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娟
【摘要】古詩詞大多精練簡約,意境深遠,方寸之間展現(xiàn)風云變幻。詩詞作者惜墨如金,因此思維往往是跳躍性的,會省去很多內容。離開想象,便無法真正走進詩歌的意境中,自然就覺得“霧里看花,終隔一層”了。古詩詞的教學過程,其實就是對古詩詞中的形象進行再現(xiàn)加工的過程。這樣的過程是離不開有趣鮮活的想象的。
【關鍵詞】古詩詞教學;小學生;想象力
古詩詞大多精練簡約,意境深遠,方寸之間要展現(xiàn)風云變幻。詩詞作者惜墨如金,因此思維往往是跳躍性的,會省去很多內容。離開想象,詩歌就不能呈現(xiàn)畫面;離開想象,詩歌就不能傳遞精髓。因此,教師教學古詩詞需要充分引導學生發(fā)揮想象,才能入情入境,觸摸詩情,悟得詩理。古詩詞的學習過程,其實就是對古詩詞中的形象進行再現(xiàn)加工的過程。這樣的過程是離不開小學生有趣鮮活的想象的。
“想象是一切希望和靈感的源泉。”小學語文新課程標準階段目標中指出:“誦讀優(yōu)秀詩文,注意在誦讀過程中體驗情感,展開想象,領悟內容;大體把握詩意,想象詩歌描述的情境,體會詩人的情感;受到優(yōu)秀作品的感染和激勵,向往和追求美好的理想。”因而,在小學古詩詞課堂教學中,借助想象教授古詩詞是尤為重要的。
一、攜想象入詩境
在部編版小學語文課本中,所選取的古詩詞大多是一些寫景狀物的,也有一些敘事或抒情的作品。這些詩詞栩栩如生地描繪了祖國大好山河的旖旎風光,或一年四季不同季節(jié)、不同地域的景色,絕大多數(shù)都是經過遴選的名篇佳作。這些詩篇中包含著詩人豐富的情感,有詠懷美景的,有思鄉(xiāng)懷人的,有懷才不遇的,有建功立業(yè)的,有憂國憂民的等等。學生要想真正地領略到詩詞的神韻和意蘊,就必須從字里行間走進詩詞所呈現(xiàn)的情境。不同的古詩可以采用不同的方法,借助學生的想象走進古詩詞的情境。
(一)結合畫面,想象情景
教學古詩詞時,可以借助圖畫,這樣特別直觀形象,容易降低學生理解的難度,深入淺出,深化學生對詩意的理解?!霸娭杏挟?,畫中有詩?!比缳R知章《詠柳》中的詩句“碧玉妝成一樹高,萬條垂下綠絲絳”,用“碧”“綠”這兩種鮮麗的色彩,將詩詞呈現(xiàn)的畫面點綴得錯落有致,描繪了春柳的生機勃勃,青翠婀娜。在這幅畫面中,從柳樹到柳條再到柳葉,盡顯春天的色彩和美好,洋溢出無限的美感。教學時,教師可以借助配圖,幫助學生理解詩意,體會“詩中有畫”的直觀形象美,再由靜態(tài)的畫面想象詩歌所描繪的春柳婀娜多姿的情景。如此,學生進行遐想和想象,就能生發(fā)出獨特的美感。如此,不僅增強了學生學習古詩的興趣,而且使學生對色彩的感觸力和想象力進一步提高。
又如李白的《黃鶴樓送孟浩然之廣陵》是一首飽含友誼的送別詩,尤其是后兩句“孤帆遠影碧空盡,唯見長江天際流”所描繪的景色、呈現(xiàn)的意境是十分深遠的。此時教師可以引導學生借助課文的配圖想象詩中的情形:“李白正佇立在黃鶴樓上,凝視著忘年之交孟夫子坐著的一葉白帆,在茫茫的長江之上,順著一江春水,漸行漸遠,慢慢消失在遠方。詩人卻依然在凝望遠方,許久不愿離去。”如此,呈現(xiàn)詩歌外在形象的畫面和蘊含詩歌內在意義的意境,定然會在學生的頭腦中碰撞,從而得到進一步再現(xiàn)和延伸。因此,必須讓學生充分展開想象,才能讓學生領悟到此中的意蘊。
