產(chǎn)生極大的負面影響。我們可以試著把自己積極應對問題的一面展示給孩子,例如樂觀的心態(tài)、保持耐心等,這樣孩子應對挫折的能力也會隨之提高。
挫折教育很好,但需要應用正確的方式。挫折教育不是簡單粗暴受苦受難的教育,更不是被動服從懲罰式的教育。應該是教會孩子敢于積極地面對挫折,不被挫折擊潰,才能讓孩子擁有強大的內(nèi)心。提高孩子的情緒能力,是孩子應對挫折的關(guān)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