亚洲免费av电影一区二区三区,日韩爱爱视频,51精品视频一区二区三区,91视频爱爱,日韩欧美在线播放视频,中文字幕少妇AV,亚洲电影中文字幕,久久久久亚洲av成人网址,久久综合视频网站,国产在线不卡免费播放

        ?

        邯鄲方言(老派)中古舒聲字文白異讀(下)
        ——零星型、源自不同音切型文白異讀分析

        2021-10-11 14:30:48王錫麗
        邯鄲學院學報 2021年3期
        關(guān)鍵詞:擬音

        王錫麗

        (邯鄲學院 文史學院,河北 邯鄲 056005)

        本文把邯鄲方言(老派)中古舒聲字文白異讀分為了系統(tǒng)型、零星型、源自不同音切型三類,上一篇文章分析了系統(tǒng)型文白異讀,本文將分析后兩種文白異讀類型——零星型、源自不同音切型。

        一、零星型文白異讀

        零星型文白異讀,在邯鄲方言表現(xiàn)為某一古音類在個別字音中殘留的當?shù)赝烈襞c受普通話或歷史上正音影響而產(chǎn)生的讀書音不同造成的字音又讀,這種又讀有詞語分布、使用場合或語體色彩的差異,完全符合文白異讀的特點,這種文白異讀從某一個方言點來看,往往是零星的孤例,特別是其中的一些白讀音由于與本字失去聯(lián)系,因而在過去的文白異讀研究中未得到重視甚至是忽視。雖然“孤證、孤例是語言研究中的大忌??墒枪伦C、孤例不見得不是事實?!灰且粋€數(shù)量增減的漸進過程,就完全有可能在某一個平面上形成‘一個’,這是合乎邏輯的結(jié)果?!盵1]252。如果我們在研究時進行時空兩個維度的擴展,即縱向聯(lián)系語音史、橫向聯(lián)系共時平面的其它方言,“這樣的‘語音片’聯(lián)系得廣了,我們或許可以還漢語一個活生生的發(fā)展歷史?!盵1]254;具體說,對零星文白異讀特別是對其中的白讀音進行橫向比較、縱向挖掘的研究,可以使得在某一方言看起來零星的語言現(xiàn)象由一個點連成一片,形成另一種意義上的“系統(tǒng)”,提升其研究價值,不僅有助于細化深化漢語語音史,而且還有助于某些本字的確認,意義不容忽視。

        (一)韻母文白異讀分析

        1.與四呼有關(guān)的陰聲韻韻母文白異讀分析

        本項文白異讀有5個字:鴉、去、避、移、他。它們的音韻地位不同,各自的文白異讀也互不相同,之所以放在下面的同一個表格表1中,是因為各自的文白異讀都表現(xiàn)為四呼的差異。為便于分析,表中除列上述五字的文白韻母之外,還列出其中古音地位、普通話韻母及在其它方言中的韻母。其他方言讀音若有文白異讀或新舊異讀,一般取其白讀音或舊讀音,個別的文白皆列。后文列舉其他字的文白異讀時同此,不再一一說明。

        表1.“鴉”等5字韻母文白異讀

        從表中看出,這5個字除了“他”文讀u?與普通話不同以外,其余4字“鴉i?去y避i移i”文讀四呼與普通話相同;它們的白讀四呼很特殊,比如,“去”讀i ,“移”讀y,只就邯鄲方言看,這些讀音形單影只,但是通過方言比較,發(fā)現(xiàn)這些白讀音不同程度地存在于邯鄲周圍方言或全國其它方言中,比如“去” 讀i在冀魯、中原、北京等官話,吳語、湘語、客家話、閩語中就廣泛存在?!叭ァ钡倪@種特殊讀音早就引起了古人的注意,明代陸容《菽園雜記》有記載:“又如去字,山西人為庫、山東人為趣、陜西人為氣……”氣”①轉(zhuǎn)引自史維生《魏晉南北朝晉語研究》(西南交通大學碩士論文2008年)第8頁。,中古韻是止開三,屬齊齒,這句話道出了“去”讀齊齒擴散波的中心應(yīng)該是古關(guān)中話,今西安方言“去”白讀為t?hi,印證了這一古代記載。

        那么,這些白讀音大體反映的是什么時代的語音呢,表2列出了“鴉”等5字中古及《中原》韻母擬音,并將邯鄲方言白讀韻母列于其后,便于比較。

        表2.“鴉”等五字韻母歷史擬音與邯鄲白讀韻母比較

        “鴉”在中古讀開口呼,《中原》已經(jīng)讀齊齒,可見,?白開口呼是對中古音的繼承;“避”在《中原》讀uei,那么?i白應(yīng)是唇音與uei相拼u介音丟失而產(chǎn)生的音變,時間應(yīng)在元代以后;至于“移”和“去”,據(jù)中古和《中原》擬音,“移”(古支韻)本當讀齊齒,“去”(古御韻,對應(yīng)的平聲韻為魚韻)本當讀撮口,可邯鄲今白讀恰好相反,這應(yīng)是古代“支魚通押”的遺存。據(jù)研究,“支魚通押”是唐宋時期各方言都有的語音特點[2]27,其源頭甚至可上溯到《詩經(jīng)》時代,如,《大雅·常武》第一章韻腳字:士祖父?!笆俊睘橹浚白娓浮睘轸~部[3]174。

        最后討論“他”的文白讀音?!八痹诤惙窖杂?thu?、?th?”兩個讀音,韻母均與普通話不同,前者只用于“其他”一詞,而在邯鄲方言中相當于“其他”這個詞的,口語常說“旁嘞”,可見,“其他”是個書面語詞,?thu?是個文讀音,合口呼的u?是文讀韻母,而普通話中“其他”的“他”讀tha,韻母為開口呼,所以這個合口呼的文讀韻母u?不是受普通話影響而產(chǎn)生的。通過歷史語音比較,得知“他”在《中原音韻》時代韻母讀合口的uo,據(jù)此,u?文是對元代《中原音韻》歌韻“他”韻母讀音的繼承。

