陳楚昕
摘要:PET-CT,即指的是“正電子發(fā)射計算機斷層顯像。”在融合PET和CT的基礎上,形成的PET-CE能夠將病灶詳細的功能及代謝等分子信息提供出來,在臨床腫瘤、腦、心臟等領域重大疾病早期發(fā)現(xiàn)及診斷中,PET-CT技術的應用價值頗高。本文在對PET-CT相關內容進行概述的基礎上,進一步分析PET-CT中心輻射及防護措施,希望以此為PET-CT中心輻射防護效果的提升提供有效價值建議。
關鍵詞:PET-CT;中心輻射;防護措施
PET-CT有著“現(xiàn)代醫(yī)學高科技之冠”的美稱,在早期診斷腫瘤疾病中優(yōu)勢突出,且具備安全、準備、快速以及性價比高等諸多優(yōu)勢。比如,在使用PET-CT技術的基礎上,對受檢者病灶的精確解剖定位信息提供出來,一次顯像可獲得全身各方位的斷層圖像,診斷特異度、靈敏度及準確率均頗高,可對受檢者全身整體情況進行詳細了解,進一步實現(xiàn)早期發(fā)現(xiàn)病灶、診斷疾病的目標[1]。然而,PET-CT在具備諸多特點優(yōu)勢的基礎上,也會使受檢者受到一定劑量的輻照,因此做好PET-CT中心輻射防護工作非常關鍵。鑒于此,本次圍繞“PET-CT中心輻射防護”進行分析研究價值意義顯著。
1.PET-CT相關內容概述
對于PET-CT,在示蹤劑方面,主要選擇使用18F等發(fā)射正電子的放射性藥物,然后對參與活體代謝的生物活性分子進行標記,通過正負電子對湮滅反應的利用,使1對方向相反、能量為511keV的γ光子產(chǎn)生;進一步在對此對γ光子進行捕捉的基礎上,通過計算機處理重建,能夠將分子水平上反映體內代謝的影像提供出來[2]。由此可見,對于PET-CT中心相關工作人員、受檢者以及周圍公眾,易受到一定劑量的輻照影響。
從PET-CT中心運行情況來看,因這種診斷技術應用時間較短,且開展檢查的醫(yī)院數(shù)量偏少,大部分受檢者是首次進行這種方式檢查,對環(huán)境的陌生感較強,易產(chǎn)生不同程度的焦慮、擔心等負性心理。比如:(1)部分受檢者將藥物注射完之后,停留在注射窗口和相關工作人員對相關休息事宜進行反復確認;(2)檢查過程中,部分受檢者擺位錯誤,或者重癥患者無自主擺位的能力,需相關工作人員給予一定的指導、輔助才能正確擺位;(3)部分受檢者檢查完成,并離開之后,可能返回醫(yī)生辦公室詢問檢查結果,易使相關工作人員的輻射劑量增加;(4)因511keV的γ光子能量偏高,而鉛衣的防護效果存在一定限制,若鉛衣的厚度為1mm,則其屏蔽系數(shù)只有0.11。
此外,從現(xiàn)狀來看,在PET-CT中心輻射防護中,距離防護的適用性較高,但是距離防護也具備一定的安全距離,在超出安全距離值得情況下,便易使輻射防護失效,需引起重視。
2.PET-CT中心輻射及防護措施分析
如前所述,雖然PET-CT的特點優(yōu)勢鮮明,但也需做好輻射防范工作。對于PET-CT中心輻射來說,其影響因素諸多,下面重點對PET-CT中心輻射及相關防護措施進行分析,具體內容如下:
2.1 PET-CT中心輻射分析
