著名書法家劉小晴老師最近比較忙碌,在2021年全市文藝工作者藝風藝德專題培訓班上講述了藝術人生經(jīng)歷后,又在《藝海一瓢書家范·劉小晴》新書發(fā)布會暨“藝術與人生”學術研討會上分享了肺腑之言。站在臨近八十歲的生命軸線上,劉小晴書寫了讓人嘆服的人生楷書,他將人生經(jīng)歷和情感都傾注于藝術,以藝術“修身”最后成就了藝術人生。以下是根據(jù)他的講座及采訪整理的講述——
嚴格地講,我不是一個書法家。為什么這么說呢?倒不是故作謙虛,因為從歷史的觀點看,真正的書法家要有經(jīng)得起歷史考驗的作品和自己的風格特色,一個時代,三四百年,真正能做到這兩點的,不過十幾人、二十幾人而已。只有形成了自己的理論體系,展現(xiàn)出強烈的個性風格,且作品被后來者長久研習琢磨的,才稱得上是“開派”的“大家”。不過,我想我還是可以非常自信地講,我是一個書法藝術愛好者和書法理論工作者。
“取法乎上”,才能“得乎其中”
我出生在一個知識分子家庭中。我學書法,最初主要是受到了父親的影響。我的父親是一名大學教授,對字畫頗為喜好,家中收藏了不少法帖,自己也寫得一手好字。從很小的時候,我就在他的影響下,開始臨寫歐陽詢的《九成宮醴泉銘》,而且一路寫到了今天。
廣義的楷書包括篆書、隸書、魏碑和唐碑。篆書是圓筆之本,隸書是方筆之本。所謂“打基礎,學唐碑;求變化,即臨魏碑”。我主張,打基礎,一定要先把唐碑學好。唐碑很難寫,可一旦寫好了,就為你的書法打下了扎實的基本功。第一,你的筆力有了;第二,筆法建立了;第三,楷書寫得好的話,筆勢有了;第四,筆勢有了之后,書法就流動起來了,就為學習行書打下了非常好的基礎。
對初學者來說,打基礎最好的字,我認為是歐陽詢的字。而《九成宮醴泉銘》則是歐字最典型的代表。它的結構看上去是平的,但其實非常險勁,它的點畫又非常挺拔、圓潤。還有一個妙處,就是筆畫明明看上去是方筆,但實際上是圓筆。它里面既有篆意,又有隸意。發(fā)筆方,終端圓,方圓并用?!坝袖h以耀其精神,無鋒則含其氣味”,看似平,實則險。
但是,有一點需要提醒,歐字留存下來的,都不是真跡。我們現(xiàn)在看到的碑帖,都是拓印下的,當時用了最好的刻工,盡管刻的墨色結構非常像,但墨跡中的枯筆、濃淡,發(fā)筆、運筆時的筆鋒、鋒芒,收筆時帶出的纖絲,因為后世不斷拓印,筆畫細的,時間一長筆延沒了,只留下一個架子,原來比較肥的字形,也越來越瘦。歐陽詢楷書的真跡已經(jīng)無處可尋,他的書法的內(nèi)延筆法是怎樣的,都只能自己體會了。如何找到并恢復歐陽詢本身的筆意,讓歐體楷書“活”起來,這其實是一個相當重要且有意義的課題。這些年來,我一直都在探索歐陽詢的“筆意”,但至今仍未找到真正令自己滿意的答案。
我從20世紀60年代初開始正式學習書法,拜的是錢瘦鐵先生。鐵老寫過一副對聯(lián):“楷法晉唐,隸書秦漢”,講的是“取法乎上”的道理。他一上來就叫我臨鐘繇的《薦季直表》。當時我對《薦季直表》不夠理解,看不懂他的妙處,只能依樣畫瓢,硬著頭皮去學。但是到現(xiàn)在,我確實體會到了老師讓我臨寫《薦季直表》的苦心?!端]季直表》用筆古樸,因為其時代去李斯不遠,書體中帶有許多李斯的味道。寫鐘字,點畫務必有質(zhì)感,蘊藉含蓄,方可耐人尋味。
我在王獻之的《洛神賦十三行帖》上也用了不少苦功。鐘繇的《薦季直表》、王獻之的《洛神賦十三行帖》,這兩者我都非常喜歡?!叭》ê跎稀保拍堋暗煤跗渲小?。
搞理論,搞研究,會讓你提高審美
