杜娟 劉曉娜 戈麟 許英
髖關節(jié)置換術是目前臨床治療老年股骨頸骨折等骨科疾病的主要手段,與傳統手術比較,具有創(chuàng)傷性小、出血量少、術后恢復快等優(yōu)點,可有效恢復患者髖關節(jié)功能、緩解疼痛感[1]。但由于大部分患者對髖關節(jié)置換術及自身疾病缺乏全面、正確的認知,且受到骨折部位疼痛、昂貴治療費用等因素的影響,患者心理負擔較重,容易出現嚴重的不良情緒[2]。另外,老年髖關節(jié)置換術患者術后胃腸蠕動、血液循環(huán)減慢,極易發(fā)生下肢深靜脈血栓(DVT)等并發(fā)癥,增加治療成本[3]。需要層次理論將愛與歸屬需求、安全需求、生理需求、自我實現需求、尊重需求作為人類最基本的需求,盡可能滿足機體康復的需求,更符合現代醫(yī)學模式發(fā)展的特征[4]。基于此,本研究選定本院2018年1月至2020年7月住院治療的50例老年股骨頸骨折髖關節(jié)置換術患者,報道如下。
1.1 一般資料 選定本院住院治療的老年股骨頸骨折髖關節(jié)置換術患者50例,已得到倫理委員會審批,以單盲隨機抽樣法分組,每組25例。試驗組男15例,女10例;年齡60~79歲,平均年齡(69.96±5.14)歲;受傷原因:交通事故13例,自己跌倒11例,其他1例;受傷時間2~68 h,平均(35.24±9.24)h;文化程度:小學(及以下)2例,初中6例,高中10例,大專(及以上)7例。參照組男17例,女8例;年齡60~78歲,平均年齡(69.82±5.08)歲;受傷原因:交通事故12例,自己跌倒12例,其他1例;受傷時間3~65 h,平均(34.96±9.37)h;文化程度:小學(及以下)3例,初中7例,高中7例,大專(及以上)8例。2組一般資料差異無統計學意義(P>0.05),具有可比性。
1.2 納入與排除標準
1.2.1 納入標準:①均滿足髖關節(jié)置換術指征;②年齡≥60周歲;③均在受傷72 h內入院;④病歷資料齊全、完整;⑤均知情,已簽署同意書。
1.2.2 排除標準:①存在麻醉、手術禁忌癥者;②中途退出此項研究者;③合并帕金森、人格分裂癥者;④合并嚴重營養(yǎng)不良、重度貧血者;⑤受傷前存在髖關節(jié)功能不全者;⑥近期存在重大手術史、創(chuàng)傷史者;⑦存在語言障礙、神志不清者;⑧存在藥物過敏史者。
1.3 方法
1.3.1 參照組:護士密切監(jiān)測患者體溫、呼吸、脈搏等生命體征,妥善固定引流管,對患者進行關節(jié)、肌肉按摩,鼓勵其及早下床活動,一旦出現任何異常,及時告知主治醫(yī)師給予對癥處理。
1.3.2 試驗組:①愛與歸屬需求:護士通過視頻、微信、海報、單獨講座等方式向患者介紹髖關節(jié)置換術相關知識,包括麻醉、手術方法、可能出現的并發(fā)癥等。護士應綜合患者性格特點、經濟收入、理解能力、病情、夫妻關系等給予個性化的心理疏導,多向患者講解過去成功治療、預后良好的髖關節(jié)置換術案例,提高治療的信心與意志。同時與患者家屬、親朋好友等取得聯系,督促其給予患者真誠的關心與照護,讓患者感受到來自家庭真誠的關愛,為患者贏得更多的情感支持。②安全需求:A術前:術前訪視時,應詳細了解患者身體狀況、基礎病等,對于合并糖尿病、高血壓的患者,應指導其嚴格遵醫(yī)囑用藥,將血糖、血壓控制在穩(wěn)定范圍之內,確保手術順利進行。B術中:術中一切灌洗液、輸注液等均應加熱至37℃,遮蓋裸露的非手術區(qū)域,根據季節(jié)變化合理使用電熱毯,避免體溫流失。在骨突等受壓部位放置軟墊,保持受壓部位清潔、干燥,避免發(fā)生壓瘡等并發(fā)癥。C術后:護士術后密切觀察切口變化,嚴格遵循無菌原則換藥,一旦發(fā)現紅腫、流膿等情況,應高度警惕切口感染,遵醫(yī)囑給予抗菌藥物治療。術后定期協助患者每隔2 h翻身1次,定期按摩受壓部位,受壓、骨突部位以軟枕墊起,保持局部清潔、干燥,防止壓瘡。定期按摩雙下肢,改善局部血液循環(huán),指導患者穿彈力襪,防止DVT發(fā)生。③生理需求:告知患者及家屬術后飲食以清淡、高營養(yǎng)、易消化為主,多喝骨頭湯,促進骨折部位愈合,每日喝一杯蜂蜜水,保持二便通暢,防止便秘。采用視覺模擬自評量表(VAS)評估疼痛感,對于≤3分者:指導患者聽音樂、玩手機、看書等方式轉移注意力,達到緩解疼痛的作用。對于>3分者,嚴格遵醫(yī)囑給予嗎啡等鎮(zhèn)痛藥物。④自我實現需求:A術前:術前手術室護士訪問患者時,應及時詢問患者住院需求,盡可能滿足患者住院期間的各種需求,解答疑惑,給予更多的鼓勵、安慰,提高住院舒適度。B術后:術后1~2 d協助患者擺放合適體位,防止外旋、內旋。指導患者進行髖關節(jié)伸縮、外展練習,訓練幅度從小到大,從床邊過渡到立體,直至獨立、負重訓練等。鍛煉過程中必須有護士或家屬陪同,強度以自身耐受為主,一旦出現任何不適,應及時停止運動鍛煉。⑤尊重需求:護士在與患者溝通、交流的過程中,應充分尊重患者,耐心傾聽患者訴說,切勿呵斥患者,及時解決患者住院期間的問題,給予足夠的關愛、溫暖。
