孔建平,趙園園,韓明月
(南京市溧水區(qū)人民醫(yī)院/東南大學附屬中大醫(yī)院溧水分院 腎內(nèi)科,江蘇 南京 211200)
尿毒癥屬于慢性腎臟疾病,患者存在腎單位進行性、慢性及不可逆轉(zhuǎn)性破壞,致使殘留腎單位無法排出代謝廢物,體內(nèi)毒素及代謝廢物逐漸積聚,引起水電解質(zhì)紊亂、酸堿失衡,導致腎臟內(nèi)分泌出現(xiàn)障礙,進而引發(fā)一系列機體中毒癥狀[1]。目前腎替代治療雖能協(xié)助尿毒癥患者排出機體代謝廢物,糾正水電解質(zhì)紊亂及酸堿失衡,但因其功能已全部喪失,部分患者僅給予血液透析濾過無法達到預期效果[2]。基于此,本研究旨在探討血液灌流串聯(lián)血液透析濾過對尿毒癥患者微炎癥狀態(tài)及鈣磷代謝水平的影響,現(xiàn)報道如下。
1.1 一般資料選取2016年7月至2020年5月我院收治的58例尿毒癥患者。納入標準:①確診為尿毒癥;②無合并惡性腫瘤;③未曾服用過激素類藥物;④凝血及出血機制無異常;⑤對本研究知情并愿意積極配合;⑥本研究經(jīng)醫(yī)院倫理委員會審核批準。排除標準:①語言溝通障礙;②重要器官功能障礙;③精神疾病或心理疾??;④嚴重傳染性疾病;⑤嚴重免疫系統(tǒng)疾病;⑥中途退出或死亡。將入選患者隨機分為觀察組與對照組各29例。觀察組男17例,女12例,年齡25~74歲,平均年齡(51.27±2.14)歲;對照組男18例,女11例,年齡26~75歲,平均年齡(52.06±2.12)歲。兩組的一般資料比較無明顯差異(P>0.05)。
1.2 方法對照組給予血液透析濾過,采用SM140聚砜膜血液透析過濾器,超濾系數(shù)59 mL·mm Hg-1·h-1,反滲超純凈水碳酸鹽透析液Ca2+濃度1.5 mmol/L,血流速200~250 mL/min,透析液流量500 mL/min,采用前稀釋置換法予以治療,置換液40 L/次;3次/周,4 h/次,持續(xù)治療8周。觀察組在對照組治療基礎上串聯(lián)血液灌流,每周2次透析,其中1次為普通血液透析濾過治療,1次為血液灌流串聯(lián)血液透析濾過,透析前將灌流器(珠海健帆生物科技股份有限公司,型號HA130,樹脂灌流器)串聯(lián)于透析器,在深靜脈或動靜脈內(nèi)瘺置管,作為血管通路,血流速為200 mL/min,先給予2 h血液灌流與透析,待飽和后將灌流器取下繼續(xù)透析2 h,并將血流速調(diào)至250 mL/min,1次/周,持續(xù)治療8周。
1.3 觀察指標于治療前、治療8周后晨起空腹時分別抽取兩組患者肘靜脈血液5 mL,3 000 r/min離心10 min,取血清放置于-80℃環(huán)境內(nèi)備用,以雙抗體夾心酶免疫法檢測白細胞介素6(IL-6)、腫瘤壞死因子-α(TNF-α)、血清超敏C反應蛋白(hs-CRP),以化學發(fā)光法(德國羅氏E170)檢測全段甲狀旁腺素(iPTH)、血磷(P)、血鈣(Ca),嚴格按試劑盒說明書執(zhí)行操作。
1.4 統(tǒng)計學方法采用SPSS 21.0統(tǒng)計軟件處理數(shù)據(jù)。計量資料以±s表示,行t檢驗,P<0.05為差異有統(tǒng)計學意義。
2.1 炎性因子水平治療前,兩組的IL-6、TNF-α、hs-CRP水平比較無明顯差異(P>0.05);治療后,觀察組的IL-6、TNFα、hs-CRP水平顯著低于對照組(P<0.05)。見表1。
表1 兩組的炎性因子水平比較(±s)
表1 兩組的炎性因子水平比較(±s)
注:與該組治療前比較,aP<0.05;與同期對照組比較,bP<0.05。