我從小就對書法理論感興趣,我到處搜羅古代書法理論著作,到鐵老家里借、到上海圖書館借、到上海博物館借、到上海書畫出版社借,借來之后又全部抄寫,由是積累了十多年,抄了一大箱子的書,這為我從事書法理論研究打下了比較扎實的基礎?!稌挤ㄊ鲆肥俏业臅ɡ碚撎幣鳌_@本書一版再版,全國發(fā)行量很大,后來獲得了全國圖書出版界最高榮譽“金鑰匙獎”,我還去杭州領了獎。進入書畫出版社工作后,我更集中精力搞書法理論,也出了不少書,如《書法藝術的創(chuàng)作與欣賞》《中國書學技法評注》《怎樣寫行書》《行書基礎知識》《小楷技法指南》《書法技法簡明圖譜》《楷書10講》等。
我有一個主張:眼睛要高于手?!把劬Α本褪悄愕膶徝烙^念,“手”指的是你寫的字。你的藝術立意高不高,全會在你的“眼睛”中體現(xiàn)出來,如果“眼睛”不兇,將來很難進一步提高,也難以領悟藝術的真諦。藝術創(chuàng)作是一個不斷吐故納新的過程,把好的吸收,壞的吐出去,逐漸完善自己。這個吐納的過程,就需要判斷力,要有審美觀念和審美能力,有審美能力就能看出自己的不好。
搞理論,搞研究,會讓你提高審美。具體用什么辦法?八個字:縱橫博覽,雄視古今。縱,唐宋元明清,三國兩晉南北朝,漢代、六朝等都要研讀;橫,各朝代有幾大流派,多少個大家,特色如何,一定要細細品味體會。只有看得多,才能養(yǎng)眼神。眼力全靠“富養(yǎng)”出來,而且還要好東西養(yǎng),如果你整天看蹩腳的東西,眼睛是要看壞掉的。
蘇東坡很早就講過一句話:“因奇求奇,奇未必得,而牛鬼蛇神之態(tài)得矣?!敝袊鴷ú蛔非竺婷玻非笥蓛?nèi)而外的各種自然流露,是一種骨子里的“法度”。學習書法首先要以共性的東西為根本,求索藝術內(nèi)部的客觀規(guī)律,不花很多年功夫肯定是不行的。
不要先想著創(chuàng)新,而是要把傳統(tǒng)繼承下去
而今,在一片創(chuàng)新的口號聲當中,很多人迷失了他們的方向?,F(xiàn)在書法界有一種急功近利的現(xiàn)象,基礎還沒打扎實,就想走“捷徑”。要么極力夸張變形,甚至變形到打破文字的可讀性;要么刻意追求形式,追求展覽效果,要有“第一視覺沖擊力”;還有就是寫“兒童體”,美其名曰“返璞歸真”。小孩子寫字涂鴉,無法度可言。這都不是高檔的東西。字寫得囂張、霸道、怪異、拙劣,以為這就是“新”,這種外在的表象是經(jīng)不起推敲的。
我覺得現(xiàn)在年輕人學書法,不要先想著創(chuàng)新,而是要把傳統(tǒng)繼承下去。中國傳統(tǒng)是一個巨大的寶庫。中國古代留下的書法理論著作可謂汗牛充棟,留下的字帖里有多多少少好東西,而且這些都是經(jīng)歷了時間考驗的,能夠把這些東西繼承下來、吸收過來,就已經(jīng)很了不起了,用不著你著急創(chuàng)新。對藝術創(chuàng)作來說,真正的藝術家追求“好”,追求“精”,追求“真”“善”“美”,追求“高雅”和“精到”,唯獨一樣東西不能追求,那就是風格。風格是自然形成的,不是刻意地追求、設計出來的。
