毛雨晨
【摘要】相關(guān)文件明確提及,幼兒園應當重視幼兒基本生活自理能力的培養(yǎng),讓幼兒學會將力所能及的事情做好。為了實現(xiàn)上述目標,幼兒園可以在教學中應用家園合作模式,結(jié)合幼兒的實際發(fā)展情況以及心理特點等來對家園合作的開展方式進行有效的創(chuàng)新,同時增加家園合作的途徑,以此來對幼兒實施更加具有計劃性、目的性、有效性的教育,在家園合作模式的助力下培養(yǎng)幼兒的勞動行為習慣,為幼兒的良好發(fā)展奠定基礎(chǔ)。
【關(guān)鍵詞】家園合作;幼兒;勞動行為習慣
在對幼兒的教育中,家庭所發(fā)揮的作用至關(guān)重要,因此,幼兒園應當積極與家長合作,遵循平等、尊重的基本合作原則,獲得家長的支持,引導家長主動參與到幼兒的教育工作中來,讓幼兒家長在參與家園合作的過程中提高自己的教育能力,促進幼兒的健康發(fā)展。隨著素質(zhì)教育的推行,人們愈來愈重視個體德智體美勞的發(fā)展,因此,幼兒園應當重視幼兒勞動行為習慣的培養(yǎng),基于此,本文主要探究家園合作培養(yǎng)幼兒勞動行為習慣的有效策略。
一、定期開展生活勞動課程
有幼兒教師發(fā)現(xiàn),大部分幼兒家長對勞動教育的了解以及認知不夠深入、全面,在對幼兒進行勞動教育時存在誤區(qū),大部分幼兒家長面對幼兒的勞動沒有足夠積極的反應,從而導致幼兒的家庭勞動教育效率較低。因此,幼兒園應當積極組織開展不同類型的勞動課程[1],為幼兒提供更多參與勞動的機會,積極與幼兒家長展開合作,多多交流溝通,借助家園合作來培養(yǎng)幼兒的勞動能力以及勞動行為習慣。例如,幼兒教師可以展開主題為“可愛又美味的飯團”的勞動教育課程,開設(shè)此勞動課程的目的是讓幼兒體會親自動手做食物的樂趣,讓幼兒在與家長做食物的過程中獲得成就感。首先,幼兒園教師應當提前與幼兒家長溝通,商定所要制作的飯團類型,從而明確所需的食物材料。經(jīng)商議決定了所要制作的飯團類型為紫菜飯團、雞肉飯團、玉米蘿卜飯團,然后幼兒教師以及幼兒家長可以一同采買食材,在采買過程中應當確保食材的趣味性以及色彩性,例如紫菜、蘿卜、西藍花、玉米、雞肉、米飯以及香腸等。在課程一開始,幼兒教師可以讓家長帶著幼兒一起選擇自己喜歡的食物來制作飯團。在家長的幫助下,幼兒成功做出了不同口味、不同樣式的美味飯團,有的幼兒做出紫菜飯團,有的幼兒做出玉米蘿卜飯團,這些飯團不僅美味,并且在外形上也具有一定的趣味性,符合幼兒的年齡特點。幼兒家長以及幼兒教師應當積極鼓勵幼兒,提升幼兒的信心,培養(yǎng)幼兒的動手能力,激發(fā)幼兒自主勞動的興趣。在制作飯團的過程中,幼兒也會明白食物的來之不易,對勞動的珍貴有進一步的認知,繼而讓幼兒對自己生活中的行為進行反思,如認識到浪費食物或是吃飯不認真是不好的行為。在此活動的影響下,幼兒會糾正自己的行為。這樣的課程,不僅可以增進幼兒與家長之間的感情,并且可以培養(yǎng)幼兒的環(huán)保意識以及勞動意識,使之養(yǎng)成良好的勞動行為習慣。開展勞動課程,能夠有效培養(yǎng)幼兒的勞動意識,隨著時間的積累,使幼兒逐漸養(yǎng)成愛勞動、主動勞動的良好行為習慣。