1.4 觀察指標及判定標準 2組均在出院前1 d評價護理效果。(1)焦慮自評量表(SAS)評分:分解值50分,50~59分輕度,60~69分中度,≥70分重度,焦慮程度、得分呈正相關性[5]。(2)抑郁自評量表(SDS)評分:分解值53分,53~62分輕度,63~72分中度,≥73分重度,抑郁程度、得分呈正相關性[6]。(3)VAS評分:總分10分,1~3分輕度,4~6分中度,7~9分重度,10分劇烈,疼痛程度、得分呈正相關性[7]。(4)Harris評分(髖關節(jié)功能評分標準):包括爬樓梯、畸形、上汽車、行走距離、跛行、坐椅子、系鞋帶、行走時需輔助、活動度、疼痛,總分100分,優(yōu)91~100分,良81~90分,一般71~80分,差≤70分,髖關節(jié)功能、得分呈正相關性[8]。(5)并發(fā)癥發(fā)生率:統計壓瘡、DVT、切口感染發(fā)生率。(6)住院時間。
2.1 SAS評分、SDS評分比較 護理前2組SAS評分、SDS評分比較,差異無統計學意義(P>0.05);護理后試驗組均低于參照組,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見表1。
表1 2組SAS及SDS評分比較 n=25,分,
2.2 VAS評分、Harris評分比較 護理前2組VAS評分、Harris評分比較,差異無統計學意義(P>0.05);護理后試驗組VAS評分低于參照組,Harris評分高于參照組,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見表2。
表2 2組VAS評分、Harris評分比較 n=25,分,
2.3 并發(fā)癥發(fā)生率比較 試驗組并發(fā)癥發(fā)生率(4.00%)低于參照組(28.00%),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見表3。
2.4 住院時間比較 試驗組住院時間(12.16±2.14)d、參照組(17.24±4.94)d,試驗組短于參照組,差異有統計學意義(t=4.718,P=0.000)。
大部分髖關節(jié)置換術患者均為老年人,老年人由于年齡較大,機體合并較多基礎病及不同程度的骨質疏松,骨量流失嚴重,骨的脆性增加,在受到輕微外力作用下或跌倒時,容易發(fā)生骨折[9]。近年來,隨著我國人口老齡化進程推進、醫(yī)療科技的飛速發(fā)展,髖關節(jié)置換術人群逐年增多[10]。髖關節(jié)置換術目前已被臨床用于先天性髖部發(fā)育不良、股骨頸骨折、股骨頭壞死等疾病治療中,可有效緩解疼痛感、恢復髖關節(jié)功能[11]。但大量文獻表明:髖關節(jié)置換術患者喪失生活自理能力,存在嚴重的不良情緒,治療配合度、依從性均較差,極易引發(fā)DVT等并發(fā)癥[12,13]。故需求一種科學、合理的護理方法減輕患者心理負擔、減少手術并發(fā)癥,對于改善患者預后意義重大。
本研究顯示:試驗組護理后SAS評分、SDS評分均低于參照組(P<0.05)。表明基于需要層次理論的人性化護理在減輕老年股骨頸骨折髖關節(jié)置換術不良情緒方面效果顯著。本研究顯示:試驗組護理后VAS評分低于參照組,試驗組護理后Harris評分高于參照組(P<0.05)。表明基于需要層次理論的人性化護理可有效減輕老年股骨頸骨折髖關節(jié)置換術患者疼痛感,改善髖關節(jié)功能。分析如下:基于需要層次理論的人性化護理中的生理需求,要求護士利用VAS量表評估疼痛感,通過轉移注意力等方式提高疼痛閾值,緩解疼痛感,避免盲目使用鎮(zhèn)痛藥物而引發(fā)不良反應。自我實現需求指導患者及早展開循序漸進的康復鍛煉,可改善全身新陳代謝、血液循環(huán)等,通過肌肉抗阻等訓練,可增強肢體肌力,改善髖關節(jié)功能,幫助患者及早恢復正常的生活[14]。
既往有研究表明:髖關節(jié)置換術患者由于術后長期臥床,肌力、胃腸蠕動、血液循環(huán)等均減弱,極易發(fā)生壓瘡、DVT等并發(fā)癥,增加治療成本以及護理難度[15,16]。本研究顯示:試驗組并發(fā)癥發(fā)生率(4.00%)低于參照組(28.00%),試驗組住院時間短于參照組(P<0.05)。表明基于需要層次理論的人性化護理可有效減少老年股骨頸骨折髖關節(jié)置換術患者手術并發(fā)癥。分析如下:傳統護理隨意性、盲目性較強,具有單一、局限、固定、被動等特點,護士工作積極性、主動性均較差,并不能有效減少手術并發(fā)癥,整體干預效果較差?;谛枰獙哟卫碚摰娜诵曰o理中的安全需求,提高了護士對風險事件的預見性,將護理模式從傳統被動接受轉變?yōu)橹鲃訁⑴c,通過按摩肢體、墊軟枕、強化無菌原則等方式預防并發(fā)癥發(fā)生,提高了術后護理安全性,極大的縮短了治療時間,降低了治療成本,取得了理想的護理效果。
綜上所述,老年股骨頸骨折髖關節(jié)置換術患者采納基于需要層次理論的人性化護理,可有效減輕患者不良情緒及疼痛感,改善髖關節(jié)功能,減少并發(fā)癥,縮短治療時間,臨床應用、推廣價值均較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