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美術鑒賞》課程是高中的必修課程,在美術鑒賞活動中,學生可以盡情在美術世界中遨游,感悟美術作品的藝術美,提高美的生活質(zhì)量。美術鑒賞課不是單一的教授學生鑒賞作品技巧的課程,它具有跨學科知識的應用性、科學性、文化性、社會性,在美術教學活動中打破學科思維,促進學生全面成長。
關鍵詞:美術鑒賞;高中美術;全面發(fā)展
引言
馬克思說:“如果愿意欣賞藝術,你必須是一個有藝術修養(yǎng)的人?!贝蠹叶紭酚诎l(fā)現(xiàn)和享受生活中的美,但每個人對美的定義又不一樣。美術鑒賞,與美術欣賞只有一字之差,兩者都是在與美術作品相互作用的過程中產(chǎn)生的,但是兩者在含義、對象和方法等方面是有明顯的差異。兩者都是對美術作品的直覺性體驗入手,但欣賞更加注重的是領略作品視覺形式的美感和趣味性,美術鑒賞則是在此基礎上,對作品的歷史背景、時代價值、畫面內(nèi)容等深入剖析作品的內(nèi)涵與價值,是一種超越時間與空間的對話,是觀者獲得深層次的精神滿足和審美理解的過程。學生在美術欣賞活動中的教學目標不僅僅是掌握欣賞美術作品的方法,也是通過這樣的一個過程提高學生的自我審美能力、思維能力的培養(yǎng)、人格的塑造和正確價值觀的養(yǎng)成,促進學生全面發(fā)展的教育目的。
一、美術作品的功能性
美術本身作為一種視覺藝術,是人類文化藝術重要的組成部分,也是社會存在的產(chǎn)物。它與我們的政治、經(jīng)濟、文化息息相關,是人類文明與進步的基石。美術作品作為這一獨特的視覺藝術的載體,承擔著社會功能。美術作品可以直接或間接潛移默化、深遠持久的影響著人們的審美情趣、思想感情和生活方式。美術作品的功能主要體現(xiàn)在三個方面,即認識功能、教育功能和審美功能。
(一)美術作品的認識功能
生活中的每一個人,都無時無刻不和美術發(fā)生著聯(lián)系。美術作品是認識和了解世界文化的一種重要的,也是無可替代的一種方式。無論是科技發(fā)達的今天,還是遠古時代,美術家都是通過創(chuàng)作美術作品來生動形象的記錄和反映人類歷史發(fā)展的面貌。美術作品都是人們借助一定的工具、選擇一定的方式對客觀物象的再現(xiàn),能夠讓人們通過對美術作品的認識感受到歷史的變遷、社會的變化以及美術作品帶來的強烈的情感沖擊,體會到人生的真諦與內(nèi)涵。例如,現(xiàn)在我們可以在博物館看到新石器時期的巖畫,感受到那個時代人們粗獷質(zhì)樸的生活,通過《秦始皇兵馬俑》雕塑作品感受到秦王朝統(tǒng)一六國的雄風,我國封建王朝鼎盛時期的時代風貌。人美版高中《美術鑒賞》教材主題二中選取的內(nèi)容張擇端的《清明上河圖》(局部),現(xiàn)藏于故宮博物館。我們可以通過作品中人物的形象、服飾、建筑、街市的形象感受到北宋時期都市市井生活情態(tài),感受到北宋時期經(jīng)濟政治發(fā)展的面貌。它不僅具有極其高的藝術價值,同時對于我們認識和研究當時的服飾文化、飲食文化、生活工具等都具有很高的史料價值。
(二)美術作品的教育功能
美術作品具有教育功能。因為美術作品不僅是對物象的客觀再現(xiàn),和對生活的外觀展現(xiàn),也是反映生活的本質(zhì)特質(zhì)和規(guī)律。作者將自己的思想情感,和對生活的理解、態(tài)度、認識等表現(xiàn)于美術作品中,滲透著作者的審美情趣和社會理想。學生通過對美術作品的獎賞,從而受到教育和啟發(fā)。例如,高中美術《美術鑒賞》主題二中選取的內(nèi)容——米開朗基羅《大衛(wèi)》的雕塑作品欣賞,作者將《圣經(jīng)》中《大衛(wèi)》的形象加以修飾加工,塑造成一個體格健碩,肌肉發(fā)達,健美的英雄形象。《大衛(wèi)像》是文藝復興人文主義思想的具體體現(xiàn),它是對人體的贊美,實質(zhì)上昭示著人才是現(xiàn)實生活中的創(chuàng)造者和主人。通過這樣的一幅作品鑒賞,可以讓學生明白人的價值,和人存在的力量,教導學生有獨立的思想,健全的體格。
(三)美術作品的審美功能
審美功能是美術作品最基本的功能,學生可以通過對美術作品的鑒賞,感受到作品中所傳遞出的真善美的情感,和美的視覺沖擊,潛移默化的影響著觀看者的情感態(tài)度價值觀。美術作品的審美功能具有讓作者與觀者對話的功能,直擊觀者心靈深處對美的認識。當學生看到一幅美的畫卷,會感嘆、想象畫中的景象,想象作者、自己置身于畫中景象的場景,甚至自己與作者同時在畫中景象的場景。例如,高中《美術鑒賞》主題一中的內(nèi)容《搗練圖》(局部),畫面中描述了貴族婦女搗練的場景,華麗開放的服飾,體態(tài)豐腴,作者通過筆墨表現(xiàn)出唐代貴族婦女獨有的韻味,體現(xiàn)出當時生活的狀態(tài)。帶給觀看者很想去感受一下穿著她們的服飾,做著一樣的動作,體會那個時代獨有的美感。