        “他”的另一個讀音th?,與之結(jié)合的詞語是口語常說的“他”“他都(他們)”,可見th?是個白讀音,開口呼的?是白讀韻母,該韻母應(yīng)該來自宋元以后的麻開二(早期是歌韻),據(jù)趙祎缺研究,“宋元至明中葉各韻書韻圖收‘他’均入歌韻而不入麻韻,然而這一時期該字不止僅讀歌韻,還有麻韻一讀……此階段讀歌韻的‘他’占據(jù)著正音地位,麻韻僅為口語音。”[4]26麻開二在邯鄲今讀韻母主要元音是?,那么,來自麻開二的“他”,本當讀th?,但邯鄲今讀韻母卻是?,這可能是受u?文主要元音的影響。之所以受影響,原因之一是跟歷史上“他”讀歌麻兩韻的通行程度有關(guān),據(jù)研究,“他”的歌韻合口呼正音不只流行于書面語,“明末至少在以開封為代表的豫東一帶‘他’讀歌韻在口語中還占上風,麻韻仍處弱勢地位。[4]26”原因之二應(yīng)該與邯鄲方言聲韻配合有關(guān),邯鄲話沒有“th?”音節(jié),換言之,如果“他”讀“th?”,該音節(jié)的位置上就只有一個“他”字,勢單力薄,容易受到強勢讀音影響。筆者注意到,今開封縣方言“他”也有文白異讀,文讀?thu?,白讀?th?(趙文文2018第19頁),如前所述,白讀韻母來自麻開二,而麻開二韻母主要元音在開封縣今讀a,據(jù)此,開封縣方言中“他”白讀韻母?應(yīng)該也是受文讀韻母u?的影響①有意思的是,邯鄲和開封縣的白讀“他”,不僅韻母受感染而改變,聲調(diào)也受“我”“你”的感染由陰平變?yōu)榱松下暋!?/p>

        2.與四呼有關(guān)的陽聲韻韻母文白異讀分析

        “山深臻梗通”五攝各有一個字有文白異讀,這些異讀也與四呼有關(guān),詳見表3。

        表3.“緣”等5字韻母文白異讀

        通過上表可以看到,除“文”文讀韻母讀開口?n、與普通話讀合口u?n有不同以外,其余“緣 尋yn橫??龍u?”等四字的文讀音四呼都向普通話看齊,顯然這是現(xiàn)代層次。

        白讀韻母四呼看起來很特別,緣i 、尋in讀齊齒,文yn、龍 ?讀撮口,橫u?讀合口、通過方言比較,發(fā)現(xiàn)除“文”以外,其余四字在全國其它方言中多少不一地有與邯鄲方言白讀韻母有相同的韻頭。那么,這些白讀音的來歷是怎樣的,這需要進行歷史比較。表4將列出“緣”等5字的中古韻及其擬音、《中原》及《五方》韻母擬音,將邯鄲白讀韻母列于表格的后列,便于比較。

        表4.“緣”等5字韻母歷史擬音與邯鄲白讀韻母比較

        通過比較發(fā)現(xiàn),“緣尋文橫龍”5字韻頭白讀音是對不同歷史時期韻書讀音的繼承,“緣”這個中古合口三等字,在元代《中原》時期丟失w介音變讀齊齒;“尋”自中古以來一直讀齊齒,“橫”自中古以來一直讀合口,“龍”在中古、元代《中原》是合口三等字,到清代《五方》變讀了合口一等字, 邯鄲今讀撮口,繼承的是元代以來的讀音;特別要指出的是,“文~莊”yn白是對中古音的繼承?!拔摹敝泄艑儆谡閿z合口三等,韻母擬音為 u?n,韻頭由 u到y(tǒng),合乎音變規(guī)律;而在《中原》和《五方》中,“文”已改讀合口,查《字匯》,“文”在全國各大方言區(qū)20個方言點都讀合口或開口,沒有一個讀撮口的,也正因此,臻合三唇音字讀撮口在邯鄲地名的白讀音遺存尤其顯得珍貴,其價值就在于某韻類的歷史音韻層次因為某地的一個白讀音而得以窺視!

        3.主要元音不同的文白異讀分析

        “羞”字在邯鄲方言中韻母有文白異讀,請看表5。

        表5.“羞”韻母文白異讀

        如上表所示,i?u文所聯(lián)系的詞語是當?shù)夭怀Uf的書面語“羞恥”,其韻母讀音也與普通話相近,顯然這是近年來受普通話影響產(chǎn)生的讀音。iɑu白所聯(lián)系的詞語“害羞”,因當?shù)厝瞬恢腊鬃x音的本字而被認為視當?shù)赝琳Z。值得注意的是,iɑu白這種方音除了存在于邯鄲及其所轄的一些縣,還存在于河南、山東、山西、陜西等一些北方方言,只不過這些方言也大都因本字不明而用借音字“消”“囂”“臊”來記錄,這三字中古都是效攝字,“消、囂”屬開口三等宵韻平聲,今北方方言多讀?iau;“臊”屬開口一等豪韻平聲,今北方方言多讀陰平?au,但在“害臊”中的“臊”都讀作去聲,韻母由齊齒變開口,調(diào)類由平聲變?nèi)ヂ?,可能是受前字“害”讀開口和去聲的感染,也可能是為了避諱讀平聲的“腥臊”的“臊”,這就如同“糙”字,在《廣韻》讀去聲號韻“七到切”,但在北京和河北的昌黎、獻縣、深縣等地方言讀陰平,這是因為“和一個粗野的字眼犯了。這是忌諱造成的音變規(guī)律的例外?!盵5]111換言之,在北方通行較廣的“害臊”的“臊”本字應(yīng)是“羞”。

        那么,羞iɑu白大致是什么時代的語音呢?羞,先秦屬于幽部三等,擬音為 u,據(jù)王力《漢語語音史》,漢代“宵部范圍擴大”[6]84,先秦幽部一些字轉(zhuǎn)入其中,“椒蕭”就是如此;在一些方言中,“羞”也如同“椒蕭”一樣轉(zhuǎn)入了宵部。宵部從先秦到南北朝擬音為 → u,隋唐時期,一等擬音ɑu,三等擬音 u,據(jù)此,羞iɑu白的上限應(yīng)不早于隋唐。(本段擬音據(jù)王力《漢語語音史》)

        (二)聲母文白異讀分析

        本小節(jié)順序安排不按照古聲母的順序,而是內(nèi)容豐富的在前,簡略的在后。

        1.書母日母字的文白異讀分析

        書母字“輸、深”和日母字“繞”在邯鄲方言聲母有文白異讀,列表6。

        表6.“輸”等3字聲母文白異讀

        tsh梅縣、廈門、福州 t?h豐順、五華(均屬梅州) 繞 日效開三小 ?圍~ n~嘴 ? n獲嘉、開封縣、武漢、福州 ? 梅縣、蘇州

        上表顯示,“輸”“深”“繞”3字的文讀聲母與普通話相同,結(jié)合詞語判斷,屬現(xiàn)代層次;其白讀聲母比較特殊,“輸”讀邊音l ,“深”讀送氣塞擦音t?h,“繞”讀鼻音n。通過方言比較,發(fā)現(xiàn)“繞”“深”2字在全國其它方言的聲母讀音與邯鄲白讀聲母相同或相近,只有“輸”表面看邯鄲讀同來母l,在其它方言讀同日母? 或z,好像差距挺大,其實,這是因為邯鄲方言日母字逢合口讀同來母,比如,“如”“軟”這兩個日母合口字,邯鄲就讀?lu、? u ,換言之,“輸”的白讀特點在其它方言中也能看到,都是書母如同日母。

