董莉
(北海市合浦縣西場鎮(zhèn)中心衛(wèi)生院,廣西 北海,536129)
在產婦進行陰道分娩的過程中,會有一定的阻力產生,特別是當胎兒體積過大的時候,更導致會陰嚴重撕裂等異常情況發(fā)生的可能性會明顯加大,會有疼痛、腫脹等情況發(fā)生,對產婦的活動表現造成一定的不利影響[1]。本文研究會陰側切產婦在傷口護理過程中應用紅外線理療技術的臨床效果。匯報如下。
1.1 一般資料選擇會陰側切分娩的產婦40例,接受常規(guī)產科產后護理的20例研究對象為對照組,在產后產科產后護理基礎上,接受切口紅外線理療干預的20例研究對象為觀察組。對照組中初產婦13例,經產婦7例;早產4例,足月產16例;年齡19-37歲,平均25.8±6.5歲;孕周34-43周,平均39.6±1.5周;孕次1-7次,平均1.5±0.4次;觀察組中初產婦15例,經產婦5例;早產3例,足月產17例;年齡18-35歲,平均25.5±6.2歲;孕周34-42周,平均39.3±1.1周;孕次1-7次,平均1.8±0.3次。數據組間無統(tǒng)計學意義(P>0.05),可以進行比較分析。
1.2 方法對照組:接受常規(guī)產科產后護理,選擇生理鹽水對切口進行全面的清洗處理,每天兩次對會陰位置進行碘伏擦拭,采用抗生素類藥物進行為期三天的常規(guī)抗感染治療。觀察組:在產后產科產后護理基礎上,接受切口紅外線理療干預,將我院現有的紅外線理療儀打開,功率水平調整至230W,在切口以上8 厘米左右的位置,對會陰部位進行直射,每天的照射時間控制在30 分鐘左右,理療儀在治療期間的熱度水平,需要根據患者自身的實際耐受情況進行適當的調整,以患者沒有燒灼感為宜,使舒適感水平顯著提升。每天進行兩次治療,連續(xù)5 天。
1.3 觀察指標切口愈合效果;護理滿意度;不良事件情況;護理前后疼痛程度和生活質量評分。
1.4 評價標準切口愈合效果:甲級愈合:切口非常平整,沒有硬塊、紅腫等情況發(fā)生,愈合效果良好,未出現任何不良反應;乙級愈合:切口位置出現程度輕微的感染,部分開裂,有硬結、紅腫等情況發(fā)生;丙級愈合:切口已經完全開裂,進行引流治療[2]。滿意度:采用我院自擬問卷,在產后出院當天,采取不記名打分形式,調查滿意度,100 分為最高?!?0 分滿意,<60 分不滿意,其余基本滿意[3]。生活質量:采用SF-36量表評價,分為8 個方面36 個問題,最高分為100 分,分數高則說明生活質量高[4]。疼痛程度:采用VAS 法評價,10 分為最高分,分數高則說明疼痛程度嚴重[5]。
1.5 數據處理SPSS18.0軟件處理數據,P<0.05為有統(tǒng)計學意義,計數和計量資料進行X2和t檢驗,以[n(%)]和()表示。
2.1 切口愈合效果觀察組切口愈合效果優(yōu)于對照組,組間數據比較P<0.05。見表1。
表1 切口愈合效果(d)
2.2 滿意度觀察組高于對照組,數據比較P<0.05。見表2。
表2 滿意度比較[n(%)]
2.3 不良事件兩組分別有1 例和5 例,發(fā)生率5.00%和25.00%,觀察組較少,組間比較P<0.05。
2.4 護理前后疼痛程度和生活質量評分兩組護理后SF-36 評分高于護理前,VAS 評分低于護理前,P<0.05。護理前組間數據比較P>0.05,護理后組間數據比較P<0.05。見表3。
表3 護理前后生活質量和疼痛程度評分(分)
會陰側切屬于目前臨床產科當中較為常用的一種減少生產阻力的重要手段,但由于會陰的部位位置相對較為特殊,滋生細菌的可能性較大,切口發(fā)生感染的幾率較高,臨床上通常建議采用抗生素類藥物對感染進行控制,但在用藥期間患者有發(fā)生過敏、毒性反應、耐藥等一系列問題的可能,為此,應該盡可能的減少使用。對產婦在產后階段實施科學、合理的護理干預,具有非常重要的意義。本次研究說明,會陰側切產婦在傷口護理過程中應用紅外線理療技術,能夠幫助控制疼痛,改善生活質量,減少不良事件的發(fā)生,使切口愈合效果及護理滿意度得到同步提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