任碧瑩 任冰心
摘 ? 要:校車是義務教育階段農村學生往返學校及家庭的主要交通工具。目前國內校車安全管理工作普遍存在安全乘車意識不足、管理體制不健全、責任劃分不明確、資金投入不足等問題。針對這些主要問題,校車安全管理應從學校、家庭、校車承運方、政府、社會等各方面著手,擴大教育、宣傳、培訓力度,提高校車安全管理各方主體的安全乘車意識;健全校車安全管理體制,明確校車安全管理過程中各階層的責任劃分;將校車安全管理資金納入地方政府財政,統(tǒng)籌優(yōu)化運營模式,加大資金投入,保證校車的平穩(wěn)、可持續(xù)運行。
關鍵詞:農村學校;校車安全;管理體制
中圖分類號:G474 ? ?文獻標識碼:A ? ?文章編號:1009-010X(2021)27-0051-04
近年來,隨著撤點并校教育改革的不斷落實,越來越多的學生不得不選擇離家較遠的鎮(zhèn)級學校或者城鄉(xiāng)結合處學校就讀。如此一來,學生上下學不僅路途遙遠,而且部分家庭無法按時接送學生,因此,校車無疑成為解決這一問題的最佳方式。但與此同時,在校車為學生、家長帶來便利的同時,卻頻頻發(fā)生事故。據統(tǒng)計,2011年~2015年,全國校車事故數共計1800余起,已成為中小學生安全事故意外傷亡當中最主要的“殺手”。
基于此,校車安全管理逐漸成為全國人民關注的焦點問題。筆者通過對近幾年校車安全事故進行仔細研究分析后,發(fā)現(xiàn)以下幾個校車管理方面的突出問題,并針對這些突出問題提出相應的對策及建議。
一、我國內地校車安全管理現(xiàn)狀及問題
(一)校車管理主體安全意識不足
目前,國內校車安全管理各方主體對校車安全意識認識不足。政府部門很少通過輿論引導來提高社會各界對校車安全管理的認識;學校內部缺乏對教師、學生的安全意識宣貫。很多學校并未設置校車安全相關課程,導致學生缺乏校車安全相關知識;校車司機對于超載違規(guī),未按規(guī)定使用安全帶等現(xiàn)象非常漠然,且學校對司機缺少必要的培訓。比如:2016年9月23日《新京報》A18版報道的河南商丘睢縣發(fā)生的一起安全事故中,由于乘車學生均沒有系安全帶,造成11人受傷,2人死亡。2018年5月28日《中國青年報》第1版報道的武漢一所學校的校車,因為跟車教師沒有清點最后是否有學生被遺忘在校車內,而導致一名學生被鎖在校車內長達7個小時,最終致使該學生在車內昏迷,搶救無效后身亡。
(二)校車安全管理制度不健全
我國校車安全管理涉及交通、教育、行政、公安等部門,由于沒有統(tǒng)一的法律標準,致使各部門之間工作存在交叉點,因而沒有完全覆蓋整個校車安全管理的問題。因此,現(xiàn)有管理體制不能發(fā)揮綜合管理的作用,甚至出現(xiàn)”1+1<2”的現(xiàn)象,可見,參與管理的部門越多,管理效率反而越低。此外,在出現(xiàn)校車安全事故時,各部門沒有明確在校車安全管理各流程中的對應責任主體,致使出現(xiàn)各部門之間存在互相推諉的現(xiàn)象,解決問題效率低下。
2012年國家頒布的《校車安全管理條例》(以下簡稱《條例》)是我國第一部專門規(guī)范校車安全管理的法律規(guī)范,包括總則,學校和校車服務提供者,校車使用許可,校車駕駛人,校車通行安全,校車乘車安全,法律責任和附則8部分?!稐l例》第十六條“校車標牌應該載明本車的車牌號碼,車輛的所有人,駕駛人,行駛線路,開行時間,??空军c以及校車標牌發(fā)牌單位,有效期等事項”,但條例中并未明確違反條例規(guī)定后相關責任人應受到的具體懲罰措施。第五十九條規(guī)定“發(fā)生校車安全事故,造成人身傷亡或者財產損失的,依法承擔賠償責任”,該規(guī)定并未明確相關的責任主體。