        那么,這些白讀音的來歷是怎樣的,這需要進行歷史比較。表7列出“輸”等3字的中古韻及其擬音、《中原》及《五方》聲母擬音,將邯鄲白讀聲母列于表格的后列,便于比較。

        表7.“輸”等3字聲母歷史擬音與邯鄲白讀聲母比較

        通過比較可出,只有“繞” 白讀聲母n與中古擬音?(該字擬音據(jù)王力《漢語語音史》)讀音相近,可以說是中古音的遺存;輸、深二字白讀聲母與中古、《中原》《五方》都不同,下面對其逐一分析。

        (1)“輸 ~贏”白讀聲母分析

        在邯鄲方言中,“輸~贏”讀lu,書母讀同日母合口,李旭(2008博士論文)和韓曉云(2015博士論文)都注意到了“輸~贏”在河北南部方言聲母的這種特殊讀音,但李文未做解釋,韓文認為這與來自古禪母的“瑞”在普通話和河北方言中聲母讀?或l一樣(“瑞”字聲母在邯鄲老派也讀同日母合口l),“可能都與吳語“日禪合并”的語音特點有關(guān)”[7]41,換言之,普通話、河北方言把禪母“瑞”讀同日母,可能是明初江淮一帶移民北遷后將“日禪合并”的語音特點帶到北方進而產(chǎn)生影響的結(jié)果①但韓曉云(2015)沒有解釋吳語的特征怎么會出現(xiàn)在北方方言。筆者以為這需要聯(lián)系移民史來解釋?!皬拿鞔_國到遷都北京的五十多年間,明政府從全國各地遷往北京的漢人絡(luò)繹不絕,……移民范圍……遠則江浙、南京一帶?!保ɡ钷鞭薄侗本┕僭拝^(qū)詞匯研究》,黑龍江大學博士論文2016,第43頁)俞敏先生更是說到“要說現(xiàn)代北京人是元朝大都人的后代,還不如說他們是明朝跟著燕王‘掃北’來的人的后代合適。”(俞敏《北京音系的成長和它受的周圍影響》,《方言》1984年第4期)如此說來,韓說有一定的可信度。,包括邯鄲在內(nèi)的河北南部一些方言把書母字“輸~贏”讀同日母原因與其相同。

        表面看來,河北南部“輸~贏”書母讀同日母合口與普通話及河北方言“瑞”禪母讀同日母合口屬同類語音現(xiàn)象,那么現(xiàn)象背后的原因是否如韓文所說是相同的呢?如果相同,那“輸~贏”與“瑞”兩字聲母白讀音的通行地域應(yīng)該基本相同,但是在“瑞”讀同日母?或l的北京官話和冀魯官話區(qū)卻沒發(fā)現(xiàn)“輸~贏”讀?或l的(據(jù)《字匯》和李旭2008),這就使人不得不考慮,“輸~贏”聲母讀同日母合口(?或l)可能另有原因。邯鄲屬于晉語,查看長治、太原、忻州等晉語方言也沒有這種語音現(xiàn)象,那就去看看歷史上是權(quán)威方言、今屬中原官話的洛陽和開封兩地的方言資料吧,果然有驚喜的發(fā)現(xiàn)!在洛陽(尤曉娟2014)和開封(周昕2013第47頁)方言里,輸~贏均讀??u(讀同日母),輸運~均讀 ?u;豫西與關(guān)中地域相連,在今陜西的戶縣(孫立新2001第104頁)和扶風(毋效智2005第16頁)方言中也發(fā)現(xiàn)“輸~贏”聲母讀同日母。

        中古書母字“輸~贏”為什么會讀入日母呢?(書母?與日母?聽感上差距較大,不易讀混)一條古注成為解釋這種語言現(xiàn)象的線索?!稘h書音義》有用“輸”注“俞”的記載,作者是曹魏時期的如淳(籍貫為陜西大荔縣)[8]209“俞”是古“以”母字。這條記載說明,在曹魏時期的關(guān)中一代方言中,有將“書”母讀同“以”母 的,這可能是方言中“語音感染”的結(jié)果,查《方言調(diào)查字表》,在遇合三虞韻這一頁中,以“俞”作聲符的字有“榆愉愈喻輸”5個字,其中“榆愉愈喻”聲母都是“以”(注意“榆”是常用字),就只有“輸”的聲母是“書”,這就為“榆愉愈喻”感染“輸”提供了條件,換言之,“輸”由原來的“書”母極易被帶到“以”母,而以母j與日母?聽感上接近,這就為“以”母轉(zhuǎn)入“日”母提供了條件,比如古以母字“銳”,在《中原音韻》就已經(jīng)轉(zhuǎn)入日母了。在今陜西扶風方言中,“輸白,這一盤棋~了”正與“榆白”同音,都讀??[9]16,聲母都讀同日母!我們注意到,將“輸”讀同“日”母字的今扶風、戶縣都屬于陜西,而用“輸”注“俞”的曹魏時期如淳的籍貫——大荔縣也屬于陜西,地理上的古今呼應(yīng)啟發(fā)我們,輸~贏“由書轉(zhuǎn)日”應(yīng)該經(jīng)歷了“書——以——日”的過程。如果上面的推論成立,那么,輸~贏“由書轉(zhuǎn)以”的上限應(yīng)不晚于曹魏時期,至于什么時候“由以轉(zhuǎn)日”的,還沒有確證。

