凌云
歐陽修(1007~1072年),字永叔,北宋吉州永豐(今江西省吉安市永豐縣)人,宋仁宗天圣八年(1030年)進士,官至翰林學士、樞密副使、參知政事。歐陽修自幼家貧,從沙灘畫狄開始,在母親的引導下讀書習字。得益于母親良好的家庭教育,歐陽修終成“一顆文化巨星”。
家庭是社會的細胞,夫妻是家庭組成最原始的結構。在家庭教育的過程中,父母的角色一樣重要,為孩子的健康成長提供最直接最有效的支持。然而,在歐陽修的人生成長路上,因為父親早逝,并沒有給他太多的教育。據(jù)史書記載,宋真宗大中祥符三年(1010年),歐陽修還不滿三周歲,他的父親歐陽觀在泰州判官任上突然病逝,時年五十九歲。歐陽觀為官清廉,因此身后蕭條,家無長物,致使歐陽修和母親鄭氏這對孤兒寡母頓時失去了生活的依靠。懷著對丈夫的思念,對兒女的憐愛,鄭氏夫人挑起了對歐陽修兄妹的撫育培養(yǎng)重擔。
從歐陽修的成長之路,可以看出歐母鄭氏對兒子家庭教育的干預作用,主要體現(xiàn)在秉持正確教育理念和實施正確教育方法兩個方面。
一、秉持正確的教育理念,引導孩子樹立遠大志向
父母對孩子的期望,幫助孩子樹立什么樣的理想,對孩子會產(chǎn)生潛移默化的重大影響。美國心理學家羅森塔爾總結出一個詞語,叫“皮格馬利翁效應”,意思就是期望和贊美能產(chǎn)生奇跡。從歐陽修的成長經(jīng)歷來看,母親鄭氏對他的教育,就是從期望和立志入手。
1.母親的引導是孩子立志的最好導航
在歐母的眼里,歐陽修的理想就是兒子今后發(fā)展的方向。為了讓兒子有正確的人生目標,她經(jīng)常給兒子講述丈夫歐陽觀愛民如子、勤政如蟻、清廉如水的故事,鼓勵兒子以父親為榜樣,刻苦讀書,長大以后報效國家、回饋百姓。三歲以后,鄭氏夫人開始教兒子認字。在艱苦的環(huán)境里,鄭氏完成了對兒子的啟蒙教育,而聰穎的歐陽修也培養(yǎng)了以苦為樂、不怕困難的堅毅性格,樹立了讀書報國的遠大志向。在20年之后的宋仁宗天圣八年那場著名的科舉考試上,博學多才的歐陽修終于金榜題名,開啟了未來40年一生絢爛的修文從政之路。
2.母親的示范是潛默教育的最佳方式
鄭氏自己是一個勵志的典型。出身江南望族的她,萬萬沒有想到,當她以為人生幸福在望的時刻,一場變故突然把她逼進了生活死角。在她29歲那年,丈夫歐陽觀突然病重身亡。臨終之時,歐陽觀叮囑妻子,把兒女好好養(yǎng)大,教他們知書達禮,教他們禮義廉恥。在封建時代的中國,一個女人獨自撫養(yǎng)兩個嗷嗷待哺的孩子,幾乎是一件不可能完成的事情。但堅強的鄭氏沒有害怕退縮,沒有愁眉不展,她來不及擦干傷心的眼淚,“守節(jié)自誓;居窮,自力于衣食”,頑強地挑起了生活的重擔,用自己柔弱的肩膀,二十年含辛茹苦,終于把歐陽修培養(yǎng)成人。
3.母親的鼓勵是應對挫折的最強動力
對于兒子,歐母沒有一點溺愛,甚至管教得比其他母親更嚴厲,但是當兒子初入社會品嘗失敗的苦澀后,她沒有挖苦指責兒子。她明白,挫折之后的兒子,更需要鼓勵,要總結跌倒的教訓和經(jīng)驗,最重要的是要堅持自己的道路。天圣元年(1023年),16歲的歐陽修初次應試。天資聰穎的歐陽修在家人期待的目光中出發(fā),但迎接他的是無情的落榜。鄭氏鼓勵神情落寞的兒子,歲月是公平的,它從不為任何人的成功或失敗而駐足,只有重新出發(fā),才能追得上它的腳步。天圣四年(1026年),身穿母親一針一線縫制的布衣,歐陽修第二次進京趕考。也許是希望越大,失望越大,歐陽修再次名落孫山。帶著痛苦和迷惘,這次回家的歐陽修幾乎不眠不休。母親早已知道了消息,但她只語未提,牽掛兒子的身體是否因為長途跋涉而累到。觀察了兩日后,母親在兒子的桌上留了一張字條:“學而不思則罔,思而不學則殆?!睔W陽修恍然大悟,他改變了學習的方式,走出家門向前輩請教,與同輩交流。四年之后,他終于如愿以償金榜題名。
