朱 晶,王紅嵩,于霄雷,孫赫應,楊春洲
(大連船用推進器有限公司,遼寧大連 116021)
目前,船舶使用最廣泛的推進裝置為螺旋槳,當螺旋槳在水中旋轉時,所有槳葉撥水向后,而自身又會受到水流的反作用力,其推力通過槳軸和推力軸承傳遞到船體[1-4]。螺旋槳的主要作用就是將船舶主機發(fā)出的功率轉變成推動船舶運動的推力[5]。船舶主機動力是通過中間軸、艉軸傳遞到螺旋槳,而艉軸與螺旋槳之間的連接方式主要有2種,即:有鍵聯(lián)接和無鍵聯(lián)接。其中,有鍵連接分為單鍵和雙鍵2種,主要依靠“鍵”傳遞扭矩;無鍵聯(lián)接則依靠“自鎖”作用傳遞扭矩。小型船用螺旋槳錐孔一般為1∶15錐度,主要使用有鍵聯(lián)接方式安裝螺旋槳;現(xiàn)代大型船用螺旋槳錐孔一般為1∶20錐度,幾乎均采用無鍵、液壓聯(lián)接方式安裝螺旋槳[6]。相比有鍵聯(lián)接方式,無鍵聯(lián)接具有加工、拂配相對容易,安裝、拆卸方便等特點,正逐漸替代早期的鍵聯(lián)接結構。本文對螺旋槳與艉軸無鍵聯(lián)接所用的拂配方式進行了歸納并系統(tǒng)地介紹每種方法的特點。
螺旋槳錐孔拂配,即按螺旋槳設計圖紙要求,
將螺旋槳鑄造毛坯件錐孔機械加工成要求的尺寸,然后檢查螺旋槳錐孔加工面與艉軸接觸的情況,若錐孔接觸面積少于75%且每平方厘米接觸斑點不滿足3個及以上,則需要用專用的工具磨削,如此反復直至達到要求。螺旋槳拂配的目的是使螺旋槳錐孔與艉軸接觸面貼合緊密,增大靜摩擦力,達到過盈配合要求,保證傳動效率。
1)無鍵定距螺旋槳錐孔與槳艉軸研配過程中,艉軸錐面著色厚薄要均勻,保證全長上結合面的均勻貼合,著色面積達到錐面總面積的70%~75%;每25 mm×25 mm面積內必須存在3點以上接觸點。
2)“密封帶”區(qū)域不得存在沿軸線方向貫通的不著色區(qū)域。
3)研配過程中,為保持垂直度與同軸度,需均勻地修刮四周;艉軸與大端面的垂直度可用彎尺衡量,其值不大于0.15 mm/m。
4)螺旋槳小端面與艉軸距離達到圖紙要求。
5)艉軸與螺旋槳端面垂直度應滿足圖紙要求。
3.1.1 拂配特點[7-8]
1)一般用于小、中型定距船用螺旋槳的拂配。
2)螺旋槳錐孔橫臥在船塢中,工人操作困難。
3)一個螺旋槳錐孔需要進行多次拂配,工人勞動強度大。
4)占用船塢時間長,一般拂配耗時約4~6 天。
3.1.2 拂配方案
1)艉軸已安裝在船體上原位不動,將艉軸前法蘭與船體之間加固,拂配期間不允許轉動主機。將螺旋槳錐孔中心線呈水平狀態(tài)固定在可上下左右移動的液壓平板車上。用液壓平板車千斤頂調整螺旋槳高度,使螺旋槳槳轂中心線與艉軸中心線一致且保持平行,拂配示意圖如圖1所示。
圖1 臥式固定艉軸-移動槳的拂配示意圖
2)清潔艉軸錐體、螺旋槳錐孔,將一層藍油均勻地涂抹在艉軸錐體上,啟動液壓平板車,當螺旋槳槳轂錐孔緩慢套進艉軸后,旋上艉軸螺帽,在艉軸螺帽與螺旋槳槳轂小端面之間安裝專用的油壓工具,調整合適的頂伸力后開啟油泵,將螺旋槳頂緊。
(3)檢查螺旋槳兩端配合間隙,確定艉軸平行且對準后,使用液壓工具在螺旋槳與艉軸管端面處將其頂松,解除螺旋槳的固定,再次啟動液壓平板車將螺旋槳從艉軸上移出。
(4)檢查螺旋槳錐孔內藍油接觸斑點的情況,按照拂配工藝要求,用小型打磨機磨削配合面。螺旋槳與艉軸的拂配如此反復至錐孔配合面接觸面積大于70%時,用刮刀拂刮直到滿足要求。
3.2.1 拂配特點
1)一般用于大型定距船用螺旋槳的拂配。
2)固定螺旋槳比較困難。
3)螺旋槳中心線的調整困難。4)載有艉軸的電動平板車行走路線不順暢時,易引起振動,不利于研配。
3.2.2 拂配方案
1)將螺旋槳上端固定在可上下移動的吊索上,調整螺旋槳錐孔中心線呈水平狀態(tài),兩邊用手吊葫蘆固定好,使螺旋槳牢固地置于吊架上。
2)將艉軸置于載有“V”型鐵的軌道式平板車上,將錐體端朝向螺旋槳。用千斤頂調整艉軸高度、頂絲調整艉軸左右距離,使其中心線與螺旋槳槳轂中心線一致且保持平行后,用硬木墊實固定,“V”型鐵處墊紫銅皮,以防止艉軸在反復拂配過程中磨損,拂配示意圖如圖2所示。
