陳玲
摘要:在信息化教學大背景下,如何結合現代信息技術和在線開放課程等現有教學資源,實施線上線下有效教與學路徑,促進學習者知識掌握、能力培養(yǎng)和素質提升的同時給予學生良好的學習體驗,提升教學效果,是本文要解決的問題。
關鍵詞:線上線下;教與學路徑;學習體驗
中圖分類號:G712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003-2177(2021)13-0079-02
1 現狀分析
隨著信息化技術的飛速發(fā)展和普及,各種平臺、APP等層出不窮,為線上網絡學習提供了良好的條件和基礎;而線上網絡學習打破了時空的限制,讓學生隨時隨地能夠進行學習,又能滿足學生自主構建需求,提升學生自主探索學習能力和培養(yǎng)終身學習意識,線下課堂學習和線上網絡學習相結合的混合式教學模式已成為大勢所趨。如何實施好線上線下混合式教學,提升教學效果呢?本文以《面向對象程序設計》課程為例,探索了該門課程線上線下混合式教學的實施路徑。
2 緊扣職業(yè),確定課程三維教學目標
首先確定教學目標。《面向對象程序設計》以Python語言為載體學習Python的面向對象技術、Python Web框架等高級內容。落實教育部專業(yè)教學標準中的人才培養(yǎng)規(guī)格,對接《Python程序設計》1+X職業(yè)技能等級中的初、中級認證要求,根據人才培養(yǎng)方案和課程定位,緊扣Python職業(yè),結合學情,確定了課程的知識、技能、素養(yǎng)三維目標。
依據教學內容、教學目標及職業(yè)標準等確定出教學重點;依據學情分析、教學經驗、課前測試、調查反饋等確定出教學難點。
3 基于工作過程系統(tǒng)化,重構教學內容
其次重構教學內容?!睹嫦驅ο蟪绦蛟O計》以Python軟件開發(fā)和Python Web開發(fā)典型工作崗位需求為出發(fā)點,采用工作過程結構系統(tǒng)的行動體系重構課程,遵循“由簡到難,由淺到深,層層遞進”原則,共劃分為“4個課內學習情境和4個課外學習情境”,對標1個職業(yè)技能等級標準和對接4個比賽,簡稱“4414”。課內學習情境1,使用文件技術和面向對象技術實現中國紅色旅游景點管理;課內學習情境2,使用數據庫技術實現中國紅色旅游景點管理;課內學習情境3,使用GUI實現中國紅色旅游景點管理;課內學習情境4,使用Django實現中國紅色旅游景點網站開發(fā)。課后配套相應的中國鄉(xiāng)村旅游網學習情境,課內結合課外反復練習軟件的開發(fā)過程,培養(yǎng)能利用Python開發(fā)B/S和C/S架構軟件的高素質技術技能型人才。
4 建設在線課程,豐富教學資源,為課前課后的線下教學提供場所
第三是使用超星學習通建設在線開放課程。根據內容特點及學生學習特點等,分析搭建在線開放課程框架。將每個學習情境分解成多個子任務,給出任務清單,分析任務實現涉及到的知識點,對知識點提供PPT和微視頻學習、學習后使用編程練習進行檢測。課前課后安排電腦自動判分的理論測試。章節(jié)完畢安排章節(jié)測試。于是形成了“任務清單——PPT學習——微視頻學習——課前自測——編程練習——課后自測——拓展提高”的框架,后面再不斷豐富完善教學資源[1]?!睹嫦驅ο蟪绦蛟O計》這門在線開放課程已經驗收通過,被確定為校級在線開放課程,已經服務了19級、20級軟件技術、大數據技術與應用等IT專業(yè)約1000左右學生的線下學習。
5 改革教學理念,調整教學策略,創(chuàng)新教學方法,實施“六步法”教學流程
