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 妍
(上海師范大學(xué) 語言研究所,上海 200234)
“絲毫”與“萬萬”在詞典中的語義差別很大,《現(xiàn)代漢語詞典(第7版)》將“絲毫”釋義為“極小或很少一點兒”,將“萬萬”釋義為“絕對,無論如何(用于否定句)”?!冬F(xiàn)代漢語八百詞(增訂本)》指出“絲毫”只用于否定句,并且將“萬萬”釋義為表極強烈的否定或禁止的語氣:絕對、無論如何。但是二者都表量級,且同屬語氣增強型否定極性副詞,前者為“語氣增強型極小量否定極性副詞”,后者為“語氣增強型極大量否定極性副詞”,通常情況下需要在否定語境中被允準,所以兩者在具體運用時又存在相同之處。
鄭玉貴指出,“漢語的否定表達主要有兩種手段,顯性否定和隱性否定。顯性否定是帶有否定詞‘不、沒有(沒)、別’等的否定表達,漢語中表達隱性否定的手段涉及到詞匯手段、句法手段和語用手段?!盵1]但是在具體運用時,顯性否定表達最為常見,所以分析在否定極性副詞的允準條件時,我們還是以帶有否定詞的顯性否定語境為主。能與“絲毫”共現(xiàn)的否定詞有“不”“未”“無”“沒有(沒)”,能與“萬萬”共現(xiàn)的否定詞有“不”“沒有(沒)”。通過分析語料發(fā)現(xiàn),“絲毫”和“萬萬”都是常被顯性否定詞“不”允準,且將“絲毫”與“不”連用進行否定的句式定義為小量否定句式,類似小量否定句式還包括“根本+否定詞、一點兒+否定詞”等,將“萬萬”與“不”連用所構(gòu)成的句式定義為大量否定句式,類似大量否定句式還包括“全然+否定詞、千萬+否定詞”等。以上小量否定句式和大量否定句式均為有標記否定,即否定的范圍與詞序不一致,被否定的詞位于否定詞的前面。本文所分析的語料僅限于“絲毫”和“萬萬”與否定詞“不(能/可)”連用的情況。
當“絲毫”與“萬萬”分別和“不”連用作狀語時在意義上有相通之處,如:
(1)在整個社會主義現(xiàn)代化建設(shè)的過程中,教育優(yōu)先發(fā)展的戰(zhàn)略地位必須始終堅持,絲毫(萬萬)不能動搖。
(《人民日報》)
(2)醫(yī)務(wù)人員有責任幫助大家弄清這些問題,以提高個人的自我保健能力。這點萬萬(絲毫)不能輕視,因為醫(yī)生、藥物和各種診療手段,只有在人們各自提高自我保健能力的基礎(chǔ)上,才能發(fā)揮最好效果。
(《人民日報》)
例(1)中的“絲毫”可以替換為“萬萬”,例(2)中的“萬萬”可以替換為“絲毫”,即在這兩個例句中“絲毫”和“萬萬”可以互換使用。
但是,有時二者卻不能互換,有些句子當中只能用“絲毫”,而有些卻只能用“萬萬”來表述,如:
(3)他還重申,關(guān)于釣魚島問題,中方的立場是明確和堅定的,日方任何行為都絲毫(*萬萬)不能動搖中國對釣魚島擁有主權(quán)的決心和意志。
(《人民日報》)
(4)到辦喪事的家庭去吊唁、慰問,態(tài)度要嚴肅,切不可面露笑容。靜聽主人告知一切,萬萬(*絲毫)不可主動提及死者,以免引起主人的悲痛。
(馬博華、馬光復(fù)、王宇潔、蘭保玲《中國兒童百科全書》)
在以上例句中,例(3)中的“絲毫”不可以換為“萬萬”,例(4)中的“萬萬”不可以換為“絲毫”。
