冀恒濤,吳蘇君
(1.鄭州大學第二附屬醫(yī)院 檢驗科,河南 鄭州 450000;2.河南省直第三人民醫(yī)院 檢驗科,河南 鄭州 450000)
系統(tǒng)性紅斑狼瘡(systemic lupurs erythematosus,SLE)屬于自身免疫性疾病,患者產(chǎn)生的自身抗體可損傷機體多個器官,包括腎臟、皮膚、中樞神經(jīng)系統(tǒng)、關節(jié)等,嚴重影響患者身體健康[1-2]。SLE尚不能完全治愈,針對其治療多通過采用激素及免疫抑制劑藥物控制病情進展,提高患者生活質量,但仍有一些患者由于早期治療不及時導致病情進展。因此,早期及時診斷SLE,準確評估其病情程度,對實施針對性治療、提高療效、改善預后十分重要。研究指出,T淋巴細胞異常為SLE發(fā)生的重要因素,T淋巴細胞異常表現(xiàn)為CD4+、CD8+數(shù)量和功能失衡,分析T淋巴細胞水平有助于評估病情情況;紅細胞沉降率(erythrocyte sedimentation rate,ESR)在多種自身免疫性疾病的發(fā)病及進展中具有促炎效果,為非特異性炎癥因子,可評估機體炎癥程度[3]。本研究選取鄭州大學第二附屬醫(yī)院85例SLE患者作為研究對象,旨在探究CD4+、CD8+、ESR水平與病程的相關性及對臨床的指導意義。
1.1 一般資料選取2018年10月至2019年10月鄭州大學第二附屬醫(yī)院收治的85例SLE患者作為觀察組,再選取同期92例健康體檢者為對照組。其中觀察組女39例,男46例;年齡26~64歲,平均(45.26±5.63)歲;體質量指數(shù)18.7~26.3 kg·m-2,平均(22.65±1.48)kg·m-2;病情程度無活動19例,輕度活動25例,中度活動21例,重度活動20例。對照組女42例,男50例;年齡27~62歲,平均(44.86±5.49)歲;體質量指數(shù)18.9~26.8 kg·m-2,平均(22.71±1.51)kg·m-2。兩組性別、年齡、體質量指數(shù)一般資料均衡可比(P>0.05)。本研究經(jīng)鄭州大學第二附屬醫(yī)院醫(yī)學倫理委員會審核通過。
1.2 選取標準(1)納入標準:①觀察組患者符合《2020中國系統(tǒng)性紅斑狼瘡診療指南》[4]診斷標準;②近期未接受相關治療;③患者或家屬簽署知情同意書。(2)排除標準:①精神異常;②存在其他免疫系統(tǒng)疾?。虎酆喜⒅匾鞴俟δ苷系K;④妊娠期、哺乳期女性;⑤伴惡性腫瘤。
1.3 檢測方法兩組入院后或體檢時抽取4 mL晨起空腹靜脈血,以離心半徑10 cm,3 000 r·min-1離心處理10 min,分離血清,取上清液。采用魏氏法檢測血ESR水平,試劑盒由深圳晶美生物工程有限公司提供;采用貝克曼庫爾特提供的流式細胞儀(DxFLEX)測定CD4+、CD8+水平。所有操作均嚴格按照試劑盒及儀器說明進行。
1.4 治療方法所有患者入院后根據(jù)病情給予相應劑量甲潑尼龍片、環(huán)磷酰胺進行治療,均治療12個月。
1.5 評估標準病情程度評估標準:依照SLE活動評分表(systemic lupus erythematosus disease activity index,SLEDAI)評估,評分0~4分為無活動;5~9分為輕度活動;10~14分為中度活動;>14分為重度活動。預后評估:根據(jù)相關評估標準[5]分為臨床緩解及預后不良。
1.6 觀察指標(1)兩組CD4+、CD8+、ESR水平。(2)不同病情程度CD4+、CD8+、ESR水平。(3)CD4+、CD8+、ESR水平與病情程度的相關性。(4)在治療12個月后統(tǒng)計SLE患者預后,比較不同預后SLE患者CD4+、CD8+、ESR水平。