二、實施正確的教育方法,品德知識興趣三管齊下
1.優(yōu)秀的品德教育
品德,即道德品質,也稱德性或品性,是個體依據(jù)一定的道德行為準則行動時所表現(xiàn)出來的穩(wěn)固的傾向與特征。為了陶冶兒子的人格,培育優(yōu)秀的道德品質,鄭氏經(jīng)常跟歐陽修講述父親歐陽觀當年辦理刑獄案件的故事,講述歐父的公正公平和仁義惻隱。叔父歐陽曄“為人嚴明方質、尤以廉潔自持”,鄭氏對他十分敬重,經(jīng)常對兒子說:“你想知道你父親的樣子嗎?看看你叔叔吧,他的言談舉止、行為風范和你父親當年是一樣的?!备赣H的遺訓、叔叔的示范、母親的教誨,深深地烙進了歐陽修的心里。在歐陽修后來四十多年的從政生涯中,他始終以父叔為榜樣,堅守優(yōu)秀品德,做到勤政愛民、剛勁正直。
對歐陽修品德塑造發(fā)生深遠影響的,除了母親的言傳,更在于母親的身教??梢哉f,歐陽修十幾年的讀書生涯,都是母親起早貪黑的辛勤勞作換來的。鄭氏夫人“恭儉仁愛而有禮”。丈夫去世后,她勤儉持家,自力更生,身處貧困之中,即使“無一瓦之覆,一垅之植”,但她依然“言笑自若”。這種不怨天尤人、奮發(fā)向上、樂觀處世的精神,給少年歐陽修潛移默化的熏陶,培養(yǎng)了他良好的心理素質。因此,當后來歐陽修因受范仲淹的牽連被貶為滁州知州,他依然有“醉能同其樂,醒能著其文”的豁達樂觀和為民情懷。
2.豐富的知識教育
知識是人類在實踐中認識客觀世界(包括人類自身)的成果,它包括事實、信息的描述或在教育和實踐中獲得的技能。知識能夠在人們認識世界、改造世界的過程中轉化為物質和精神的力量,對社會發(fā)展產(chǎn)生深刻的影響。歐母從歐陽修三歲開始,教兒子認字,“畫荻教子”就是一個典范的案例。
兒時的歐陽修,因為家庭貧困,無錢買書和紙筆,但母親鄭氏依然對他寄予莫大的期望。鄭氏鼓勵兒子,不需要墨、不需要硯,日復一日地在蘆葦叢里,以枝為筆,以沙為紙,認字練字。母親的耐心和鼓勵,讓歐陽修把寫字當做童年最溫馨的活動。雖然有小叔子歐陽曄的接濟,但鄭氏依然每天和家里的女眷一起做些力所能及的活計,努力掙錢補貼家用,盡量讓年幼的歐陽修吃得營養(yǎng)。同時,每天晚上,鄭氏都親力親為地幫兒子抄書裝訂。大量的閱讀、文字的浸染、知識的熏陶,讓歐陽修積累了豐富的知識,錘煉了堅毅的品格,形成了優(yōu)秀的品德。他更加勤奮好學,孝敬母親,尊敬長輩,愛護幼妹。
另外,歐母對兒子的知識教育,除了四書五經(jīng)等經(jīng)典著作,還鼓勵兒子博學多才。因為家貧,沒有余錢買書,鄭氏便處處留心,尋找合適的學習環(huán)境和學習資料。有一天,鄭氏帶兒子去隨州當?shù)氐目讖R游玩,她驚喜地發(fā)現(xiàn),孔廟大廳里的一塊石碑上,竟然是唐代書法大家虞世南的手跡。從此,母子倆就經(jīng)常來孔廟學習,歐陽修在石碑前心識默記,學習書法。這段特殊的經(jīng)歷,促使年幼的歐陽修對古碑石刻產(chǎn)生了濃厚的興趣。當他長大成人、宦游千里之時,每到一處,他總會留意金石遺跡,著手記錄,并最終撰寫了中國歷史上第一部金石學巨著《集古錄》一千卷(現(xiàn)存《集古錄跋尾》十卷)。
3.濃厚的興趣培養(yǎng)