綜上所述:“絲毫”與“萬萬”到底存在何種異同,何時能夠互換使用,何時又不能?接下來本文將從“能否互換的語義制約條件”“互換后的語用差別”兩方面來具體進行論述,并運用基于量值的梯級模型對可互換這一現(xiàn)象進行解釋。
對于否定極性副詞的研究,主要可以分為兩大方面:一是從宏觀層面對否定極性副詞內(nèi)部的具體成員以及數(shù)量進行統(tǒng)計,主要包括:安汝磬[2]、鄭劍平[3]、葛金龍[4]等;二是從微觀層面對個別副詞的歷史演化及近義副詞進行對比研究,主要包括:呂俞輝[5]、劉欣、劉榮田[6]、柴延艷[7]等。但是對于語義差別極大的兩個極性副詞于具體語境中的互換研究還未曾見過,基于此,本文研究如下。
由于“絲毫”與“萬萬”在句法結(jié)構(gòu)上趨同,同屬低位副詞,在句中作狀語,修飾限制其后的否定結(jié)構(gòu),而且二者皆是與其后的否定結(jié)構(gòu)在全句范圍內(nèi)作謂語,在句法形式方面并無分別,故從語義角度探求二者互換的制約條件。
“絲毫”與“萬萬”在具體運用過程中若想實現(xiàn)互換,首先要滿足句子所表示的言外行為是“指令行為”,其次要滿足謂語中心語所表示的動作行為具有“程度大小以及量的多少”這一量性特征。
王志東指出,“塞爾對奧斯汀的言語行為理論進行了批判性繼承,從而將言外行為分為五類,即:斷言行為、指令行為、承諾行為、表達行為和宣布行為”[8]。而本文研究只涉及到了“斷言行為”和“指令行為”,并且將“指令行為”分為“量性指令行為”和“非量性指令行為”。所以,“絲毫+不”和“萬萬+不”所涉及到的言語行為可以分為三類:第一類,斷言行為。說話者說出的話是對某件事情的表態(tài),對語句命題的真假做出了判斷;第二類,量性指令行為。表示說話者說出的話可以讓聽話者按其要求做事且句子的謂語中心語所表示的動作行為有程度大小和量的多少的變化;第三類,非量性指令行為。表示說話者說出的話可以讓聽話者按其要求做事且句子的謂語中心語所表示的動作行為無程度大小及量的多少的變化。
“絲毫”句所涉及到的言外行為有“量性指令行為”和“斷言行為”兩種。
1.量性指令行為句子主要是根據(jù)目前遇到的狀況以及事情的發(fā)展態(tài)勢提出要求,給予聽話者一定的意見去遵循,如:
(5)但它同時認為,謀生教育只有在實施好更為重要的人的教育的基礎(chǔ)上進行。所以,謀生教育盡管需要,但卻是屬于第二位的教育目的,這種“人力”教育絲毫不能危及屬于第一位的“人”的教育。
(《人民日報》)
(6)西底家王打發(fā)人帶領(lǐng)先知耶利米,進耶和華殿中第三門里見王。王就對耶利米說,我要問你一件事,你絲毫不可向我隱瞞。
(摩西、馬太《圣經(jīng)》)
例(5)意在對謀生教育這件事情提出要求,讓聽話者按其提出的要求,擺清謀生教育這件事情的位置,且其中的謂語中心語“危及”有危及的程度大小的變化。例(6)為王對耶利米提出不可向其隱瞞的要求,且“隱瞞”有隱瞞的量的多少的變化。
2.斷言行為句意主要為說話者想要通過自己的敘述,闡明自己的觀點并將自己所知道的情況及自身態(tài)度傳達給聽話者。
(7)新的形勢迫使清政府對封建的職官制度不得不做某些調(diào)整。政府部門有增有減,有的改名。但是已經(jīng)絲毫不能挽回整個封建制度的垂死命運了。
(許樹安《中國古代文化史》)
(8)盡管現(xiàn)在也有一些人對它非議,說它“過時”“粗糙”“藝術(shù)水平低下”,這種說法卻絲毫不能代表廣大人民的心聲。
