唐偉珍
根據(jù)國家教育信息化的政策要求與高職學生對于改變傳統(tǒng)教學模式的需求,通過有效的信息化教學手段,以數(shù)字化信息資源為內容,以任務驅動、社會情境為教學應用模式,全方位激發(fā)學生的學習動機,培養(yǎng)學生積極學習的習慣,已成為高職思政課程教學改革的現(xiàn)實需求。
高職生正值青春期,隨著身心狀態(tài)的巨變、內心世界的發(fā)現(xiàn)、自我意識的突出、獨立精神的加強,認知水平也有很大的提高,邏輯思維與辯證思維能力、對事物的分析與綜合能力、創(chuàng)造性及解決問題的能力都有可能達到較高級的水平;情感變得豐富細膩;意志力逐漸成熟。但基礎知識較薄弱,部分高職生有失落和自卑感,個別高職學生惰性和厭學心理較重。思政課大多數(shù)理論性較強,學生對理論課有心理障礙,認為高職生要是能學好理論課就不會來讀職業(yè)學校。在傳統(tǒng)教學模式中,教師需把時間、精力放于知識點的講授,即使加入視頻等引起學生興趣,學生仍無法深刻感悟思政課的要點內容,較難學到心里。
針對傳統(tǒng)教學模式在高職思政課程教學中存在的不符合高職生特點,難以激發(fā)學生學習興趣,學生課堂參與度不高等問題,本文試圖探討幾種創(chuàng)新教學模式以期改進高職高專思政課堂教學。
一、翻轉課堂教學模式
翻轉課堂教學模式指學生課前學習教師發(fā)布的微課視頻或教學課件等學習資料,自主學習,教師不再占用課堂時間講授知識,課堂上師生之間和生生之間交流互動,包括答疑解惑、合作探究等,從而達到更好的教育效果。
(一)翻轉課堂教學模型
根據(jù)對翻轉課堂教學模式的理解,構建思政課翻轉課堂教學模型,如圖1所示。
(1)課前
教師制作學習任務單、學生自評表、學生互評表、課件、微課等并將教學資料上傳發(fā)布。學生學習課件與視頻等,并根據(jù)學習任務單與小組成員合作完成任務。教師在課前準備階段跟進學生學習情況,對于學生遇到的困難與問題及時指導,為學生準備任務提供必要的幫助與支持。
(2)課中
由于課前學生已根據(jù)任務單做好準備,課中環(huán)節(jié)各小組展示任務,教師點評。
展示完成后,其他學生進行討論,指出展示小組在完成本次任務中的優(yōu)缺點,教師復述總結。討論結束后,教師根據(jù)當次課的知識點設計問題,隨機抽取學生回答。最后,教師結合學生完成任務情況適當歸納總結本課相關知識,特別是針對重點和難點進行適當講解,并小結學生學習情況。
(3)課后
學生完成自評表與互評表,完成作業(yè)鞏固提高。
(二)翻轉課堂教學模型優(yōu)勢
(1)改變了傳統(tǒng)思政課堂學生缺乏實踐時間的不足,鍛煉學生的實踐能力。學生在完成任務過程中學習知識,領悟思政課程教學所需達到的要點。學生是學習的主體,擁有更多主動權,學生的學習興趣與熱情得以激發(fā)。
(2)課堂得以延展到課外,可以根據(jù)自身學習特點,安排學習順序。學生根據(jù)任務查找選擇視頻﹑圖片﹑文字材料等,在準備任務的過程中反復學習,對收集材料進行思考與理解。
二、“云課堂”混合式教學模式
通過學習通或藍墨云班課的云平臺、雨課堂、VR等新技術手段,教師利用移動設備或電腦管理班級、發(fā)送通知、分享資源、布置作業(yè)、組織上課簽到、開展討論答疑。課堂現(xiàn)場教師在講授知識的基礎上通過線上搶答、線上討論等方式引發(fā)學生興趣,保持學生注意力,通過作品分享、計時答題、單元測試等互動教學活動,學生可獲得即刻反饋、點評。