(二)聯(lián)系生活,想象情境
如李白的《望廬山瀑布》一詩,在學習詩句“飛流直下三千尺”時,由于學生對瀑布不太熟悉,教師提問:“同學們,你們去過海邊嗎?若是去過,海水拍打巖石時是什么樣的情景呢?”一生回答:“波浪撞擊巖石時浪花飛濺,發(fā)出了‘嘩——嘩——嘩的聲音。”學生聯(lián)系生活體驗,自然而然想象出瀑布從天而降時水花四濺、發(fā)出巨大聲響的壯觀場面。學生帶著自身的生活體驗去想象,由于有深刻的感受,因此明白得更為透徹。一位學生講述大概詩意:“燦爛的陽光照在山峰上,峰頂煙霧繚繞,陽光透過迷迷蒙蒙的霧氣,好像升騰起了一縷縷紫色的煙霧。遠遠望去,瀑布多像是懸掛在山前的一條河道啊,那白色的瀑布從山岳上傾注而下,發(fā)出‘嘩嘩的聲響,有三千多尺長??!詩人在想,大概是天上的銀河一瀉千里了?!比绱诉@般,學生結合生活體驗想象古詩呈現(xiàn)的畫面,深入品味詩詞,走進詩詞,領悟詩詞帶來的獨特體會,激發(fā)了想象力,發(fā)展了創(chuàng)新思維。
(三)感悟文字,想象意境
如杜牧的《山行》一詩描繪了作者在暮秋時節(jié)去山上行走時所飽覽到的風景,呈現(xiàn)了一幅風光旖旎的山林圖。寒山、石徑、人家、白云、紅葉,構成了一幅令人心曠神怡的畫面,表現(xiàn)了作者對大自然的無限熱愛。在這首詩的教學中,教師提問:“你覺得哪些詞語用得好?這些詞讓你想到怎樣的畫面? ”教師提供“像、簡直”等詞幫助學生描述。接著,教師引導學生想象:“假若此時此刻,你也跟隨詩人的腳步來到了山腳下,你的眼前出現(xiàn)了哪些景物?你有什么感想?”教師可以讓學生在朗讀和感悟的基礎上,將詩中描繪的風景經過想象組合成一幅真實的場景;或讓學生閉上眼睛,聆聽教師的吟誦,邊聽邊想象畫面。這樣,學生通過感悟文字,有效地鍛煉了想象能力,透過表面的文字深入到詩歌所呈現(xiàn)的意境中。
二、借想象觸詩情
詩詞是詩人用來傾瀉自己內心深處情感、表現(xiàn)個人志趣的一種文學體裁,正所謂“詩言志”。不同詩人的生平經歷和境遇不同,因此表達出的感情也是不盡相同的。不論是寫景詩,還是敘事詩、詠物詩、離別詩等,詩人特定的情感和態(tài)度都飽含其中。由于古詩詞篇幅字數(shù)的限制,以及古詩詞咬文嚼字的特點,詩人惜字如金,在表情達意時都十分婉約含蓄,對于理解能力還很弱的小學生來說,一下子是很難感悟的,必須加以想象,才能領略到其內在含義。
如李白的《早發(fā)白帝城》描寫了詩人因獲罪被朝廷流放至苦寒之地,不料流放中途又被赦免,可以說一波三折。詩人雖異常驚喜,但經歷坎坷的他此時已經不再放縱情感了。我們需要細細揣摩,方能從詩中體會到詩人按捺不住的喜悅之情?!耙磺芯罢Z皆情語?!痹娙嗽趯拔锏拿鑼懼袔е鴿夂竦那楦猩?。教師可以引導學生:“詩人出發(fā)時晴空萬里,朝霞滿天,行船時輕快,途經三峽時,兩岸的猿猴啼叫聲在詩人聽來也十分動聽,從中我們能感受到詩人怎樣的心情?”一生答道:“從中我們能感受到詩人愉悅的心情。”教師再問:“‘千里江陵一日還‘輕舟已過萬重山兩句除了寫行船速度之快,你還能感受到什么?”學生細細地想象、體會過后,回答:“這兩句詩表面是寫行船速度之快,實際是寫詩人的心情之歡快?!?/p>
如此這般,引導學生借助想象走進詩詞中去,才能使學生觸摸詩詞中所流露的情感,使他們感同身受,領略到詩詞內在含義。
三、依聯(lián)想悟詩理