二、定期開展親子勞動社團
幼兒園應當讓幼兒及其家長組成相應的勞動社團,讓幼兒家長積極參與到社團中來,定期組織開展一些相應的家庭勞動活動,這樣不僅可以使幼兒家長對勞動教育的必要性以及重要性有進一步的理解以及認知,還能夠促進幼兒家長之間的互動以及交流。幼兒教師以及幼兒家長共同商議社團勞動活動的舉辦地點、活動內(nèi)容以及具體活動流程、必要的安全保障等,在活動結(jié)束后可設(shè)置相關(guān)的思考環(huán)節(jié),讓幼兒積極發(fā)表在此活動中的收獲以及感受,分享自己掌握的技能??沙浞纸Y(jié)合當?shù)氐馁Y源來開展社團勞動活動,例如利用周末或節(jié)假日,組織社團到戶外開展勞動活動,比如摘橘子、采草莓、拔蘿卜等活動,這些勞動活動的目的是讓幼兒親近大自然、感受大自然。在開展摘橘子社團勞動活動時,幼兒家長可以讓幼兒結(jié)伴,一同摘橘子。首先幼兒家長先示范一遍采摘橘子的正確方式,避免幼兒由于采摘方式不正確被刺劃傷或是弄壞橘子。在幼兒學會基本的采摘方法和采摘技巧之后,幼兒家長可以讓幼兒獨立采摘,幼兒成功采摘橘子后,其內(nèi)心會獲得極大的滿足感以及成就感,這時,幼兒家長可以充分地肯定以及鼓勵幼兒,幼兒受到表揚之后,其勞動信心將會得到一定程度的增強,繼而提升勞動積極性以及主動性。采摘活動結(jié)束后,幼兒家長可以讓幼兒積極發(fā)表自己的收獲感受,有的幼兒說自己學會了摘橘子,有的幼兒說明白了勞動的辛苦。組織社團開展勞動活動,可以讓幼兒在開展活動的過程中體驗收獲的快樂,明白果實的來之不易,學會珍惜食物;同時,增進幼兒家長與幼兒之間的親子之情;此外,使幼兒的生活經(jīng)驗更加豐富,提升幼兒的身體素質(zhì),培養(yǎng)幼兒的勞動行為習慣,使幼兒掌握一定的勞動技能。
三、定期開展文化布置
幼兒身體及心理的健康發(fā)展與所處環(huán)境有著密切的聯(lián)系,幼兒教師對此應當高度重視,將教學環(huán)境的創(chuàng)設(shè)納入課程設(shè)計中。在幼兒園中,墻面、樓道以及門廳等都是環(huán)境的重要組成部分,其能夠較好地刺激幼兒的感官[2],使幼兒保持愉悅的情緒,在輕松有趣的氛圍中學習成長。因此,在幼兒的勞動教育中,幼兒園也應當重視環(huán)境的影響,采取相應的措施來為幼兒創(chuàng)設(shè)濃厚的勞動氛圍,讓幼兒在這樣的環(huán)境中形成愛勞動的心理,真正愛上勞動。幼兒園還可以充分利用園中的空地,將其開辟成一個小型農(nóng)場,將農(nóng)場劃分為小班區(qū)域、大班區(qū)域以及中班區(qū)域,幼兒園教師再對相應的空地進行細分,用幼兒園的名字來對此農(nóng)場進行命名。幼兒園教師可以選擇特定的時間,為幼兒提供各種植物種子或幼苗,讓幼兒根據(jù)自己的喜好對其進行選擇,有的幼兒喜歡花朵,有的幼兒喜歡蔬菜,有的幼兒喜歡小樹。幼兒選擇完畢后,幼兒教師應當帶領(lǐng)幼兒到農(nóng)場中進行播種,指導幼兒將自己的植物種到屬于自己班級的空地上,以此培養(yǎng)幼兒的責任心以及勞動意識。同時,讓幼兒以班級為單位,定期到農(nóng)場中對植物澆水、拔草以及施肥,讓幼兒學會呵護植物、愛護植物。教師還可以為幼兒制定相應的植物觀察記錄表,讓幼兒嚴密觀察植物的生長情況,通過這樣的方式來讓幼兒學會養(yǎng)護植物,培養(yǎng)幼兒勞動行為習慣,讓幼兒形成“我勞動我光榮”的勞動意識,在體驗種植趣味的同時掌握相應的勞動技能。通過這樣的方式,讓幼兒在日常的生活及學習中強化勞動意識,逐漸形成樂于勞動的良好行為習慣,從而促進幼兒綜合能力的提升。