(《人民日報》)
例(7)為言者對封建制度無法挽救這一事實進行了肯定的表態(tài),并將這一事實傳達給聽者。例(8)為言者表明自己的觀點態(tài)度,即其認為一些群眾的較為低下的非議并不能代表廣大人民群眾的心聲。
“萬萬”句所涉及到的言外行為分類有“量性指令行為”和“非量性指令行為”兩種。
1.量性指令行為同“絲毫”句,“萬萬”句所表示的指令行為,一部分也具有量性特征,如:
(9)徐常二位兄弟既都如此說,便這么辦罷。只是這小賊平素于本教教眾頗有恩德,兩位兄弟又跟他素來交好,這事可萬萬不能泄漏出去。
(金庸《倚天屠龍記》)
(10)在一般看來,這件事責任不在供方,板子該打向運輸部門。但曾維倫不這么看,他說這反映了服務(wù)態(tài)度問題,事關(guān)企業(yè)信譽,萬萬不可馬虎。
(《人民日報》)
例(9)表示言者囑咐聽者不能將商定的事情泄露出去,例(10)表示曾維倫指示聽者對于服務(wù)態(tài)度問題不得馬虎。同樣,謂語中心語“泄露”有量的多少的變化,“馬虎”有程度的大小的變化。
2.非量性指令行為句子主要也是對于當時事情或狀況提出要求,但是其中的謂語中心語所表示的動作行為無程度大小及量的多少的變化,動作只能當做一個整體來看待,如:
(11)他對首長說:“我已經(jīng)是個廢人了?!笔组L說:“不,隊伍還需要你來打旗呢,你萬萬不能死去。
(《作家文摘》)
(12)吳松橋還告訴鄭漲錢,他現(xiàn)在有了兩個女兒,只要鄭同意復(fù)婚,他就把兩個女兒送人。鄭漲錢急忙阻攔道:“孩子萬萬不能送人,桂英也不能嫁我。我嘗過這種苦,不該再輪到你來嘗?!?/p>
(《讀者》合訂本)
例(11)為首長向其隊員提出懇切的要求,即不能死去,但是“死去”這一過程只能當作一個整體來看待,并無程度大小的變化;例(12)為鄭漲錢向吳松橋提出孩子不能送人這一要求,希望他去遵循,而且“送人”同樣也無量的多少及程度大小的變化。
綜上所述,得出如下圖表:
如以上語義地圖所示,若句子表示“斷言行為”這一言外行為,則只能選用“絲毫”來表述;若句子表示“非量性指令行為”,則只能選用“萬萬”來表述;若想表述“量性指令行為”這一言外行為,則選用“絲毫”或“萬萬”皆可,也即在這一語義特征之下,二者是可以實現(xiàn)互換的?!傲啃灾噶钚袨椤鄙婕暗降闹饕^語動詞有:危及、疏忽、變改、滿足、削弱、放松、動搖、馬虎、影響、松懈、含糊、懈怠、大意、降低、輕視等。而“非量性指令行為”涉及到的謂語動詞主要有:輕生、輸血、過夜、出戰(zhàn)、結(jié)婚、死去、送人、退休、倒閉等。
雖然在某些語境下,“絲毫”和“萬萬”是可以互換使用的,但是互換之后會產(chǎn)生一定的語用差別,主要體現(xiàn)在:強調(diào)差別、禮貌差別、情態(tài)差別三方面。
焦點是說話人最想讓聽話人注意到的信息,是一個句子的意義重心所在。鄭玉貴指出“在口語中,語義重心可通過音長、音高、停頓等一系列語音手段來表示,其中重音是最主要的手段。在書面語中,語義重心有時依靠“是、也許、必須、果然、一定”等語氣副詞?!盵9]其認為否定極性副詞“絲毫”和“萬萬”也可以起到標記焦點、加強語氣的作用。如:
(13)a.他指出,必須看到,這些工程的工期比較長,絲毫不能放松在施工期內(nèi)來大洪水的防范措施,而且建成后還必須有配套措施才能發(fā)揮綜合效益。