        將上面的古今資料聯(lián)系起來看,輸~贏這個古“書”母字讀同“日”母應(yīng)當是關(guān)中、河洛一代方言,而邯鄲地處河北南部,與河南地理接近,口語中出現(xiàn)輸~贏讀同“日”母合口也是很自然的。上述分析啟示我們:在共時的語音平面上,一些所謂的“特字”在某方言讀音有相同點,比如“輸~贏(書母)”和“瑞(禪母)”在邯鄲聲母都讀同日母合口,但其來歷卻并不相同,“瑞”聲母讀同日母合口是北邊冀魯官話擴散來的,“輸~贏”讀同日母合口是南邊中原官話影響的結(jié)果,其時間層次也應(yīng)該不同。以往大家多注意到“同一個音類的不同讀法很可能是不同層次的遺留”[10]82,但是古音來源相近、音類在某方言中讀音相同也可能是不同層次的遺留,這一點以往的研究卻很少提及,這提示我們,今后對語音的分析、特別是對地處方言交界地帶的方言進行語音分析時需細心謹慎。

        (2)“深”白讀聲母分析

        “深”中古屬于書母,其語音演變一般擬測為擦音? →?→ ?,現(xiàn)代方言不少是讀擦音的,顯然是對這一讀音的繼承。但是在邯鄲方言卻讀送氣的塞擦音t?h,中原官話(洛陽、開封)、冀魯官話(濟南、故城)、江淮官話(徐州、合肥)、豫北晉語(獲嘉)客家話(梅縣)、閩語(梅縣、廈門、福州)也讀送氣的塞擦音t?h或tsh。對這種現(xiàn)象如何解釋呢,有學者將其解釋為元代知莊章合流之后書母由擦音轉(zhuǎn)讀塞擦音,做出這個判斷的依據(jù)主要是現(xiàn)存韻書等文獻資料①羅福騰《“產(chǎn)”字聲母演變的時間線——從所簡切到楚簡切》(《中國語文》2018年第2期》第141頁就認為 “中古審母字(筆者按,包括中古的生母和書母)從古到今的演變規(guī)則一直是向兩個方向發(fā)展的。首要的發(fā)展方向,就是保持讀擦音的聲母系統(tǒng),次要的發(fā)展方向,就是聲母轉(zhuǎn)讀塞擦音系統(tǒng)”,并明確指出其時間“在元代知組、莊組、章組合流之后(《中原音韻》顯示三組合流),審母字讀塞擦音聲母”,作者舉例中有“深”和“伸”。作者得出這個結(jié)論的依據(jù)是現(xiàn)存韻書等文獻資料的記載。對此筆者有不同看法,認為至少“深” 和“伸”這兩個書母字讀塞擦音的時間并非是在“元代知組、莊組、章組合流之后”,而是在元代知、莊、章合流之前的唐宋時代。。筆者認為要判斷某一語音特點的歷史時期并不能完全依靠現(xiàn)存韻書的記載,因為一些不合于讀書音的口語俗音盡管事實上早已存在,卻往往不被韻書尤其是那些以正音為目的韻書的記錄;找到保留古音較多的活方言加以認真分析不失為好的思路。李榮先生就曾“強調(diào)考本字必須古籍與方言相結(jié)合”[11]242,分析研究語音的歷史時期也應(yīng)遵守這一原則,將文獻資料與活方言結(jié)合起來。

        廣東梅州市是客家話的代表點,客家話往往保留著古代北方話的一些語音特點。通過查閱資料,我們注意到,梅州市的五華縣、豐順縣入聲韻尾-p-t-k保留齊全;兩地齒音聲母屬于ts—t?二分型, 精、知二、莊組讀舌尖前塞擦音和擦音ts、tsh、s,知三、章組讀舌葉塞擦音和擦音t?、t?h、?(按,原文作“塞音、塞擦音”,誤)表明兩地方言保留了元代以前知莊章按等分立、并未合流時北方話的語音特點,而這兩地方言中“深” 正讀送氣的塞擦音t?him,而且以雙唇鼻音-m收尾②梅州市的五華縣、豐順縣方言材料參見馬潔瓊《梅州客家話齒音聲母研究》(暨南大學碩士論文2010),其中入聲韻尾-p-t-k保留齊全見該文第9、30、39、41頁,兩地齒音聲母屬于ts—t?二分型見第8、43頁,兩地方言中“深” 讀送氣的塞擦音t?him參見該文第38頁。,透祿出的信息是“深”讀t?him是客家話保留了元代以前的北方某方言讀音,換言之,現(xiàn)代北方話中書母“深”今讀送氣塞擦音不是元代知莊章合流以后才轉(zhuǎn)讀塞擦音的,而是元代之前就已經(jīng)讀送氣塞擦音了,該讀音應(yīng)該是當時北方某些方言的俗讀。這個北方方言應(yīng)該是河洛方言,原因有二:一是洛陽開封一代的河南方言“深”白讀送氣塞擦音;二是唐末五代南遷的北方移民“以河南移民人數(shù)最多”[12]2這可能是造成有北方移民背景的客家話和閩方言“深”讀送氣塞擦音的原因,至于該特點在今江淮官話、冀魯官話、獲嘉、邯鄲等晉語方言中的擴散,應(yīng)該與洛陽、開封中古以來長期作為權(quán)威方言,而上述方言又與之地緣相近的緣故。

        2.曉組聲母文白異讀

        曉組“朽、潰~膿”二字在邯鄲方言有文白異讀,列表8。

        表8.“朽”“潰”聲母文白異讀

        朽,聲母來自古曉母x,邯鄲今白讀聲母為舌面送氣塞擦音t?h,不合音變規(guī)律,該讀音在今洛陽、開封、晉語核心區(qū)乃至關(guān)中、吳語、贛語、客家話、粵語、湘語、閩語均未發(fā)現(xiàn),僅存于冀魯官話區(qū)的山東臨清、河北保定等地以及北京官話區(qū)的涿州、廊坊一帶,據(jù)此,該白讀聲母的時間層次應(yīng)該是比較晚近的;今文讀聲母為舌面擦音?、同普通話,再結(jié)合其出現(xiàn)的詞語“永垂不朽”,應(yīng)該是解放以后普通話影響的結(jié)果。

        潰~膿,聲母來自古匣母?,今邯鄲白讀聲母為舌根清擦音x,該讀音也存在洛陽等許多方言;?→x由濁變清符合音變規(guī)律,濁音清化宋代已經(jīng)完成,因此,該白讀層次的下限應(yīng)當是宋代洛陽為代表的方言;而文讀聲母為舌根送氣塞音kh,不符合音變規(guī)律,但是該讀音非常普遍地存在于閩、粵、客、贛、湘等南方方言,“應(yīng)是古群母讀音的遺留……反映的是《切韻》時代或之前的某方音?!盵3]102但在邯鄲方言中“潰”讀送氣塞音kh作為文讀音疊置在白讀音之上,則是隨著普通話詞語“胃潰瘍”進入邯鄲方言以后才產(chǎn)生的現(xiàn)象。

