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春花 許星明 李佳弘 吁 楊 王曉敏*
(1.江西中醫(yī)藥大學中醫(yī)學院;2.江西中醫(yī)藥大學2019級中醫(yī)“5+3”班)
PBL教學(Problem-Based Learning)是以典型案例為對象,以臨床問題為基礎,以學生為學習主體,以教師引導為導向的啟發(fā)式教學模式。其精髓是充分發(fā)揮“真實問題”對學習過程的指導和引領作用,“設計問題”是PBL教學的起點,“解決問題”則是終點。病理學是基礎醫(yī)學與臨床醫(yī)學的橋梁課程,課題組自2012年以來,在中醫(yī)定向、中醫(yī)骨傷班等小教學班級的病理學教學中運用了PBL教學法,深受學生歡迎,充分調動了學生的學習主觀能動性。
隨著學校招生和新專業(yè)的增加,學生數量增加,師資配備嚴重不足。經典的PBL教學適用于小班教學,生師比2﹕1才能達到良好的教學效果。但是如何在60人以上的大教學班級開展病理學PBL教學,其路徑、評價體系等問題值得深入研究。課題組在我校2018級、2019級中醫(yī)學專業(yè)60人以上大教學班級開展了病理學PBL教學模式的探索,取得了較好的教學效果。
教師通過傳統授課方式對病理學基礎概念和疾病的病理變化進行深入講授,結合臨床案例挖掘病理知識點,培養(yǎng)學生臨床思維能力。該階段重點講授病理學基礎知識,結合病理學基礎知識把比較難理解和學生未接觸過的臨床內容進行合理的解釋和推導,引導學生理解臨床表現背后的病理學知識。如講述血栓形成的條件,融入“無膽英雄”張伯禮院士的真實案例,促進學生對病理知識的理解、拓展與深化。同時,注重培養(yǎng)學生建立與案例主題相聯系的醫(yī)學思維,為PBL小組學習的知識和能力儲備奠定基礎。
依據培養(yǎng)目標和教學大綱要求,集體討論確定PBL教學的內容,教師將優(yōu)質PPT資源(包括課件資源)、視頻資源(包括病理學微視頻)和其他學習資源、在線網絡資源(包括微博、微信、自媒體網絡教學資源)等上傳“超星學習通”教學平臺,指導學生線下學習。教師通過作業(yè)、隨堂討論、課堂測試及期中考試等方式了解和掌握學生學習的狀態(tài)和能力,為后續(xù)PBL教學開展做好準備。
1.組建學習小組。利用“超星學習通”教學平臺,組建PBL學習小組。依據“超星學習通”的學情統計數據將學生分為優(yōu)秀、積極、隨大流、消極四種類型,隨機組建由“10%優(yōu)秀學生+40%積極學生+40%隨大流學生+10%消極學生”構成的10人學習小組,形成優(yōu)秀學生帶領、大多數學生參與、少數學生跟隨的團隊學習模式。
2.學習小組自主學習和討論。教師將案例上傳“超星學習通”學習平臺,學生通過第二課堂觀察案例的大體標本及數字切片,利用課余時間結合病理形態(tài)變化開展小組討論。建立“超星學習通”群聊、微信或QQ群,當學生局限于某個問題時,教師引導其向更廣、更深的范圍去延伸。當學生偏離主題時,重新引導學生回到主題,充分調動學生獨立思考、自主學習、團結協作的能力,幫助和提升學生發(fā)現問題、分析和解決問題的能力,同時監(jiān)督各小組學習情況。學習小組完成自主學習和討論,撰寫討論報告和PPT,小組內部開展預答辯,根據預答辯結果進一步修訂和完善學習匯報內容。
3.大班學習和討論。學習匯報采取學習小組推選1名學生PPT匯報,其他成員補充的模式,匯報過程中注重發(fā)揮教師引導作用。例如,在學生表述錯誤時,教師必須及時指出,以免形成錯誤概念。小組匯報結束后開展大班討論,鼓勵學生自由提出疑問或隨時表達異議。學生討論完畢后,教師對所學病理知識進行總結歸納和提煉,對于難點、重點內容,特別是存在分歧的內容適當精講,以保證學生能夠準確掌握知識,彌補單純PBL教學的不足。
4.形成性評價。PBL考核主要從學生參與度和完成度等方面進行綜合評價,從而較為全面地考察PBL教學效果,對學生的學習能力和創(chuàng)新思維能力給予恰當的評價。具體權重設計為:學習小組PPT制作(15%,優(yōu)秀組上調3分)、參與互動(15%,參與投票/問卷回答、線下和線上PBL討論等)、簽到(5%,按次數累計,每簽到一次+1分/次,共3次)、線下課程視頻學習(15%)、訪問次數權重(5%,按學生訪問“超星學習通”平臺次數進行計分)、線下課堂討論和匯報(45%,教師評價、組間評價、組內評價和自我評價)。
通過問卷調查和期末成績比較分析,PBL教學學生滿意度為92%,病理學知識掌握、學習積極性等各方面,60人以上的PBL教學班級明顯高于傳統教學的班級。及格率、優(yōu)秀率均顯著提高,特別是70—80分數段的人數有大幅提高,取得了較好的教學效果。我們認為,基于“超星學習通”的病理學大班級PBL教學有以下優(yōu)點。
PBL已逐漸成為我國醫(yī)學教育改革發(fā)展的方向,但現階段在國內開展PBL教學仍存在諸多困難,如教學條件、師資、學生素質、招生規(guī)模等制約了PBL教學的開展。常規(guī)PBL教學模式主要由6—8人組成,1—2個Tutor參與,但是現在很多班級人數超過60,存在教師和Tutor人數及PBL教室容量均有限、教師工作量大、教學時長縮短等現實困難,教師PBL教學的指導水平不一,指導能力、激發(fā)性實踐水平等不可避免地存在差異,而且引導學生討論和介入時機、節(jié)點均是影響PBL教學效果的重要因素,從而造成教學效果難以達到均衡,學習效果差。線上線下混合式PBL教學借助“超星學習通”教學平臺,學生可以隨時訪問,隨時學習。學習小組建立群聊或利用課余時間線下討論,教師線上加入討論組,不受時空的制約,能更好地保證PBL教學“神不散”。
受時間、空間、生師比和場地等因素的影響,PBL教學易形成“形似神不似”,甚至“形神皆失”。運用“超星學習通”等現代教學手段和情境變換技術等,師生線上互動,避免了時空限制。小組討論和分析時,教師可以隨時線上解答問題,發(fā)揮多角度、大信息量、系統性、真實性和交互性等教學優(yōu)勢,增強學習過程的興趣,幫助學生對難點進行理解,提升學生的學習效果和學習興趣。
課題組以PBL教學為抓手,以臨床案例為載體,解決“是什么”“為什么”“怎樣看”等問題,結合臨床表現、發(fā)生機制、診斷治療等方面轉化蘊含探索、求真、質疑、勇于突破、團結協作等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觸發(fā)學生知識、情感和價值的認同感,提升專業(yè)課程教育親和力和針對性,讓學生獲得知識的同時也獲得精神的灌溉,從而實現專業(yè)知識的顯性教育與人文素養(yǎng)等隱性教育的融合。
基于“超星學習通”病理學大班級PBL教學模式,契合現代學生的學習習慣、學習模式、思維模式、興趣習慣的特性,以信息化引領教育理念和教育模式的創(chuàng)新,充分發(fā)揮教育信息化在教育改革和發(fā)展中的支撐與引領作用,推進現代信息技術與教育教學的全面深度融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