(一)云課堂混合式教學模型
根據(jù)對云課堂混合式教學模式的理解,構建思政課云課堂混合式教學模型,如圖2所示。教學過程分為課前、課中和課后三個階段。
(1)課前
教師將教學視頻、課件、習題等教學資源上傳至學習平臺。學生學習課件,觀看視頻并完成預習部分的練習。教師注重對學生預習過程中的問題解答,提前搜集學生存在的疑點、難點并進行整理歸納,為構建高效課堂做鋪墊。
(2)課中
采取讓學生通過app進行簽到的方式,以此解決傳統(tǒng)教學中點名統(tǒng)計學生數(shù)量的種種不足;其次在對學生提問時可以應用學習通平臺中搖一搖的功能,隨機抽取學生,以保持學生注意力集中,也增加了教學的趣味性;此外,在課堂進行時,將教師講授與學生通過app自學相結合,如在學習“理想信念與意志責任”時,可以將其中較難的概念與相關概念間的關系進行講授,而其他視頻等學生較為樂于接受的部分讓學生通過學習通平臺中的學習資源進行自主學習,從而提高課堂效率。
在講授的基礎上教師引導學生頭腦風暴,對案例討論分析,教師要積極引導不同組別的學生進行思考碰撞,并加以歸納分析,以期生生之間、師生之間產生共鳴。例如:通過學習通展示學生的討論結果,教師主要完成總結點評,進而使學生得到進一步提升。
(3)課后
①評價、反饋環(huán)節(jié)(線上+線下)。通過課后在線練習、測試等方式,對學生進行及時評價、反饋。例如:在每一節(jié)課學習之后,教師可以通過學習通平臺設定不同的測試任務,如在思想道德修養(yǎng)與法律基礎課程中的“創(chuàng)造有意義的人生”的學習中,教師可以設定好諸多測試內容并通過app隨機發(fā)到每位學生的app中,學生在完成任務后,由系統(tǒng)通過計算進行自動評分。
②課后復習(線上)。課后教師與學生通過學習平臺互動交流,教師答疑解惑。例如:在我國社會主義法律的運行相關知識的復習中,教師可以利用班級群的討論區(qū),讓學生將不會的問題寫下來,并由其他學生根據(jù)自己的理解寫下學習感悟,教師加以二次講解和點評,從而加深學生的理解;也可以通過設計調查問卷的方式,讓學生對班級授課提出意見,對課件、課堂講課方式、測評方式進行點評,以促進教師對教學的改進,從而提高教學水平。
(二)云課堂混合式教學模型的優(yōu)勢
此次新冠肺炎疫情各大中小學紛紛開展線上教學,但現(xiàn)實已充分證明單一的線上教學效果不佳,傳統(tǒng)面授形式難以替代。然而,信息化背景下,如何創(chuàng)新課堂吸引學生,尤其是知識基礎差、學習專注力意志力不足的高職生,云課堂實現(xiàn)了手機與傳統(tǒng)課堂的融合,滿足學生的多樣化需求。
(1)在高職思政課前課中課后各學習過程中,學習通平臺可以實現(xiàn)師生、生生之間的充分互動交流,這不但一改過去傳統(tǒng)課堂中預習復習中學生的學習不系統(tǒng)、不具體,課堂上學生害羞不敢發(fā)言或是有問題不敢當面提出等問題,也能讓學習更具目標性,更便利化。
(2)便于形成性評價。在學生參與云課堂學習時,平臺自動記錄并生成經(jīng)驗值;教師也可根據(jù)學生的課堂表現(xiàn)授予其學習經(jīng)驗值。教師期末根據(jù)學生的經(jīng)驗值評定平時成績,更為公平公正可靠,有效提高學生學習積極性與課堂參與度。
三、拋錨式教學模式
拋錨式教學要求學生感受和體驗實際生活中的真實問題。在實際情境中一旦確立一個問題,整個教學內容和教學進程就圍繞這一錨點進行設計(就像輪船被錨固定一樣)。通過設置真實生活情境的“錨點”,引發(fā)學生共情,引起學生探究興趣,教師引導學生探索,得出結論。
