于麗嘉,徐靜,蔡瑋
(河南科技大學第一附屬醫(yī)院 手術部,河南 洛陽471003)
隨著腫瘤患者人數(shù)的增多,腫瘤輸液的患者數(shù)量也不斷增多,由于腫瘤患者的疾病類型、年齡、文化背景、心理情緒等各不相同,對腫瘤疾病的認知以及心態(tài)也不同,護士在為患者進行輸液治療的過程中,管理難度較大[1]。常規(guī)護理方法面對繁忙的腫瘤輸液極易發(fā)生差錯,導致護患矛盾加劇,引發(fā)護患糾紛。雙C康復護理也稱為舒適護理,該護理模式更注重患者的整體舒適感,以患者的心理舒適度帶動生理舒適度,進而達到康復的目的。隨著護理模式的不斷發(fā)展,雙C康復護理在多種疾病中應用較為廣泛[2],但是關于該護理模式應用于腫瘤輸液患者的報道較少。本研究探討雙C康復護理模式對腫瘤輸液患者負面情緒及疼痛程度的影響,現(xiàn)將結(jié)果報道如下。
1.1 一般資料選取2019年1月至2020年1月我院收治的行輸液治療的腫瘤患者共80例。納入標準:①行輸液治療的腫瘤患者;②依從性良好;③無精神疾??;④自愿參與。排除標準:①存在嚴重認知功能障礙者;②既往有精神疾病者;③拒絕參加者。按照患者入院先后順序分為兩組各40例。對照組男23例,女17例;年 齡38~79歲,平 均 年 齡 (50.81±1.92)歲;病程1~5年,平均病程 (3.12±0.42)年。研究組男22例,女18例;年 齡37~80歲,平 均 年 齡 (50.98±1.84)歲;病程1~5年,平均病程 (3.18±0.85)年。兩組患者的一般資料比較,差異無統(tǒng)計學意義(P>0.05)。
1.2 護理方法對照組接受常規(guī)護理。研究組接受雙C康復護理,具體措施如下:①在輸液過程中,護理人員先與患者以及家屬做好溝通,了解患者的一般資料,記錄患者的日常生活習慣、飲食規(guī)律等,同時將科室自制的健康小手冊發(fā)放至患者,提升患者及其家屬對輸液的認知。護理人員詳細記錄患者的用藥情況,幫助患者了解自身的病情,嚴格控制輸液給藥量,為患者及其家屬講解藥物可能出現(xiàn)的不良反應,告知若出現(xiàn)不良反應,應立即告知醫(yī)生和護士。②在輸液結(jié)束后,使用肝素鈉封管注射液(山東省惠諾藥業(yè)有限公司,規(guī)格5 mL∶50 U)封管。了解患者負面情緒的來源,護士應盡可能地讓患者表達自己對疾病的看法與想法,了解患者產(chǎn)生負面情緒的原因,可采用舉例、敘述等方式糾正患者的認知誤區(qū)以及不合理信念,幫助患者提升認知水平。對于存在治療困難的患者,積極與患者家屬溝通,避免由于個體情緒影響輸液治療的進行。護理人員應讓患者認識到自身負面情緒過于偏激,在溝通過程中,避免片面化,不可只告知患者好的一面,還要讓患者知曉治療過程中可能會出現(xiàn)的情況,讓患者具有更加客觀、合理的治療信念,幫助患者找到合適的解壓方法,讓患者能夠在輸液過程中緩解負面情緒。
1.3 觀察指標①采用負面情緒評分對患者的自責、恐懼、擔心、憤怒、絕望、痛苦、焦慮7項負面情緒進行評估,采用Liker 4級評分法,每個條目均為0~3分,總分為21分,分數(shù)越高,表示患者的負面情緒越嚴重。②采用視覺模擬評分法對患者的疼痛程度進行評估,0~10分,0分表示無痛,10分表示劇痛,0~3分為輕度疼痛,4~7分為中度疼痛,8~10分為重度疼痛。