        3.幫母字“譜”文白異讀分析

        邯鄲方言中,幫母字“譜”聲母有文白異讀,列表9。

        表9.“譜”字聲母文白異讀

        從表中看出,“譜”文讀聲母為送氣的唇塞音ph,是受普通話影響; 其白讀聲母為不送氣唇塞音p,從《字匯》看,在全部20個方言點中只有吳語區(qū)的有蘇州、溫州,閩語區(qū)的建甌讀此音,邯鄲地區(qū)南部的成安、河南北部的獲嘉也有此讀音,對照中古聲母及其擬音,可知,這些方言中“譜”讀不送氣唇塞音p是對中古幫母讀音的繼承。

        (三)調(diào)類文白異讀分析

        邯鄲方言調(diào)類的文白異讀有兩個:道和導,見表10。

        表10.“道”“導”調(diào)類文白異讀

        “道”今通語調(diào)類為去聲,但其中古調(diào)類本為上聲,這可以在邯鄲方言白讀中找到痕跡,邯鄲方言“小過道兒(窄巷)”這個詞中的“道”,兒化后讀陽平?tɑur(該詞在邯鄲方言只能以兒化形式出現(xiàn)),按照邯鄲方言音變規(guī)律,單字調(diào)兒化后讀陽平調(diào)類的除來自陽平外,還來自上聲,比如,棗,單子調(diào)為上聲?tsɑu,兒化后的“棗兒”就讀陽平?tsɑur,由此推斷,邯鄲“小過道兒”中的“道”單字音應(yīng)為上聲,是對古調(diào)類的繼承。從《字匯》看,全部20個方言點中只有溫州(吳語)和潮州(閩語)2個方言點保留了上聲讀音,反映的應(yīng)該是“濁上變?nèi)ァ敝暗淖x音,據(jù)王力《漢語語音史》,古代通語的“濁上變?nèi)ァ笔窃谕硖莆宕鷷r期[6]258,據(jù)此,邯鄲方言中“道”的單字調(diào)上聲讀音應(yīng)該是晚唐五代之前的讀音?!暗馈痹诤愇淖x為去聲,與其結(jié)合的詞語除了“道理、道路”這些書面語以外,“理道兒(道理)、一道兒數(shù)量詞”這樣的口語詞語也讀去聲,可知這個文讀音已經(jīng)沉入到新的白讀層里面了,應(yīng)該是晚唐五代北方通語 “濁上變?nèi)ァ敝蟮淖x音。

        “導” 今通語調(diào)類為上聲,但其中古調(diào)類本為去聲,邯鄲白讀調(diào)類為去聲,該字的去聲讀音在全國其它不少方言也有保留,顯然是對中古“導”讀去聲的繼承;文讀調(diào)類同普通話,結(jié)合詞語“導彈”看,顯然是今普通話影響的結(jié)果。

        (四)聲韻兩項文白異讀分析

        “鑄”“尾”“蹲”三字的文白異讀在聲母和韻母中都有表現(xiàn),逐個分析如下。

        1.“鑄”字文白異讀的分析

        “鑄”字文白異讀見表11。

        表11.“鑄”字文白異讀

        從表中看出,“鑄”文讀t?u,同普通話;至于白讀,當?shù)厝艘话銓懗伞暗埂?,已?jīng)不能將“鑄”字與這個白讀音相聯(lián)系,這種現(xiàn)象在別的方言里也能見到,比如:

        西安 倒tɑu:鑄造,倒鍋。

        武漢 倒tau:鑄,把金屬熔化后倒入砂型或模子里:中山先生的像是銅~的。

        長沙 倒tau:鑄造,才曉得犁頭犁鏵是鐵~的。

        查閱《故訓匯纂》①宗福邦等主編《故訓匯纂》,商務(wù)印書館2003。本文所引故訓資料均出自此書。,“倒”沒有鑄造意義。只有“鑄”才有鑄造的意義,如:《說文·金部》:“鑄,鑄金也?!薄队衿そ鸩俊贰伴F鑄也”;《急就篇》卷三:鍛鑄鉛錫鐙錠鐎, 顏師古注:“凡金鐵之屬銷冶而成之謂之鑄?!庇纱丝芍暗埂睉?yīng)該是個同音通假字,本字應(yīng)該是“鑄”?!拌T”的上古音是章母幽部,擬音為? ?u;中古只有一個切語“之戍切”,擬音為t? u;《中原》擬音t?iu,顯然,文讀音t?u是沿著這條語音線路演變的結(jié)果。那么,白讀音tɑu是怎么來的呢?我們認為,“鑄”在古代就有雅俗兩讀即文白異讀,現(xiàn)代方言中的白讀是古代那個俗音的傳承,只不過這個俗音古代韻書沒有記載罷了?!拌T”的俗音tɑu應(yīng)該是這樣形成的:漢魏時期,宵部范圍擴大,先秦屬于幽部的一部分字如“抱??祭稀钡绒D(zhuǎn)入其中[6]84,雅言中的“鑄”仍然留在幽部,沒有參與這次音變;但是在某些方言口語中,“鑄” 卻與有相同聲符的“擣(搗)濤、禱”等字一起轉(zhuǎn)入了宵部,擣(搗)、濤、禱,在先秦都是幽部一等字,受其感染,“鑄”的韻母也由三等變?yōu)橐坏?,聲母也隨之由章母變?yōu)槎四福?→t)。其后,宵部一等在后期經(jīng)歷了o(漢)→ou(魏晉南北朝)→ɑu(隋唐)的演變,“鑄”也就有了tɑu的讀音。我們的推論有如下證據(jù):

        第一,兩漢魏晉南北朝時期,濤擣(搗)禱在雅言中的確轉(zhuǎn)入了宵部,這里僅舉一例,張衡《思玄賦》葉“敖陶濤聊”(“陶濤”為原幽部字,“敖聊”為宵部字)[6]100。

        第二,漢代在雅言中與“鑄”一起仍然待在幽部的“壽”,在方言中也轉(zhuǎn)到了“宵部”,比如,代表雅言的張衡《東京賦》葉幽部“疚酒叟壽”,但是在漢代唐山夫人《安世房中歌》中葉宵部“保壽”[6]107,這就為“鑄”在方言口語中轉(zhuǎn)入“宵部”提供了旁證。

        第三,從音變規(guī)律來說,某字音受其同類字感染而發(fā)生讀音改變是常見現(xiàn)象,“鑄”隨著“擣(搗)濤禱”這些原幽部一等端組字轉(zhuǎn)入宵韻后,受其感染韻母由三等變?yōu)橐坏?,聲母由章組變?yōu)槎私M也是很自然的。