研究中國書法,一定會發(fā)現(xiàn),幾千年來,流傳下來的歷代精品書法,多是手札、手卷等小品,都是可以拿在手里把玩、品味的。它們經(jīng)得起推敲,耐看,有“第二視覺效果”。這些字可以掛在屋內(nèi)、墻上,和人朝夕相處,日日相對,越看越有味,這才是好東西。這些好東西在不同的歷史時期、不同的人筆下,會有微妙的變法,但不會是夸張變形的,它的變,不是瞎來,一定是在傳統(tǒng)的管束下進行的組合。就像對一個人相貌好壞的評判:五官端正、四肢勻稱,這是基本的要求。字也一樣,在基本的要求下,不同的美,會有長短、細密、形態(tài)等的不同變化,但不可能毫無章法。它有一種內(nèi)在的質(zhì)感:點畫是有厚度的,能深入到紙張中;能藏骨抱筋,含文包質(zhì),血液在血管里流動,外面看不到,但你能體會到,這就是內(nèi)涵。
我認為,一個書法藝術家,一輩子要追求四重境界:一個是“形”的境界。通過形,可以找到筆法,進而才有可能上升到第二個境界:“法”。第二重境界再上一個臺階,就上升到“理”的境界?!袄怼笔茄芯繒ㄋ囆g具有共性的客觀規(guī)律。理一通,一通百通。最后一重境界:道。道實則就是自然,心手相望,這是藝術的最高境界。我現(xiàn)在被“法度”束縛,正在追求“理”的道路上求索,離“得道”還很遠。所以我一直認為,自己還稱不上是“書法家”,只能是一個“書法工作者”。
藝術要飛入尋常百姓家
書法是中國傳統(tǒng)藝術中極小的分支。中國傳統(tǒng)文化是以哲學為主,主干里派出兩大分支:孔子的中庸之道,還有老子莊子的道法自然,然后派生出文學、音樂、舞蹈等藝術門類,派生到最后是書法,比書法還小的是篆刻。書法在中國傳統(tǒng)文化中雖是“小道”,但是它蘊含著豐富的東方哲學思想。
我認為中國書法最好的年代是魏晉時代,超乎于功利之上。但現(xiàn)在書法界的魏晉之風,相互真誠切磋的文化學術氛圍正在淡化。改革開放后,書法開始走向商品化。一個書法家只要出名了,一方尺就是幾萬元或者更高,普通老百姓根本買不起,這給書法帶來很多負面的影響。再加上書寫工具的改革、信息交流的暢通、科技的發(fā)展、西方文化對中國文化的沖擊等,如果不積極傳承弘揚的話,書法就會逐漸走下坡路。
從事藝術的人有點名利心也是正常的。但是要取之于實名,不要虛名,利則取之要無愧于心。退休以后我領悟到名利實際上都是空的,一切榮耀、掌聲、鮮花都是過眼云煙,人生當中大量痛苦都是因為欲望。我們要看淡名利,看重時間。人生最大的快樂,便是堂堂正正做人。做學問要厚積而薄發(fā),切斷所有復雜的人際關系,將一切精力投入到藝術上。作為藝術工作者,作品要經(jīng)得起歷史的考驗。藝術家最后還是憑作品說話。
我覺得藝術家生在這個時代實在太幸運了。藝術家本身沒有什么值得驕傲的,你取之于社會,就應該回報社會。我一直主張藝術要飛入尋常百姓家,所以我很樂意到社區(qū)、街道等為老百姓服務。十多年前我開始做一些慈善,因為我沒有很多時間,所以很感謝徐匯區(qū)一些單位機構的幫助。這方面我不愿意多講。古人曰:善欲人見,不是真善。近些年我去云南紅河哈尼族彝族自治州看到了很多貧困的孩子,幫助他們是我們應盡的社會責任。我的生活很簡單,對物質(zhì)沒什么要求,看到孩子們有了生活用品、學習資料,比什么都開心。
今年云南紅河哈尼族彝族自治州舉辦了第一屆青少年書法大展,我去參加了開幕式。我發(fā)現(xiàn)偏僻的地方有很多字寫得很好的小朋友。希望有機會請他們到上海來,和大家在文化方面進行交流,和徐匯區(qū)的小朋友聯(lián)展。培養(yǎng)人才,是我特別想做的事,希望寄托在下一代。我現(xiàn)在最大的愿望就是把中國書法的這個“小道”傳承下去,弘揚我們中華民族優(yōu)秀傳統(tǒng)文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