段金秀 劉通
(武漢紡織大學,湖北 武漢610000)
展示設計是通過視覺媒介表現(xiàn),經(jīng)過設計師針對性的設計,進行展示空間和平面的構思布置、照明材質肌理和色彩之間的協(xié)調搭配以及實施的各種組織策劃。有邏輯的向公眾展示展館展示的內容,讓公眾在思想和行動上接受設計師所傳達出的信息來進行的綜合性工作。
荊楚文化的發(fā)源地是湖北,歷史悠久,內容豐富,作為一種具有獨特地方特色的文化,它不僅包括了以湖北地區(qū)為中心的歷史文化,也包括現(xiàn)代的文化。自古以來,荊楚文化歷經(jīng)創(chuàng)造、積淀和發(fā)展,形成顯著的文化特點,這是中國優(yōu)秀傳統(tǒng)文化的凝聚和表達。
觸覺可以以最直接的方式去感受和體驗材質觸感和物體的安全性和堅固性。同時感受材質的粗與細的肌理,材質不同表現(xiàn)出的肌理觸感也有很大區(qū)別,但都是粗糙材質的石頭和毛織地毯,也會讓人產(chǎn)生不一樣的情感體驗。
不同材質展現(xiàn)出的視覺效果是非常不同的,參觀者可通過自己的眼睛觀賞和欣賞,帶來的感覺和效果是不一樣的。比如玻璃材質可以帶來透明開闊的視覺效果,而石磚材質可以產(chǎn)生沉穩(wěn)厚重的感覺。
在展示設計中要體現(xiàn)色彩的美感,用一些體現(xiàn)材質美的構成手法來豐富材質的表達。色彩在我們生活上可以產(chǎn)生視覺上的沖突影響,讓人能在較短時間內留下深刻的記憶。
荊楚文化展館根據(jù)荊楚尊鳳尚赤、崇火拜日的傳統(tǒng)進行設計。展館構思設計中運用了紅黃黑荊楚傳統(tǒng)建筑色彩,體現(xiàn)了崇尚赤、黑和鳳的習俗。文化館一層設有荊楚絲織品,古典文集,漆器和青銅器等開放式展示空間,二層主要包含炎帝神農(nóng)文化,三國時期文化和楚國歷史文化等封閉式展示空間。(如圖1所示)展館中軸的局部為露天的中庭,頂部鋼和木桁架結構,白天桁架的光影會投射在展館的墻面上,空間布局和展廳材質上合理搭配營造出大氣、兼容的整體氛圍。
圖1
1.門廳和中庭區(qū)域。文化展館的門廳由入口展臺、大理石浮雕墻和前臺組成,大理石浮雕墻以“百鳥朝鳳”為設計靈感,以鳳作為荊楚文化館的門廳浮雕墻設計,表明了鳳是中華民族所崇尚的,鳳是楚人的圖騰,其與木質欄柵門兩側精致的高臺楚建筑雕塑突出文化館主題設計以及荊楚獨特文化,光滑精細的大理石浮雕墻和粗獷的磚墻在材質和色彩上形成鮮明對比,在整個門廳格外醒目,不同材質的肌理給了人不同的生理適應。文化展館的中庭中心是以蓮花為主題的水景。將水景融于展示設計中,使展館更具參觀游覽價值,也加深了參觀者的觀展體驗。石材和陶土在展示設計中一般以干性狀態(tài)存在,將這些材質應用在水景上,表現(xiàn)出色感變深、肌理明晰、細膩潤澤、反光明顯等特點。
文化展館中庭使用自然光作為主要的光源,使整個展館中心光照柔和均勻??紤]到自然光的紫外線對展品的損壞,露天吊頂采用了防紫外線玻璃材質,且在中庭展示設計中只設有適宜干燥環(huán)境儲存的青銅器編鐘。自然采光和人工照明的結合提高了能源利用率,符合環(huán)境保護和節(jié)能的概念。突出展覽特色,營造空間的氛圍,凸顯出展覽空間的藝術效果,為參觀者提供一種全新的視覺體驗。