不少古詩中有一些千古傳唱的名言佳句,這些句子雖然短小精煉,但包含著一些深刻的道理,耐人尋味,給人以啟迪和思考,蘊含著一定的哲理。學生需通過豐富的聯(lián)想和想象,細細地咀嚼,才能領悟到此中的真理。
如李紳的《憫農》一詩教育學生要懂得農民勞動的辛苦,從而培養(yǎng)學生養(yǎng)成從小勤儉節(jié)約的品德。詩的后兩句 “誰知盤中餐,粒粒皆辛苦”便帶有勸誡的意味,極易使學生聯(lián)想到自身。在教學時,教師提問:“我們學校把這兩句古詩貼在食堂的墻壁上,大家知道原因嗎?”一位學生回答:“為了讓同學們懂得糧食得來不易,是農民伯伯辛辛苦苦在田里勞作換來的,告訴我們不能浪費糧食。”“那么大家做得怎樣呢?”接著呈現(xiàn)一些學生浪費糧食的圖片。教師繼續(xù)追問:“現(xiàn)在你想到些什么?當你再碰到這樣的狀況時,你會怎么說?怎么做?”學生回答道:“吃飯不能隨便浪費飯菜?!薄笆茄?,糧食是來之不易的,我們要珍惜糧食?!蓖ㄟ^反復引導,學生最終能由詩句聯(lián)想到自身,從而理解詩人的良苦用心,明白詩中蘊含的道理。
又如,蘇軾的《題西林壁》可謂是膾炙人口的千古名篇,它之所以如此負有盛名,是因為它不僅僅是一首描繪景色的詩,而是包含了一個深刻的哲理。如果說前兩句“橫看成嶺側成峰,遠近高低各不同”是詩人從不同的角度來觀看描述的,后兩句“不識廬山真面目,只緣身在此山中”則是寫詩人與眾不同的感觸。這時候教師可以發(fā)問:“這兩句詩有怎樣的意思呢?”一生答道:“人們之所以不能看到廬山全面的樣子,是因為本身身在廬山當中,視線為廬山的峰巒所限制,看到的只是廬山的局部?!苯處熇^續(xù)提問:“那能想象一下,這兩句詩告訴我們一個什么道理呢?”在這個環(huán)節(jié),教師不但要讓學生了解詩句的意思,而且要讓他們想想這兩句還可以用來比喻其他哪些相似的現(xiàn)象,讓學生探討,發(fā)散、拓展思維。學生自然會想到生活、學習中許多其他相似或相關的事物,并獲得一個深刻的道理。最終學生通過想象悟得詩理:只有跳出狹隘的視野范圍,才能看清事物的真相與全貌。
其他如《登飛來峰》中的“不畏浮云遮望眼,自緣身在最高層”,《觀書有感》中的 “問渠那得清如許,為有源頭活水來”,《游山西村》中的“山重水復疑無路,柳暗花明又一村”,《酬樂天揚州初逢席上見贈》中的“沉舟側畔千帆過,病樹前頭萬木春”,這些詩句都包含引人深思的道理。
總之,古詩詞教學過程必須借助學生的想象來完成,因為小學生必然要借助想象去入詩境、觸詩情、悟詩理??梢哉f,想象是悟透古詩詞的動力源泉。在想象的基礎上講授古詩詞,能穿越到作者生活的年代,與他們對話、交流,感受他們的喜怒哀樂,細細品味古詩詞帶給我們的獨特的體驗。
【參考文獻】
劉磊.小學古詩詞教學中應注意的幾點[J].青海教育,2017(03):24-25.
孫麗平.淺議小學語文古詩審美教學[J].金色年華,2012(08):33.
劉海艷.帶領孩子走進詩歌王國——小學語文古詩教學策略研究[J].散文百家(國學教育),2017(12):105.
單升歡.讓學生的想象在古詩中飛揚[J].新教育時代電子雜志(教師版),2018(24):41.
中華人民共和國教育部.義務教育語文課程標準[M].北京:北京師范大學出版社,2012:4-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