2.1 CD4+、CD8+和ESR水平觀察組ESR、CD8+水平高于對照組,CD4+水平低于對照組(P<0.05)。見表1。
表1 兩組CD4+、CD8+、ESR水平比較
2.2 不同病情程度CD4+、CD8+、ESR水平隨著病情程度加重,ESR、CD8+水平逐漸升高,CD4+水平逐漸降低(P<0.05)。見表2。
表2 不同病情程度CD4+、CD8+、ESR水平比較
2.3 CD4+、CD8+、ESR水平與病情程度的相關性經(jīng)Spearman相關分析,ESR、CD8+水平與病情程度呈正相關,CD4+水平與病情程度呈負相關(P<0.05)。見表3。
表3 CD4+、CD8+、ESR水平與病情程度的相關性分析
2.4 不同預后SLE患者CD4+、CD8+、ESR水平85例SLE患者臨床緩解65例、預后不良20例,預后不良患者ESR、CD8+水平高于臨床緩解患者,CD4+水平低于臨床緩解患者(P<0.05)。見表4。
表4 不同預后SLE患者CD4+、CD8+、ESR水平比較
SLE是一種以炎癥反應為主要特征的自身免疫性疾病,臨床表現(xiàn)為面部蝶形紅斑、關節(jié)疼痛、發(fā)熱等,病情易反復發(fā)作,臨床難以治愈[6]。早期準確評估SLE病情程度,并實施針對性治療對提高療效、改善預后具有重要意義。當前,抗雙鏈DNA抗體為診斷SLE、評估其疾病活動度的特異性指標,但其靈敏度較低,可能出現(xiàn)漏診情況,不利于早期治療。因此,找尋敏感性輔助臨床診斷SLE,評估病情嚴重程度及預測預后情況極其重要。
本研究通過檢測SLE患者及健康體檢者CD4+、CD8+、ESR水平發(fā)現(xiàn),觀察組ESR、CD8+水平高于對照組,CD4+水平低于對照組,可見SLE患者CD4+、CD8+、ESR水平會發(fā)生明顯變化。同時,隨病情程度加重,ESR、CD8+水平逐漸升高,CD4+水平逐漸降低,ESR、CD8+水平與病情程度呈正相關,CD4+水平與病情程度呈負相關,可見通過檢測SLE患者CD4+、CD8+、ESR水平可評估病情,為臨床實施針對性治療提供可靠依據(jù)。SLE患者主要特征為炎癥反應,而血液中紅細胞具有懸浮穩(wěn)定性,在機體存在炎癥反應時可促使紅細胞聚集,破壞紅細胞穩(wěn)定性,使其下沉加快,故ESR可反映機體炎癥;SLE患者由于免疫調節(jié)功能發(fā)生紊亂,導致大量炎癥因子釋放,刺激血液中紅細胞聚集,導致其穩(wěn)定性下降,進而ESR水平升高[7]。研究指出,T淋巴細胞介導的自身免疫在SLE的發(fā)生中具有重要作用,T淋巴細胞屬于免疫細胞,在免疫缺陷性疾病、自身免疫性疾病中其均會發(fā)生異常,T淋巴細胞根據(jù)表面CD分子表達不同分為CD4+、CD8+兩種,其中CD4+可反映機體免疫狀態(tài),誘導體液及細胞免疫,SLE患者CD4+明顯降低,其凋亡后產(chǎn)生的相關細胞因子可通過炎癥因子或細胞接觸在靶器官發(fā)揮作用,造成其損傷,進而引發(fā)SLE;CD8+作為免疫抑制細胞,可釋放免疫抑制因子,發(fā)揮免疫抑制效果[8]。本研究為進一步探究CD4+、CD8+、ESR水平在SLE患者中的應用價值,通過比較不同預后患者CD4+、CD8+、ESR水平發(fā)現(xiàn),預后不良患者ESR、CD8+水平高于臨床緩解患者,CD4+水平低于臨床緩解患者,可見通過檢測CD4+、CD8+、ESR水平可預測預后情況,有助于臨床完善治療方案。
綜上所述,SLE患者CD4+、CD8+、ESR水平會發(fā)生明顯變化,且與病情程度及預后具有一定相關性,通過檢測CD4+、CD8+、ESR水平可評估病情及預后情況,為臨床完善治療方案提供相關依據(j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