1.4 統(tǒng)計學方法使用SPSS 22.0統(tǒng)計軟件處理數(shù)據(jù)。正態(tài)分布的計量資料以±s表示,組間行t檢驗;計數(shù)資料以率表示,組間行χ2檢驗。P<0.05為差異有統(tǒng)計學意義。
2.1 兩組的負面情緒比較研究組的自責、恐懼、擔心、憤怒、絕望、痛苦、焦慮評分均顯著低于對照組,差異有統(tǒng)計學意義(P<0.05)。見表1。
表1 兩組患者的負面情緒評分比較(±s,分)
表1 兩組患者的負面情緒評分比較(±s,分)
組別 n 自責 恐懼 擔心 憤怒 絕望 痛苦 焦慮研究組 40 1.83±0.12 1.79±0.33 1.94±0.12 1.89±0.44 1.79±0.43 1.84±0.34 1.88±0.12對照組 40 2.86±0.45 2.89±0.33 2.84±0.55 2.91±0.11 2.71±0.43 2.78±0.35 2.85±0.31 t值 13.987 14.907 10.111 14.223 9.586 12.183 18.455 P值 <0.05 <0.05 <0.05 <0.05 <0.05 <0.05 <0.05
2.2 兩組的疼痛程度比較研究組的輕度疼痛比例顯著高于對照組,中度疼痛、重度疼痛比例均顯著低于對照組,差異有統(tǒng)計學意義 (P<0.05)。見表2。
表2 兩組患者的疼痛程度比較[n(%)]
腫瘤作為病死率極高的一種慢性疾病,患者在長期治療過程中,遭受疾病的折磨以及生命威脅的雙重打擊,心理承受能力逐漸下降,隨著疾病的惡化以及治療周期的延長,患者的負面情緒逐漸加重,對治療效果造成嚴重不良影響[3]。從心理學角度看,人的消極情緒與最終行為之間存在因果關系,患者的負面情緒會導致患者的最終行為。針對此,對腫瘤輸液患者采取護理干預十分必要。雙C康復護理模式于1998年由臺灣學者蕭豐富先生提出,即Comfort Care,也稱為舒適護理[4]。這種護理模式與傳統(tǒng)的護理模式不同,更注重患者的個人感受,以患者為中心,通過采取干預手段,以達到患者心理、生理的舒適狀態(tài)[5],進而縮短康復進程,達到提升預后效果的目的。
本研究結(jié)果顯示,研究組患者的自責、恐懼、擔心、憤怒、絕望、痛苦、焦慮評分均顯著低于對照組 (P<0.05)。雙C康復護理模式下,患者處于社會、環(huán)境、心理、身體的全方位舒適狀態(tài)下,從而能更好地配合治療與護理,因此在護理過程中,為患者提供多角度、全方位的舒適護理,進一步改善患者的負面情緒,患者的滿意度以及心理、生理舒適度更高[6]。本研究結(jié)果顯示,研究組的輕度疼痛比例顯著高于對照組,中度疼痛、重度疼痛比例均顯著低于對照組,差異有統(tǒng)計學意義(P<0.05)。雙C康復護理是一種整體性、個性化且富有創(chuàng)造性的護理方法,以患者為中心,強調(diào)患者在整個護理開展過程中的舒適度,護士需要縮短患者不愉快的時間、減輕患者不愉快的程度,并努力做到消除患者的不愉快,讓患者活力十足、快樂、超越自在[7-8];通過雙C康復護理,讓患者在治療過程中,降低輸液所致的不舒適感,以獲得心理安慰、精神慰藉、社會與身體的舒適,進一步緩解患者的疼痛程度。
綜上所述,雙C康復護理模式能夠有效改善輸液治療的腫瘤患者的負面情緒,緩解疼痛程度,值得推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