        如此說來,“鑄”的俗讀 tɑu,其上限可以追溯到隋唐時期。同一個字“鑄”,其現(xiàn)代文讀音t?u與白讀音tɑu聲母韻母差距如此之大,該字的白讀音一般韻書中又未見記載,難怪人們絕大多數(shù)不會將tɑu這樣的白讀音與“鑄”字相聯(lián)系,《字匯》“鑄”字條,全部20個方言點,只有成都一個點除記錄了tsu這個讀音,還記錄了tau這個俗讀音(只是由于不明音理,誤注為訓讀),其余19個方言點全部只記錄了相當于文讀的那一個讀音,其實際情況恐怕是白讀音就活躍在日常口語中,只是由于本字不明而造成了白讀音的漏收,這種情況對于漢語語音史、歷史方言比較研究等無疑是一種損失,也令人惋惜!這也正是文本在邯鄲方言文白異讀分析中,著力對白讀音特別是呈零星分布的白讀音進行研究的重要原因!

        2.“尾”“蹲”文白異讀分析

        “尾”字文白異讀見表12。

        表12.“尾”字文白異讀

        由上表可見,“尾”的文讀音v?i與普通話接近,應(yīng)該是現(xiàn)代層次,白讀音?i廣泛通行于北方方言,其歷史應(yīng)該比較早,與《中原》擬音vi相比較,韻母i與之相同,聲母?應(yīng)該是“微”母字v→?的結(jié)果?!岸住钡奈陌桩愖x見表13。

        表13.“蹲”字文白異讀

        從上表看出,“蹲”的文讀同普通話,結(jié)合詞語“下鄉(xiāng)蹲點兒”,應(yīng)是現(xiàn)代才有的讀音;白讀聲母ts與中古擬音相近,只是由送氣變?yōu)榱瞬凰蜌猓嵞竨?i由陽聲韻變?yōu)榱岁幝曧?,也就是說,“蹲”的白讀音在繼承中古音的基礎(chǔ)上產(chǎn)生了變化。由于“蹲”的聲母和韻母與文讀音都不同,一般人并不知道tsu?i的本字就是“蹲”。《廣韻》平聲模韻:“跍苦胡切,蹲貌?!笨梢?,在《廣韻》時代,跍與蹲就是同義詞,在方言中凝結(jié)為了雙音節(jié)詞“跍蹲”,只不過,《廣韻》記錄的兩個字其聲母都是送氣音,在邯鄲方言中都變成了不送氣,韻母也都有了變化。該詞在存在于其他方言,字音也都有變化,方言記字也多有不同,例子見表13。

        現(xiàn)將本節(jié)內(nèi)容扼要匯總為如表14。

        二、源自不同音切型文白異讀

        不同音切的文白異讀一般是指“方言中個別字(詞)因為根據(jù)中古不同音切而有異讀,本地人看做文白異讀”[13]4,這是以往對這種類型文白異讀的認識。這種認識傳達出的意思是:這種異讀似乎算不上真正的文白異讀,“只是本地人看做文白異讀”,因為這種異讀的兩個字音都是對古音的直接繼承,簡言之就是“分承古音”而已。本文通過對邯鄲方言中這種異讀的認真分析,得到以下幾點認識:第一,此類異讀通常在古代就有“正俗之分”,其中有的“正俗”二音傳承至今,就成了所謂的“文白異讀”;但有的只是白讀音傳承了古代的那個俗音,而文讀音并非直接承自古代的那個正音,而是晚近借助特定的詞語從普通話那里借來的,是真正的文白異讀。第二,這種異讀中的俗音(白讀音)古人有時還用別的字來記錄,比如俗讀“古巷切”的“虹”古人還記作“絳”或“醬”。關(guān)于這一點,劉勛寧先生曾說道:“漢語方言中普遍存在著所謂的‘文’ ‘白’異讀,在我們看來,這不僅是書面語與口語形式的差別問題,也不止是方言互相影響和滲透的結(jié)果。它應(yīng)當說是由漢語特殊的語言文字關(guān)系以及特殊的中國式的標準語與方言間的關(guān)系造成的?!盵1]254就這個意義上講,“源自不同音切型文白異讀”可算得上一種“特殊的文白異讀”。

        “不同音切的文白異讀”邯鄲方言共有4個:虹、伸、舒、胞。具體見表15。

        表15.邯鄲方言不同音切的文白異讀①帶*號的切語來自《集韻》,其余來自《廣韻》。

        下面展開具體分析。

        (一)“胞”“文白異讀分析

        “胞”的白讀?pɑu對應(yīng)“布交切”,其所聯(lián)系的詞語“衣胞子(或衣胞兒)”是民間對“胎盤和胎膜”常說的口語詞;文讀?phɑu 與“匹交切”基本相合②說“胞”的文讀?phɑu 與“匹交切”基本相合,是指聲母讀送氣唇塞音ph與“匹”(滂母)相合,但今調(diào)類與反切不大符合,因為“匹”是清聲母,依演變規(guī)律應(yīng)讀陰平,但邯鄲今讀陽平,通過方言比較發(fā)現(xiàn),洛陽(賀巍1993第53頁)、開封縣(趙文文2008第114頁)、獲嘉(賀巍1989第89頁)、臨清(張鴻魁1990第17頁)、扶風(毋效智2005第39頁)“胞”也都有聲母讀送氣唇塞音、聲調(diào)為陽平的讀音。,其所對應(yīng)的詞語“一奶同胞”具有書面語色彩,而這個詞的口語化說法通常是“一個娘生嘞”。

        “胞”的?phɑu文?pɑu白也能得到文獻資料的支持,請看五代宋初文字學家徐鉉校訂《說文解字》加注的反切。對于意義相同的又音,被選注的那個反切,一般應(yīng)是當時通行的正音(讀書音),比如“虹”很早就存在正俗兩音,徐鉉為《說文解字·蟲部》“虹” 作音注,選擇的就是通攝的正音“戶工切”[14]675?;谶@個思路,我們來看《說文解字》中“胞”的音注是哪個,正是滂母的“匹交切”!除此之外,《康熙字典》在編著體例上也是把“匹交切”作為“胞”的 “正音”放在首位,“布交切”作為“又音”置于其后[15]945。換言之,“胞”的一字兩讀在古代就是有正俗之分,“匹交切” 為正音,“布交切”為俗音,邯鄲方言“胞”?phɑu文?pɑu白就是“胞”自古以來正音與俗音的承續(xù)。特別要指出的是,其中的文讀?phɑu與今普通話不同,不是晚近層次,而是對古代正音的直接繼承,這一點不同于后文“虹”“伸”“舒”的文讀晚近借自普通話。