通過對美術作品的鑒賞,我們可以認識到不同時代、國家和社會的發(fā)展特點;通過對美術作品的鑒賞,我們可以感受到偉大藝術家思想的精華,教育我們健康成長;通過對美術作品的獎賞,我們可以跨越時間與空間,去感受任何時代的美,提高我們的審美能力,藝術感受能力。
二、美術鑒賞活動的形式及其獨特性
(一)美術鑒賞活動教學方法的常用形式
1.利用多媒體教學。高中學生的課業(yè)繁多,學生心理壓力比較大。老師在上美術課時需要觀察學生的情緒變化,改變學生日常的學習模式。通過一些與授課內(nèi)容關聯(lián)的多媒體資源,激發(fā)學生學習的興趣,感受到美術課堂的有趣,提高學生學習的效率。多媒體教學可以通過讓學生欣賞圖片,增加對學生的視覺沖擊力,也符合核心素養(yǎng)的圖像識讀的要求,通過視頻資料讓學生更加直觀的接受到知識。 充分運用音樂在美術鑒賞課堂的作用,在學生鑒賞美術作品時可以播放適當?shù)囊魳?,提高學生的文化理解能力。比如在鑒賞中國畫版塊,學生在欣賞繪畫的時候播放一些古風的音樂,增加學生對文人意蘊的理解。欣賞熱抽象作品時,播放一些快節(jié)奏的音樂,讓學生更加深刻理解抽象作者在表達內(nèi)心情感時候的激情和沖動。
2.合作探究式的學習。根據(jù)2017年版的《課程標準》要求,在教學過程中充分發(fā)揮教師的主導作用和學生的主體地位,激發(fā)學生的學習積極性。改變過去一味的單邊教學,合作探究式的學習就是老師的教與學生的學雙邊互動的學習方式,也是一種教學方式。在高中美術鑒賞活動中,內(nèi)容相對來說是有一定深度,通過小組合作、師生合作的方式可以將問題分模塊化的去探索,解決課堂問題。
3.對比式教學。人美版高中《美術鑒賞》教材分為七個單元,有美術基礎、繪畫藝術、雕塑藝術、建筑藝術、民間美術、中國現(xiàn)代美術。每個單元的美術作品都各有特色,在美術獎賞課程中既可以將之橫向?qū)Ρ?,也可以將之縱向?qū)Ρ取@缋L畫藝術,教材內(nèi)容有文人畫、工筆畫、西方畫,在教學過程中通過對不同種類繪畫作品以及中西方繪畫作品的對比,學生會更加的理解之間的關聯(lián)和不同。對學生把握美術作品的藝術特色、形式和文化理解都有很明顯的效果。以達到培養(yǎng)學生的審美素養(yǎng)和思維辯證能力的教學目的。
4.引導學生對美術作品產(chǎn)生“疑問”。被選用在高中《美術鑒賞》教材的美術作品都是在歷史的長河中或者在時代的檢驗下挑選出來的,但是時代在進步和發(fā)展,美術作品都是人為的,我們在理解它好和美的一面,也要學會找出它不足的地方。在這樣的一個方式下,不斷引導學生思考,找出問題“小瑕疵”的存在的過程中,培養(yǎng)學生獨立分析問題的能力,促進學生的邏輯能力的發(fā)展。
(二)美術鑒賞活動的獨特性
美術鑒賞活動中有跨學科的知識應用,例如在欣賞作品時有語文的理解能力,物理反應等。美術鑒賞活動包含著科學性、文化性、社會性。
一堂美術鑒賞課,對學生具有多方位、全方面的影響,它不僅僅是讓學生掌握欣賞美術作品的技法,提高學術的審美能力,除了學科本身的責任和義務,美術鑒賞活動還有育人的功能,培養(yǎng)學生正確的情感體態(tài)度價值觀,起到德育的作用。對學生智力的發(fā)展也是有很大的幫助,在美術鑒賞活動中學生辯證思考問題,例如,美術學科思維中的圖像識讀思維可以運用于數(shù)學中,文化理解運用于語文學科中,反之亦同。
三、結論
綜上所述,根據(jù)2017年普通高中《美術課程標準》的學科素養(yǎng),要求學生掌握圖像識讀能力、美術表現(xiàn)能力、審美判斷能力、創(chuàng)意實踐能力、文化理解能力在美術鑒賞活動中都有全方面的體現(xiàn)。通過美術獎賞活動,為我們認識不同國家、不同地域、不同時代的歷史狀況提供了參考。除此之外,美術鑒賞活動樂意培養(yǎng)健康的審美觀念,陶冶高尚情操,提高生活質(zhì)量,幫助我們認識世界不同文明成果,堅定中華文化自信,樹立正確的文化觀,激發(fā)我們的想象力和創(chuàng)造力,培養(yǎng)創(chuàng)新精神,促進個體全面而有個性的發(fā)展。
參考文獻:
[1] 李藝明.基于核心素養(yǎng)的高中美術鑒賞課教學[J].學周刊,2017(10).
[2] 龍健才.李映山,龍雅.論美術教育的育人功能及其實現(xiàn)途徑[J].湘南學院學 報,2007.
[3] 蘇登.高中美術鑒賞課中的教學設計策略與方法[J].基礎教育學,2017(6).
[4] 中華人民共和國教育部.普通高中美術課程標準(2017年版)[S].北京:人民教育出版,2017.
[5] 黃宗賢.普通高中教科書《美術鑒賞》[M].北京:人民美術出版社,2019.
作者簡介:
馬力(1996年4月20日),性別:女,民族:漢族,籍貫:四川省巴中,學歷:碩士研究生,單位:重慶師范大學,研究方向:學科教學(美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