(《人民日報》)
b.他指出,必須看到,這些工程的工期比較長,不能放松在施工期內(nèi)來大洪水的防范措施,而且建成后還必須有配套措施才能發(fā)揮綜合效益。
(14)a.對奕又稱“手談”,這更形象地點出了圍棋作為對話的一門藝術(shù)。弈者必須時刻注意到對方的存在,攻守都得有節(jié)有度,萬萬不能一意孤行。
(《讀書》)
b.對奕又稱“手談”,這更形象地點出了圍棋作為對話的一門藝術(shù)。弈者必須時刻注意到對方的存在,攻守都得有節(jié)有度,不能一意孤行。
通過對比(13)a、b和(14)a、b可以發(fā)現(xiàn)“絲毫”和“萬萬”通過標記焦點,起到了突出語義重心的作用。(13)a通過“不能”對“放縱防范措施”進行否定,又通過“絲毫”進一步強調(diào)了這一行為的重要性。(14)a通過“萬萬”加以強調(diào),對“一意孤行”進行徹底否定。可見否定極性副詞“絲毫”和“萬萬”可以用于否定結(jié)構(gòu)前,強調(diào)其后的被修飾成分,起到加強語氣的作用。
但是,同樣是起到加強語氣的作用,二者存在一些細微的差別。運用“絲毫”相當于框定出一個動作可實行的量的范圍,運用“萬萬”則相當于對否定進一步加以強調(diào)。如:
(15)李嵐清指出,要充分認識整頓和規(guī)范市場經(jīng)濟秩序工作的長期性、艱巨性和復(fù)雜性,絲毫(萬萬)不能有松懈情緒,更不能虎頭蛇尾。
(《新華社》)
→a 李嵐清指出,要充分認識整頓和規(guī)范市場經(jīng)濟秩序工作的長期性、艱巨性和復(fù)雜性,不能有絲毫松懈情緒,更不能虎頭蛇尾。
→b 李嵐清指出,要充分認識整頓和規(guī)范市場經(jīng)濟秩序工作的長期性、艱巨性和復(fù)雜性,不能有松懈情緒,萬萬,更不能虎頭蛇尾。
調(diào)整語序后可以發(fā)現(xiàn),(15)a意義上側(cè)重于為“不能有松懈情緒”框定出一個范圍,但是這個范圍接近于零,在此處“絲毫”可以理解為一個形容詞。但是當謂語中心語是一個光桿動詞,如“絲毫不能變改”,調(diào)換語序變成“不能變改絲毫”,這時候的“絲毫”又相當于一個名詞。但毫無疑問,兩種情況下都起到框定一個范圍的作用。(15)b意義上側(cè)重于在提出要求之后,用“萬萬”來對否定進一步加以強調(diào),來增強懇切的語氣,移位之后“萬萬”的詞性仍為副詞。
當上級對下級以及同級之間進行講話時,既可以用“絲毫”也可以用“萬萬”。
(16)邊佐常對職工們說:藥品質(zhì)量人命關(guān)天,絲毫(萬萬)不能弄虛作假。多年來,在省、市藥檢部門抽檢中,秦皇島醫(yī)藥站從未出現(xiàn)一粒假藥,成為消費者真正信得過的“主渠道”。
(《人民日報》)
(17)溫家寶在現(xiàn)場會上做了重要講話。他指出,在這個問題上,來不得半點麻痹和僥幸,絲毫(萬萬)不能疏忽,必須立足于來大水、防大汛。
(《人民日報》)
例(16)、例(17)選用二者任何一種方式皆可,上級對下級以及同級之間講話選詞較為隨意,意欲營造一種平等的關(guān)系。
當下級對上級進行講話時,根據(jù)禮貌原則最好用“萬萬”。
(18)言未畢,只見翰林學(xué)士劉三吾,早挺身而出,俯伏于地,厲聲奏道:“此事萬萬不可!”