        (二)“虹(絳)” 的文白異讀分析

        “虹”的兩個讀音“戶公切”和“古巷切”自古就有正俗之分,其中俗讀“古巷切”還被記作“虹”的同音字“絳”或聲母發(fā)生音變的“醬”,如唐陸德明《經(jīng)典釋文》“虹,俗亦呼為青絳也?!鼻宕痧ァ对龢恪罚骸昂?,俗謂之絳”,清代郝懿行“今登萊人謂虹為醬”。今邯鄲方言中“虹”白讀tsiɑ??與“醬”完全同音,可見是對古代這個俗讀的繼承;根據(jù)陸德明的記載推斷,“虹”的江攝俗音下限不晚于唐代。今邯鄲方言中“虹”的文讀音?xu?常出現(xiàn)的詞語是“彩虹橋”(當?shù)亟夥藕蠼ㄔ斓臉颍ⅰ澳藓鐭粝碌纳诒保?960年代的電影)、“長虹電視”(改革開放后的電視品牌),看似是對中古音“戶公切”的直接繼承,實則是依托特定詞語從普通話那里借來的晚近讀音。

        (三)“伸”的文白異讀分析

        “伸”的兩個切語“失人切”“癡鄰切”古時就應(yīng)存在正俗之分,“失人切”應(yīng)為正音、“癡鄰切”應(yīng)該是俗音,徐鉉為《說文解字》人部字“伸”字增注反切只有“失人切”[14]393、《中原音韻》中只出現(xiàn)一次的“伸”與同為“失人切” 的“申紳伸身”為同音字組可做旁證。[16]121。在文字記錄上,“伸”的俗讀音也記作“抻”,宋代《集韻·真韻》記載:俗讀“癡鄰切”的“伸,申也,引戾也。或作……抻……?!盵17]34邯鄲“伸”的白讀音?t?h?n可用于伸手、伸炕(鋪床)、伸展(把某物伸拉平展)、伸頭(帶頭)等不少口語詞,讀音對應(yīng)“癡鄰切”,是對這個古俗讀音的直接繼承。至于這個白讀音產(chǎn)生的大體年代,考慮到有中原移民背景的閩南廈門方言“伸”字也有聲母為送氣塞擦音tsh的白讀音,閩南方言又是在唐代初年到唐中期開元年間隨著“河南中州人為主體”的中原漢人大批入閩而形成[18]4,而今河南洛陽、開封 “伸”聲母讀t?h,由此推知 ,“癡鄰切”白讀音不晚于唐代?!吧臁蔽淖x???n表面看起來對應(yīng)中古“失人切”,結(jié)合文讀出現(xiàn)的詞語“伸展運動”(上世紀50年代以后新中國廣播體操中一節(jié)運動的名稱),也應(yīng)該也是從普通話那里借來的文讀音。

        (四)“舒”的文白異讀分析

        “舒”字在韻書中只有一個反切“傷魚切”,今文讀音??u與之對應(yīng);與“舒”義同音近、讀作“丑居切”的,在韻書及上古文獻中記作“攄”,如《廣韻》魚韻丑居切:“攄,舒也?!薄冻o·九章·悲回風》“據(jù)青冥而攄虹兮”,洪興祖補助:“攄,舒也?!薄稘h書·敘傳上》:“卒不能攄首尾?!鳖亷煿抛ⅲ簲d,申也。張衡《西京賦》“心猶憑而未攄”薛綜注:“攄,舒也?!睌d,丑居切,徹母魚部,折合成今通語就讀?t?hu,與“舒”相比,韻相同而聲稍異,即??u /?t?hu之別。

        邯鄲方言口語詞中今讀?t?hu,義同“舒”的,有下列詞語(?t?hu用~代替):

        ~心(舒心、順心)、~手(伸手)、~頭(伸頭)、~眉子展眼兒(形容面目舒展)

        ~眼(抬眼)、不~眼(不順眼,這個意義讀去聲t?hu?)、~著臉(觍著臉)、~花子(放煙花)

        這些口語詞中的?t?hu(有的方言讀?tshu)記作“舒”,還是“攄”呢?方言界認識并不統(tǒng)一,有的將?t?hu(或?tshu)視為“舒”的白讀音,記作“舒”,如臨清“舒tshu”、長治“舒~坦?tshu”、徐州?t?hu舒~;有的記作“攄”, 如南京“?t?hu不要手攄到人家臉上”;還有的用同音字或“□”記錄,如“?t?h出坦(舒服)”、?t?h□伸,~手。①參見張鴻魁《臨清方言志》第15頁、侯精一《長治方言志》第40頁、李申《徐州方言志》第47頁、李榮主編《現(xiàn)代漢語方言大詞典》綜合卷(6)第6004頁、賀巍《洛陽方言詞典》第42頁、賀巍《獲嘉方言研究》第84頁。

        筆者贊同第一種做法,即把口語中讀送氣塞擦音的?t?hu(或?tshu)記作“舒”,將其視作白讀音,其古音來源就是“丑居切”,理由如下:

        第一,從字詞關(guān)系看,“舒”“攄”記錄的是語言中的同一個詞,只是在上古某些方言里,“舒”的聲母與雅言相比發(fā)生了一些變化;對于這種變化,有的只是用同音字來記錄,既未另造新字,以后也未另造音切;有的則另造了新字、后又用專門音切來記。比如《詩·魯頌·閟宮》:“荊舒是懲”,王先謙《三家義集疏》“魯‘舒’作‘荼’”,也就是魯方言把雅言中聲母本為書母的“舒”讀成了定母“荼”,這個讀成定母的方音只是用同音字“荼”來記錄,也未另造音切;讀成透母的(“攄”中古徹母,上古屬透母),既造了專用字“攄”,以后又有了專門的音切“丑居切”。從這個意義上說,定母的“荼”與丑居切的“攄”實際上都反應(yīng)了“舒”的方言音變,只不過“荼”是同音字,“攄”是專造字,“荼”與“古巷切”的“虹”記作同音字“絳”性質(zhì)相同,“攄”與“癡鄰切”的“伸”記作專造字“抻”性質(zhì)相同,記錄的都是口語俗讀,也就是白讀音。

