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語言接觸是一種很普遍的社會現(xiàn)象。語言接觸不僅能反映族群之間文化交往的歷史,而且是語言演變的重要成因。本篇文章總結20世紀90年代以來,國內學者關于白語和漢語接觸語言本體方面的研究成果。
【關鍵詞】 白語;漢語;語言接觸;研究綜述
【中圖分類號】H252? ? ? ? ? 【文獻標識碼】A? ? ? ? ? 【文章編號】2096-8264(2021)38-0111-02
語言接觸是人類語言社會中非常常見的現(xiàn)象。唯物辯證法的聯(lián)系觀告訴人們,世界是普遍聯(lián)系的。世界上孤立存在的族群并不多見,再封閉的族群都會和其他族群發(fā)生一定的聯(lián)系。有聯(lián)系就會有交往,有交往就會有溝通,語言接觸也因此產生。語言接觸研究不僅著眼于語言的橫向干擾和共時比較,而且還關注雙語環(huán)境中影響語言使用的眾多社會因素。20世紀90年代以來,在國內語言接觸研究興起的大局勢中,白語和漢語的接觸研究也受到相關學者的關注,出現(xiàn)許多研究成果。
一、語音影響方面
薛才德在《從云南漢語方言陽聲韻的演變看少數(shù)民族語言對漢語的影響》(1992)中提到:洱海及其周圍地區(qū)漢語方言陽聲韻的現(xiàn)狀正是沒有鼻韻尾的白語猛烈撞擊的結果。白語正是韻母不帶鼻韻尾的語言。薛才德認為,洱海周邊地區(qū)漢語方言陽聲韻大部分是鼻化韻和口元音韻的現(xiàn)狀是受到白語的影響。
趙燕珍在《白語?聲母的來源及其發(fā)展趨勢》(2006)中提出:白語的舌根濁擦音聲母?,除了來源于固有詞匯和中古匣母的漢語借詞之外,漢語中古以前的來母,中古疑、影、曉、匣、喻母的一些字借入白語后聲母也為?。
楊建芳在《劍川白語語音變化及相關影響因素探析》(2019)中指出:劍川白語語音發(fā)生的變化體現(xiàn)在:白語中借用的漢語語音越來越多;有些白語聲母增加了漢語普通話中的一組翹舌聲母 zh、ch、sh、r;有些白語韻母增加了一些漢語普通話中存在而白語中原來并不存在的韻母和鼻音韻尾e、ei、ao、ing、ang、uang、un、ong等;有些白語聲調增加了漢語普通話聲調中特有的 51調和 214調。
二、詞匯影響方面
周錦國在《現(xiàn)代語境下白語詞匯的嬗變》(2008)一文中列舉了現(xiàn)代語境下漢語對劍川縣白語詞匯的影響。具體表現(xiàn)為:原來就有的白語詞匯放著不用而轉用漢語借詞;白語中原來就有的漢語借詞不用而轉用新的漢語借詞;白語的漢語借詞中出現(xiàn)了帶鼻韻尾-n的詞。
丁冬冬在《白語大理方言喜洲土語中漢語借詞的民族學研究》(2018)中將白語漢語借詞分為服飾類借詞、飲食類借詞、親屬稱謂借詞和節(jié)日習俗類借詞四類,并對這四類借詞進行了考釋和分析,這說明漢語詞匯已經深深地影響了白語。
三、語法影響方面
李云兵在《語言接觸對南方一些民族語言語序的影響》(2008)中指出:在漢語的長期影響下,白語的基本語序類型由SOV轉換為SVO。另外,藏緬語差比句的語序主要是比較基準+比較標記+形容詞。白語因長期與漢語接觸,差比句的語序變成:主語+比較標記“比”+比較基準+形容詞。
傅京起在《從白語里三個漢語句式看漢語對白語句法上的影響》(2008)一文中通過分析得出白漢接觸年代和接觸方式的結論:有的句型唐代就借入白語了。根據(jù)Thomason和Kaufman的定義,白借漢的現(xiàn)象屬于典型的“借貸”而不是“母語影響”。
羅自群在《從語言接觸看白語的系屬問題》(2011)中指出:白語是語言接觸研究中一個十分典型的個案。從白語和漢語的接觸史中,可以發(fā)現(xiàn):當語言接觸達到一定程度時,會引起語序的變化。大語序的變化會走在小語序變化之前。在眾多的小語序中,有些變得比較快,有些變得比較慢,顯示出語序變化的不平衡性。
四、綜合研究方面
羅美珍在《論族群互動中的語言接觸》(2000)一文中提出以下觀點:一種語言從其固有的體系到形成新的格局是一個非常漫長的過程。通常情況下,需要經過語音、詞匯、語法三方面的深入滲透,才能逐漸改變某一語言的原有格局。僅僅是其中一個方面被另一語言深入滲透還不能成為一種質變的語言。這種質變的語言可稱為“新語言”或者“第三種語言”。這種“新語言”或“第三種語言”,絕不是和原語言毫無聯(lián)系,而是指它有了獨立的系統(tǒng)。
具體表現(xiàn)在兩個方面:這種語言的成分和結構是甲、乙兩種語言的有機組合;這種語言已經成為某一個群體的母語。白語就是這種質變的語言。
楊發(fā)祥的《漢白語言融合考》(2010)一文,提出關于漢白語言融合的以下觀點:1.白語中保留了許多上古漢語語音。2.由于漢白語言融合,白語中的漢語詞匯不斷增多。3.由于陰陽對轉和旁轉,進入白語的漢語詞匯改變了讀音。4.白族姓氏、親屬稱謂、節(jié)氣名稱等均受到漢文化的影響。5.不少漢語格言、諺語、警句等習語被白語借用。6.白漢接觸使得白語的構詞方式發(fā)生改變。