(明《開國演義》)
此句為翰林學(xué)士對太祖“傳賢”之事進行制止,為下對上,則只能用“萬萬”。這是因為下級對上級講話,措辭比較謙遜、恭敬為好,用“萬萬”可以透露出一種說話者對自己所說之話深信不疑的情感,因此來奉勸聽話者。在古代,等級制度比較森嚴,進言者會著重注意講話時詞語的選擇,但是到當代社會,長者、上級如果想要營造出一種平易近人的形象,在講話時一般也會選擇“萬萬”。
“禮貌”通常被理解為說話人為了實現(xiàn)某一目的而采取的策略,比如建立、維護或提升交際雙方和諧的人際關(guān)系。禮貌原則中第五條準則“同情準則”要求減少自己與他人在感情上的對立,盡量減少雙方的反感,增加雙方的同情。在以上例句中,用“萬萬”比用“絲毫”更符合禮貌原則,它更能表現(xiàn)出說話者與聽話者情感上的溝通,增加了雙方的同情。
沈家煊指出“‘主觀性’是指語言中的這樣一種特性,即在話語中多多少少總是含有說話人‘自我’的表現(xiàn)成分。也就是說,說話人在說出一段話的同時表現(xiàn)出立場、態(tài)度和情感的‘自我’印記。”[10]當話語中包含說話人的主觀態(tài)度及情感時,則選用“萬萬”,當話語只表示說話者的客觀陳述,則只能用“絲毫”。
(19)中共中央政治局常委、國務(wù)院總理李鵬今天強調(diào),在建立社會主義市場經(jīng)濟新體制的新形勢下,農(nóng)業(yè)的基礎(chǔ)地位絲毫不能動搖,農(nóng)業(yè)只能加強,不能削弱。
(《人民日報》)
(20)蔣介石聞聽姚氏死訊,默然良久,最后告訴蔣緯國:“你負責把你義母的后事辦好,但要顧全咱們蔣家的聲譽,萬萬不可大肆聲張!”
(陳廷《蔣氏家族全傳》)
在例(19)當中,可以品味出說話者的語氣較為平和,只是客觀實事求是的來轉(zhuǎn)述李鵬總理的意見,不摻雜說話人的主觀態(tài)度。例(20)當中所包含的說話人的主觀態(tài)度就較為飽滿,蔣介石對于姚氏后事明確了自己的態(tài)度,包含了對聽話人的殷切希望。
語言的經(jīng)濟性原則始終貫穿于語言的各個層次和語言發(fā)展的各個階段,是語言發(fā)展的一個重要的因素。陳淑美指出“語言經(jīng)濟原則具體來說是指在效果不變的情況下,盡可能減少數(shù)量;在數(shù)量既定的情況下盡可能擴大效果;或是數(shù)量減少而效果擴大。但是,語言的一個重要的功能就是表達、交際。在言語交際中,交際者在特定的語境中用相對較少的語言手段確切無誤地表達出交際意圖,但并不是說數(shù)量越少越好,因此只有那些更為有效地表達了言語意圖的句子才是真正經(jīng)濟的?!盵11]所以,在語言系統(tǒng)當中,同時存在“絲毫”和“萬萬”兩種表述方式是必要的。以“A:絲毫不能放松”“B:萬萬不能放松”為例。A式說話者是把自己當做一個第三者來看待的,話語當中不摻雜個人的情感,說話者只起到一個陳述說明的作用,比較側(cè)重客觀性;B式當中說話者是把自己置身于所說的事件之中,似乎是想和說話者共同努力,言語當中包含了深切的情感、殷切的希望,更側(cè)重于主觀性。
之所以說“絲毫”和“萬萬”存在客觀與主觀的對立,是有實驗數(shù)據(jù)的支撐的。陳振宇指出,“對于主觀副詞和客觀副詞的區(qū)分,可以引入一種新的定量分析方法,采用否定限制、疑問限制、內(nèi)嵌限制三大句法操作來考察968個副詞義項的主客觀程度?!盵12]最后得出“絲毫”的主觀性指數(shù)為0.535,“萬萬”的主觀性指數(shù)為0.865。并將主觀性副詞的閾值設(shè)為0.7以上,客觀性副詞的閾值設(shè)置為0.46以下,0.46到0.7之間為模糊地帶。根據(jù)以上數(shù)據(jù),“萬萬”毫無疑問為主觀副詞,而“絲毫”則處于模糊地帶,但由于其數(shù)據(jù)及其靠近0.46,所以仍可將“絲毫”視為客觀副詞。