        第二,從近代文獻實際用字看,上述邯鄲方言中無論是表示心理感受的?t?hu心、還是表示外在動作的?t?hu手、?t?hu頭、?t?hu眼、?t?hu臉等具有方言特色的詞,在近代文學作品中都記作“舒”。如:

        你好是舒心的伯牙,我做了沒路的渾家。(元《倩女離魂》【麻郎兒】)

        再思欣然,為高麗舞,縈頭舒手,舉動合節(jié),滿座嗤笑。(五代《舊唐書·楊再思傳》)

        舒著頭往外張望,見兩盞紅燈,若隱若現(xiàn)。(明《醒世恒言》)

        宋江恰才敢抬頭舒眼,看見殿上金碧交輝。(元末明初 《水滸傳》)

        那妮子真?zhèn)€舒?zhèn)€臉被婦人尖指甲掐了兩道血口子。(明《金瓶梅》)①例子來自教育部語言文字應(yīng)用研究所計算語言學研究室語料庫在線。

        其中出自《金瓶梅》“舒?zhèn)€臉”中的“舒”很有可能聲母就讀送氣塞擦音這個白讀音,因為不少學者認為《金瓶梅》的語言反應(yīng)了魯西臨清、濟寧一代方言[19],而臨清方言“舒”就白讀tshu。由于“舒”“攄”記錄的是同一個詞,“攄”字例句所在的文獻《楚辭》《漢書》《西京賦》都是上古文獻,因此我們可以說,來自丑居切的白讀音?t?hu,其源頭可以追溯到上古。文讀??hu聯(lián)系的詞語“舒服”,老派口語中基本不用而代之以“得勁”,顯然不是對中古音的直接繼承,而是晚近從普通話那里借來的。

        總的說來,不同音切的文白異讀,一般而言,白讀音是對中古俗讀音切的繼承;文讀音,就其源頭而言,一般是被視為正音的那個中古音切,至于文讀音是何時進入到方言的,就要將讀音與詞語結(jié)合進行具體分析了。以邯鄲方言為例,“胞”的文讀音是對古代正音的繼承,很早就進入到邯鄲方言了;而“虹、伸、舒”的文讀應(yīng)該是隨著20世紀50年代以后的學校教育、普通話的推廣才進入到本方言的。

        結(jié)語

        零星型文白異讀因為缺少“系統(tǒng)性”在以往的研究往往被輕視,本文對這一類型的文白異讀特別是白讀音的分析著力頗深:一是特別注意橫向聯(lián)系共時平面的其它方言,使得在某一方言看起來零星的語言現(xiàn)象由一個點連成一片,形成另一種意義上的“系統(tǒng)”,提升其研究價值;二是特別注意探究白讀音的本字,這類異讀中的白讀音往往固結(jié)在某些詞語中,由于其保留的是早期古音,與文讀音差距較大,加之在本方言中不成系統(tǒng),難以比對,因而往往本字不明,直接影響到方言同音字的調(diào)查,進而影響漢語史的研究,本文對一些白讀音的本字進行了較為深入的考證,比如,通行面較廣的“倒鍋”“害臊”“出坦”“跍堆”,其中“倒”本字是“鑄”、“臊”本字是“羞”、“出”本字是“舒”、“堆”本字是“蹲”;三是通過 對“輸~贏(書母)”和“瑞(禪母)”在邯鄲聲母都讀同日母合口、但其來歷和語音層析卻并不相同的實例分析,得出在方言交界區(qū)“不同音類在某方言中讀音相同也可能是不同層次的遺留”的結(jié)論,這對以往的研究結(jié)論“同一個音類的不同讀法很可能是不同層次的遺留”[10]96做出了有益的補充;四是對個別通行面很廣的白讀音(如“深”聲母讀送氣塞擦音)的產(chǎn)生時代進行了不同于其他學者的分析。

        本文還對以往關(guān)注不多的源自不同音切的文白異讀予以了認真分析,指出這些不同音切在古代往往就有正俗之分,通行在方言中的往往是古代的那個俗讀,即白讀音,而文讀音,結(jié)合邯鄲方言來看,有的是對古代正音的直接繼承,有的是晚近從普通話那里借來的;同時對這類文白異讀的用字現(xiàn)象進行了討論。

        猜你喜歡
        擬音
        石聲漢《齊民要術(shù)今釋》古音校注研究
        考慮詞匯替換的漢語古音構(gòu)擬檢測
        從知行合一探索中國擬音行業(yè)的發(fā)展之路
        戲劇之家(2019年25期)2019-10-06 02:18:25
        日本近代語中擬音詞的形式變化
        活力(2019年6期)2019-07-10 01:29:15
        廣播劇《榮辱十三行》中的擬音
        演藝科技(2018年8期)2018-12-21 09:40:28
        《口技》與古代的口技文化
        青年時代(2018年20期)2018-10-15 09:10:32
        明星社團
        只為讓你“聲”臨其境
        擬音師魏俊華:我的世界里只有你
        國內(nèi)首席擬音師魏俊華:我的世界里只有你
        女子世界(2017年11期)2017-11-23 16:47:33
        欧美整片第一页| 国模精品一区二区三区| 日本老熟妇50岁丰满| 亚洲男人天堂2017| 一区二区三区免费观看在线视频| 亚洲精品中文字幕导航| 97人伦色伦成人免费视频| 4444亚洲人成无码网在线观看 | 国产精品一区二区AV不卡| 人妻少妇被粗大爽视频| 男女性杂交内射妇女bbwxz| 免费无码av片在线观看| 无遮高潮国产免费观看韩国| va精品人妻一区二区三区| 疯狂做受xxxx高潮视频免费| 成年女人毛片免费视频| 国产精品女同学| 中美日韩在线一区黄色大片| 日本入室强伦姧bd在线观看| 久久精品re| 福利视频自拍偷拍视频| 人妻少妇中文字幕在线| 欧美饥渴熟妇高潮喷水水| 思思久久96热在精品不卡| 手机在线播放成人av| 亚洲熟妇av一区| 精品国产亚洲AⅤ麻豆| 男子把美女裙子脱了摸她内裤| 可免费观看的av毛片中日美韩| 伊人久久久精品区aaa片| 亚洲制服无码一区二区三区| 国产成人高清视频在线观看免费| 亚洲av日韩精品久久久久久a| 无码人妻精品一区二区三区在线 | 97人人模人人爽人人少妇 | 国产精品一区成人亚洲| 久久av不卡人妻出轨一区二区| 国产精品无码一区二区在线看 | 日本激情视频一区在线观看| 日本不卡的一区二区三区中文字幕| 久久精品免费观看国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