李義祝在《云南鶴慶漢語方言和白語的語言接觸研究》 (2012)中提出:從語音結構上看,漢語對白語的聲母、韻母、聲調都有不同程度的影響。從語音接觸的表現(xiàn)上看,白語的聲、韻、調中都保留著漢語的中古語音特征。白語語音系統(tǒng)有向漢語語音系統(tǒng)靠攏的趨勢。
王鋒的《從白語的發(fā)展看語言接觸的兩種形式》(2012)一文,詳細論述了漢語對白語語言結構的影響,其影響涉及語音、詞匯和語法三個方面。并提出白語和漢語之間的接觸有兩種形式:漢唐時期漢文化占優(yōu)勢地位的語言接觸形式;明清以來漢文化優(yōu)勢不明顯時期的語言接觸。
王鋒在《昆明西山沙朗白語研究》(2012)一書中提到:沙朗白語與漢語接觸,沙朗白語在語音、詞匯、語法上都受到漢語的影響。他認為,沙朗白語聲母的簡化、韻母的復雜化等都是受漢語影響的結果;詞匯影響主要表現(xiàn)在漢語借詞的借用上;語法影響主要表現(xiàn)在沙朗白語語序與漢語語序趨同。
汪鋒在《語言接觸與語言比較——以白語為例》(2012)一書中,利用“還原比較法”解釋白語和漢語接觸的問題,構擬了原始白語的音韻系統(tǒng),表明最早時間層次上的漢白關系語素來源于二者的共同祖語。作者通過嚴密的論證,認為白語與漢語是具有親屬關系的語言。
徐天雨在《族群互動下的語言接觸研究——以白族撒都語、彝族尼蘇語與漢語的接觸為例》(2017)中指出:云南玉溪紅塔區(qū)北城鎮(zhèn)和春和鎮(zhèn)的椒圓、新村、大水塘三個白族村中,漢語對白語撒都話的影響主要有:漢語借詞的借用和撒都人在一些公共場合需要轉用漢語。
劉文、汪鋒的《北五里橋白語初探》(2019)一文,論述了大理銀橋鎮(zhèn)北五里橋村白語的基本情況,包括語音、詞類和語法等方面,分析了該白語方言與其他白語的異同。并指出,北五里橋村使用的白語是受五里橋漢語干擾的第二語言。
五、結語
總的來說,白語和漢語接觸,漢語對白語的影響較大,白語對漢語的影響較小。20世紀90年代以來,關于白語和漢語接觸語言本體方面的研究,單獨研究語音、詞匯、語法其中一個專題的較少,綜合性的研究較多。綜合性的研究多涉及白語和漢語接觸在語音、詞匯、語法等多方面產生的影響。這些綜合性的研究注重發(fā)掘白語和漢語接觸引起的語言變異,包括語音的干擾、漢語借詞的借用、語法的滲透等等。眾所周知,白族與漢族的接觸和交往十分密切,白語受漢語的影響相當深刻。新中國成立以來,白語受漢語的影響更加廣泛。在新的歷史時期,隨著白漢民族交往日益密切,白漢語言接觸也會產生新的接觸結果,有待進一步發(fā)掘和研究。
參考文獻:
[1]薛才德.從云南漢語方言陽聲韻的演變看少數(shù)民族語言對漢語的影響[J].思想戰(zhàn)線,1992,(04):64-70.
[2]趙燕珍.白語?聲母的來源及其發(fā)展趨勢[J].大理民族文化研究論叢,2006,(00):398-410.
[3]楊建芳.劍川白語語音變化及相關影響因素探析[J].齊齊哈爾大學學報(哲學社會科學版),2019,(08):131-133.
[4]周錦國.現(xiàn)代語境下白語詞匯的嬗變[J].大理學院學報,2008,(07):40-43.
[5]丁冬冬.白語大理方言喜洲土語中漢語借詞的民族學研究[D].大理:大理大學,2018.
[6]李云兵.語言接觸對南方一些民族語言語序的影響[J].民族語文,2008,(05):17-34.
[7]傅京起.從白語里三個漢語句式看漢語對白語句法上的影響[J].東方語言學,2008,(01):90-101.
[8]羅自群.從語言接觸看白語的系屬問題[J].中央民族大學學報(哲學社會科學版),2011,38(05):94-98.
[9]羅美珍.論族群互動中的語言接觸[J].語言研究,2000,(03):1-20.
[10]楊發(fā)祥.漢白語言融合考[J].大理民族文化研究論叢,2010,(00):522-538.
[11]李義祝.云南鶴慶漢語方言和白語的語言接觸研究[D].廣州:暨南大學,2012.
[12]王鋒.從白語的發(fā)展看語言接觸的兩種形式[J].大理民族文化研究論叢,2012,(00):516-529.
[13]王鋒.昆明西山沙朗白語研究[M].北京:中國社會科學出版社,2012.
[14]汪鋒.語言接觸與語言比較——以白語為例[M].北京:商務印書館,2012.
[15]徐天雨.族群互動下的語言接觸研究——以白族撒都語、彝族尼蘇語與漢語的接觸為例[D].昆明:云南大學,2017.
[16]劉文,汪鋒.北五里橋白語初探[J].漢藏語學報,2019,(00):114-144.
作者簡介:謝興興,女,廣東茂名人,在讀碩士研究生,研究方向:社會語言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