(1)護士手部方面。對于18F-FDG,其半衰期達到100多分鐘,作為一種放射源,雖放置在通風柜的鉛罐當中,但是在護士注射前取藥的情況下,需打開柜門,手洞部位輻射劑量率會呈顯著上升的趨勢。然后,把帶有鉛套的注射針筒移動至注射臺上面,注射臺手洞位置測量值最高可達26.8μSv/h,由此可見護士手部受到的輻照偏高[3]。此外,對于通風柜與注射窗口相關工作人員來說,身位處射線屏蔽效果比較理想,能夠將輻射劑量率維持在≤2μSv/h。然而,對于全身有效劑量,難以將手部劑量的輻照情況如實反映出來,因此手部劑量有必要采取其他方法進行強化監(jiān)測。
(2)受檢者方面。在注射藥物之后,受檢者便屬于放射源主體,因其體表輻射水平偏高,相關學者研究表明:倘若注射314.5MBq,則體表輻射劑量率最高可以達到每小時327.48μSv/h,2小時內大概控制在150μSv/h[4]。一般條件下,基于操作期間,操作技師利用語音系統(tǒng)發(fā)送相應的指令,有時需進入機房,近距離指導受檢者擺放正確的體位,在各個崗位比較,技師和受檢者之間接觸的時間最長,且距離最短。由此可見,基于實際工作開展期間,對于技師來說,需和受檢者之間維持一定的安全距離,并最大限度縮短接觸的時間,使遭受的輻照得到最大限度的降低。
2.2相關防護措施
結合上述分析,為了增強PET-CT中心輻射防護效果,則需落實有針對性的防護措施??偨Y起來,具體防護措施如下:
(1)做好放射防護培訓及宣傳雙向工作,使臨床科室及公眾對核醫(yī)學檢查的擔心、害怕及恐懼等負性心理得到有效減輕,進而提高在檢查期間的依從性及配合度[5]。
(2)對檢查流程進行優(yōu)化構建,給藥之前,引導受檢者觀看相關宣教視頻;并基于候診室墻上將宣教貼畫貼好,將中心聯(lián)系電話公示出來,確保受檢者檢查期間做好充分的準備。基于檢查之后,能夠放心離開中心,倘若存在疑慮,則可通過電話進行溝通交流,以此使相關工作人員遭受額外輻照得到有效預防控制。
(3)對于操作技師來說,需處于PET-CT機房當中添加所需設備,比如鉛玻璃、鉛屏風等,發(fā)揮這些設備的作用,確保當和受檢者之間維持近距離接觸情況下,可以起到有效的防護效果。
(4)對相關工作人員的個人劑量送檢報告及人員體檢報告進行定期跟蹤記錄,同時做好放射工作人員相關資料存檔作業(yè),以此增強防護效果。
3.結論
綜上所述,PET-CT中心輻射的危害較大,為了降低危害,需加強護士手部防護及受檢者防護,縮短技師與受檢者之間的接觸距離,同時做好放射防護培訓及宣傳教育等工作,以此使輻射危害有效降低,使PET-CT的應用價值優(yōu)勢得到最大化體現(xiàn)。
參考文獻:
[1]宋平,毛俊杰,何文星,王撫撫.湖南輻照中心輻射防護監(jiān)測[J].科技視界,2020(19):56-58.
[2]萬朋,侯建成,朱文赫,張紅,王楠,呂士杰.高校實驗室創(chuàng)新管理研究——以吉林醫(yī)藥學院微波輻射損傷防護研究中心為例[J].實驗教學與儀器,2019,36(05):74-75.
[3]呂坤祥,何擁軍,周堯遠,黃旭荃.某micro-PET中心的輻射監(jiān)測與放射防護評價[J].中國輻射衛(wèi)生,2015,24(01):40-42.
[4]羅磊,王延,劉曉虹,李彭.某~(60)Co輻照中心輻射防護效果評價[J].中國輻射衛(wèi)生,2015,24(01):71-72.
[5]王春宇,陳大偉,沈瑩,賀強,侯吉光,呂志正.PET中心相關工作場所輻射防護屏蔽研究[J].中國醫(yī)療設備,2014,29(12):31-3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