圖2 臥式固定螺旋槳-移動艉軸的拂配示意圖
3)清潔螺旋槳錐孔及艉軸錐體,將藍油均勻地涂抹在艉軸上,啟動平板車使艉軸緩慢地插入至螺旋槳錐孔內。旋上艉軸螺帽,在艉軸螺帽與螺旋槳槳轂小端面之間安裝專用的油壓工具,調整合適的頂伸力后開啟油泵,將螺旋槳頂緊。
4)利用專用的油壓工具頂松艉軸,再次啟動平板車使艉軸脫離螺旋槳錐孔,檢查螺旋槳錐孔內接觸斑點的情況,按照拂配工藝要求,用小型打磨機磨削配合面。螺旋槳與艉軸的拂配如此反復至錐孔配合面接觸面積大于70%時,用刮刀拂刮直到滿足要求。
3.3.1 拂配特點[9-10]
1)一般用于大型定距船用螺旋槳的拂配。
2)拂配過程中占有吊車時間長,影響吊車的使用效率。
3)拂配次數(shù)少,可節(jié)省時間,工人勞動強度減小。
3.3.2 拂配方案
1)將螺旋槳固定在水平放置的平衡支架上,用吊車吊裝艉軸,使螺旋槳槳轂中心線與艉軸中心線一致且保持垂直,拂配示意圖如圖3所示。
圖3 立式拂配示意圖
2)螺旋槳內孔需先預處理,之后水平方向找正。
3)艉軸吊裝,螺紋防護,錐面清理,涂藍油。
4)首次著色要預確定一個基準位置,并同時在艉軸和螺旋槳上標記,做一次撞軸后檢測垂直度和小端面距離。
5)借助吊車和千斤頂,緩慢抽出艉軸。
6)確定準確的基準位置,記錄著色結果和小端距離。
7)依小端距離和著色情況確定拂配方案,研磨軸孔,直至滿足驗收要求。
8)每進行3~5次著色應監(jiān)測垂直度,控制研磨力度,保證垂直度滿足圖紙要求。
常見的無鍵螺旋槳錐孔拂配均為螺旋槳與艉軸面接觸的拂配方法,因無鍵螺旋槳軸孔的接觸長度和直徑都較大,且為錐體,安裝時的壓力值較高,對接觸面及粗糙度提出了相對高的要求。目前,螺旋槳錐孔拂配多采用打磨機進行磨削,即通過控制接觸斑點的數(shù)量來實現(xiàn)接觸面積的控制,無法從根本上滿足接觸面及粗糙度的要求,效率低、質量差[6],而非接觸拂配方法的出現(xiàn)有效地解決了這些問題,為螺旋槳錐孔拂配指引了新的方向。
3.4.1 拂配特點
1)可用于大、中、小型定距船用螺旋槳的拂配。
2)可避免拂配過程中,螺旋槳錐孔及艉軸磕碰損壞。
3)拂配精度準、效率高、節(jié)省時間、勞動強度低、減少工人的工作量。
3.4.2 拂配方法[10-12]
1)艉軸安裝在船體軸系后固定不動,清潔艉軸錐體,在艉軸上標注方位標記點。
2)應用三維處理軟件,建立或導入艉軸的三維基準模型,給定閾值范圍,獲得一個三維基準色譜圖。
3)使用手持三維掃描儀進行標記點的掃描檢測,將掃描后的數(shù)據(jù)點錄入至三維處理軟件中,再建立一個三維檢測模型,給定與三維基準模型相同的閾值范圍,獲得一個三維檢測色譜圖。
4)對比三維基準色譜圖和三維檢測色譜圖,獲得一個三維偏差色譜圖并將其輸出。結合方位標記點,將拂配部位定位,進行螺旋槳錐孔與艉軸的拂配操作。
5)拂配完成后,再次掃描檢測直至滿足拂配精度要求,拂配示意圖如圖4所示。
圖4 非接觸拂配示意圖
拂配后的螺旋槳錐孔接觸面積不少于70%,錐孔兩端無油槽的環(huán)面接觸面積不少于80%,螺旋槳錐孔兩端不允許插進0.02 mm的塞尺。實際操作中無鍵聯(lián)接拂配效果如圖5所示。
圖5 無鍵聯(lián)接拂配效果示意圖
船用螺旋槳位于船舶最末端,其主要作用是將船舶主機所發(fā)出的功率轉變?yōu)橥苿哟斑\動的推力,是驅使船舶前進的一個重要部件。螺旋槳與艉軸拂配的結果將直接影響到船舶航行速度、運行效率、船舶的油耗量及是否會引發(fā)螺旋槳噪聲及振動等問題。因此,螺旋槳與艉軸拂配要根據(jù)實際螺旋槳的重量、直徑尺寸、螺旋槳結構的復雜程度、拂配現(xiàn)場的施工環(huán)境及現(xiàn)有工裝,選擇易于操作、實用性強、無危險性、占用時間少、節(jié)省人力物力的拂配方法,方可保證螺旋槳的拂配質量及拂配效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