組別 時間 hs-CRP(mg/L)TNF-α(mL)IL-6(μg/L)觀察組 治療前 8.70±1.24 16.41±2.04 10.61±1.70(n=29)治療后 3.37±0.69ab 4.96±0.62ab 5.21±0.71ab對照組 治療前 8.71±1.24 16.39±2.03 10.60±1.69(n=29)治療后 4.75±0.83a 7.42±0.90a 7.28±1.01a
2.2 鈣磷代謝水平治療前,兩組的iPTH、P、Ca比較無明顯差異(P>0.05);治 療后,觀察組 的Ca水平 高于對 照組,iPTH、P水平均低于對照組(P<0.05)。見表2。
表2 兩組的鈣磷代謝水平比較(±s)
表2 兩組的鈣磷代謝水平比較(±s)
注:與該組治療前比較,aP<0.05;與同期對照組比較,bP<0.05。
組別 時間 iPTH(pg/mL)P(mmol/L)Ca(mmol/L)觀察組 治療前 624.36±47.29 2.19±0.46 1.62±0.24(n=29)治療后217.46±28.70ab 1.58±0.24ab 2.64±0.43ab對照組 治療前 623.11±46.61 2.17±0.45 1.61±0.25(n=29)治療后414.20±28.16a 1.81±0.31a 1.97±0.30a
尿毒癥是腎衰竭的終末階段,血液透析是目前臨床常用的腎替代療法,可替代腎臟功能排出機體毒素,延長患者生存時間[3]。但維持性血液透析患者均存在不同程度微炎癥狀態(tài),會對心臟功能及結(jié)構(gòu)、血管內(nèi)皮細胞功能等造成損傷,進而促使平滑肌細胞增加,導致冠狀動脈逐漸狹窄,增加心腦血管事件的發(fā)生[4]。因此,探尋尿毒癥患者最佳治療方案,緩解其微炎癥狀態(tài),糾正鈣磷代謝水平,是目前研究的重點。
血液透析濾過綜合血液透析及血液濾過優(yōu)勢,通過彌散可有效清除中、小分子物質(zhì),包括β2-微球蛋白、PTH等,其血流動力學狀態(tài)較普通血液透析更為穩(wěn)定,還可改善機體抗氧化能力,增加脫水量,清除機體炎性介質(zhì),進而有效改善患者病情[5-6]。血液灌流屬于血液凈化技術,主要通過向灌流器內(nèi)裝上固態(tài)吸附劑并引入患者血液,利用吸附作用,徹底清除血液透析無法清除的代謝廢物、內(nèi)源性毒素、外源性毒素等,還可改善機體鈣磷代謝水平[7]。研究[8]表明,高磷血癥不僅使鈣磷代謝水平異常,還極易引起繼發(fā)性甲狀旁腺功能亢進,促進冠狀動脈鈣化,導致心血管并發(fā)癥發(fā)生率、病死率明顯升高,可見鈣磷代謝水平平衡對改善患者預后有重要意義。本研究結(jié)果顯示,治療后觀察組的IL-6、TNF-α、hs-CRP水平低于對照組,表明血液灌流串聯(lián)血液透析濾過可有效改善尿毒癥患者微炎癥狀態(tài);治療后觀察組的Ca水平高于對照組,iPTH、P水平低于對照組,與王波[9]的研究結(jié)果基本一致,進一步表明血液灌流串聯(lián)血液透析濾過能改善尿毒癥患者鈣磷代謝水平。究其原因可能為,血液灌流中,大孔高分子聚合物的生物相容性較好,而大量微孔則形成巨大表面積,不僅強度高、速率快、吸附量大,還可有效清除機體內(nèi)炎性介質(zhì)及中、小分子物質(zhì),兩者通過不同途徑作用于病灶,相互協(xié)同,進而獲得良好的血液凈化效果。
綜上所述,血液灌流串聯(lián)血液透析濾過可改善尿毒癥患者微炎癥狀態(tài)及鈣磷代謝水平,值得推廣應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