陳徐平
摘 ?要:在小學語文的課本上,出現(xiàn)了越來越多的小古文。這種文章雖然簡短,但仍然不利用學生理解,特別是小學階段的學生。小古文也是我們中國中華文化的瑰寶,在小學階段出現(xiàn)小古文,這是讓小學生從小感受我國的文化,從小學習我國文化的一個途徑。古文畢竟是古代詩人所寫的,他所表達的很多東西都是現(xiàn)代學生學不到的,有的還存在夸張、倒裝的說法。所以,教師應當適當轉換教學模式,找到適合學生學習古文的方法。
關鍵詞:小學語文課堂;小古文
小古文,即篇幅短,易于學生理解的文言文。如果教師能夠掌握教學的方法,讓學生愛上學習古文,那么學生在學習過程中,不僅可以提高學生的綜合水平,也讓學生了解到中國傳統(tǒng)的文化的博大精深。所以,教師如何在小學語文課堂中切實有效地教學小古文,這是值得思考和研究的問題。
一、小學語文課堂小古文教學的意義
在傳統(tǒng)語文教學模式下,對于古文這種學生很難理解的知識,大多數教師都僅僅是讓學生背下來,而不進行深入的講解,這樣對學生未來的發(fā)展是不利的。而在小學語文課堂開展小古文教學的意義有以下幾點:培養(yǎng)學生對古文的興趣,古文閱讀是一個難啃的骨頭,由于很多學生在小學階段沒有得到良好的培養(yǎng),在初高中階段就對他失去了興趣和信心。在小學階段開展小古文教學能有有效的培養(yǎng)學生的興趣,對他們未來學習的發(fā)展是有利的;其次就是提高學生的審美能力,小古文大多寫景寫情,小部分寫道理,他們以委婉的方式表達情感,以特殊的手法寫景。小古文教學讓學生逐漸走進詩人的世界,去看在詩人眼里的世界。有美的、有丑的、有豪放的、有委婉的,多種多樣,不斷開拓學生的視野,讓學生觀察到更美更全面的世界,不斷提高對外界審美能力。
二、小學語文課堂小古文教學策略
1.介紹文章背景,激發(fā)學習興趣
小學生好奇心重、有超強的想象力,對學習古文沒有興趣。教師應以抓住小學生的好奇心重這一特點。在正式講古文字詞知識前,教師可以利用幽默的語氣向學生簡單介紹古文所講的內容或者道理。如果在互聯(lián)網上可以找到相關的信息,教師也可以利用多媒體播放一些相關知識。經過教師的重重鋪墊,學生也對這門學科充滿期待,更加認真專注的聽課,有利于提高學生的學習水平。
例如:在學習部編版小學語文五年級上冊《楓橋夜泊》時,教師可以先挑學生能理解明白的知識點進行講解,如這首詩寫的是深秋時節(jié),在說明詩人是在哪寫的這首詩,利用什么詞能夠表達出來這些,最后講解這首詩詩人所表達的情感。教學層層遞進,由易到難,更便于學生的理解?;蛘咴谶x擇其他古文時,教師可以講述古文作者的生平和寫作事件。如果能找到視頻或者圖片,教師可以利用多媒體播放視頻和圖片,這樣更方便學生觀看,更容易學生明白。
2.營造古文氛圍,提高學習水平
隨著時代的發(fā)展,在我們的日常生活中已經很少運用到古文,大多使用白話文。而且古文中的生僻字較多,大多字的意思也與現(xiàn)當代多表達的意思有所不同。在沒有教師講解的情況下,學生很難理解古文中表達的內容。小學生理解閱讀能力弱,如果沒有良好的語言環(huán)境來讓他們適應古文,學習古文將會十分困難。但是如果教師講陌生的古文,變成了生動有趣的小故事,這樣學生就會充滿興趣。因此,營造古文氛圍,對學生學習古文字詞是有利的。
例如:在學習部編版小學語文五年級下冊《四時田園雜興》時,教師可以根據古文意思,將他們利用白話文講述出來,如“我白天去田里鋤草,夜晚在家中搓麻線,村中男男女女各有各的家務勞動。小孩子雖然不會耕田織布,也在那桑樹蔭下學著種瓜。”這樣的講述便于學生理解,在學生理解大概意思后,教師就可以根據古詩文進行講解了。為學生營造良好的古文環(huán)境,有利于提高學生的學習水平,提高教學速率。
3.重現(xiàn)古文情景,代入古文世界
對于小學階段的學生來說,灌輸知識的方式早已過時,特別是古文這種生僻難懂的知識,利用傳統(tǒng)的教學方式更加不利用學生的學習。但是如果讓學生代入到古文中的人物,做一遍他們做過的事情,這對學生學習的發(fā)展是有利的。所以,教師可以先讓學生明白這篇古文的故事,讓學生自由解鎖小組,去表演節(jié)目,重現(xiàn)古文情景,真真正正走進古文的世界。
例如:在學習部編版小學語文六年級下冊《兩小兒辯日》時,教師可以找三名學生,兩個扮演“小兒”,另外一個扮演“孔子”,讓他們根據情景進化對話。在對話的過程中,如果學生還是不理解這篇古文講的道理,教師可以適當引導學生,讓學生明白其中的道理。在吸引學生注意力的同時,教師也可以講述相應的古文字知識了,在這樣的課堂氛圍下,學生的學習效率會大大提高。
4.拓展延伸,培養(yǎng)舉一反三的能力
在學生學會基本的字詞知識后,教師可以相應的拓展探索,培養(yǎng)學生的探索研究的精神。如果學生養(yǎng)成積累古文的好習慣對他們今后古文的學習、文學素養(yǎng)的提高都有好處。其中古文中包括虛詞、通假字、古今異義字、倒裝句等用法,使得句式結構較為復雜難懂。學生平時養(yǎng)成累積這些詞句的習慣,掌握古文的分析學習辦法,那么在課外的古文也能夠做到自己學校。所以,教師應該從小培養(yǎng)學生善于積累的習慣,這樣能為學生以后的學習做好保障。
例如:在學習部編版小學語文六年級下冊《學弈》和《兩小兒辯日》時,讓學生記住“及”“以”“曰”“與”等重要詞匯的意思,積累下來,以后就會舉一反三,從而輕松掌握翻譯古詩文的技巧。小學生好勝心強,教師可以開展一個背誦古字詞意思的比賽,回答正確最多的學生將會有一個小獎品。這樣既能讓學生在玩耍中學習,也讓學生積累到知識。
【結束語】
總之,在小學語文課堂中,古文對于學生來說是有一定難度的,這時教師更要注重引導教學和策略研究。在小學階段,教師可以通過介紹古文背景、營造古文氛圍、重現(xiàn)古文情景,拓展延伸等,利用多種方式培養(yǎng)學生對古文學習的興趣,提高他們的審美能力和學習水平。教師需要不斷研究探索出適合小學生學習古文的教學模式,讓學生從此喜歡上古文,善于利用古文。好的教學學習方法會讓學生終身受益,也為學生以后學習古文上打下了堅實的地基。
參考文獻:
[1]徐俊,支玉恒.讓小學語文課堂步入自然、自由、自主的境界[J].語文建設,2021(08):38-41+71.
[2]楊詮.在小學語文課堂中引入小古文教學的實踐探索[J].教育觀察,2019,8(08):21-2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