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一帆
紅色基因是中華民族獨特的精神情懷。今天,紅色基因在建設國家、改革發(fā)展、全面建成小康的過程中,依然發(fā)揮著舉足輕重的作用。培養(yǎng)具有革命精神和民族情懷的“紅孩子”,既是立足當下受啟迪,更是著眼未來筑基礎。
課堂是對學生進行紅色教育的主要陣地,而語文學科中更蘊藏了大量生動可用的紅色教育資源。因此,我圍繞立德樹人根本任務,結合語文學科特色,積極打造“紅色語文課堂”,培養(yǎng)具有革命精神和民族情懷的“紅孩子”,讓紅色基因得以代代傳承,實現(xiàn)紅色教育的理論價值與實踐體驗的高度融合,為孩子們在學習成長的黃金時代注入紅色基因,幫助他們扣好人生的“第一粒扣子”。
立足課本,充分挖掘語文學科的紅色育人底蘊,通過英雄人物形象感染、詩詞曲文情感陶冶和課文研讀潛移默化的方式,激發(fā)學生對祖國大好河山的無限熱愛、對英雄人物的崇高敬意,實現(xiàn)教學與德育的統(tǒng)一。
初中階段部編教材收錄了大量邊塞戰(zhàn)爭、愛國憂民詩詞。邊塞戰(zhàn)爭類如《行軍九日思長安故園》《雁門太守行》《使至塞上》等,愛國憂民類如《春望》《泊秦淮》《相見歡》等,其中既有對祖國邊塞壯麗景色的描繪,也有對守邊將士艱苦卓絕斗爭精神的贊美,還有對飽經戰(zhàn)爭憂患的人民的同情和對和平的渴望,每一首都是優(yōu)秀紅色教學范本?,F(xiàn)代文部分,《紀念白求恩》《黃河頌》《土地的誓言》等……各種體裁皆有,貫穿了初中三年的語文學習?;诖耍覀儚恼n本入手,從課堂出發(fā),讓學生感受戰(zhàn)爭的艱苦、英雄人物的偉大,以激發(fā)他們慷慨激昂的愛國熱情和赤誠拳拳的愛國之志。
根據(jù)本地紅色文化資源的特色、本校的教學條件和學生身心發(fā)展特點,打造“三個一”紅色閱讀課程,即每班配備一個“紅色圖書角”,每周開展一次紅色閱讀課,每學期讀完一本紅色名著。同時,結合名著閱讀中的經典篇目和親身研讀,我還為學生整理了閱讀書單。通過閱讀課程融合紅色文化,讓學生在誦讀、理解和思考中接受紅色文化的熏陶,自覺傳承和發(fā)揚紅色文化,讓紅色基因、革命薪火代代傳承,培養(yǎng)他們努力成長為能夠擔當民族復興大任的時代新人。
長期以來,教學普遍偏注重對“教”的研究,而忽視對“學”的指導。基于新課改的要求,我們以問題為切入口,利用家鄉(xiāng)紅色資源對學生小課題研究進行點撥指導,并最終幫助學生通過小論文的形式加以展示,提高學生的自主探究能力,讓紅色基因浸潤心靈。
中國紅色文化使中華民族精神得到發(fā)展和升華。青島的紅色景點很多,五四廣場、中共青島黨史博物館、嶗山烈士陵園、中國海軍博物館等景點都可以做為載體,讓學生一窺青島的紅色人文歷史。結合語文教學的綜合性學習模塊,如在新聞采訪、演講詞創(chuàng)作、架構思維導圖等綜合性學習探究模塊,讓學生通過實地尋訪、采訪老英雄、聆聽情景黨課等形式,確定小課題研究方向,探究學習老一輩無產階級革命家的精神品質,重溫中國共產黨團結帶領全國各族人民進行革命、帶領全國人民進行社會主義建設的歷程。比如研究青島革命老英雄的故事,說出為什么要向他學習、學習什么品格,以此致敬英雄,讓紅色基因浸潤心靈。
在課堂上,學生學到的更多是知識,通過立足現(xiàn)實、調查研究、質疑反思,學生得到的是能力和智慧。紅色小課題研究讓學生獨立思考、自主探究,通過教師的引導,學生成為學習的真正主體,逐步將紅色精神內化為自身的精神品質,使學生深切感受紅色文化內涵,立志為實現(xiàn)中華民族的偉大復興而努力奮斗。
上海市靜安區(qū)教育學院李正剛老師在他的“一體化”思想中提到,原點性思維和系統(tǒng)性思維均是思維特質,原點性思維有助于教師理解“為誰工作”和“從何處著手”的問題;“系統(tǒng)性思維”可以使師生明晰該事項與其他事項的關聯(lián),可以使該事項更靈活地獲得系統(tǒng)或系統(tǒng)內其他事項的幫助?;诖?,要想讓紅色學習教育入腦入心,只注重在即時性主題教育活動、少先隊活動、實踐體驗活動中下功夫是遠遠不夠的,應在一體化思想指導下,形成原點性思維和系統(tǒng)性思維相結合的模式,并以此達到多學科互相聯(lián)動、互相融合、互相滲透的結果。
我們組織師生圍繞語文學習的愛國單元開發(fā)出包含地域特色的歷史、道德與法治、音樂、體育、美術等學科在內的紅色教育教學陣地,利用每周的“多彩課堂”創(chuàng)新推出一系列電影微黨課、音樂微黨課、書畫微黨課、運動微黨課等內容資源,有的放矢地開展蘊含紅色元素的多種有益活動,增強紅色教育的吸引力和感染力。
“民族復興,吾輩擔當”,為國家培養(yǎng)具有家國情懷與國際視野的“紅孩子”,是當代教育的追求。青少年是祖國的希望、民族的未來,他們個性鮮明、思維活躍,語文學習是紅色教育最好的途徑之一,如何通過語文教學培養(yǎng)“紅孩子”,讓紅色思想在他們心中掀起波瀾、引起共鳴,需要我們通過內容豐富、形式活潑的課程和活動來實現(xiàn)。通過立足課本挖掘資源,打造紅色閱讀課程,進行家鄉(xiāng)紅色資源“小課題”探究,形成紅色教育矩陣等舉措,讓紅色教育真正走進青少年的心中,把紅色記憶、紅色傳統(tǒng)、紅色基因根植于青少年心中,讓“紅孩子”的青春力量綻放出最耀眼的光芒。
(作者單位:山東省青島第三十一中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