滕劍德
江西是一片充滿紅色記憶的土地,這里有中國革命的搖籃---井岡山,有紅色故都---瑞金,中國革命武裝斗爭的第一槍在南昌打響,最早的中華蘇維埃共和國中央審計委員會誕生在瑞金,阮嘯仙、高自力等審計先驅在蘇區(qū)審計反腐的故事也發(fā)生在瑞金。厚重的歷史積淀,跨越時空的井岡山精神和蘇區(qū)精神,激勵著一代又一代共產(chǎn)黨人不忘初心、奮勇前進,也感染著我省審計干部勤奮努力,扎實做好新時期的審計工作。
在署博物館的指導下,在江西省各級審計機關的支持、配合與協(xié)助下,自2014年起江西省審計廳先后向署博物館報送了有收藏價值的審計史料300余件,審計藏品征集工作取得長足進展,得到署博物館領導的贊揚和肯定。
一、提高政治站位,抓住有利時機主動作為
江西省審計廳黨組歷來高度重視審計藏品征集工作,強調要切實提高政治站位,動員全省各級審計機關積極開展、參與審計藏品征集,并把此項工作作為全省審計系統(tǒng)的一項重要工作來抓。廳長辜華榮每年都安排時間專門聽取藏品征集工作情況匯報,2020年審計機關藏品聯(lián)絡員視頻會議結束后,立即召開廳黨組會議,研究部署貫徹副審計長陳健的講話精神,要求以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指導我省藏品征集工作,結合審計新特點,制定審計藏品專項征集工作計劃,并對征集工作提出三點明確要求:一是依托我省豐富的紅色資源,講好紅色審計故事。厚重的紅色歷史傳承是我們做好藏品征集工作的重要依托,老百姓口口相傳的紅色故事背后,相關的手稿、照片、文獻、實物等藏品等待著我們去發(fā)現(xiàn)、收集。二是要把征集工作重點放在離退休老同志身上,“厚今博古”,圍繞老同志身邊的“事件”、“物品”、“文件”搶救性的開展征集。三是充分利用我廳《審計與理財》雜志平臺優(yōu)勢,在全省審計干部中廣泛宣傳、引導廣大審計干部積極參與審計藏品征集工作。
此外,我省還注重抓住有利時機,主動作為,今年4月7日,以黨史學習教育為契機,審計署博物館與江西瑞金中央革命根據(jù)地紀念館簽署了關于支持中央審計委員會舊址建設發(fā)展合作協(xié)議,旨在發(fā)揮各自優(yōu)勢,加強審計藏品利用和紅色審計研究,探索中央審計委員會舊址審計文物保護和紅色審計文化資源利用的新路徑,深入開發(fā)整理紅色史實的文化內涵和時代價值。
二、部門密切配合,實現(xiàn)審計藏品精準征集
藏品征集過程中,我廳積極做好統(tǒng)籌調配,廳各部門、各市縣審計局密切配合,加強溝通,確保質量,實現(xiàn)了藏品的精準征集。幾年來我廳報送的審計藏品內容豐富,時間層次分明,江西特色明顯。報送的主要藏品中有江西省博物館捐獻的解放前財稅電子資料,有新余市檔案局捐獻的民國時期財稅電子資料,有萍鄉(xiāng)安源路礦工人運動紀念館捐獻的《安源旬刊》、股票證等一級文物電子資料,有瑞金市審計局捐獻的中華蘇維埃共和國臨時中央政府時期報紙《紅色中華》全套影印本,有橫峰縣檔案局捐獻的閩浙贛蘇區(qū)電子資料,還有1986年全國首屆審計系統(tǒng)先進個人李加淳同志榮譽證書及第一任江西省審計局長有關審計實物和文件照片,有助力我省審計發(fā)展二十多年的“法規(guī)文件選編”書籍全套,2018年《中國審計》雜志兩期連續(xù)刊登的我廳“一卡通審計”先進經(jīng)驗以及時任我省省長劉奇在“一卡通審計”專報上的批示等相關文件一套,還有今年4月上旬,我廳黨史教育活動組織黨員前往瑞金市參觀中央審計委員會舊址、前往贛州市信豐縣阮嘯仙同志犧牲地瞻仰革命烈士墓的影像資料等等。