(三)校車管理資金投入不足
我國現(xiàn)階段教育經費投入存在嚴重不足的問題。同時,學校管理人員普遍將教學質量置于首位,因此,很多學校都選擇把校車建設專項經費挪用于建設校舍、完善硬件設備等。經研究發(fā)現(xiàn),中國不同省份、不同地區(qū)由于經濟發(fā)展狀況不同,部分經濟發(fā)達地區(qū)有能力將校車管理經費納入財政預算;而部分經濟發(fā)展欠發(fā)達地區(qū)因財政收入有限,無力為本地區(qū)眾多校車的正常運營提供足夠補助。
除此之外,目前國內對校車購買及運營并無太多優(yōu)惠措施,校車承運方作為企業(yè),為了追求利益的最大化,經常會選擇一些非正常手段來降低成本,增加利潤。在此情況下,承運方可能會降低所采購校車的車輛質量,甚至購買二手車充作校車,以降低運營成本;不給車輛購買或者少買保險,減少車輛需配備的滅火器、救生錘等隨車消防設備;不配備醫(yī)療急救包;減少對校車司機的定期培訓;不對車輛進行定期檢修保養(yǎng)等。與此同時,還經常發(fā)生承運方擅自對車輛進行改造,在座位通道上增設座位,甚至直接將座位拆除全部換成小凳子的現(xiàn)象,這就導致了嚴重的運行超載。2011年11月17日,《中國青年報》第6版報道了甘肅正寧縣發(fā)生的校車安全事故,即校車承運方私自超載運行,導致21人遇難。
(四)校車行駛交通路況差
迄今為止,部分農村水泥路尚未普及,遇到雨雪天氣,土路泥濘不堪,校車行駛路況會更加復雜;部分農村地區(qū)道路并未配備紅綠燈、監(jiān)控攝像頭,司機為趕時間,可能會超速駕駛。在此情況下,較差的交通路況及超速駕駛均會增加校車發(fā)生安全事故的概率。與此同時,中小學生上下學高峰期間,私家車、電動車等較多,這也給校車的安全駕駛增加了很大的難度。
二、校車安全管理問題對策及建議
(一)提高校車安全管理主體的安全意識
1.學校設置安全教育課程。配置校車的學校管理人員應增設安全乘車相關課程,安排受過校車安全專業(yè)培訓的教師教授此課程,且把該課程設置為必修課。在課堂中教師應通過趣味性的教學方式讓學生充分了解在乘坐校車時可能遇到的安全問題。學校需定期組織校車緊急情況演習,讓學生們在遇到緊急情況時能第一時間采取正確的應對措施。學校也可以通過舉辦相關校車安全演講比賽,或在校園黑板報倡導安全乘車思想等方式加大校車安全宣傳力度,讓在校學生時刻謹記安全乘車的必要性。
2.相關部門加大安全宣傳力度。教育局、交管部門等應該加大校車安全教育宣傳力度,充分利用廣播、電視、報紙以及最受人們歡迎的短視頻App,如抖音、快手等形式宣傳安全乘車注意事項;制作講述校車安全事故原因、遇到事故時的急救措施、乘車時學生及司機應注意的事項等內容的視頻,并將視頻下發(fā)至配備校車的學校、校車承運方;安排工作人員定期進行視頻的更新,查看學生以及家長們的反饋,并對反饋內容進行分析歸類,使視頻錄制更加全面化,基本涵蓋常見校車事故的注意事項。此外,校車安全管理各方主體務必謹記“學生安全無小事”,交管部門管理人員應該組織工作人員定期對校車潛在安全隱患進行排查,全力以赴爭取做到讓潛在安全隱患歸零。
