鄭雪梅
大家都知道,血壓監(jiān)測是評價血壓水平、診斷高血壓、觀察降壓效果的主要手段。目前,在臨床和防治工作中,主要采用3種方法:診室血壓、動態(tài)血壓和家庭血壓測量。其中,家庭血壓監(jiān)測已成為有效提高高血壓知曉率與控制率不可或缺的手段。包括《2019中國家庭血壓監(jiān)測指南》在內,近期發(fā)表的多部國家或區(qū)域高血壓指南均強烈推薦家庭血壓監(jiān)測。那么,家庭測量血壓有哪些注意事項呢?如何保證測量的準確性呢?
首先,我們要選擇一臺適合家用的血壓測量設備。目前,常見的家用血壓計有彈簧表式血壓計、壓光柱血壓計、光顯血壓計、液晶血壓計等。一般醫(yī)生優(yōu)先推薦的是上臂式全自動示波法電子血壓計。這種血壓計在長期的臨床使用過程中,準確性和重復性均得到了充分的驗證,且患者根據(jù)說明書或相關專業(yè)人員的指導,經(jīng)過簡短的學習就可以基本掌握正確的測量方法。
在選購的時候,應首選國內外知名品牌的血壓計。這些生產商的規(guī)模較大,產品質量相對可靠,并擁有較為完善的售后服務體系,便于患者在使用血壓計期間定期進行校準,保證自測血壓的準確性。在采購血壓計時,還應該注意要求銷售者提供與血壓計主要使用者上臂周徑匹配的大小合適的袖帶。目前大部分電子血壓計都配置了適用于大多數(shù)測量者的標準袖帶(上臂臂圍<32cm)和供上臂臂圍較大者使用的大袖帶(上臂臂圍≥32cm)。如果給兒童、青少年或其他上臂過細者測量血壓,應選擇小袖帶。
準備好測量設備,我們再來談下如何測量。首先,在測量前30分鐘內不要劇烈運動,排空膀胱,不要吸煙,保持情緒穩(wěn)定。接著,選擇舒適的座椅,人體向后倚靠椅背,雙腿放松,雙腳自然落地,將手臂裸露出來,以放松的狀態(tài)放在桌面上,捆綁上血壓計袖帶,袖帶不可過松或過緊,袖帶的中心點應該與心臟的位置大致處于同一水平面。最后測定血壓,每次可以測量2~3次,間隔1分鐘,最后取平均值并記錄下來,同時要記錄測量日期與時間、脈搏等信息。初診、治療早期或雖經(jīng)治療但血壓尚未達標者,應于就診前連續(xù)測量5~7天;血壓控制良好時,每周測量至少1天。
為了保證測量結果的準確性,還應該做到以下“4定”——
定時間 一天中人體的血壓會稍有不同,一般清晨最低,傍晚時達到峰值,然后回落。因此,只有做到在同一時間段進行血壓測量才具有可比性。一般建議于每日早、晚各測量1次,以便于了解清晨血壓和晚間血壓的情況。早晨在起床后1小時,在吃早飯、服用降壓藥、晨練等活動之前測量;晚上在晚飯后、上床睡覺前測量血壓。
定部位 受肱動脈解剖位置的影響,一般來說右上肢的血壓要高于左上肢,血壓差異大約為5~10mmHg,因此平時測血壓如果選擇左上肢,就一直選擇左上肢,而不是今天選擇左上肢明天選擇右上肢,從而造成人為誤差。
定體位 血壓會隨體位變化而改變,比如坐姿與躺姿測量血壓相比,會有10mmHg的差異。我國高血壓指南建議均推薦坐姿測量血壓,當然如果患者因疾病原因不能保持坐姿,也可以選擇躺姿或其他姿勢,但需要注意的是每次測量應該保持同一姿勢。
定血壓計 不管選擇何種血壓計,都不建議頻繁更換,因為不同血壓計之間會有差異。當然,如果家里的血壓計不夠精準,則應及時更換。那該如何判斷血壓計是否精準呢?可以將家用血壓計帶到醫(yī)院,與醫(yī)院的血壓計測量結果進行對比,分別測3次,若差值小于7mmHg,可以繼續(xù)使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