承載著家人的希望,背負著自己的使命,年幼的歐陽修猶如一張白紙,任憑母親和家人書寫。令人欣慰的是,生活在封建時代的鄭氏,卻有著無與倫比的獨特智慧。她懂得孩子對讀書的興趣,會在今后的成長路上發(fā)揮著非常重要的作用。
母親的興趣培養(yǎng)教育,讓歐陽修近乎瘋狂地迷戀書籍。宋英宗治平年間,歐陽修在《記舊本韓文后》回顧了自己兒時的一件趣事。那時,他和家人住在漢東郡。城南有一戶殷實人家姓李,藏書很多,李家年幼的兒子李堯輔好學聰慧,與歐陽修為兒時好友。十歲那年,幾個小伙伴在李家的大宅里玩捉迷藏的游戲時,偶然在夾墻之間發(fā)現(xiàn)一個裝滿舊書的破竹筐。幾個孩子七手八腳地把竹筐抬出來,你爭我搶地尋找自己喜歡的書,其中一本殘破的《昌黎先生文集》吸引了歐陽修的目光。雖然此時的歐陽修已經(jīng)讀書頗多,但“昌黎先生”的名號還沒有聽過。帶著強烈的好奇心和求知欲,歐陽修斗膽向李家大人求得了只剩六卷而且“脫落顛倒,無次序”的舊書。歐陽修讀了以后,發(fā)現(xiàn)它“其言深厚而雄博”。那時的歐陽修年紀尚幼,只覺得它雄奇廣博、浩瀚無邊,一有機會就拿出來欣賞品讀,但還不能深刻理解這些言論深刻扎實的含義。沒想到,這一偶然的經(jīng)歷,竟然為歐陽修日后師承韓愈、倡導詩文革新運動播下了種子。
三、提升母親的素質能力,強化母親家教干預作用
《中共中央關于制定國民經(jīng)濟和社會發(fā)展第十四五個五年規(guī)劃和二〇三五年遠景目標的建議》提出,要“提倡艱苦奮斗、勤儉節(jié)約,開展以勞動創(chuàng)造幸福為主題的宣傳教育。加強家庭、家教、家風建設。”家庭教育的好壞,不僅直接影響到孩子的前途、家庭的幸福,而且關系到國家強盛和民族振興。父母是孩子的第一任老師,高素質的父母可以引導孩子走上正確的人生道路。從歐母鄭氏的家庭教育中,我們可以看出,家庭教育是一門科學,也是一門藝術。在新時代家庭教育中,母親是家庭教育的主要執(zhí)行者之一,因此,強化母親在家庭教育中的干預作用,顯得尤為珍貴和重要。
1.母親要樹立終身學習的觀念
家庭教育是一門科學,它集合了教育學、心理學等多門學科知識。母親是孩子人生中最值得信賴、最愿意依靠的人之一,很多行為習慣對孩子有潛移默化的熏陶效果,因此,必須提高自身素質,樹立正確的人生觀、價值觀、世界觀,帶給孩子積極、正面的影響,促使兒女從小養(yǎng)成良好的生活行為習慣、道德情操。
2.把母親教育納入社會發(fā)展整體規(guī)劃
家庭教育不只是個人和家庭的事,而需要學校、政府和社會共同實施。政府相關部門要把母親教育納入經(jīng)濟社會發(fā)展規(guī)劃和相關法律法規(guī),踐行男女平等基本國策,提高社會對母親干預作用的認識,從體制機制上保障母親的合法權益,鼓勵社會為母親教育和干預實施提供支持與幫助。
3.構建母親干預的服務平臺
當今社會,是數(shù)字化時代。在實施母親素質提升過程中,需要發(fā)揮大數(shù)據(jù)、新媒體等信息技術的積極作用,構建母親干預的服務平臺。對母親教育實施網(wǎng)絡化管理,開發(fā)母親教育課程,讓母親可以不受時間、空間的約束,隨時隨地接受學習。同時,對母親實施家教干預過程中產(chǎn)生的疑難問題,可以隨時得到解答。學校、社區(qū)和農(nóng)村要構建志愿者隊伍,不定期開展各類活動,為母親干預提供技術支撐。
總之,提升母親素質,加強母親干預,是推動家庭教育有效開展、提高家庭教育水平,提升人口素質、推進社會和諧發(fā)展的重要手段。家庭、政府、學校、社會要齊心協(xié)力,共同促進母親干預作用的發(fā)揮和影響。