(一)拋錨式教學模型
拋錨式教學模型包括課前、課上、課后三個部分,如圖3所示。
(1)課前備錨
課前備錨的主要任務是基于課程內容制作微課課件并將微課課件、視頻﹑練習題等其他教學資料上傳至網(wǎng)絡學習平臺。學生學習課件、觀看視頻等并將學習中遇到的困難反饋給教師。教師根據(jù)反饋信息掌握學生學習情況,有針對性地設計“錨”點視頻,創(chuàng)設真實情境,選擇與當堂課學習主題密切相關的真實性事件或問題作為學習的中心內容。
(2)課中拋錨
課程導入時,創(chuàng)設與知識點相關的真實情境,讓學生面臨一個亟需解決的現(xiàn)實問題。教師并不直接告訴學生如何解決,而是提供相關線索,如需要從何處獲取相關資料,或追問式引導,幫助學生一步步走向解決方法。小組內頭腦風暴,思想碰撞,不斷修正加深小組成員對問題的理解,完成意義建構,獲取知識,最終形成方案并展示成果。教師組織學生組內自評、組間互評,教師評價并總結。此過程中,教師記錄學生課堂表現(xiàn),包括學習態(tài)度、討論參與度、發(fā)表觀點質量、學習成果、個人進步等。對于學生課堂表現(xiàn),教師要多表揚與鼓勵,創(chuàng)設積極氛圍,激勵學生融入課堂,獲取積極體驗。
(3)課后起錨
課后學生根據(jù)自身情況選擇作業(yè)并在班級學習群討論相關問題。對于學生課堂上的遺留問題,或是課后的疑問,教師鼓勵引導學生討論并學習,拓展延伸知識,擴展知識面。
(二)拋錨式教學模型優(yōu)勢
(1)鼓勵課堂教學中多實踐少講授,多引導少指導,多觀察少評價,符合高職生自我意識覺醒,獨立精神的加強,重實踐輕理論的特點,更好地適應學情。
(2)制定教學目標以學生認知能力與特點、生活經(jīng)驗、興趣愛好等為基礎,設置活動環(huán)節(jié)以學生能力為依據(jù),問題設計充分考慮學生知識基礎薄弱但有積極的動手能力及一定的生活經(jīng)驗這一情況,體現(xiàn)了因材施教原則。
(3)教學評價適合:拋錨式教學模式的評價機制是鼓勵式評價,是過程性評價,有利于提高學生學習積極性。
學無定法,教亦無定法,路漫漫其修遠兮,高職高專思政課的有效教學模式仍需繼續(xù)探索,只要能有效達到育人目的,形式并不重要,各教學模式可根據(jù)各課型不同,學情不同,教師自身情況不同而相互融合,取長補短(比如拋錨式教學模式就借鑒了翻轉課堂教學模式,各教學模式本身各有融合借鑒,同時又有自身特點和優(yōu)勢)。希望這些創(chuàng)新教學模式能在高職思政學科領域得到更加廣泛的應用,為高職思政課程的教育教學改革提供有效方案貢獻微薄力量。
參考文獻:
[1]張海峰,王世君.翻轉課堂教學模式在高職思政教學中的應用探析[J].知識文庫,2020(05):85-86.
[2]魏萍萍,盧希.互聯(lián)網(wǎng)時代高職思政云課堂教學模式研究——評《高職思政云課堂理論與實踐》[J].社會科學家,2020(12):18.
[3]李馥芬.淺析大數(shù)據(jù)背景下高職院校思政課教學改革中存在的問題與解決策略[J].天天愛科學(教學研究),2021(06):19-20.
[4]拋錨式教學[EB/OL].https://baike.sogou.com/v15325.htm?fromTitle=.
責任編輯 朱守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