2.展示陳列區(qū)域。一層展廳為開敞式展示空間,增加了流線性和趣味性。一層墻面選用紅棕色磚墻,給人以堅硬、穩(wěn)固、永恒的之感,給人產(chǎn)生強烈的情感共鳴和心靈上的歸屬情懷,同時也奠定了整個文化展館的基調。二層墻面大量使用形態(tài)各異的毛石墻,主要表達“時間感”這一特征。用毛石墻作為墻體,表達了對時間的重新拆解和組合及領悟,給人踏實、親切、古樸之感。二層采用反射系數(shù)低,低飽和中性色調的毛石墻,避免墻面反射光而歪曲展品的色彩。
3.樓梯和空中樓閣通道。文化展廳的平行雙分樓梯避免了因人流多而可能造成的堵塞擁擠,使流線更加的便捷。樓梯采用具有良好光澤、抗壓強度高、吸水率低、表面硬度大、耐久性強的花崗巖為地面材料,扶手為無光澤具有良好環(huán)保性能和抗老化性的水泥材料,創(chuàng)造質樸、端莊、沉靜的氛圍。貫穿上下兩層。一層二層樓梯屏風以漆器青銅器的回紋為單位紋樣進行演變和四方連續(xù)設計,屏風材質選擇具有良好金屬光澤和耐久性和鏡面特點的金屬拋光面,利用鏡面的折射、反射性質,在一定程度上拓展了空間的和削弱了樓梯整體的厚重感,回紋的造型與周圍復古的毛石墻仿古磚使樓梯,使得展館里既有特性又有共性。欄桿采用的是自重輕不易變形的杉木,杉木抗腐性能和抗壓性能穩(wěn)定,不易被蟲蛀,自身天然形成的無規(guī)律的紋理獨具形式美感,營造出深沉、重厚和沉靜的氛圍,讓人沉浸其中,外圍透明玻璃圍護加強了欄桿的安全性。
4.休息閱覽區(qū)域。展館設有開敞的休息閱覽區(qū),休息閱覽區(qū)沒有封閉的圍墻讓整個室內空間更加開闊,流線更加連貫。書架采用了材質堅硬,承重良好的木材,座椅和沙發(fā)添加了讓人舒適愜意的皮革材質。材質的軟硬結合,豐富了休息區(qū)域的使用體驗。
這些“舊”元素的運用可以為大眾帶來全新的感受與體驗。比如那些根本不是很起眼的編織和草皮,是最樸素最常見的材質,功能單一,但是經(jīng)過設計師巧妙的構思設計和豐富的想象力可以把它們變成富有特色的“藝術品”,在設計展示空間時選擇合適的材質可以更加突出展示空間整體氛圍和獨特文化特點,帶給參觀者視覺上的沖擊與享受。
通過對物體本身材質的改變讓人眼前一亮,將物體原本的材質所替換成不同的或者性質相反的,可以帶來嶄新的感受與效果。比如材質質地的粗與細,軟與硬的方面,在不影響正常使用的情況下,二者的相互轉換,會帶來不一樣的效果體驗。
在對組合方式排列下,可以用同一種采用多種方式的組合擺放,相互交叉,或者采用新穎的組合方式來進行展示空間的布局,以達到不同的視覺感官體驗和給公眾帶來不同的視覺效果。設計師進行展示設計時,可以把固定用途的材質讓其有新的應用,在合理的情況下突破材質的本身用途,這樣設計出來的展示空間作品會給人帶來耳目一新的感覺。
綜上所述,在現(xiàn)代藝術展示空間的設計中,材質在藝術展示空間的應用是對材質的質感肌理在三維空間中的探索過程,其本質上是對材質的重新創(chuàng)造和探討。這是設計過程中十分注重的美學功能,有著舉足輕重的重要性。材質的應用體現(xiàn)著設計師的美學研究和藝術表達。對于設計師來說,材質不單包括材質的功能和物理特性,也包含了設計師對其所賦予的情感因素。它們與創(chuàng)新的起點密切相關,材質質感特征已成為準確表達情感的象征之一。一旦材質被選擇,就要考慮運用何種表現(xiàn)方法來通過材質創(chuàng)造出所要表現(xiàn)的藝術氛圍和視覺感受。所以在藝術展示設計中,對材質處理加工和組合搭配是創(chuàng)造性的升華過程和催化過程,提高了傳統(tǒng)文化符號的活力,對真理、善良和美好的追求是文學和藝術的永恒價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