“絲毫”和“萬萬”表現(xiàn)出來的客觀與主觀的對立正體現(xiàn)了兩大情態(tài)的對立,即“傳信情態(tài)”和“認識情態(tài)”的對立。張誼生指出“傳信情態(tài)所編碼的是信息的來源,不直接表達說話者對于所表達事件的確信程度;認識情態(tài)所編碼的則是說話人對于信息的態(tài)度和判斷,并且表達出說話人自己的認識和看法?!盵13]A式從根本上說,關(guān)注的是事件本身的真實性,反映的是對事件真實性的態(tài)度,屬于“傳信情態(tài)”;B式從根本上說,關(guān)注的不是事件本身的真實性,而是借此表達一種主觀評價,反映的是說話人的評價,屬于“認識情態(tài)”。
Israel秉承梯級推理的思想,利用命題之間的相對力度關(guān)系創(chuàng)建了基于量值的梯級模型。隨后Israel又在對以上梯級模型上進行補充修正,最終確定四類語氣增強型極性詞語:增強型極大量正極性詞、增強型極小量負極性詞、增強型極大量負極性詞、增強型極小量正極性詞。其中,前兩者屬于正向增強型極性詞語,需要應(yīng)用正向梯級中的推理規(guī)則推導(dǎo)梯級含義:
A1:肯定極大量則意味著肯定全量。
A2:否定極小量則意味著否定全量。
后兩者則屬于逆向增強型極性詞語,需要運用逆向梯級中的推理規(guī)則來推導(dǎo)梯級含義:
B1:肯定極小量意味著肯定全量。
B2:否定極大量意味著否定全量。
如例(1)中,“絲毫不能動搖”可用以下梯級模型來表示:
如以上圖2量級圖形,箭頭方向代表量值增大方向。極量詞“絲毫”作為梯級算子,利用其極量值來觸發(fā)梯級含義,且采用正向推理規(guī)則,“絲毫不能動搖”作為tp,喚醒了更大程度的“不能動搖”作為cp,且tp蘊含cp,如果“絲毫不能動搖”則意味著10%程度的不能動搖、20%程度的不能動搖以及更大程度的不能動搖,則處于量級最低點的命題蘊含了標量模型中的所有命題,正符合梯級推理規(guī)則A2:否定極小量則意味著否定全量,且由于tp>cp,所以該命題能起到命題增強的效果。
以上圖3為“萬萬不能動搖”的梯級模型,箭頭方向仍代表量值增大方向。“萬萬”作為梯級算子來觸發(fā)梯級含義,tp“萬萬不能動搖”則代表最大程度的不能動搖,那么則蘊含量級圖形中的其它語境命題cp“30%程度的不能動搖、20%程度的不能動搖以及更低程度的不能動搖”,處于量級最高點的命題蘊含了量級模型中的其它所有命題,即tp>cp,該命題也達到了命題增強的效果。該推理模式符合逆向推理規(guī)則B2:否定極大量則意味著否定全量。
以上通過兩種方向不同的梯級模型推導(dǎo)出的全量否定現(xiàn)象,是二者可以互換的邏輯支撐。
通過否定極小量或極大量來實現(xiàn)否定全量的操作符合經(jīng)濟原則。尹洪波指出,“人們想要否定一個量級性集合中的全部成員,往往不會一個一個的去否定,而是采取否定極小量成員或極大量成員的策略。采用否定兩級的策略比否定中間成員的主觀性要強的多,具有很強的強調(diào)功能,負載著很高的情感值?!盵14]否定“絲毫”或“萬萬”具有經(jīng)濟型,可以起到否定個量來實現(xiàn)全局否定的作用,而且二者還可將否定語氣加強。
“絲毫”和“萬萬”既可以用于單句,也可以用于復(fù)句,在句中主要作狀語,對其后的中心語進行修飾限定,在句法分布上,主要是和其后的被修飾成分一起做句子的謂語。如若句子表示“量性指令行為”這一言外行為,則句中的“絲毫”和“萬萬”可以相互替換使用。互換之后在語用上會產(chǎn)生一定的差別,主要表現(xiàn)在“強調(diào)差別”“禮貌差別”“情態(tài)差別”三方面。二者可互換使用的理據(jù)為“基于量值的梯級邏輯”,雖然依據(jù)的梯級方向以及蘊含方向不同,但是二者都可以實現(xiàn)全量否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