最后實施“課前線上——課中線下——課后線上”的混合式教學(圖1)。本課程采用OBE理念,以學生為中心,以課內“中國紅旅網”和課外“中國鄉(xiāng)村旅游網”項目成果為導向,老師主導學生主體,采取“項目引領、以練促學、任務迭代”的教學策略[2],綜合使用項目教學法、任務驅動法、討論法等多種教學方法,實施“明確任務—制定計劃—做出決策—實施計劃—檢查控制—評定反饋”六步法教學流程,突出學生的主體性,理論知識“傳遞—內化—深化”、實踐技能“單一—應用—綜合”螺旋遞進提升使用Python進行軟件開發(fā)的能力,促成學生技能水平和職業(yè)素養(yǎng)的雙提升。
5.1課前線上,知識傳遞,領讀嘗試任務,師生線上互動
教師在學習通平臺發(fā)放任務清單,明確任務,指導學生制定計劃(學生小組討論,討論法,培養(yǎng)團隊合作精神,友善價值觀),引導學生自學文本材料和微課(自主學習法),完成平臺課前自測,初步嘗試任務(任務驅動法)。教師檢查自測情況和任務完成情況,分類梳理問題,據此教師做出決策,即時調整教學策略。
5.2 課中線下,知識內化,通過“賞、引、析、練、評、結”推進任務實現及優(yōu)化
任務回賞:反饋上次課課后項目任務完成情況,選擇優(yōu)秀作品小組上臺演示(培養(yǎng)表達能力),師生評價,其他小組觀摩學習,課后進行完善。
任務引入:反饋課前自測情況,師生探討(討論法)分析當前項目的不足,引出本次課的任務。
任務解析:師生共同探討分析任務,深入剖析任務實現思路,理清任務實現步驟,教師通過案例講解演示完成任務所需的新知及其應用(講授演示法),學生邊聽邊同步練習(手把手),學生理解后,教師引導學生完成類似案例練習(牽著手,編碼規(guī)范),落實教學重點。
任務實練:師生對話,學生自行進行分解練習(放開手),例如網頁導航菜單的顯示,拆解成三步:編寫視圖函數——配置路由——編寫模板,教師進行個別指導,突破教學難點。
任務評價:教師檢查小組完成情況,隨機抽取小組上臺展示,組織討論,師生點評,學生進行評后練習(練習法),繼續(xù)完善優(yōu)化任務,繼續(xù)突破教學難點。
任務小結:師生通過思維導圖(思維導圖法)溫習表述所學知識與應用技巧。
通過“賞、引、析”實施任務完成計劃,通過“練”檢查控制任務完成過程,通過“評、結”進行評定反饋?!百p、引、析、練、評、結”,解決知識理解與應用技巧中的困惑,師生之間、生生之間實現從外在語言對話到內在思想對話的轉化,實現學生在知識、能力、素養(yǎng)上的達到與提升。
5.3 課后線上,知識深化,技術提升,分層拓展實現學習職業(yè)化
(1)造能手——夯實知識技術:對所學知識和技術進行鞏固提升,教師布置藍橋實驗樓闖關練習,發(fā)布課后測試,發(fā)放配套課后項目任務(項目練習),章節(jié)學習結束時發(fā)布模塊測試,督促學生熟練高效完成(造能手),根據完成情況反饋下次課教學(評定反饋)。
(2)育巧手——參加認證比賽:強化技術綜合應用。課后,鼓勵學有余力、優(yōu)秀的學生自學學習通中的“拓展提高”內容;參與社會付費項目實戰(zhàn)等社會服務,初步積累職業(yè)經驗;積極準備《Python程序設計》1+X中級認證;刻苦備戰(zhàn)藍橋杯、泰迪杯、網站設計與開發(fā)賽項、世界技大賽網站設計與開發(fā)項目等職業(yè)競賽。
在整個教學過程中,浸潤思政,助力推動“全程、全方位”育人。
6 結語
精心準備好線下教學資源,設計好在線開放課程,有效實施線上線下混合式教學,打破學習的時空限制,讓學生自由學習,有效提升學生自主學習能力和終身學習意識的培養(yǎng),通過項目引領、任務驅動,使學生愿意編程,樂于編程,愛上編程,從而促進教學效果的提升。
參考文獻
[1]余瀅.職業(yè)教育混合式“金課”資源包開發(fā)模式構建及實施路徑研究[J].湖南鐵路科技職業(yè)技術學院, 2021(2):125-128.
[2]張佑春,徐濤,朱煉.高職院校線上線下混合教學模式的探索與實踐[J].寧德師范學院學報(自然科學版),2017(1):103-106.
(責編:楊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