三、巧用“三股勁”,做好審計博物館聯(lián)絡員工作
在藏品征集工作中不僅要加強文物知識的學習,提高藏品鑒賞能力,努力確保審計藏品的真實性;還必須要有鍥而不舍的“韌勁”,廣交良師益友、事半功倍的“巧勁”,大膽尋找,小心求證的“細心勁”。有了這“三股勁”,審計藏品征集工作才有頗豐收獲。作為一名博物館聯(lián)絡員,我深有體會。
一是鍥而不舍的韌勁,苦苦尋找四年才得到一本小冊子。2015年的一天,江西省檔案局的一位同志來辦公室請求查找一本審計廳科研所2001年編印的“蘇區(qū)審計史”,我?guī)綆讉€辦公室的資料柜認真查找,沒有結果。隨后我挨個給科研所的同志特別是已退休的老同志打電話幫助她查找,仍然沒有結果。幾年來希望找到這本書的念頭就一直困擾著我,以至于遇上離退休的老同志我都會條件反射般主動上去打招呼,請他們幫助查找。直到2018年夏天,一位定居在上海的老同事有事聯(lián)系我,我又提起這本書,他答應再去仔細找,三天后他通知我找到了,并把這本書用快遞寄給了我。當我捧著這本珍貴的小冊子,喜悅之情難以言表。然而棘手的是書只有一本,江西省檔案局和署博物館都想收藏,我很難取舍,經(jīng)向分管廳領導匯報后,本著專業(yè)的審計書籍還是應該給專業(yè)的審計署博物館收藏,這樣才能最大的體現(xiàn)其價值的原則,最終報送給審計署博物館收藏。
二是小心求證的“細心”,才甄別了“印章”的真?zhèn)巍?014年我剛擔任署博物館聯(lián)絡員時,廳原科研所所長告訴我,前幾年原審計署領導去瑞金市參觀中央審計委員會舊址時,有當?shù)貙徲嫺刹肯蛩麉R報,瑞金市有位長期從事蘇區(qū)文物收藏的退休法官家中收藏了一枚中央審計委員會印章,署領導當即與那位法官見面,據(jù)說署領導拿著那枚印章仔細觀賞了很長時間并要求對方拿出鑒定證書等佐證材料,但對方拿不出,這事就不了了之。我聽到這個信息后,立即去瑞金市請他們幫助聯(lián)系這位退休法官,想去弄清這枚“印章”的來歷和真?zhèn)?。這位法官回應說“印章”已經(jīng)不在他手里了。本著對這件事情負責的態(tài)度,我又去瑞金中央革命根據(jù)地紀念館找有關專家就蘇區(qū)時期是否廣泛使用了公章等進行咨詢,并在電腦上仔細翻閱《紅色中華》影印本,希望在報紙中查找中央審計委員會的通告、決定上是否蓋有公章,以及公章的樣式、大小等,但都沒有發(fā)現(xiàn)。再結合對方拒絕見面,我與同事商量、分析判斷這是件子虛烏有的事,時至今日再也沒有出現(xiàn)這枚印章的消息,從而避免了藏品征集工作中贗品事件的發(fā)生。
博物館藏品征集工作看似簡單,但實際操作的過程繁雜而瑣碎,酸甜苦辣各種滋味都有,既有查找到珍貴史料的喜悅,也有尋而不得的失望與嘆息。我享受這種感覺,喜歡這項工作,我將在今后的征集工作中繼續(xù)堅持大膽尋找,小心求證的工作方式,努力確保審計藏品的真實性。做一名認真負責的署博物館聯(lián)絡員,為新時代審計事業(yè)的發(fā)展貢獻自己一點微薄的力量。
(作者單位:江西省審計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