四、定期開展勞動技能競賽
由于幼兒年齡較小,對一切新鮮事物充滿了好奇,熱衷于玩游戲,因此,幼兒教師可以將勞動活動與游戲相結(jié)合,組織幼兒開展多樣的勞動競賽活動。要確保競賽活動內(nèi)容的豐富性以及趣味性,鼓勵家長參與到勞動活動中來,讓幼兒與家長互相配合來開展勞動競賽,通過這樣的方式來使幼兒對勞動的興趣得到有效的激發(fā),讓幼兒體驗勞動的快樂,收獲勞動果實。例如,幼兒教師可充分利用一些與幼兒年齡及心理相符或是與勞動相關(guān)的節(jié)日來開展勞動競賽活動,如六一兒童節(jié)、端午節(jié)以及五一勞動節(jié)等,將競賽活動提前告知幼兒家長,讓家長主動參與到活動中來,為幼兒樹立良好的勞動榜樣。在這些節(jié)日中,讓幼兒與家長一起參與勞動競賽活動。幼兒教師在設(shè)計勞動競賽活動的過程中,應當注意活動的多彩性以及趣味性,如剝花生比賽、洗碗比賽、擦桌子比賽等,在端午節(jié)時則可以開展包粽子比賽。在開展擦桌子比賽時,教師可以先將一些有灰塵的桌子搬到運動場中,讓幼兒與家長組成一個小組,家長拿水盆,幼兒拿毛巾,在教師下達指令時開展擦桌子。競賽時間為1分鐘,看幼兒及家長在一分鐘之內(nèi)可擦幾張桌子。同時,幼兒教師應當對桌子進行檢查,確保桌子的干凈度以及整潔度,有明顯污漬的桌子則不計入最終成績。在競賽活動的過程中,幼兒形成了良好的競爭意識、合作意識以及勞動意識,不知不知掌握了擦桌子的技能,同時,對勞動的價值以及意義有更深入的了解。這些競賽活動充滿了樂趣,幼兒的興趣會大大提升,繼而積極主動地參與到勞動競賽中來。對于幼兒的競賽成果,幼兒家長應當給予肯定以及表揚,通過這樣的方式來增強幼兒的勞動信心,提升幼兒的動手能力以及實踐能力,使幼兒在勞動競賽的過程中不知不覺形成良好的勞動行為習慣。
對于幼兒良好勞動行為習慣的形成,家園合作模式的開展功不可沒。使幼兒培養(yǎng)幼兒的勞動行為習慣,不能僅僅依靠幼兒教師,家長也應當與幼兒園配合,在家園合作模式下共同開展幼兒的勞動教育。在幼兒園與家長互相理解、互相配合的良好形勢下,家園合作的協(xié)調(diào)性得以提升,積極組織勞動課程、勞動活動,成立勞動社團,結(jié)合幼兒的心理特點來布置幼兒園的環(huán)境,讓幼兒在勞動活動中逐漸形成良好的勞動意識以及勞動行為習慣,促進幼兒的全面發(fā)展。
【參考文獻】
[1]馮亞麗.“源”于幼兒? “種”出成長:談在種植活動中幼兒自主勞動能力培養(yǎng)的有效組織[J].科學咨詢(教育科研),2020(12):170.
[2]唐麗穎.淺談勞動教育在幼兒園教育中的實踐研究[J].科學咨詢(科技·管理),2020(12):12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