3.家長積極參與校車安全管理。家長應與校車承運方保持良好的溝通,掌握學生的乘車路線及到站時間點;家長應在校車停車站點按時接送學生,一旦遇到緊急情況,方便家長及時察覺并報警;家長應利用空閑時間和學生們一起觀看安全乘坐校車的視頻,并將安全乘坐校車意識貫穿到家長與學生的互動游戲中;家長應教育學生在發(fā)現(xiàn)校車超載時拒絕乘坐該趟校車,并及時告知家長;家長應教育學生乘坐校車時,不要吃東西或喝飲料,以避免在行車過程中因急剎車或大幅顛簸使食物誤入呼吸道;家長應告知學生不要在乘坐校車時睡覺,以避免被遺留在校車內或遇到突發(fā)情況時不能第一時間做出正確的應對。
(二)健全校車安全管理制度
1.認真完善校車安全相關立法。《校車安全管理條例》中有許多強制性規(guī)范,但部分規(guī)范中并沒有明確規(guī)定一旦觸犯法律條例,相關責任人需承擔何種法律責任。如:《條例》中第三十五條規(guī)定:載有學生的校車在高速公路上行駛時最高時速不得超過80公里,在其他道路上行駛的最高時速不得超過60公里;第四十一條規(guī)定:校車駕駛人不得在載有學生時給車輛加油。但在現(xiàn)實情況中,司機為了節(jié)約時間,在無監(jiān)控時,經常超速行駛,或在載有學生的情況下,給車輛加油。因此,《條例》應增加相關規(guī)定:因司機原因發(fā)生事故,應由司機負主要法律責任。如造成學生傷亡時,需依法追究司機的刑事責任。《條例》第四十六條規(guī)定:不按照規(guī)定為校車配備安全設備,或者不按照規(guī)定對校車進行安全維護的,由公安機關交通管理部門責令改正,處1000元以上3000元以下的罰款。但《條例》中并未指出具體的罰款對象。《條例》第五十九條中并未明確相關責任主體。綜上,國家政府應該針對這一現(xiàn)象出臺一些政策、法規(guī),來管理、整頓和監(jiān)督校車市場,使校車市場井然有序運行。
2.落實校車駕駛員聘用制度。在選拔校車駕駛員時,相關管理人員需秉承“公平、透明化”的原則,堅決抵制暗箱操作;需設定駕駛員上崗最低和最高年齡限制,保證駕駛員有足夠的能力處理突發(fā)事件;需在駕駛員上崗之前進行專業(yè)培訓和嚴格的體檢,且沒有吸毒、酗酒、賭博以及入獄等不良行為記錄。此外,校車管理人員需保證校車駕駛員能定期參加交通部門組織的安全講座,并督促駕駛員將培訓內容落實在日常工作中,配合學校校車相關管理人員,保證學生們的安全。
3.健全校車安全管理體制。健全校車安全管理體制,明確校車安全管理各方的具體責任,做到責任分配到人,“誰管理,誰負責”。在教育行政部門牽頭下,校車安全管理各責任主體,包括行政機關、學校、校車承運方、在校師生、駕駛員、隨車教師等,應該簽訂責任協(xié)議,形成聯(lián)管責任制。
4.教育行政部門和學校應該共同協(xié)作。教育行政部門和學校應對每一輛校車建立檔案,準確掌握每一輛校車的詳細使用情況,包括校車每次維修、載客時間、載客人數、隨車教師,以及行駛路線等。教育行政部門、交通管理部門與學校、校車承運方應該對每一輛校車的具體行駛路線進行詳細規(guī)劃,擇優(yōu)選擇,盡量與社會車輛錯峰行駛。車輛內部應該嚴格按照國家法律規(guī)定配備醫(yī)療急救包、防盜救生錘、滅火器等。同時,為避免校車司機私自篡改行車路線,校車內部應安裝GPS系統(tǒng)(衛(wèi)星定位系統(tǒng))及攝像頭和語音通話裝置,方便校方或運營方時刻掌握車輛運行狀態(tài),一旦遇到突發(fā)情況,可以第一時間采取應對措施。
