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福利 劉捷凌 冷霞 孫曉柯 阮祥林
(河南省胸科醫(yī)院結核內科三病區(qū),河南 鄭州 450000)
肺結核是一種慢性傳染性呼吸系統(tǒng)疾病,由結核桿菌感染所引起,帶菌者常通過粉塵及唾沫傳播到健康人群中,難以控制,導致臨床發(fā)病率高。據相關研究報道[1],我國肺結核發(fā)病率呈現逐年上升趨勢,位居世界第二;該病對患者的免疫功能和呼吸功能造成嚴重影響,是死亡率最高的細菌性傳染性疾病。其中以復治菌陽肺結核的危害極大,多由臨床用藥不合理和細菌產生耐藥性所致。目前,臨床上主要采取抗結核治療來促進病灶吸收緩解患者癥狀,控制肺結核的發(fā)展,但是由于復治菌陽肺結核患者抵抗能力普遍低下,治療效果不一,加大了治療難度。據文獻報道[2],含左氧氟沙星治療方案能夠減輕患者臨床癥狀,但在對促進患者病灶吸收等方面的治療效果欠佳;而胸腺五肽作為具有免疫調節(jié)功能的多肽類藥物,能夠提高患者免疫力,輔助左氧氟沙星治療可促進病灶吸收,提高治療效果?;诖?,本文主要分析胸腺五肽輔助左氧氟沙星治療對復治菌陽肺結核患者呼吸功能、免疫功能及炎性因子的影響,旨在為復治菌陽肺結核的診療工作提供參考數據?,F將結果報道如下:
選取2017年2月至2020年6月我院收治的88例復治菌陽肺結核患者為對象,隨機列為對照組和研究組,各44例。研究組男女為24/20;年齡25~62歲,平均42.58±7.24歲;病程1~6年,平均病程3.35±1.64年。對照組男女為23/21;年齡26~63歲,平均43.01±7.82歲;病程2~7年,平均病程3.41±1.54年。兩組一般資料對比無統(tǒng)計學意義(P>0.05)。
納入標準:皆滿足復治菌陽肺結核的診斷標準[3],并確診;患者及家屬知曉同意并簽字;均經資料匹配。排除標準:藥物過敏者;有自身免疫性疾病者;妊娠期、哺乳期婦女。本研究經醫(yī)院倫理委員會批準。
兩組入院后予以抗結核、護肝等常規(guī)治療。對照組予左氧氟沙星治療,左氧氟沙星膠囊(生產廠家:山西同達藥業(yè)有限公司;批準文號:國藥準字H20063907;規(guī)格:0.1 g·粒-1)口服,0.2 g·次-1,Bid,2個月為1個療程,持續(xù)1個療程。
研究組在對照組基礎予胸腺五肽輔助治療,胸腺五肽(生產廠家:國藥一心制藥有限公司;批準文號:國藥準字H20073715;規(guī)格:10 mg×支) 80 mg+5%葡萄糖注射液250 mL予以靜脈滴注,1次·天-1,2個月為1個療程,持續(xù)1個療程。
1.3.1 呼吸功能
包括第1秒用力呼氣量(FEV1)、用力肺活量(FVC)、第1秒用力呼氣容積占用力肺活量的百分比(FEV1/FVC×100%)。
1.3.2 免疫功能
包括CD3+、CD4+、CD8+、CD4+/CD8+,采集患者清晨空腹靜脈血離心處理后使用流式細胞儀進行檢測。
1.3.3 炎性因子
包括白介素-10(Interleukin-10,IL-10)及干擾素-γ(Interferon-γ,IFN-γ),采集患者清晨空腹靜脈血離心處理后使用酶聯免疫法檢測。
1.3.4 不良反應
包括低熱、皮疹、惡心等。
文中數據均采用SPSS22.0軟件統(tǒng)計分析,計量資料通過(±SD)描述,t檢驗;計數資料通過(%)描述,χ2檢驗,以P<0.05為差異具有統(tǒng)計學意義。
治療后研究組FEV1、FVC、FEV1/FVC高于對照組(P<0.05)。見表1。
表1 呼吸功能(±SD,n=44)
表1 呼吸功能(±SD,n=44)
注:與治療前相比,*P<0.05;與對照組相比,#P<0.05。
組別 時間 FEV1(L) FVC(L) FEV1/FVC(%) 對照組 治療前 1.09±0.12 1.25±0.31 52.57±13.26 治療后 2.21±0.14* 2.01±0.51* 62.26±17.36* 研究組 治療前 1.12±0.11 1.29±0.22 53.33±12.47 治療后 2.67±0.38*# 2.89±0.55*# 78.48±21.63*#
治療后研究組CD3+、CD4+、CD4+/CD8+高于對照組(P<0.05)。見表2。
表2 免疫功能(±SD,n=44)
表2 免疫功能(±SD,n=44)
注:與治療前相比,*P<0.05;與對照組相比,#P<0.05。
組別 時間 CD3+(%) CD4+(%) CD8+(%) CD4+/ CD8+ 對照組 治療前 54.99±5.26 23.25±4.77 54.26±5.78 0.43±0.23 治療后 61.12±5.13 * 42.18±5.03* 30.02±5.01* 1.41±0.23* 研究組 治療前 56.56±4.23 22.63±4.15 55.48±5.45 0.41±0.21 治療后 66.88±5.06*# 50.22±5.32*# 29.87±5.02* 1.68±0.49*#
治療后研究組IL-10低于對照組,IFN-γ高于對照組(P<0.05)。見表3。
表3 炎性因子(±SD,n=44)
表3 炎性因子(±SD,n=44)
注:與治療前相比,*P<0.05;與對照組相比,#P<0.05。
組別 IL-10(ng?L-1) IFN-γ(ng?L-1) 治療前 治療后 治療前 治療后 研究組 1.33±0.19 0.64±0.28*# 4.29±0.51 7.26±0.54*# 對照組 1.27±0.23 0.88±0.24* 4.37±0.53 6.45±0.52*
研究組低熱3例,皮疹2例,惡心2例,不良反應率為15.91%;對照組低熱3例,皮疹2例,不良反應率為11.36%。兩組不良反應對比無統(tǒng)計學意義(P>0.05)。
本研究表明胸腺五肽聯合左氧氟沙星治療患者的呼吸功能指標得到顯著改善,并且通過胸腺五肽的輔助治療,改善了T淋巴細胞亞群的分化,提高了患者機體的免疫力。肺結核患者由于受到結核桿菌的侵襲,機體還會發(fā)生細胞免疫反應[4-5]。結果還顯示,研究組治療后的炎性因子改善水平優(yōu)于對照組。可能是因為胸腺五肽是一種從小牛胸腺素中提煉出來的免疫增強劑,能促進IFN-γ的分泌,具有提高免疫功能、改善炎性因子水平的作用,輔助常規(guī)抗結核藥物治療能夠促進藥物效果的發(fā)揮,提高機體抗結核能力。且聯合用藥后不良反應情況未明顯增加,說明其具有一定安全性。綜上,胸腺五肽輔助左氧氟沙星治療復治菌陽肺結核患者效果顯著,安全性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