5.學校應成立校車安全管理領導小組。該小組具體負責校車安全管理計劃與任務,如:檢查每天校車的車況,校車急救包藥物、繃帶等的更換以及增添物品的報備與記錄。學校還應設置校車跟車教師,跟車教師在上崗之前應參加校車安全相關專業(yè)培訓且需通過考查,保證在校車發(fā)生安全相關緊急事件時能夠第一時間做出正確應對。同時,學校還要建立定期調度和督察制度,定期深入一線,加強監(jiān)管,落實責任。
(三)加大校車管理資金投入
1.改善校車運營模式。針對校車日常大量閑置的現(xiàn)象,政府部門可以鼓勵建立農村寄宿制學校校車聯(lián)營制度。校車在閑置時,可交由聯(lián)營單位運營,承擔部分運載業(yè)務等,以增加收入,并將獲取的部分收入用以改善校車,增添校車安全配置,保證校車的可持續(xù)運行。
2.政府可以制定一定的優(yōu)惠政策。各級政府應將校車購買、管理納入政府財政預算,在校車承運方購買校車時,政府可以制定一定的優(yōu)惠政策,如發(fā)放補貼、減少稅費等,增加校車承運方的購車積極性。針對部分貧困地區(qū),若當地政府財政吃緊,不能將校車購買納入當地政府預算時,可呼吁乘坐校車的學生家庭承擔部分費用,以增加資金投入,提高校車規(guī)格,或校車安全配置,比如增加安全氣囊,學生專用座椅等。
(四)改善交通路況
針對鄉(xiāng)鎮(zhèn)交通路況差的現(xiàn)象,各級政府、交通部門應完善公共基礎設施建設。比如:在校車所規(guī)定的行駛路線上安裝紅綠燈、監(jiān)控錄像,或設立交通指示牌,拓寬道路等。各級政府、交通部門應積極與村鎮(zhèn)政府聯(lián)合行動,定期安排專用人員檢查公共基礎設施的狀況,如有問題,第一時間上報并進行修理,確保校車使用時正常通行。
三、總結
校車安全管理需要學校、校車承運方、家庭、政府等社會各方的通力協(xié)作,共同配合,從根本上加強學生、校車司機、跟車教師的安全乘車意識,并在思想上杜絕危險乘車、危險駕車等行為的發(fā)生。同時,我們不僅需要健全校車安全管理體制,在制度規(guī)范上嚴格進行司機招聘、安全培訓等,而且需要增設課程,保證經過專業(yè)培訓的教師能對學生進行安全乘車教育,還需要加強校車安全巡檢,將校車事故發(fā)生扼殺在搖籃中。此外,社會及政府部門既應為校車購買創(chuàng)造寬松的環(huán)境,增加學校校車購買的積極性,也應靈活拓展校車運營模式,保證校車運行的可持續(xù)發(fā)展。
參考文獻:
[1]王曉興,黃 ? 婷.校車交通安全管理法律問題研究[J].汽車與安全,2018,(12).
[2]安鐘汝,王佳慧.河南睢縣校車事故致2死11傷[N].新京報,2016-9-23.
[3]朱娟娟.武漢一幼兒被遺忘校車致死,誰之責[N].中國青年報,2018-5-28.
[4]劉 ? 超.我國校車管理體制改革研究[D].西安:長安大學,2014.
[5]楊 ? 杰.農村寄宿制學校校車管理研究[D].淮北:淮北師范大學,2017.
[6]張 ? 鵬.甘肅一幼兒校車肇禍20人亡[N].中國青年報,2011-11-17.
[7]范作寶.校車安全管理探索及思考[J].中國安全生產科學技術,2016,12(S1).
[8]申寅子.基于生命教育文化視角的香港校車安全管理經驗與啟示[J].文化創(chuàng)新比較研究,2020,(2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